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玲
法國擁有燦爛悠久的文學史,形成了民眾熱愛讀書的優良傳統。如今,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完善便捷的圖書館系統以及豐富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法國社會閱讀氛圍較為濃厚,讀書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初夏時節,巴黎“文化地標”之一莎士比亞書店門前又排起了長隊。人們在這里參觀、購買書籍,或在隔壁咖啡館享受輕松一刻。
實際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法國的多家實體書店都出現了營業額大幅下滑、資金鏈瀕臨斷裂等困難,但目前情況已有了明顯好轉。根據法國國家出版聯盟發布的報告,2021年法國圖書市場銷售額較2020年增長了20%,較2019年增長了19%。法國圖書資訊和評論網站“圖書時事”指出,法國書店能快速恢復元氣離不開法國政府對實體書店的支持。除減稅政策、“團結基金”補貼外,法國文化部還推出了“文化通行證”,為18歲年輕人提供了用來購買書籍等文化產品的300歐元代金券。在該政策支持下,有42.6萬本書籍在2021年售出。
一直以來,法國政府通過多種措施支持獨立書店、圖書出版行業的發展。法國出版商協會主席文森特·蒙塔涅介紹說,長期以來法國政府通過圖書統一定價、立法規范網購圖書、對獨立書店提供資助等方式規范出版行業發展、保護實體書商。“2021年,法國還通過法案,對圖書銷售的郵費設置固定的價格底線,進一步保護圖書行業的健康發展。”蒙塔涅表示。
不僅如此,法國國家圖書中心還為圖書行業從業人員,例如作者、書商、翻譯等,提供幫助。滿足條件的從業人員可以在法國地區文化事務部的幫助下申請項目,獲得資金支持及補貼,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圖書行業的多元及良性發展。
2021年,法國政府提出要“將閱讀重新置于所有法國人民生活的核心”,并“重振年輕一代與閱讀的關系”,啟動圖書館擴大計劃,為全民閱讀“提供全新動力”。按照計劃,在2021年至2022年間,法國政府將出資4000萬歐元支持市政圖書館:其中3000萬歐元用于翻新和建設圖書館以及延長開放時間,1000萬歐元用于從書店購買新書。蒙塔涅指出,政府的支持為擴大閱讀平臺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圖書行業高質量發展,對熱愛讀書的法國人是好消息。未來重要的是繼續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匯集資源和手段更新現代化設備,讓人們更便捷地投入閱讀的世界。
在巴黎近郊瓦勒德瓦茲省的一所中學課堂上,三年級學生正在聚精會神聆聽一場關于文學的分享會。同他們進行交流的是兩位白發蒼蒼的老人:74歲的米歇爾和71歲的瑪麗。她們對不同文學體裁的講解,生動有趣,分享會上不時響起陣陣掌聲。
“我們誦讀文章,分享書籍,讓學生感受不同文學體裁的魅力。下一節我們將專門討論科幻小說。每周一個小時,學生們可以在閱讀分享中遨游,充分體會閱讀的魔力。”米歇爾表示,她們來自一個名叫“你我共閱讀”的協會,成員是一群熱愛閱讀的退休人員。20年來,協會同法國中小學合作,每周與學生開展閱讀分享和交流會,以激發青少年對閱讀的興趣和熱愛。
米歇爾說,活動在中小學生中收到了很好的“閱讀推廣”的效果:“我們還會推薦一批適合他們的書單,并同他們交流閱讀心得,非常有成就感。”除米歇爾所在的協會,法國還擁有“閱讀協會”“如此閱讀協會”“安靜讀書協會”等多個與閱讀相關的協會,他們形成了一批公益閱讀推廣人志愿者隊伍,定期開展圖書推薦和評論活動,為促進人們形成終身閱讀習慣發揮了有益作用。
針對青少年讀者,法國國家圖書中心從2015年開始推出了“書海遨游”閱讀推廣活動。每年夏天,全國各地因地制宜,在近一個月時間內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博物館讀繪本,在劇院朗誦經典劇目臺詞,在公園草地上交流讀書心得,在叢林中尋寶……別出心裁的活動吸引孩子們以及家長參與其中。法國國家圖書館等圖書機構每年還會為孩子們列出閱讀清單,孩子們在增加閱讀興趣的同時,也得以度過一個充實有趣的夏日假期。
在法國還有規模不同的圖書展覽、圖書節等活動,架起了讀者同作者近距離接觸和交流的橋梁。例如每年3月舉行的巴黎國際圖書展,數千名作者來到現場同讀者進行交流,每年吸引近20萬讀者前來參加。不久前結束的巴黎圖書節也吸引了超過8萬名參觀者。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傳統的圖書展覽外,本屆圖書節還有見面會、辯論、研討會、現場表演等多種活動,吸引了大量年輕人參與。
法國還擁有龔古爾文學獎、雷諾多文學獎、費米娜文學獎等眾多文學獎,每年的評選活動都會吸引讀者熱情關注,在獎項宣布后也會形成一陣購書熱潮。每年9月評選開始到11月獎項揭曉這段時間,也被稱為法國的“文學回歸季”。巴黎迪萬書店工作人員介紹,這段時間讀者高度關注新書,并通過多種渠道獲取圖書推介內容,書店也會用“便利貼”的形式對新書進行推介,通常文學回歸季結束后的11月份以及圣誕節所在12月份的營業額,能占到書店全年營業額的1/4左右。
坐落在巴黎塞納河畔的密特朗國家圖書館,是法國國家圖書館7處分館之一。遠遠望去,4幢高大現代、形如打開書本的玻璃幕墻大樓相向而立,格外引人注目。圖書館內整齊明亮、設施齊全,為讀者提供了開闊的閱讀和學習空間。
法國的圖書館系統歷史悠久,多元完善,為民眾提供了豐富的閱讀資源。早在1643年,巴黎便有了第一所公共圖書館。法國文化部數據顯示,目前法國擁有一個由超過8100個公共圖書館和8400多個圖書訪問點所組成的圖書閱讀網絡。除文化部直接監管的法國國家圖書館和公共信息圖書館外,法國還擁有數量眾多的學校圖書館、社區圖書館等。超過90%的法國人居住的社區都設有圖書角或圖書借閱處等閱讀空間,實現了讓不同職業、階層、年齡的人都能“有書可讀”。
法國圖書館館員協會主席愛麗絲·伯納德介紹,根據法國文化部發布的“市政圖書館使用情況”調查,自2008年以來,法國民眾對公共圖書館的使用率穩步增長,“過去一年,40%的法國人至少去過一次市政圖書館,而在15至28歲人群中,這一數字達到45%。”為進一步在青少年中進行閱讀推廣,法國市政圖書館同當地學校基本都建立了合作關系,既提供閱讀資源,也舉辦展覽、工作坊、游戲等多樣的文化活動。
法國各地也通過不斷完善閱讀基礎設施,尤其是完善針對殘障讀者的服務,為全民閱讀打造堅實基礎。伯納德介紹,法國圖書館不僅設置有人性化的無障礙設施,而且對圖書館工作人員進行了志愿培訓,為殘障讀者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務。一些市政圖書館還提供手語接待服務,并為視障、聽障讀者提供專門的閱讀資源和空間。
法國圖書館線上資源進一步豐富了讀者的閱讀方式、降低了閱讀門檻。例如,密特朗國家圖書館提供全球數字檢索功能,讀者可以通過互聯網遠程閱讀書籍、查詢或下載資料,選擇更加多元。“借助數字化技術,閱讀突破了時空的限制,進一步擴大了‘閱讀資源人人觸手可及的可能性。實踐表明,線上閱讀資源的普及不僅能提供更加豐富的閱讀內容,而且可以影響和服務更多讀者,有助于消除閱讀鴻溝。”伯納德表示。
“讀書就是飲食。不讀書的靈魂,猶如不吃飯的身體,會變得消瘦。”法國大文豪雨果的這句話,形象地道出了讀書之重要。的確,無論在地鐵中、公園里還是沙灘上,常可見到人們埋頭閱讀的身影。
(源自《人民日報》)責編: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