文_郭 棟
近年來,針對“市縣雙缺員”的情況,國網安陽供電公司大力推進數字化班組建設,根據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統一安排,積極承擔相關試點工作。緊跟信息技術升級步伐和應用前沿,依托信息系統建設,從裝備升級、數據挖潛、管理創新等多方面著力,推廣輸電自主巡檢、推進配電自動化建設應用。選擇一線供電所試點構建“數據同源、架構統一、融合共享”的數據資源池,建立全業務工單中心和數字化集約管控平臺,依托供電所數字看板,實現“營配業務、系統數據、服務資源”的集約管理,切實為一線班組減負增效提供信息技術支撐。

國網安陽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利用無人機自主巡檢排查線路安全隱患。馮英杰/攝
去年5月,國網安陽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運用無人機激光雷達掃描線路桿塔及通道走廊采集數據,形成輸電線路點云數據,建立線路激光點云三維模型,同步基于該模型,開始進行無人機自主巡檢航線的規劃。今年3月份,完成轄區內1240余千米220千伏輸電線路的激光點云三維模型全覆蓋,并開始無人機自主巡檢的航線驗證工作。
無人機自主巡檢有著運作精準、行動高效、巡視精細等優點,在飛行過程中可以減少拍攝角度的調整,航線也更為簡潔,速度更加穩定,降低飛手操控能力要求,大大減少人為操作失誤的概率,從而極大提高日均巡檢效率和質量。可實現一鍵自主飛行,自主對金具、絕緣子、線路通道等重要部件和現場實況進行拍攝,全程不用人工操作,人員能騰出更多精力,從事現場應急處置、檢修消缺等其他工作,并減輕運檢班組業務強度。
基于無人機自主巡檢、紅外測溫、激光除障等多種手段,5月份以來,國網安陽供電公司以220千伏重要城市“生命線”和“三跨”區段為重點進行了無人機自主巡檢的規模化應用。目前,已對800余千米220千伏輸電線路實施自主巡視,及時發現并處理重要缺陷隱患156處,下一步,該項工作將繼續向110千伏線路拓展。
8月15日18時10分,國網林州市供電公司調度系統告警,35千伏東姚變電站東母A相接地。18時12分,配電自動化云主站系統研判得出“東姚變電站東2號東頭線路接地”。基于此研判結果,值班人員試拉東姚變電站東2號東頭線路站內開關,接地信號消失,接地選線研判時間壓縮至5分鐘以內,在全省首次將基于云主站技術的接地自動研判功能推向調度實用化。這也是國網安陽供電公司繼5月6日首次實現通過配電自動化系統遠程操作現場配電設備后,在配電自動化系統推進應用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配電自動化是利用現代計算機、通信、電子、自動控制等技術手段,對配電網設備進行遠方實時監視和控制的系統。作為配電自動化系統的具體應用,其自動接地選線功能可快速、精準選定異常線路,遠程遙控操作功能可以在操作人員不到現場的情況下斷合開關等設備,最終實現“快定位、快隔離、快復電、保安全”。在保障運行人員人身安全、減少資源損耗、縮短停電時間、縮小停電范圍等方面效果明顯。
國網安陽供電公司配網部副主任郭錦波介紹說,配電自動化系統于2020年年底開始建設,今年將實現開閉所終端接入率60%以上,環網柜和柱上開關終端接入率30%以上的目標。目前正在推動配電接地自動研判功能實現從“接地選線”到“接地選段”的提升,進一步縮小故障定位區間。同時,根據一線班組調度、運維人員實際,充分挖掘存量設備應用潛力,讓每一臺配電自動化設備充分發揮作用,逐步實現配電網調控數字化轉型。
“以前我們每天都要花大量時間整改營銷普查異常數據和配變全量數據召測。現在有RPA機器人幫我核對異常數據,每次可以節約一個小時,準確度還高,真幫我省了不少事兒。”國網安陽縣供電公司高莊供電所副所長蘇一航感慨道。
蘇一航所說的RPA機器人,其實是利用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實現數據自動智能處理的一個具體應用,可以自動開展數據核驗、異常自動預警、數據分類匯總、工單統計,默認填寫已有數據等工作。類似的還有智能倉庫系統,依托“無感”庫房升級改造,并與前端服務作業平臺相關聯,紅旗渠供電所實現了工單與現場作業人員、安全工器具等工作要素自動關聯,員工通過面部識別即可進入庫房,領料流程無感記錄、庫房臺賬自動盤點,省去了傳統模式下的人工程序。
以紅旗渠供電所為例,通過整合電力營銷業務應用系統、用電信息采集系統、PMS2.0系統等數據管理平臺,推動“營配業務、系統數據、服務資源”三集約、“服務風險、業務過程、工作質效”三管控,實現了“全省一個平臺,省、市、所三級應用”,再加上數字工單中心、數字看板等數字化管理系統的深入應用,為基層供電所“自主管理、自控自愈”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