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鳳梅,李 芳,鄒 陽,隋 雯,劉永芳,李金芳,童明富
(1.江西省九江市中醫醫院腎病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江西省中醫腎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江西 九江 332000;2.九江學院附屬醫院消化內科,江西 九江 332001)
早期慢性腎衰竭癥狀不明顯,少數可出現腰酸膝軟、神疲乏力、氣短懶言等輕度不適,一旦進入腎衰竭期后上述癥狀逐漸加重,患者生活質量差。慢性腎衰竭起病緩慢,病程遷延,在機制上表現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本虛尤以脾腎虛損為主,或由于水氣、濕濁、瘀血、濁毒等病邪損傷腎臟,逐漸發展成慢性腎衰竭[1]。故而中醫提出補腎健脾是脾腎氣虛型慢性腎衰竭的治療根本,并根據兼證不同輔以滲濕利水,活血化瘀的治療方案[2]。然而,慢性腎衰竭患者因體內代謝產物的積聚,消化道癥狀明顯,無法服用過多中藥。近年來,中醫外治法因其不良反應小、作用廣泛等特點受到關注,但是相關臨床研究較少,未形成規范化操作[3]。本研究選擇中藥封包聯合隔姜灸外治于脾、腎俞穴位以期達到補脾健腎之目的,評估兩者聯合治療脾腎氣虛型慢性腎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其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資料
1.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江西省九江市中醫醫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腎內科收治的慢性腎衰竭患者93例。其中,男47例,女46例;年齡22~71歲,平均(54.3±10.7)歲;腎功能1期患者28例,2期患者40例,3期患者25例。入組患者經中醫辨證為脾腎氣虛型,根據中醫外治方法的不同分聯合治療組34例、中藥封包組42例、隔姜灸組17例。見表1。中藥封包組患者年齡大于隔姜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2);3組患者在性別、腎功能分期、病程等資料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1.2西醫診斷標準 符合《慢性腎臟病篩查診斷及防治指南》[4]標準中慢性腎功能衰竭1~3期標準,血肌酐水平(Scr)為133~707 μmol/L,內生肌酐清除率(Ccr)為10~80 mL/min。慢性腎功能衰竭臨床分期標準:(1)1期,腎功能不全代償期,Scr為133~177 μmol/L,Ccr為50~80 mL/min;(2)2期,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Scr為>177~442 μmol/L,Ccr 20~<50 mL/min;(3)3期,腎功能衰竭期,Scr為>442~707 μmol/L,Ccr為10~<20 mL/min;(4)4期,尿毒癥期:Scr>707 μmol/L,Ccr<10 mL/min。
1.1.3中醫辨證標準 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篩選脾腎氣虛證患者。主證: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食少納呆,腰膝酸軟。次癥:脘腹脹滿,口淡不渴,大便不實。舌脈:舌淡有齒痕,脈沉細。具備主癥2項,次證1項或主證1項,次證2項,結合舌脈即可辨證。
1.1.4納入標準 (1)滿足上述西醫診斷標準和中醫辨證標準;(2)年齡為18~75歲;(3)患者知情同意;(4)中醫辨證屬脾腎氣虛型;(5)未進行透析治療。
1.1.5排除標準 (1)合并嚴重感染、酸中毒、電解質紊亂;(2)合并重度營養不良、惡性腫瘤等嚴重疾病;(3)合并嚴重高血壓、心力衰竭、肝病、精神病;(4)既往或正在進行血液透析;(5)過敏體質或處于妊娠、哺乳期;(6)正在接受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治療。
1.2方法
1.2.1西醫常規治療 予以優質低蛋白飲食,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控制血壓,改善貧血,控制血糖,糾正心力衰竭,抗感染等,避免使用影響腎功能的藥物。
1.2.2中醫外治方法 在西醫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分別給予中藥封包、隔姜灸及聯合治療。(1)中藥封包治療:用純棉布袋盛裝中藥藥粉制成藥包,用清水淋濕微波爐加熱至50~60 ℃外敷于腎俞、脾俞穴位,在此期間觀察患者有無燙傷及過敏現象。每天1次,7 d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藥粉組成:麻黃30 g、桂枝30 g、羌活10 g、冰片3 g、菟絲子20 g、透骨草30 g、丹參20 g、川芎20 g、杜仲50 g,研磨成粉。(2)隔姜灸治療:將新鮮老姜切成厚約0.2~0.3 cm的姜片,在姜面上用針灸針刺數個小孔,置于腎俞、脾俞穴位。將艾絨搓成棗粒大小置于姜片上點燃灸之,姜片不能烤干烤皺,以皮膚潮紅為止。每天1次,7 d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3)聯合治療:將上述2種方法聯合,每天1次,7 d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
1.2.3療效觀察 觀察指標:(1)主要中醫癥狀:腰酸膝軟、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食少納呆、口淡不渴、腕腹脹滿、大便不實等;(2)不良反應:治療期間出現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燙傷、頭暈、惡心、嘔吐等。療效評定標準:中醫證候積分按照《中藥新藥治療慢性腎衰竭臨床研究引導原則》[5]中脾腎氣虛證之證候分級量化表制定。中醫癥狀:主癥按無、輕、中、重分別記0、2、4、6分。次癥按無、輕、中、重分別記0、1、2、3分。舌脈象異常記1分,無異常記0分。在治療前、后評定患者證候積分,積分越高表示癥狀越重。療效評定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5]制定。臨床控制: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率大于或等于90%;顯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有效率為70%~<90%;有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有效率為30%~<70%;無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有效率低于30%。計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

2.13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3組患者治療前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治療組和中藥封包組患者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減少,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隔姜灸組患者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下降不明顯。聯合治療組患者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較中藥封包組下降更為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2.23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療效比較 聯合治療組、中藥封包組和隔姜灸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7.1%、90.5%、64.7%,其中聯合治療組有效率最高,與其他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3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療效比較
2.3不良反應的觀察 各組患者在治療前、后進行生命體征、心電圖、血常規、肝功能等指標檢測,未發現有與治療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在治療過程中及治療后,各組患者未出現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燙傷、頭暈、惡性、嘔吐等不良反應。
慢性腎衰竭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復雜,其辨證分型分為正虛五型(脾腎氣虛、脾腎陽虛、肝腎陰虛、氣陰兩虛、陰陽兩虛)和兼證五型(濕濁、濕熱、熱毒、瘀血、風動)[6]。脾腎氣虛型是慢性腎衰竭中的一個重要證型,臨床多表現為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食少納呆,腰膝酸軟,脘腹脹滿,口淡不渴,大便不實。中醫認為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兩者相互輔助,相互促進,缺一不可。腎氣腎陽虧損,導致脾氣不足,運化無權。脾氣虛弱,生化之源不足,水谷精微吸收過少,氣血兩虛,先天之精無后天之精補充,臟腑經絡及四肢百骸失于滋養,則見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面色萎暗、腰酸膝軟等[2]。學者認為,慢性腎衰竭治療需根據時期不同進行辨證論治,盡早給予補腎健脾,并輔以活血化瘀、滲濕利水和胃止吐等治療[7]。然而,慢性腎衰竭患者因體內代謝產物的積聚,并發惡性、嘔吐、腹脹等消化道癥狀,無法服用過多中藥。
中醫外治法如中藥封包和隔姜灸均具有扶正祛邪、益氣養血、溫經通絡之功效。研究認為,中藥封包可以改善痛經、消化道功能紊亂、骨關節炎的臨床癥狀[8-10],延緩腎病進展,減少并發癥發生[11-13]。隔姜灸以經絡、臟腑理論為指導,利用艾絨溫烤或熏熨穴位,借其溫經散寒、理氣活血功效和生姜的散寒解表、溫中降逆的藥性作用于特定的穴位,對呼吸、消化、泌尿、神經系統疾病及骨關節疾病具有積極治療作用[14]。腎俞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之一,現代中醫常用于治療腎炎、慢性腎病、腎絞痛等疾病[11,15]。脾俞穴為足太陽膀胱經循行路線上位于背部的背俞穴之一,除可治療背痛等局部病癥外,還善于治療脾胃疾患如腹脹、腹瀉、惡性嘔吐、呆納、水腫等[16]。本研究基于慢性腎衰竭早期需補脾健腎的中醫理念,將中醫封包聯合隔姜灸作用于脾腎氣虛性慢性腎衰竭患者的腎俞、脾俞穴位,觀察兩者聯合治療脾腎氣虛型慢性腎衰竭的臨床療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比較于其他治療組,聯合治療組中醫證候積分明顯下降,總有效率最高,表明中藥封包聯合隔姜灸治療脾腎氣虛型慢性腎衰竭療效確切,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療效優于單一治療組。中藥封包通過布包的溫熱傳導作用,使局部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增加,達到活血化瘀、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療效[11]。所選中藥如金櫻子、菟絲子、茯苓、川白術、黃芪、黨參、山茱萸、芡實、紅花等具有補脾健腎之功效。方中黃芪性甘味微溫,具有健脾補中、補氣升陽、托毒生肌、利水消腫等功效;黨參性平味甘,具有補中益氣、生津止渴、健脾益肺等功效;金櫻子性酸味平,具有補腎固精縮尿、澀腸止瀉等功效;菟絲子性平味辛,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明目止瀉等功效;山茱萸味酸、味溫,具有補益肝腎、固虛脫等功效;芡實性平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平止瀉、益腎固精、助氣固元等功效;紅花性辛,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等功效。隔姜灸借助艾柱的溫熱作用,通過生姜的穿透力和經絡傳導作用,達到扶正祛邪、溫經通絡等功效[14];腎俞和脾俞穴均屬于足太陽膀胱經,是調理腎臟和脾胃疾病的要穴[17],中藥封包和隔姜灸聯合作用于腎俞和脾俞穴位,兩者發揮協同作用。
3組患者一般資料中,中藥封包組年齡高于隔姜灸組,可能與隔姜灸患者入組數量較少有關。在研究過程中,聯合治療組和單一治療組中均未出現不良反應,表明中藥封包聯合隔姜灸治療并不會提高不良事件發生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中藥封包聯合隔姜灸治療脾腎氣虛型腎衰竭可顯著改善臨床癥狀和生活質量,同時具有操作簡單、經濟實用、患者易于接受、不良反應小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