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新
語文的核心素養在寫作,不會寫作等于沒學語文;語文學習,其實是一個“跋涉”與“拾穗”的過程。
“跋涉”像“深閱讀”,“拾穗”像“真寫作”;“跋涉”是為了“拾穗”,一如“深閱讀”是為了“真寫作”。
閱讀具有四個層次:“基礎閱讀”,用以擺脫文盲狀態;“檢視閱讀”,用以提高瀏覽速度;“分析閱讀”,用以咀嚼內容精華;“主題閱讀”,用以鏈接彼此關聯。第四層次最高端,包括并超越了所有的層次。這種“主題閱讀”就是避免知識碎片化的“深閱讀”。
“淺閱讀”是把外來、異質的思想強加于我們的頭腦,就像印章在石蠟上留下印記;“深閱讀”是以批判性思維將自己由高山仰止解析別人的讀,變為別人迫不及待欣賞自己的寫。
只要“深閱讀”,就會“真寫作”;只有“深閱讀”,才能“真寫作”——從讀經典到寫妙文。一個“跋涉”有方者也肯定同時是一個“拾穗”成功者。這是一種讀寫邏輯轉換的必然。假如12年的語文學習的結果是一寫文章便抓耳撓腮而非文思泉涌,那實在是“淺閱讀”造的孽!
“真寫作”的“真”是寫作的關鍵:“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這頗似名畫《拾穗者》,它之所以成為世紀杰作,是因為其凝聚著米勒對農民生活的深刻感受且正視現實、不加粉飾。
“跋涉”須懂得直達成功巔峰與彼岸的艱辛,“一山放過一山攔”,“沉舟側畔千帆過”;“拾穗”須懂得人生求學積累的不易,猶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好文章是“深閱讀”與“真寫作”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