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江蘇森尚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金勇慧
伴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也正在不斷的加快,城市中的道路建設工程的數量也在與日俱增。而由于自然災害的影響,在暴雨時節經常會發生城市內澇的現象,又給城市道路帶來巨大的負擔。因此,將海綿景觀設計理念引入城市道路的設計當中,可以有效改善這一問題帶來的危害,增強城市對于惡劣天氣的承受能力,起到綜合利用水資源的作用。本文簡要分析了海綿城市理念的相關內容,并由此出發,就如何在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中合理應用該項理念進行了探討。
在城市道路的景觀設計中融入海綿城市的先進理念,如果使用合理,就能夠有效降低道路表面的雨水流量,并且將這部分的雨水進行積存處理,凈化水資源,促進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城市道路象征著城市的整體形象,對于景觀設計要求較高,需要豐富道路建設層次的設計,利用已有的條件將精致的景觀設計與道路各方面的建設需求相結合,形成對雨水進行有效處理的道路系統設施。
海綿城市理念的實質性內容就是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通過合理的設計,使得城市擁有類似與海綿體一樣的性能,增加城市的彈性收縮力,在面對暴雨等惡劣天氣時,能夠利用吸水、滲水和儲水等功能將道路積水及時處理,保證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功能,避免積水過多的道路影響到人民群眾的行車安全,發生交通事故
意外。同時,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可以實現凈水處理,在有需要的時候還可以將儲存的水進行釋放。這種模式符合環境的變化,能夠提升城市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城市道路的建設當中,在景觀設計方面要將生態作為首要的考慮因素,借助自然途徑和人工方式,增強城市的防洪能力,并實現積蓄水資源,凈化水資源以及滲透城市雨水的目的,從而加強對于雨水資源的利用,提高環境保護的力度。
在利用海綿城市理念進行城市道路的建設過程中,要結合城市現有的給排水系統特點進行分析。城市道路的下層空間具有大量的管道設施,這些管道的布局和規劃都會影響到海綿城市道路建設的各個方面,因此要對城市道路的管道問題進行全面考慮。要對存在的各項疑難問題和影響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并采取對應的解決措施,完善對于城市道路的景觀設計方案。將海綿城市理論作為指導,建設城市道路的根本目的是加強城市對于雨水徑流污染、雨水流失、暴雨洪澇災害以及缺乏水資源等問題的應對能力,提升城市的環保力度。設計人員在制定相關方案時要做到對城市道路建設的全方位分析,以此來完善建設計劃中的各項內容。
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在城市道路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建立新型的自然排水系統。這種排水系統與傳統的排水系統相比具有著更加顯著的優勢,自然排水系統的應用,能夠實現將收集和儲存的雨水經由自然管道的運輸,流入湖泊或者是河流當中,實現了水資源的不斷循環。并且自然排水系統能夠直接將水管和地表有機土壤進行結合,以此來提升城市道路蓄積雨水的效果,加強“海綿體”的作用和能力。這種新型理念指導下的蓄水方式,所需的成本十分低廉,并且效果明顯,可以有效減緩地表雨水的徑流。此外,還可以在城市道路的建設過程中,于道路兩側設置生物滯留帶,并在景觀設計中增添更多的植物種類,以豐富的景觀植物加強城市道路的蓄水功能,同時又可以起到美觀道路周邊環境的效果。
在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中,也可以通過雨水花園的設計來豐富道路建設的功能,提升水資源的處理能力。雨水花園實際上是指下凹式的綠地,建設這種形狀的綠地,可以利用表面覆蓋的植被來吸收雨水,減小雨水的地表徑流量,同時植被也能夠對雨水進行過濾和凈化,對其中的污染物進行吸附和降解。在城市道路的建設過程中,可以根據穿越的自然水系分布情況,在地勢較為低洼的區域,利用地表不平的微小差異來打造雨水花園。在低洼地帶種植植物,借助這些植物完成對于雨水的過濾,以此來達到對雨水凈化和下滲雨水的作用,將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中對雨水的持續性控制功能有效的施展出來。
將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到城市道路中,其中景觀設計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可滲透路面的和設計。一般情況下,城市道路的路面主要是以具有透水性的混凝土為主要的組成部分,同時結合水泥網格物和透水性的瀝青,共同形成路面結構。這種透水型的路面可以保證水土透氣和透水,避免道路土壤環境發生板結的現象,同時也能夠減少地表徑流量。而且,可滲透路面的設計,還能夠在源頭上有效解決水資源污染的問題,并且可以將地下水的水位及時地提升上來,避免暴雨時節對于道路設施和周邊環境造成過大的影響。
海綿城市的理念應用在城市道路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做出良好的道路建設規劃,以保護原有的生態環境作為基本原則。在道路建設的初期,要結合道路建設的地理環境條件,利用周邊自然環境的天然基礎,開展相關的建設工作。要保證原有的道路排水系統不受破壞,并在此基礎上,避免與問題河流和湖泊相接觸,科學合理地規劃道路建設線路,并采用原有的天然綠化帶進行升級,提高對雨水的滲透和凈化作用,實現道路建設的目標。
傳統的城市道路建設需要在路面傾斜度的問題上進行深入研究,通過重力來實現路面雨水達到排水口的過程。一般情況下,綠化帶的建設位置會略微高出路面位置。但是在海綿城市理念的道路建設設計中,需要借助路面高低不平的特點,來實現雨水先流入綠化帶區域,經由植被的凈化和蓄積,在滿足土壤環境的濕潤程度后,對剩余的雨水進行排放,保證雨水資源的最大利用。
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的道路建設體系也在不斷的創新和發展,海綿城市理念的提出,實現了城市道路表面積水的多種形式排放,這需要設計人員注重對于城市道路結構方面的設計,可以借助路面的自帶間隙排出雨水,也可以通過道路的自然間隙排出,此外也可以采用路面積水流經道路基層,再由排水管進行排出的方式。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改善暴雨天氣給城市道路帶來的內澇問題,保證了道路的正常使用功能,因此需要在道路結構的建設方面做出深入的研究。
為了在城市道路建設中更好體現海綿城市的理念,在道路建設的過程中要選擇透水性能較好的路面材料進行建設,根據不同的面層材料進行區分,透水路面可以分為透水瀝青路面、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和透水磚路面,不同的路面結構具有不同的優勢和特點,因此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需要設計人員加強對于道路建設區域的勘測和研究,結合建設當地的水文、地質遺跡氣候環境等因素,經過綜合考慮進行選擇,要保證透水路面的建設能夠具有雨水排放和水資源利用到基本功能,同時要滿足道路荷載、透水性以及防滑性等基本的道路使用功能,并在此基礎上加強道路的耐久性。
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到城市道路的景觀設計中,與傳統的城市道路設計理念相比,能夠展現出更多的優勢和先進設計理念。對傳統的城市道路建設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大多情況下都是采用道路路面中間部位高,兩側部位低的設計,這種道路中間向道路兩邊進行傾斜的設計方式,能夠保證城市道路具備一定的匯聚雨水的功能,而匯聚到的雨水可以通過道路兩側的排水渠流入城市道路內部的排水管中,而后將雨水排入到市政道路中,做后續的處理。
通過對海綿城市理念的研究和應用,為了使得城市道路的功能性得到有效發揮,可以在城市道路的兩旁和道路中央綠化帶區域大幅度地增加綠化面積。通常在實際的道路建設過程中,會選擇一些低矮的喬木類和灌木類植物進行種植,這可以有效發揮吸收水分的作用,并實現涵養水源的目的。在道路綠化帶和兩旁區域種植景觀植物,不僅可以防止雨水資源的溢出,顯著提高植物本身的蓄水功能,避免水資源的過度浪費,還可以起到美化城市道路環境的作用,因此在道路中央增設綠化帶和種植植物的舉措,說明了將海綿理念融入城市道路建設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在城市道路的景觀設計中,將海綿城市的理念融入其中,能夠更大限度地發揮城市道路的功能性。設計人員應當依據總體建設的需求,結合不同功能性的道路建設特點,選擇合適的可滲透性材料,建立完善的自然排水系統,通過增設道路綠化面積來實現對于雨水的蓄積和凈化目的,在保證水資源循環利用的同時也有效緩解了城市內澇問題帶來的負擔和影響。良好的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也會給道路周邊環境的美化做出貢獻。打造人與自然,城市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處模式,對于城市建設理念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