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視媒體在節目制作方面革新不斷。電視新聞在電視節目中所占比重較大,而電視新聞的畫面編輯技巧直接影響受眾的滿意度,高質量的電視新聞畫面編輯技巧,勢必會吸引受眾注意力。因此,為了電視新聞畫面編輯技巧能夠與時俱進,技術人員應在電視新聞畫面編輯技巧方面作出努力,為受眾展現畫面結構嚴謹、新穎,具有表現張力的新聞事件和現場氛圍。文章采用實驗法,對電視新聞畫面編輯技巧進行全面、詳細的探討和分析,研究發現畫面編輯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需要突出編輯職業水準,而且還需凸顯畫面的表現張力。本次研究總結了電視新聞畫面編輯技巧,包括蒙太奇的應用、鏡頭的調整、聲音和畫面的協調等。
關鍵詞:電視新聞;畫面;蒙太奇;編輯技巧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5-0194-03
當下是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社會各行業間的競爭愈發激烈,新聞行業也不例外。要想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獲得生存和發展機會,需要打造出具有吸引力,能走進大眾視野并得到大眾青睞及好評的電視新聞,這樣既能創電視新聞收視新高,又能得到受眾的認可。在電視新聞制作中,畫面的編輯是最為關鍵的技術環節[1],畫面是否清晰、優美、精準、生動,將直接影響電視新聞報道的成敗。
同時,電視新聞畫面需要動靜影像相結合,再輔以音效和配樂各種要素,以確保畫面的編輯質量,最終將富有美感的畫面效果呈現出來。因此,電視新聞的畫面編輯技巧需要在新時期進一步提升,從而使電視新聞的畫面編輯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電視新聞節目由多種構成要素組成,受信息時代的影響,新聞畫面中的內容逐漸多樣化,如不同類型的直播畫面及場景演示等。由于電視新聞的畫面編輯在結構上需更加嚴謹,同時有大量的信息需要篩選,所以對電視新聞的畫面編輯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為了提升新聞質量,必須保證新聞畫面編輯過程中將客觀、真實、可靠的信息全面體現出來,這樣才能實現新聞傳播信息的效應。在制作新聞期間,攝像人員需要主抓核心畫面,要有一雙捕捉新聞的敏銳眼睛,突出新聞主體,這個過程也需要提升電視新聞畫面編輯人員的編輯能力。一旦涉及有關專題報道類的新聞內容時,都需要將相關的圖像或影像資料插入進去,這樣才能使新聞報道內容更具說服力,也能體現出新聞報道的直觀性。
直觀、生動的電視節目效果可以讓人回味無窮,有質感的畫面也能刺激受眾的感官系統,達到深入人心的目的。
電視新聞以具象化的畫面將現實詮釋出來,而利用畫面編輯技巧可以真實反映出人物的立場和思想主張,不僅可以將新聞觀點如實展示出來,還能突出創作者的編輯水平。
合理應用電視新聞畫面語言,既是電視新聞闡釋的基礎內容,又是電視新聞制作整體優勢的集中體現。利用這種編輯技巧可以凸顯畫面的魅力,也可以減少受眾的視覺疲勞,同時能看到新聞的創新和進步,讓受眾直觀體驗新聞畫面編輯的進步與變化[2]。電視新聞是否能夠吸引受眾的眼球,取決于新聞信息質量。
站在受眾的立場分析,多數受眾只關心這則新聞是否與自身的利益有關,或者是否貼近自身生活,所以,打造與受眾切身相關的新聞內容,更易獲得受眾的關注和滿意。
基于此,在編輯新聞畫面過程中要找到新聞的焦點與核心內容,要借助鏡頭語言使文本內容更具體、生動,還要重視同期聲處理工作,達到畫面可以代替語言交代事情經過的效果,明確體現新聞的焦點,注重新聞感染力的提升。
為了讓大眾在信息獲取方面得到滿足,一方面,要對受眾的訴求展開調查,了解受眾的內心需求;另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哪種編輯技巧可以突出新聞畫面編輯質量。要迎合受眾的意愿,為受眾打造出畫面感極強、富有表現力、體現足夠信息量的電視新聞。
(一)精選素材,借助信息技術完善畫面效果
電視新聞畫面編輯的過程主要是由工作人員從已有的稿件內容出發,進行配音錄制,并通過畫面編輯技巧,對視頻加以編輯。在編輯新聞畫面時,一方面,需對素材有所選擇和有所掌握;另一方面,編輯人員應該熟悉素材內容,掌握新聞的詳細情況。同時,編輯精選出的素材需突出新聞的核心,并且要了解記者在采訪前是如何進行構思的。
與電影不同,新聞有時間限制,不能進行詳細的表達和敘述,所以在編輯新聞畫面時,必須做到精選素材,以此來牽動受眾的情感。
在信息快速發展的形勢下,各種編輯技術的出現給新聞畫面的處理工作帶來了較大的便利。要想修出滿意的圖片,可以借助PS技術;要想讓電視新聞的聲音和畫面相結合,可以借助蒙太奇使新聞畫面更富有美感和表現力。但是在進行編輯工作時,必須堅守真實性原則[3],不可以讓新聞畫面失實,如果違背真實性,那么新聞也就失去了生命。因此,在制作和編輯新聞畫面時,一定要將真實作為工作的首要依據,無論是空間上還是時間上,都要秉持真實原則,這樣才能詮釋出新聞的真正意義。
電視新聞的部分內容是以片段式的方式進行拍攝的,并不都是進行完整性拍攝。有的畫面鏡頭只持續短暫的幾分鐘時間,所以通常不采用濾鏡技巧,只是將片段內容穿插起來,能夠突出電視新聞的主要特性即可。然而,這種簡單的電視新聞制作方法也存在弊端,該方法忽視了細節,需要編輯進一步完善和補充細節,用細節征服受眾,發揮其感染效應,促進受眾思考。但是仍需要注意的是,細節不必太多、太啰唆,否則就會看起來很煩瑣,作品也缺少了生動性。
(二)從大眾視角出發,編輯吸引受眾注意力的新聞畫面
1.以人們普遍接受的邏輯方法編輯畫面
人們在觀察和欣賞事物的過程中,都有自己對事物的理解,并且當這種固有的邏輯方式形成習慣以后,人的思考會越來越少,人們會下意識地按照固有的思維習慣去作出判斷。比如人們在觀察某一空間時,會采用由遠及近、由上到下的方法進行觀察。這一常規習慣使人們在剪輯某段視頻時,也會按照空間的位置,來觀察空間的變化情況,而不會采用跳躍式、不符合常理的方法進行,然而這種方法是保守、單一的,并不能激發人們的興趣。
涉及會議類型相關的電視新聞時,由于很少利用鏡頭表現新聞事件,所以這時需要發揮編輯的作用,將新聞整體編輯得當,并且圍繞會議內容,利用圖表將內容顯示出來,這會增加受眾的關注度。不同類型和不同題材的電視新聞對畫面編輯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但是都需要讓人在觀看新聞時感到適宜,這樣受眾的關注度就會多一些。
比如有關歌唱及舞蹈類型的新聞,應注意畫面需達到受眾的審美要求,可以對這類新聞進行近景拍攝或對其中的人物給予鏡頭特寫,來烘托整個畫面,讓受眾積極投入具有美感的畫面中,這種近景拍攝方法在電視新聞畫面編輯工作中是較為常見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受眾的觀賞興趣[4]。
2.聲音和畫面需保持一致性
在制作電視新聞時,需要借助剪輯來完成,而在剪輯新聞時,還要保證聲音和畫面的一致性。一旦出現聲音和畫面內容不匹配的情況,受眾會很快轉移注意力。為了克服和減少這類問題發生,在當下可以利用同期聲來解決這一短板。
同期聲的應用可以做到新聞畫面與人的聲音一致,讓受眾感受到現場感較強的畫面,實現受眾在視覺和聽覺上的統一。
但是需注意的是,運用同期聲來實現新聞畫面和聲音的統一,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需要對其中不必要的內容進行刪減,這是對編輯的判斷能力和篩選能力的考察。
3.利用鏡頭調整畫面長度
利用鏡頭調整畫面長度比例,可以將畫面所表達的內容體現出來。如果畫面長度不足,無法突出全局和整體,就會讓他人無法理解想要表達的內容;如果畫面過長,也會影響整體內容的表現力,使他人無法抓住畫面的重要內容。因此,在電視新聞畫面編輯中,可以將長短鏡頭結合起來,進行交錯應用,只有長短鏡頭有效銜接[5],才能突出電視新聞的質感。
4.從視覺方面進行調控
調控畫面的色彩,通常要應用兩種技巧,包括校色和調色。校色主要是校準不正確的顏色,調色則是從想要達到某種表達效果出發,隨意調整畫面的顏色。電視新聞具有實效性很強的特點,所以需在制作電視新聞和編輯新聞畫面的有限時間內突出畫面的美感,而這一工作需要編輯對畫面顏色做簡單的處理。
負責校色的編輯需要利用相關的軟件來調整。因為前期拍攝可能會遇到燈光亮度不足等情況,拍攝畫面只能跟隨環境而定,所以在后期編輯時需要對畫面進行明暗度的調整,讓畫面更清晰,讓人在視覺上感到舒服。如果時間不充足,可以采用藝術化手法對畫面進行有效處理,使電視新聞畫面達到較強的藝術表現力,打開電視新聞的視野。
(三)從多元化角度編輯電視新聞畫面
電視新聞畫面編輯人員要不斷提升職業素養和道德水平,要將正能量的內容廣泛傳播,并將我國的傳統文化弘揚下去。編輯人員在遇到問題時要對是非具備準確的判斷力,而不是人云亦云,要將觀眾的思想和認識帶到更理性的層面。只有編輯具備較強的專業素質,才能做好電視新聞畫面編輯的各項工作。
從編輯個人工作努力程度來講,電視新聞編輯要有終身學習的積極態度,并與時代并肩,鍛煉各項學習技能。編輯也要提高信息技術水平,熟練掌握新的技術軟件。另外,在工作中切忌死板、教條,要嘗試創新,可以多學習和掌握相關的編輯技巧,為廣大受眾制作出畫面感較強的新聞作品。
(四)人物和環境出現的銜接要合理
在電視新聞報道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電視新聞報道具有時間短的特點,要利用最短的時間,將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傳播。在剪輯畫面時,上下鏡頭及人物的出現都要做到銜接合理。應避免出現季節不同等問題,否則畫面就會失真,影響受眾的觀看體驗。
電視新聞還可以突出較強的節奏感,利用鏡頭剪輯率和鏡頭的運動來增強整個新聞畫面的節奏感。前者可以體現新聞事件的時間發展順序,后者可以讓觀眾看到正在行駛的汽車、正在流動的河水等,二者在表現節奏上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同時,還要注意鏡頭選擇的角度和方向,如對記者和被采訪者進行拍攝時,通常會選擇近景拍攝。畫面的不同,所選擇的主體方向也不同,角度相同的鏡頭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五)從畫面節奏變化上編輯,抓住受眾的心理
在報道電視新聞的過程中,需根據報道內容對相應節奏進行確定和把握。比如,關于全國或地方兩會的相關報道,需要以嚴肅和莊重的畫面體現。鏡頭移動時要突出從容不迫的意味,顯現出新聞事件的嚴肅性。拍攝有關傳統節日的新聞內容時,此時新聞節奏就要添加一些活潑、快樂的元素,同時也可以利用特寫鏡頭對節日氣氛及人物心情進行近景拍攝,通過有節奏感的畫面抓住受眾的眼球。
另外,還要注意景別的變化和排列規律,以觀眾的視角分析,這種方式能夠發揮有效傳達的效果。景別的變化既可以突出電視新聞的敘事效果,也能突出電視新聞表達的獨特性。尤其在敘述某一新聞事件或段落時,所借助的景別不同,可以將畫面的表達效果體現出來。針對地方性的新聞類節目,畫面中會多次出現記者本人的鏡頭。景別變化能夠為觀眾營造更多的情感氛圍,而編輯人員更應該從情感方面深入[6]。比如,通常人們看到的畫面都是全景或者特寫,并且整個畫面都是以平穩的狀態進行,這樣就能為受眾打造出比較特殊的景別。
(六)添加直觀元素
電視新聞編輯工作涉及多種要素,為了將新聞內容直觀全面地體現出來,增進受眾的理解,需要準備充足的圖像或者影像資料,強化新聞信息傳播的準確性。比如,在報道某個地區的工作總結性新聞時,要事先了解這個地方的情況,然后做出具體總結;報道某省旅游業帶動周邊經濟發展時,需要對該景點、周邊居住人群及消費水平進行調查了解;報道有關農產品的新聞時,應對生產該農產品的地區進行報道,并且在鏡頭中穿插當地農業發展的相關影像。
電視新聞的畫面編輯工作是一項復雜、細致的工作,需要電視新聞畫面編輯具有一定的創造性思維,在工作中要富有耐心,同時還要加強專業素養的提升,不斷提高畫面編輯能力,與時俱進,利用現代化的新聞畫面編輯技術,發揮創作才能。
另外,電視新聞要打造出畫面語言精練的新聞內容,畫面要根據新聞內容進行適時變化,以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同時借助圖像資料和影像資料強化電視新聞的可視性,還要將畫面聲音和環境有效結合,做好鏡頭之間的準確結合,并根據畫面的節奏變化進行調整,為受眾提供良好的視覺感受。
參考文獻:
[1] 李偉新.電視新聞的畫面編輯技巧框架[J].記者觀察,2020(8):85.
[2] 李宏勇.電視新聞類節目畫面剪輯的技巧和運用[J].新商務周刊,2017(9):180.
[3] 田曉東.電視新聞畫面編輯技巧[J].參花,2021(4):35-36.
[4] 卜頎.電視新聞的畫面編輯技巧分析[J].記者觀察,2019(1):150-151.
[5] 王盛平.淺議電視新聞畫面的編輯技巧[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7(7):171.
[6] 郭智軍.電視新聞畫面的拍攝技巧[J].傳播與版權,2017(8):14-16.
作者簡介 姚蕾,本科,編輯,研究方向:電視新聞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