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市場監管局 孔 迪
市場監管部門是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在日常監管和執法中經常會發現各類產品標準(含國標、行標、地標、團標和企標等)的后綴年號經常發生變化,如家用燃氣灶具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從 GB 16410-2007 變成了 GB 16410-2020,食品中致病菌限量的食品安全國標從GB 29921-2013變成了-2021,水泥包裝袋的推薦性國標從GB/T 9774-2010變成了-2020,上述標準名稱中后綴年號改變,屬于《標準化法》設定的“標準復審”程序。舊版《標準化法》(1989年實施)第13條規定“標準實施后,制定標準的部門應當根據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適時進行復審,以確認現行標準繼續有效或者予以修訂、廢止”,當時曾出臺多部配套規章如《國家標準管理辦法》(1990年實施)就細化規定“復審周期一般不超過五年…,不需要修改的國家標準確認繼續有效,確認繼續有效的國家標準,不改順序號和年號;需作修改的國家標準作為修訂項目,列入計劃。修訂的國家標準順序號不變,把年號改為修訂的年號”,之后的幾十年一直到2017年標準化法修訂后,仍延續上述“復審修訂”的做法。
不論是新制定的或是經復審修訂的標準,正式發布的標準文本首頁下方都會標注“發布”、“實施”兩個日期,如下圖就是GB 16410-2020《家用燃氣灶具》的標準文本首頁,

表明該標準于2020年12月24日已發布,但2022年1月1日才正式實施。因為我國的國家、行業標準的法律地位相當于技術法規,所以參考法律法規,也分別設定了發布、實施兩個日期,自發布后進行學習、貫徹,而自實施之日起才正式施行。但也并非絕對,如GB 18351-2017《車用乙醇汽油(E10)》、GB 25199-2017《B5柴油》等極少數標準的發布與實施日期相同。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02年印發的《關于加強強制性標準管理的若干規定的通知》曾對此解釋道,“在起草強制性標準時,應根據國家經濟、技術政策需要和該標準涉及的產品的技術改造難度等因素提出標準的實施日期的建議”,可見設定實施日期涉及到多種因素綜合考量;該通知后面還規定“強制性標準的發布和實施日期之間應留出足夠時間。如有必要,可設置強制性標準的實施過渡期”,即在已有“明示過渡期”(從發布到正式實施)的基礎上,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再設置一定的“額外過渡期”。
以現行強制性國家標準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替代2003版)為例,其發布于2011年1月14日,實施日期為2011年8月1日,“明示過渡期”原為6個多月,但在當年7月底國家標準委應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呼吁,作出《關于GB 18401-2010 〈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國家標準實施問題的復函》,決定延期到2012年8月1日實施,又多給了行業企業一年“額外過渡期”。2020年1月17日,市場監管總局網站發布“《強制性國家標準管理辦法》解讀”,其中第5項對“過渡期”要求做了更為明確的具體闡述。
根據上述分析,在標準發布部門未設定“額外過渡期”的情況下,不論是新制定的或修訂后的標準,都是自實施日期起正式生效。如果該標準本身為強制性,理論上即具有強制約束力,新舊兩版《標準化法》都規定“強制性標準必須執行…,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產品、服務,不得生產、銷售、進口”,但探討強制約束力的具體情形,還需要從不同領域、不同時間段分別進行考量。
對生產廠家來說,其在新標準發布之前生產相關產品,必定要執行當時唯一有效的舊標準;而在新標準發布之后、實施之前的過渡期內,既可以選擇(繼續)執行舊標準也可以選擇(提前)執行新標準;一旦新標準實施之后,則必須選擇執行新標準,而修訂換版后的新標準只對實施日期之后的生產行為有強制約束力,對之前生產行為不具有約束力。但須注意,廠家的經營行為實際上可以分為生產、銷售兩個環節(例如之前一次性批量生產,但滯銷導致庫存多年仍陸續銷售中),如果庫存產品不符合新標準要求,因生產行為發生在新標準實施之前,根據“法不溯及既往”原則應不予追究;但廠家在新標準實施之后仍在銷售不符合現行標準產品,則應追究銷售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對銷售商家來說不用考慮太復雜,因為只存在一個銷售環節,關鍵是看其銷售時間節點;如果銷售行為發生在新標準實施日期之前,自然不用考慮是否符合新標準;但只要銷售行為發生在新標準實施之后,不論商品的實際生產日期在新標準實施前還是后,后續銷售都必須符合新標準,因為法律已明文禁止“銷售不符合(現行)強制性標準的產品”。還是以GB 16410-2020《家用燃氣灶具》標準為例,該標準于2020年12月24日發布、2022年1月1月實施,已經給行業企業預留了超過1年的“明示過渡期”(無額外過渡期),但實際檢查發現市場中仍有大量生產日期在2022年之前、明示執行GB16410 -2007舊標準的庫存灶具在銷售;對于這類灶具,因為商家實際銷售行為發生在現在,所以就必須符合現行2020版新標準,即使抽樣也應按照新標準檢驗而非其明示舊標準,另據了解新舊版標準修改幅度較大,按舊標準生產的灶具很可能不符合新標準。此時“法不溯及既往原則”并不適用,因為該原則必須嚴格對應具體違法行為和發生時間,對于上述明示執行舊標準的庫存灶具,其生產行為一概發生在新標準實施之前,所以不予追溯;而銷售行為中有部分發生在新標準實施之前,同樣不追溯,但也有部分發生在現在即新標準實施之后,不能免責。
而對進口商來說,一般情況下也應參考上述原則按照實際進口行為發生的時間節點來界定,但對于“進口商同時又是國內總經銷”的特殊情形,很可能會存在“進口商品時符合舊標準即合法,但后續銷售庫存時已不符合新標準”的違法行為。
近期經常碰到市場監管同行咨詢“能否用現行新標準去檢驗明示執行舊標準的產(商)品”,所以筆者才會有上面第三項“分領域、分時段”的分析。可能因為合并之前各自部門的專業領域和對法律理解不同,有些同行對上述分析觀點仍不太認同,非要找一些權威規定或解釋才能信服。但實際上,因為觀點中的標準適用界定原則在原質檢標準化方面已是多年通行常識,所以之前法規體系中沒有直接寫出“標準修訂實施后,不符合新標準的庫存一概不能銷售”,但市場監管總局曾多次對此做過直接表態。例如2019年總局、工信部、公安部曾聯合發布過《關于加強電動自行車國家標準實施監督的意見》(國市監標創〔2019〕53號),電動自行車同為生產許可證轉CCC認證的產品,也存在國標換版的問題,GB 17761-2018新國標(替代1999版舊標)于2018年5月15日發布、2019年4月15日正式實施,上述《意見》在第二項“嚴格電動自行車銷售監管”中專門強調了“新標準實施前,市、縣級市場監管、工業和信息化、公安等部門要聯合組織對轄區內電動自行車銷售企業進行摸排和督促,引導其加強自律,在新標準實施前主動消化不符合新標準的庫存車輛,新標準實施后不銷售不符合新標準的車輛。新標準實施后,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電動自行車銷售環節的監督檢查,嚴厲查處違法銷售不符合新標準的電動自行車…要加強電子商務經營者監管,嚴禁不符合新標準的電動自行車在平臺上銷售”。
因此,修訂后標準從發布到實施之間專門設定“過渡期”,主要目的就是給業內廠家、商家們消化清理庫存商品的,過渡期的設定已充分考慮了行業需求,也不可能無限期延長,所以過渡期滿后如果廠家或商家處仍有不符合新標的庫存產(商)品都不能繼續銷售,否則都應當嚴查銷售違法行為。
實際上市場監管總局2020年底發布的《國家標準管理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中已對標準修訂、過渡期作了原則性規定,即第34條“國家標準發布后實施前,企業可以選擇執行原國家標準或者新國家標準。新修訂的國家標準實施后,被代替的國家標準同時廢止”,也與前述觀點一致。
《標準化法》規定“強制性標準必須執行。國家鼓勵采用推薦性標準”,所以一般情況下推薦性標準修訂換版后,不論在生產、銷售或進口環節,新標準對換版之前生產、執行舊標準的產品并不必然具有約束力。但也有特例,即該推薦性標準已被其他強制性指令引用,例如水泥包裝袋國家標準GB/T 9774本是推薦性,但因其被強制性國家標準GB 175《通用硅酸鹽水泥》在技術要求中引用,就具有了變相強制約束力,所以對水泥生產企業來說,在GB/T 9774-2020版標準實施日期(2022年4月1日)之后必須使用符合新標準的水泥包裝袋來包裝、銷售袋裝水泥。又例如復合肥料國家標準GB/T 15063也是推薦性,現行2020版標準于2021年6月1日實施,但因為復混肥料一直納入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管理,該項強制行政許可制度實施中直接引用了GB/T 15063作為質量標準,所以修訂換版后的新標準對于換版前生產、執行舊標準的產品也具有部分強制約束力,同樣要按照上面第三項“分領域、分時段”原則進行分析,如果在流通領域市場中見到標注GB/T 15063-2009舊標準的復混肥料正在銷售,同樣應按照現行2020版標準進行抽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