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俁男
翡翠藝術源于中國古老的玉文化傳統,在發展的過程中匯集歷代工藝精華,體現出獨具特色的人文意蘊與藝術雅趣,成為東方美學的代表,凝結著中國人深厚的情感寄托,傳承著數百年的歷史。
俗話說,黃金有價玉無價。作為玉石的重要門類,翡翠自清代傳入中國起,一直長盛不衰,深受藏家和消費者的喜愛,尤其是金銀鑲嵌首飾,被賦予“金玉良緣”的美好寓意,成為中國人鐘愛的傳統珠寶飾品之一,也成為玉文化的獨特體現。
作為翡翠玉雕從業者,每一個人都肩負著一份崇高的歷史使命,對中華文化心懷崇敬之情。當前,翡翠文化有了全新的表現形式,那就是通過鑲嵌設計,運用在首飾中。每一個時代都有傳世的翡翠珠寶首飾,這就為翡翠在當今時代的傳承發展打開了一扇大門。
筆者從事翡翠鑲嵌多年,通過在工作中的總結,更加深信:經典是翡翠珠寶生存發展的“沃土”。只有繼承傳統,大膽創新,潛心鉆研翡翠材質的特性,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借鑒當代藝術設計,才能為翡翠珠寶作品傾注時代的風采,開辟全新的發展領域。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對玉石情有獨鐘,并形成了獨特、深遠的玉文化,深深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翡翠是玉石門類中知名度較高、較受歡迎的一類,同樣文化燦爛、內涵豐富。翡翠原產于緬甸,清朝傳入中國,與其他門類的玉石相比,發展時間較短,只有幾百年的時間,但卻創造了許多經典之作,深受中國人喜愛。
翡翠的盛行不是偶然,而是對數千年古老玉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文化內涵不斷豐富,藝術價值不斷彰顯,充分體現了中華文明的魅力,體現著東方獨特的審美追求與價值品位。
翡翠有“東方綠寶石”的美譽,之所以受到大眾的喜愛,與其獨特的色彩、質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翡翠以綠色為主,兼有紫、白、黃等色。綠色是大自然的主色調,象征著青春活力、蓬勃向上,與中華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相照應,也符合年輕人的審美觀。豐富而獨特的色彩,使翡翠既活潑靈動,又深邃、含蓄、莊重,帶給大眾獨特的審美體驗。質地方面,根據透明度與晶體粗細的不同,翡翠可以分為豆種、糯種、細糯種、糯化種、糯冰種、冰種、玻璃種等不同“水種”,呈現出晶瑩剔透的質感,彰顯獨特價值。
翡翠是中國珠寶文化的代表,在長期的實踐中,人們把自己的理想、情感反映在玉雕創作中,形成了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多種說法。雖然具體的內容有差異,但都是在實踐中形成的引申、聯想,為玉石賦予了許多深沉的哲學道理和道德標準,使玉雕與中華文化水乳交融,這也是玉飾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翡翠也是如此,被賦予高潔、純粹、雅致的品質,從而成為精神追求、美好生活和傳統美德的象征。每一件翡翠作品的顏色、紋路都是獨一無二、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形成了許多不可復制的經典設計。當今社會,翡翠玉飾仍然是一種昂貴的飾品,是一種文化符號、藝術品,已經超出了商品、飾品的范疇,成為一種追求、一種境界。

《地藏寶函》 鮑俁男/作

《樂翠三妙》 鮑俁男/作
翡翠文化博大而精深,鑲嵌技術的運用為翡翠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使藝術有了新的高度。鑲嵌工藝是對翡翠的再創作,可以強化設計主題,在作品中融入更多的美學元素與藝術思考,更好地體現材料之美,掩飾天然缺陷,既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也可以“錦上添花”,是設計師技藝水準、藝術追求、設計理念的綜合呈現。
鑲嵌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藝術價值。在實用性方面,保護、固定玉石是鑲嵌的基本功能,在此基礎上,追求藝術之美,讓貴金屬與翡翠相映成趣,是鑲嵌的藝術價值。
藝術價值充滿無限的可能,在實踐中,設計師可以根據表達主題與材料屬性,通過拼接、變形,不斷為翡翠升級“裝飾”,讓作品更具美感,更加高端,這也是對翡翠傳統款式的更新與升級。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金屬鑲嵌是翡翠的“外衣”,在設計中切忌喧賓奪主,應該以一種融洽和諧的方式與玉石共存,互相襯托,實現美學的升級。因此,好的翡翠鑲嵌作品要從選料、雕刻、鑲嵌三個維度構思,實現藝術價值的最大化。
翡翠鑲嵌既是玉雕行業的發展之道,也是珠寶首飾領域的“金鑰匙”,更是時代的要求,運用得好,可以擁有無限可能。這一要求,是由市場狀況決定的。近年來,隨著消費結構的轉型升級,珠寶行業正面臨著諸多挑戰。例如產品設計雷同、缺乏個性化等,使珠寶行業陷入同質化的困境,行業不斷洗牌,轉型艱難。以往珠寶企業靠沖銷量贏得市場,一味粗放型增長,如今已經行不通。未來,產品迭代速度與產品設計能力是成功的關鍵,只有精心設計,做好品牌,才能實現穩健發展。
與傳統玉雕配飾或金銀首飾相比,如今的年輕人更加喜歡玉石鑲嵌作品。所以翡翠鑲嵌成為時代的潮流,也是玉雕發展的新趨勢。金屬與玉石的完美結合,可以體現出更多的創意,也讓較為傳統的翡翠文化和現代時尚相結合,彰顯個性,以更加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審美。
在珠寶首飾的收藏與投資方面,其文化價值還沒有被完全開發,還有巨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值得深入挖掘,以最大限度地展現飾品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作為設計者,我們首先要關注原材料,精益求精,因材施藝,然后通過巧妙的構思與設計,賦予玉石思想與藝術,秉承匠心精神,緊扣時代發展需要,在設計理念上積極創新,以探討玉石首飾的更多表現力。
當今社會,珠寶首飾的消費群體日益年輕化,年輕人的關注點比較獨特,也更有個性,他們敢想敢做,審美品位與思想觀念都要比老一輩更加前衛,更能接受新鮮事物。在此背景下,珠寶首飾的應用場景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是精致生活的一種體現。
在首飾設計中,翡翠鑲嵌更加符合現代審美理念,其結構簡約精巧、造型獨特、設計靈動,體現著古老玉文化與時代精神的交融。翡翠一般會搭配黃金、白金、玫瑰金等原料進行鑲嵌設計,鉆石、紅藍寶石等用作輔石,鑲嵌方式會更具現代感,表現力也更加豐富,是翡翠藝術的時代新發展。
“金玉良緣”是傳統文化中對愛情的美好祝福,翡翠鑲嵌同時具備金屬與玉石的特點,成為這一祝福的載體。金屬的光輝與玉石的圓潤,在鑲嵌中完美融合,既有古典的優雅,又有現代的時尚,精美的翡翠在鑲嵌工藝的映襯下達到了全新的美學高度,具有豐富的情感意義。
翡翠鑲嵌體現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也體現著現代藝術的獨特魅力與個性,讓翡翠這種美麗的寶石有了新的面貌,也寄托了人們更加豐富的精神、愿望,從而成為具有時代氣息、情感內涵的藝術作品。
翡翠鑲嵌是現代工藝的產物,也是技術與藝術的統一。在實踐層面,翡翠鑲嵌設計具有極大的施展空間,設計師可以打開“腦洞”,巧妙設計。但是,翡翠珠寶的設計也要遵循一般性原則,主要體現在造型、工藝、意境三大層面,要做到形式與內容相統一,既要大膽創新,又要遵循規律。
造型直接決定著消費者對作品的直觀感受。翡翠鑲嵌設計要善于運用傳統吉祥物,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抽象化的設計,以體現現代感與時尚感,以迎合年輕消費群體的審美需求。造型設計要盡量豐富、吸引眼球,比如在作品《蝶舞弄影》中,筆者同時運用橙色、綠色翡翠,抽象設計出蝴蝶翅膀的造型,搭配以珍珠、鉆石,精工細雕,使作品呈現出高級的美感,富態而不顯呆板,整體靈動且活潑。
工藝決定作品價值,翡翠鑲嵌工藝可以細分為“雕工”和“鑲工”,兩者對翡翠作品都有很重要的影響。在設計制作中,要堅持“好料下好工”的思想,要對翡翠材料進行更高水平的利用,做到線條流暢細膩,圖案布局考究,打磨拋光精細,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鑲嵌,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讓貴金屬與玉石相映成趣,和諧共存。
翡翠鑲嵌作品還要關注意境美,營造賞心悅目的意境,可以讓消費者獲得美的享受。意境有許多種體現,其中之一便是運用虛實相生、活潑靈動的構圖設計,搭配以唯美的命名,創造詩意的空間,從而更好地調動消費者的情感,傳達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和思想上的共鳴。例如,在首飾作品《雨浣清秋》中,筆者精心打磨了一系列大小有規律、排列有美感的翡翠玉珠,與貴金屬搭配,營造秋天露珠翠色欲滴的效果,流露出清涼之感,讓人回味無窮。其實,在鑲嵌翡翠的設計中,一切都是可以由人去感知的,玉雕家要做的,是打造一種“氣質”,進行一定的引導,讓消費者自覺探尋美的意境。
從長遠看,翡翠鑲嵌飾品不應流于俗套,當下有些題材過于泛濫,如大肚彌勒、生肖、福豆等,雖然寓意美好,但運用得太多,也會使設計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翡翠鑲嵌設計必須以“韻味”為追求,一方面要開辟更多的設計題材,豐富創意的寶庫;另一方面要學會“化腐朽為神奇”,通過巧妙設計,使傳統題材超凡脫俗,讓人耳目一新。
作為雕刻藝人,必須具備開拓精神,主動走出既有的認知局限,博采眾長。例如,可以從古代文人詩詞中尋求意境,也可以觀賞、學習當代繪畫,探尋創新之道。國畫是藝術的寶庫,也是翡翠設計的靈感之源,山水朦朧、明月當空,這些畫中的意境,可以通過變化設計運用到翡翠設計中,為作品帶來不同凡響的效果。
翡翠色彩豐富,貴金屬、K金也有豐富的色彩表現力,因此,翡翠鑲嵌還可以以顏色為創意點,設計各類仿生作品,或寫實,或寫意,傾注設計者的想象,反映生活,體現自己的獨特思考。總之,每一件翡翠作品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及意境,要有藝術感染力,成為美的載體,用美學價值提高收藏價值。
最后,翡翠鑲嵌設計不能生搬硬套,或者盲目地“移花接木”。翡翠鑲嵌雖然源于傳統,但在設計時,不能將傳統紋樣圖案簡單復制到作品中,而是必須經過提煉、概括、抽象化,結合現代藝術要領及消費需求,讓傳統超越時空距離,使翡翠鑲嵌藝術在繼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得到升華,展現新的面貌。因此,對于現代珠寶首飾設計師來說,繼承傳統與發展創新是兩大使命,既要學習傳統工藝的精華,又要在藝術形態、表現形式、創作內容等多方面進行變革與創新,使翡翠鑲嵌首飾既有傳統藝術的神韻,又有現代感、表現力,將傳統的設計手法巧妙地體現在現代珠寶首飾作品中,使翡翠鑲嵌成為民族精神氣質、理想追求、審美體驗的集中表達,推動中國翡翠更好地立足時代,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