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鐵敬
數字雕塑,首先是一種造型技術,其次是一種藝術形式,最后是一種生產技術。數字雕塑就是在虛擬化空間里將藝術“數字化”的一種成型手段、藝術形式,更深意義上代表一種先進科技,代表著一種先進生產工具將生產力從傳統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數字雕塑的發明與應用改變了我們的傳統工作模式,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藝術審美形式,為雕塑創作帶來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大視覺沖擊。
2021年3月,在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之際,中國戰略和管理研究會、《雕塑》雜志社聯合主辦,朱尚熹先生擔綱策劃了“紅色基石——慶祝建黨百年數字雕塑創作網展”。網展集結了全國各地60多位數字雕塑家,歷經3個多月的創作的122件數字雕塑作品。2021年7月,“紅色基石”策劃組又特約專家委員及所有參賽人員,在北京隆重舉行線上展陳開幕式和生動的研討會,如此規模浩大的數字雕塑“網展”為黨的生日獻上了厚禮。
非常榮幸,作為曲陽雕塑行業代表之一的我應邀參與了這次創作網展和研討會。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對“數字雕塑”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數字雕塑的應用改變了傳統雕塑的創作和展陳模式。數字雕塑作為一種在虛擬空間的非物質實體的雕塑呈現方式,以它特有的成型手段,快速地壓縮、旋轉、擠壓等,大大縮短了雕塑的制作周期;真正意義上理解“數字”,并運用數據正確、豐富和精準的造型方式,讓雕塑家在有限的生命中創作更多精細的、精密的雕塑,并且能夠實現聲、光、電、媒介、場景多元融合的視覺展示,將雕塑投放到適合它的最佳環境,展現出充滿意境的效果。這將是雕塑界的一次破舊立新的科技革命,它能夠及時有效地探索和實踐,印證高科技下雕塑理論的正確與否,一定程度上顛覆了雕塑創作理念與形式,從而促進雕塑事業的更好發展。
馬云曾說:“傳統行業大規模地受益于數字技術的轉型升級,將會是人類社會全面進入數據時代的標志。”那么如何將現代數字雕塑的優勢與傳統雕塑巧妙結合運用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將是我們每個雕塑從業者的使命。
首先,我認為傳統雕塑造型中文化修養是基礎,傳統的雕塑藝術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素養、民族情結、哲學理念與思維方式,遵循形式美法則,呈現出當時的工藝和藝術流派,折射出地域文化和歷史風情。數字雕塑運用數字科技手段在形式、材料、肌理、意境等方面完成一種人與數字的對話,完全脫離了傳統雕塑中“泥性”的語言表達形式,用“數字”塑造出雕塑的體量、韻律、空間和節奏,用數字標準化定格自己的語言。然而,“數字化”不能只停留在生產工具的更新,更多探索的是將“參數化”的工具與傳統材料相結合,帶來多元化的材料探索。將生產工藝流程進一步拓展,實現藝術與科技的結合,勢必會形成新的藝術觀念和藝術形態。數字化雕塑不再拘泥于雕塑的物質形態,而是將雕塑提升為“形而上者謂之道”的境界,從而呈現出更高級的精神體驗。
反之,沒有傳統的理論研究和扎實的藝術實踐作為基礎,只是盲目地追求現代,沒有強大的“文化靈魂”無法溯源,過多的負面影響就是混亂和迷失。著名雕塑評論家陳培一先生曾說:“藝術要回歸傳統,回歸傳統的目的是為了創新,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并非僅僅就是為了單純地繼承傳統而回歸。”“創新路徑有幾條:堅守傳統,在傳統的基礎上予以生發,是一種創新;反叛傳統,顛覆傳統,批判性地繼承傳統,也是一種創新;借鑒傳統,吸收傳統,與當代藝術的理論相融合,也是一種創新。”鑒于前輩的諄諄教誨,我們應當將傳統雕塑文化沿襲和傳承下去,傳統雕塑的材質、工藝和技術也將面臨一種新的突破,在這個浮躁而快速的時代,更需要進一步傳承和發揚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傳統工匠精神。
曲陽雕塑不僅是一種藝術形態,更是一脈相承的地域文化。曲陽石雕擁有三千年的雕刻歷史,可追溯到殷商時期,當時石雕造型簡練抽象,在圓雕上融入圖案裝飾,風格獨特,其代表作是殷墟出土的石虎、石象 、石牛、石雕人像等。秦漢時期,曲陽石工又用大理石雕刻碑碣等物,其法不一,審石而度勢,因勢而造型,是典型的大寫意風格。到北魏時期,曲陽石雕中的佛像已經獨具一格,佛造像莊重優美、線條飽滿,又不失嚴肅威武,形態逼真。曲陽石工相繼參與了響堂山石窟的雕鑿,從而奠定了曲陽石雕在石窟造像藝術中的地位。唐代,曲陽石雕成為中國漢白玉雕像的巔峰時期。到了元代,曲陽石雕涌現出一批杰出的石匠,楊瓊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為總管興建元大都(北京),天安門前的金水橋就修建于此時。清末曲陽藝人雕刻的《仙鶴》《干枝梅》在巴拿馬國際藝術博覽會上榮獲第二名,自此“天下咸稱曲陽石雕”。民國時期,曲陽石雕的巔峰之作是五臺山龍泉寺石牌樓,其以精、宜、巧展示了曲陽雕刻藝術的精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大批優秀曲陽石刻工匠作為主力,參加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立。之后,劉東元帶領弟子盧進橋等人承古立新,使古老的石雕藝術煥發出新的活力。曲陽石雕的傳承與發展歷久彌新、源遠流長,憑借得天獨厚的優勢,與時俱進,不斷發展,成為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特色文化雕塑產業,在藝術長河中展現出燦爛的華夏文明。
當代曲陽雕刻產業經歷的幾個發展階段:
1.1978—2008年(曲陽雕塑產業發展期)
曲陽雕刻產業由民間手工作坊生產發展到企業規模化生產經營的第一次創業階段。
1978年,改革開放為曲陽雕刻業的發展提供了空前的大好機會。隨后三十年的發展歷程,雕塑企業由原來的幾家作坊發展到上千家,從業人數號稱“十萬大軍”。雕塑的材料和工藝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單一的石玉雕、木雕演變為石雕、木雕、金屬雕塑、玻璃鋼雕塑等,并且雕塑作品種類由單一傳統雕塑向多樣型轉變,如西方雕塑、城市雕塑、建筑構件、架上藝術等。

青石《橋流水不流》 曹鐵敬/作
1995年,曲陽縣被國務院正式命名為“中國雕刻之鄉”。曲陽作為全國雕刻資源的集散地,不僅具有源遠流長的雕刻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技藝精湛的雕刻石匠,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形成了獨特的傳統雕塑藝術風格。
2006年5月20日,曲陽石雕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Ⅶ-34。
2.2008—2018年(曲陽雕塑產業轉型期)
曲陽雕塑產業由世界雕塑生產基地向國際雕塑文化創意中心轉變的第二次創業階段。
2008年3月,中國曲陽雕塑國際會展中心項目的建設是曲陽雕塑產業的一個轉折點。
2010—2011年,引進數字雕刻機以及在曲陽雕塑生產中普及和應用。其間經歷了周密的測試改良,最終規模投入生產,提高了生產力,從而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數字雕刻機的應用,使曲陽雕塑產業正式進入了轉型期。
2011年2月,曲陽現代雕塑文化產業園被政府命名為“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使曲陽雕塑文化產業的發展處于一個新的起點。
2012年6月,在曲陽羊平開發區打造了藝術家部落,促使曲陽雕塑產業由粗放型向文化型、創意型轉變。藝術家部落總投資2億元,占地約130畝,總建筑面積70600平方米,并聯合政府和八大美院共同成立了中國曲陽雕塑產業創新聯盟,通過大賽、展覽、論壇、培訓等形式,成為北方雕塑產業文化創意設計、產品制作、信息交流、展示服務中心,促使曲陽雕刻產業由加工型向創意型轉變。
2013年5月,曲陽現代雕塑文化產業園正式動工,該項目總占地1220畝,總建筑面積662 100平方米,被列為“河北省重點項目”,引導曲陽雕塑產業升級發展,促使曲陽雕刻產業加工由粗放、分散型向集約型轉變。
2018年9月28日,第八屆中國·曲陽國際雕塑(定瓷)文化藝術節在曲陽縣堯山羊平雕刻小鎮隆重開幕。本屆藝術節充分展示了曲陽地域風情和雕刻(定瓷)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促進了國際雕塑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樹立了“世界雕塑藝術之都”的靚麗形象,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向國際雕塑文化創意中心的轉型升級。
3.2018年至今(曲陽雕塑產業的升級換代期)
曲陽雕塑產業由國際雕塑文化創意中心向數字科技化、產業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的提升階段。
2019年8月28日,第三屆河北省雕塑創作高級研修班暨首屆河北省數字雕塑研修班成立,數字雕塑的植入給曲陽雕塑產業發展帶來了重大轉折。數字雕塑研修班的成立,為曲陽雕塑產業注入了新鮮血液,培養了大量專業型、復合型的優秀人才,成為雕塑文化產業發展的強大支撐。數字雕塑作為現代高科技的雕塑創作手段,不但能節省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把雕塑從業者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有利于雕塑產業的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勢必成為雕塑產業和雕塑藝術發展的有力推手。
2020年12月20日,河北省雕塑產業技術研究院在河北翰鼎雕塑集團正式揭牌成立。研究院集結了各大美術院校著名藝術家、省工藝美術大師、民間藝術家,根據河北省雕塑文化產業鏈供需問題的相關領域,推進雕塑產業新型材料的研究與實踐,數字雕塑技術及生產設備的研發與應用,雕塑培訓及教學推廣,創新型雕塑產品設計領域的關鍵技術、共性技術攻克,從而突破了雕塑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并加快培養平臺技術人才等資源,實現了產業內部優質資源重組整合,推動了雕塑產業傳承、發展、創新的優質轉型升級。
縱覽曲陽石雕發展的幾個階段,生產規模由分散性經營向集約化、工業化生產,再到產業鏈式發展;勞動模式由被動性模仿制造向主動性創新創作,再到數字化科技創新 ;雕塑性能由“日常造物”提升到“品牌化”,再到“形而上”附加值層面,這樣的演變過程始終離不開科學文化的驅動,更離不開科技創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數字化科技更是創新生產力,雕塑行業發展需求勢必會催生出“短平快”的生產模式。“數字化雕塑”就是曲陽雕塑行業現代化科技創新的產物。
首先,數字化雕刻機的應用,生產模式由人變成了“人+機器”,在雕塑制作過程中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隨后,數字ZB建模、3D建模和3D掃描、3D打印技術的運用,生產模式從雕塑有形變成了“無形+數字”,雕塑數量呈無限增加,實現了產業的規范化與標準化、專業化。數字雕塑“有形—無形—有形”的轉換,改變了傳統雕塑工藝的組織結構和資源需求供應鏈模式,實現了數量、體積、內容等一系列物質與非物質的改變,進一步節省了資源,降低了成本,從而大大提高了雕塑產業的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推動了曲陽雕刻產業的發展。因此,數字雕塑科技的進步必將推動雕塑更好地發展。
雖然數字雕塑已經運用到我們的雕塑創作中,并且應用到雕塑作品的展陳和雕塑產品的生產中,給曲陽雕塑行業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然而“數字化雕塑”的有效利用空間還有待進一步開發。如何利用數字技術對藝術美學、創造思維、創新能力進行“數字化”“參數化”的探索研究?如何利用數字技術開發實用產品類文化衍生品?如何利用數字技術開展大型作品互動體驗型展陳?如何利用數字技術促進傳統雕塑行業發展?作為雕塑家,應冷靜梳理、分析鑒別,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一定要站在文化的高度、深度和廣度上,秉持科學的態度和利用先進科技的手段,才能更新換代,實現雕塑產業轉型升級。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每一個產業都有機會成為數字技術驅動的現代產業,數字雕塑對曲陽雕塑產業的沖擊與引領也不例外。過去雕塑產業是在設備上、流水線上的投入,現在則是在數字化流程改造的基礎上,致力于數字技術和全能人才的投入,利用數字化來驅動生產,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新技術與新理念的結合。我們要根植于傳統雕塑文脈,再融入新時代的精神和審美觀念,為傳統雕塑賦予全新的概念,本著品牌化、專業化、標準化、規范化的發展模式,做到穩中求變、變中求勝,全面推動雕塑產業朝著高質量、高效率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