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麗 浙江省臺州市路橋中學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你在開車或坐車時,如果使用導航,常會聽到這樣的提示語:你已偏離路線,已為你重新規劃路線,請在合適的位置調頭。
你覺得人生是否需要這樣的“導航”?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吾心所向 一葦以航
沈冰燁浙江省臺州市路橋中學高二(6)班
①秋風乍起,層林盡染。
②少壯幾時?群山之巔。
③逢鮮衣怒馬少年時,當以“嘉我未老,鮮我方將”之心縱橫寰宇。人生之路恰揚帆,去向當掌握于自己手中。握緊纜繩,闖一番夢圓彼岸。(①②③開篇與材料契合度不高。作者語言看似詩意,但缺乏與材料核心內容的關聯。宜直入主題,亮明觀點。)
④正如行車駕駛需要導航,許多人在人生之路上也需要導航,或是被動接受導航。個人的人生應有個性的色彩,無論是追尋先人腳步,還是跟隨先人指引,終不會是自己的理想所需。
⑤袁隆平堅守稻蔭樹下乘涼的夢想,“留取三尺臥榻,夢成萬千稻香”是他為解決國人饑飽問題的初心。屠呦呦堪稱“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典范,幾十年如一日地研究抗瘧疾的藥物。“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是她不改初心之寫照。葉嘉瑩致力于中國古典詩詞的研究,“卅載光陰彈指過,未應磨染是初心”是她對南開學子的諄諄教誨。(④⑤論點與論據分離。袁隆平、葉嘉瑩的例子與“導航”的聯系不深,且多次提到“初心”,有偏離材料之嫌。且袁隆平的素材引用出錯,應是“禾下乘涼”,“稻蔭樹下”不精準。)
⑥在而今精致主義大行其道,功利主義甚囂塵上,他們的選擇、他們的初心未移顯得尤為可貴。蘇軾曾言“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心存何處,選擇在哪,即是自己所需堅定的信念。如此,便是明了前進的方向,又何須“導航”來指引著前進呢?(⑥此段所引蘇軾例子與前面兩段在表意上趨同,缺少層次感??梢院喜ⅰ⒑喕?。)
⑦當下亦有不少青年聽取所謂“導航”的“指引”追名慕利,妄想以投機取勝,以“聰明”營利。這斷然是不可取的,等待他們的將會是法律的制裁以及親人的哀痛。這是他們未秉初心,中途易轍造成的呀。(⑦此段直指當下,但是不是所有的“導航”都指引追名慕利,使青年妄想投機取勝?是不是所有的投機取勝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表述過于絕對,難以圓融自洽。宜更加辯證,使思維富有邏輯性。)
⑧杜甫《泊岳陽城下》詩中有云:“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鯤鵬起初蟄伏于海底,待一朝羽翼豐滿,變化振翅,“其翼若垂天之云”,扶搖而上九萬里于一瞬間。青年,當如鯤鵬,立遠志,守初心,腳踏實地,積蓄力量……待時機到來時,馳騁于乾坤之中,揚名于天地之間。(⑧由“人生需不需要導航”變為“立遠志,守初心”,與材料更加游離。宜回歸題旨,使表意明晰。)
⑨吾心所向,素履以往。青年該以目標化箭,直指初心,不偏不倚。做自己想做,為社會需為。
⑩江山不負少年志,我們應以“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之氣概面向未來,面向目標,面向初心。
?吾心所向,一葦以航。
?以吾少年意氣,予國萬里恒昌。(⑨⑩??結尾部分,分段頻繁,但內在缺少分段的邏輯。結尾宜重申觀點,有力收束。)
這是一道思辨型作文題,題目中的關鍵句是“你覺得人生是否需要這樣的導航?”考生在考場寫作時,可以認為“需要”,也可以認為“不需要”。同時,考生還需要注意句子中的另外一個關鍵詞“這樣的導航”。顯然,在材料中“導航”有其特定的意義,不是指目標、理想、規劃等,而是指向以下幾層含義:一、它是一種外來的幫助;二、它具有糾偏功能;三、它是既定目標后的路線規劃。顯然,“導航”是幫助我們達到人生目標的一種外來輔助,我們有時候需要這樣的輔助,但又要避免完全依賴這樣的輔助。
命題者提供了以下參考立意:
(1)人生需要“導航”。規劃我們的人生之路,需要老師、父母等人的指導和幫助。
(2)我們的人生不能依賴他人來“導航”。做好自己的人生路線規劃,并在人生之路上要有自我糾偏的能力。
(3)人生之路需要適時的“導航”。在人生的特定時期,我們需要外來的幫助和引導,但我們不能過分依賴它,走好人生之路主要還得靠我們自己。
在這篇考場作文中,作者是從第二個角度來進行立意,認為“人生不能依賴他人來導航”,他提出觀點:“人生之路恰揚帆,去向當掌握于自己手中?!本C觀全文,文章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從立意上看,文章缺少思辨性,說理無法圓融自洽。作者認為人生之路“去向當掌握于自己手中”,顯然在“需要”和“不需要”之間做出了非此即彼的選擇,這將導致說理的生硬,必然會留下許多破綻和漏洞。比如當代青年如何理性面對“導航”?如果人生之路偏離航向時,應如何自我糾偏?這些在作者的論述里,都語焉不詳,甚至只字未提。建議作者在升格作文時,加入“如何面對‘導航’的建議”“如何自我糾偏”等內容,從而淡化對立,尋求“需要”與“不需要”中內在的融合。
2.從論據使用上看,不管理論論據和事實論據與分論點都存在游離,論據并不能完全支持論點。建議替換合適的論據,或者加強論證。
3.從行文邏輯上看,段落與段落之間缺乏整合的意識。分段過多,行文較為凌亂,碎片化嚴重。段內缺少提綱挈領句,導致語意渙散,表意不明晰。建議分段以6~8段為宜,有些段落需要簡化、合并,避免重復說理,段首加入提綱挈領的關鍵句,使文脈更加清晰。

吾心所向 一葦以航
沈冰燁浙江省臺州市路橋中學高二(6)班
①行駛在人生路線上,總會遭遇坎坷起伏的道路,總要面對需要抉擇的岔路口。有時做出抉擇的只有我們自己,但更多時候,我們的身邊總會縈繞各種聲音,影響我們的選擇,規劃著我們人生“應該行駛”的路線。這些來自“導航”的聲音,或誠懇,或急切,卻也迷了我們的雙眼、亂了我們的節奏。其實,唯有我們自己才是主導方向、規劃路線的決定性因素,那就讓我們握緊方向盤,將去向掌握在自己手中吧!
②跟著導航追尋先人腳步,或是循著導航的聲音一路向前,固然會少走許多彎路、歧路,但是若一味地追隨和趕路,只有到達目的地的迫切和功利,顧不上看道路兩旁的風景,縱然燕語呢喃、層林盡染,與我們又有何干?蘇軾曾言:“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碧K軾的心安之所是一路自己主導方向的棲居之所,黃州、惠州、儋州,好友、政敵、君王都曾給了他這條為官之路如何前行的指引。但是,誰說只有身居高位才能為國為民?誰說貶謫的路上只有猿猱哀鳴?一路的清風明月,豈是聽信“導航”之人所能親見的?“莫聽穿林打葉聲”,心有所向,方能主宰前方的路程。
③跟著導航走,當然也能給我們指明一條最優道路,又快又平穩到達目的地,但是,人生的目的地何止一個?學著自己主導方向,人生也便有了更多可能性?!氨贝蟛抛印标懖杰庂u豬肉引發社會輿論的狂潮,也許在世人甚至“導航”者的眼中這是大材小用,人們認為這不是北大高才生的最優道路,但他日后創辦產業銷售鏈、開辦“屠夫學?!?,卻在這條不被認可的道路上騰飛。如果陸步軒當初在那些“導航”的聲音中失去了對自己人生的主導,開始跟著多數北大人的規劃而規劃自己的人生,他也許就“泯然眾人矣”了。如果我們明晰前進的方向,擁有了闖天下的野心和勇氣,又怕什么坎坷和歧路?又何須“導航”來指引著前行呢?志有所堅,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
④由此可見,心不定、志不堅時,要以立遠志、守初心為務,否則極易對“導航”亦步亦趨,失去主觀判斷能力,也失去勇闖天下的豪情。反觀當下的不少青年,筆下一遇難題就去百度,腳下一入岔道便靠“導航”,生怕錯失標準答案,生怕錯過正確方向,少了試錯的勇氣,也便少了探索人生的自信。更有青年誤信所謂“導航”的“指引”,踏上追名慕利的道路,妄想以投機取勝、蠅營狗茍,豈不可悲可嘆?
⑤杜甫《泊岳陽城下》詩中有云:“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宾H鵬起初蟄伏于海底,待一朝羽翼豐滿,變化振翅,扶搖而上九萬里于一瞬間。人生未可料,前路多變化,唯有做鯤鵬,心定志堅,扶搖而上九萬里,無所倚傍,最為逍遙。青年自當如此,心懷大志,無畏闖前方,培養獨立之人格與縝密之思考力,才能在眾聲喧嘩中聽見自己的聲音,在眾多“導航”中堅持自己人生的航向。
⑥吾心所向,一葦以航。愿我們都有勇氣、底氣和志氣,成為自己的導航,主導自己的人生。
修改后的文章呈現出了如下亮點:
一是立意與材料高度契合,不再停留在對“導航”的泛化理解上,在材料的把握上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二是說理更理性、辯證,沒有陷入非此即彼的絕對化論述,說理更加圓融自洽,體現思維的縝密嚴謹。三是圍繞論點替換了不恰當的事例,增添了多樣化、富有說服力的論據。論點與論據的契合度更高,每段均有提綱挈領的分論點,分論點和論據之間,運用多種論證方法和簡潔的具有邏輯性的語言進行論述。層次更加鮮明,論述更有邏輯性。
我們可以在升格作文中,看到這樣的辯證思考:先是提出“讓我們握緊方向盤,將去向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一觀點;接著從“導航”的積極意義說開去,承認“導航”能為我們的人生指明最優道路,能讓我們以更快捷的方式到達終點;緊接著指出過度依賴“導航”將會使我們失去試錯的勇氣,也會失去探索人生可能性的勇氣;最后深入闡釋了當下青年應有追尋心安之所的底氣,應有主動把握人生航向的志氣,成為自我人生的主宰。文章兼具理性和情思,具有極強的時代性和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