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紅娜,李灝軒
(1.曲陽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 200437;2.溫州肯恩大學,浙江 溫州 325060)
2017年全國第4次口腔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我國3~5歲兒童乳牙齲齒發病率分別為50.8%、63.6%、71.9%,呈上升趨勢[1]。生活、飲食習慣及父母的口腔健康習慣對兒童口腔健康具有重要影響[2]。有效控制兒童口腔疾病的關鍵在于口腔健康行為的培養,父母和兒童正確的口腔健康知識和態度對兒童口腔教育具有重大影響[3]。本研究隨機選取了上海市曲陽第五幼兒園的245例兒童,分析了兒童口腔健康衛生的影響因素,為未來在幼兒園有針對性地提供口腔衛生干預和宣教提供重要依據。
1.1一般資料 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法,2021年12月選取曲陽第五幼兒園3~6歲學齡前兒童245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30例,女115例,年齡39~75個月,平均(59.78±9.05)個月。
1.2方法 專業口腔醫師在空閑教室采用一次性牙科鏡和手電筒等檢查兒童口腔健康狀況,檢查主要采取視診方式。在齲齒檢查的同時,由保健老師發放問卷調查給家長,由家長填寫口腔衛生健康部分,內容包括兒童照護人員、出生6個月內喂養方式、小兒開始刷牙年齡、每天刷牙次數等,兒童齲齒情況由保健老師填寫。本研究的指導標準為《中國居民口腔健康指南》,組織并合理制定整體干預計劃,并取得幼兒園領導及其老師積極配合。在現場問卷調查開始前,由項目負責人組織培訓調查者,熟悉并統一調查方法,及時比對、校正錄入數據。研究者為了保證幼兒家長回答問卷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在發放問卷之前,以10名學前教育專業的研究生作為主試進行培訓。研究人員到達幼兒園后,對幼兒家長進行簡單介紹分析,幼兒家長充分了解調查問卷后獨立填寫。問卷發放后2 d內未收回者作廢。問卷交給每班教師后,本研究者再去回收,進行整理歸類。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初步篩選齲齒的危險因素,以P<0.15標準將有意義的指標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1患者情況 共發現38例齲齒,其中男20例,女18例,男性和女性的齲齒患病率分別為15.38%(20/130)和15.65%(18/115)。
2.2兒童齲齒的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初步篩選得到月份[比值比(OR)=1.058,95%置信區間(95%CI):1.011~1.106]、父母照顧(OR=0.426,95%CI:0.155~1.168)、父母患齲齒(OR=2.204,95%CI:1.067~4.553)、定期口腔檢查(OR=2.256,95%CI:1.092~4.662)、進食甜食(OR=3.130,95%CI:1.410~6.952)5個變量(P<0.15),納入后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見表1。

表1 兒童齲齒的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續表1 兒童齲齒的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3兒童齲齒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結果顯示,月份(OR=1.060,95%CI:1.012~1.109)、進食甜食(OR=2.841,95%CI:1.206~6.692)、父母患齲齒(OR=1.941,95%CI:1.153~4.182)是齲齒的危險因素(P<0.05);父母照顧(OR=0.353,95%CI:0.119~0.896)、定期口腔檢查(OR=0.284,95%CI:0.112~0.896)是小兒齲齒的保護因素(P<0.05)。

表2 齲齒危險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齲齒是廣泛流行的兒童口腔疾病之一,除了引起疼痛之外,還會影響消化和食欲,給兒童生長發育帶來不良影響。父母的口腔疾病知曉程度和口腔衛生習慣對兒童的口腔衛生習慣形成具有重大影響,因為父母是兒童出生開始就親密接觸的人,3~6歲的幼兒屬于學齡前兒童,生活能力較差,日常飲食行為和口腔衛生行為需要家長的每天督查,父母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督促兒童形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4-6]。同時,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也會影響兒童的口腔健康。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在教育方式的選擇及兒童刷牙的指導等方面上更為科學。此外,教育程度差的父母在對待甜食的態度上相對較為寬松,甜食中的蔗糖可以誘導齲齒形成,使局部的硬組織發生壞死、脫礦,使牙釉質變色,局部變軟形成齲洞[7-9]。攝入過多甜食往往和父母的照顧缺失相輔相成,如很多幼兒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過渡溺愛和縱容孩子,或是某些年輕家長比較缺乏幼兒養育經驗,在孩子有情緒哭鬧,或是日常需要喂養時,除了喂奶類食品之外,還給予幼兒不同零食。通常這些零食含糖量很高,孩子進食過多含糖食物會影響口腔中的微生物平衡,導致孩子容易患齲齒[10-11]。上海處于經濟發達地區,兒童甜食的攝入比例較高,需要敦促兒童飯后漱口、使用含氟牙膏、限制兒童甜點和含糖飲料攝入等措施,使兒童養成良好口腔健康習慣,保持口腔清潔[5]。此外,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自行攝入雜食的能力提高,意味著其攝入甜食的比例提高,這可能是月份成為齲齒發生危險因素的可能原因之一。
隨著口腔醫學技術的發展,窩溝封閉技術[6,12]、Carisolv微創凝膠去齲技術[13-14]等技術能在齲齒早期避免牙組織受損,提升對牙組織的保護作用。Carisolv微創技術[15]可較精確地去凈腐質,且不損傷正常的牙組織和牙髓,使患牙的外形和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復。祛腐后形成凹凸不平的表面適合大多數黏性填充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填充物的用量,并使其更加牢固耐用。在治療過程中,傳統的渦輪機鉆牙會給患者尤其是兒童帶來不適和疼痛,兒童聽到渦輪機聲音就會產生高度恐懼,不能接受完整的治療。而Carisolv微創技術可避免渦輪機產生的聲音刺激,消除患者的恐懼感,患者幾乎沒有疼痛感覺,代之以安靜、安全、舒適的感受。此法尤其適用于根面齲、深齲洞的治療,是兒童患者或某些對牙科治療存在高度恐懼心理患者的理想選擇。上海地區的口腔牙科醫院較多,相對治療比較容易,需要在家長群中加強口腔技術宣教,進一步提高學齡前兒童齲齒的及時治療率。最為重要的是,幼兒乳牙齲病作為一種慢性口腔疾病,幼兒在疾病發生的初期幾乎無法感覺到牙齒的變化,這就需要專業的口腔檢查進行確診或預防。幼兒家長應把定期口腔檢查作為健康檢查的日程之一,努力養成定期帶幼兒去口腔檢查的觀念,并讓幼兒在早期接受某些口腔預防措施(如窩溝封閉等)。處于幼兒不同年齡時期的家長,也應該抽取相應的時間,針對性地學習小兒口腔健康知識。另外,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很多幼兒家長即使了解相關口腔知識,其幼兒的患齲率和口腔知識了解不多的家長相近,說明部分幼兒家長并沒有落實口腔健康措施在幼兒身上。外地戶籍家庭中,還有相當多的幼兒主要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顧起居飲食。這類隔代養幼兒的模式中,老年家長較為縱容幼兒,在口腔健康等生活要求上并沒有嚴格落實措施,甚至部分老年家長還存在“甜食有營養”等錯誤觀點,對兒童口腔健康造成一定影響。所以,了解口腔健康知識的年輕家長在委托老年家長照看孩童的時候,應預先對老年家長普及相關的幼兒口腔健康知識教育,讓其認識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才能對幼兒的全面健康成長起到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