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祖義
2022年5月25日,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學術研討會,會上發布了《〈講話〉精神照耀下——百部文藝作品榜單》,湖北省兩部作品赫然在榜,其中的一部就是由謝添執導,王玉珍、夏奎斌主演的革命戰爭題材歌劇藝術片《洪湖赤衛隊》。這部藝術片于1961年上映,一上映就轟動全國,風靡湖北。
那時候,我們還在上小學,《洪湖赤衛隊》一上映,我們就學唱電影中的《小曲好唱口難開》《洪湖水浪打浪》和《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等歌曲。我們班的女生一參加公社文藝匯演,就學歌劇中賣唱的小姑娘,演唱《小曲好唱口難開》,她們左手拿個小碟,夾一支筷子,右手再拿一支筷子,在小蝶的碟面、碟底和碟沿,敲得乒里乓啷響。那一聲“手拿碟兒敲起來,小曲好唱口難開”立刻把我們帶到凄風苦雨的舊社會,唱得臺下觀眾無不扼腕慨嘆。尤其是后面跟著的那幾句,“聲聲唱不盡人間的苦,先生老總聽開懷”我們仿佛聽到賣唱女孩的抽噎和嗚咽。緊接著,“月兒彎彎照高樓,高樓本是窮人修。寒冬臘月北風起,富人歡笑窮人愁……”北風呼嘯之時,富人圍著火爐烤火,窮人卻還要為填飽肚子在寒風中奔忙,富人與窮人的對比,揭露了封建剝削階級的“吃人”本質,作者對此進行了無情的鞭撻和憤怒的控訴!
《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雖然傷感,但更多的卻是昂揚向上的精神和對革命必將成功的堅定信心。韓英被捕,關進牢房,母親去探監,在牢房里與母親有一段泣淚的交談,“娘的眼淚似水淌,點點灑在兒的心上,滿腹的話兒不知從何講,含著眼淚叫親娘,娘啊——”牢房里暗無天光,母女倆聲淚俱下,生離死別之際,韓英為不能盡孝而悲傷。后來曲調一轉,昂揚向上:“自從來了共產黨,洪湖的人民見了太陽……”韓英向娘托付后事:“兒死后,你要把兒埋在那洪湖旁,將兒的墳墓向東方,讓兒常聽那洪湖的浪,常見家鄉紅太陽”“讓兒看紅軍凱旋歸,聽那鄉親在歌唱”“兒要看白匪消滅光,兒要看,天下的勞苦人民都解放!”
同是在牢房唱的歌,韓英把《沒有眼淚沒有悲傷》唱得更加慷慨激昂:“我雖今朝入羅網,同志們仍然戰斗在你的身旁”“千斤鐵鏈,怎能夠鎖住我韓英,萬道高墻遮不斷,我對同志的牽掛”“我們是燎原的烈火,要把那敵人和豺狼都燒光!”
本來是告別母親的哀歌,本來是向戰友的訣別,韓英卻唱得異常高昂,這正是歌劇的藝術感染力。
歌劇《洪湖赤衛隊》最先于1958年排演,1959年10月,作為湖北省向國慶十周年獻禮劇目首次進京演出,一炮而紅,成為中國民族歌劇的瑰寶。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董必武、賀龍、陳毅等都欣賞過《洪湖赤衛隊》的精彩演出,并給予高度評價。
我從上世紀60年代上半葉開始看《洪湖赤衛隊》,那時候看的是露天電影,公社放映隊一個大隊一個大隊放,我們一個大隊一個大隊跟著看,百看不厭,后來上大學,又在電影院里看。每次看,都被劇中的歌曲震撼,被劇情感動。
你聽:“洪湖水喲長又長,人心向著共產黨,賀龍領導鬧革命,紅旗飄揚打勝仗!”這首歌,是赤衛隊出發去攻打白軍時所唱,一聽這首歌,我就興奮不已,熱血沸騰。
而那首《洪湖水浪打浪》,更是讓人如癡如醉,如夢如幻!
9年前,一個朋友的女兒結婚,我應邀去洪湖喝喜酒,離老遠,我就聽到了這首激情洋溢的歌,賓館里用高音喇叭播放,既營造了一種喜慶的氣氛,又歌頌了這太平盛世:“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邊,是呀嘛是家鄉啊,清早船兒去呀去撒網,晚上回來魚滿艙啊……四處野鴨和菱藕,秋收滿畈稻谷香,人人都說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魚米鄉啊……”詞寫得真美,美得無可挑剔;曲譜得真美,美得無以復加!洪湖岸邊就是我可愛的家鄉!清早下湖去撒網,晚上歸來魚滿艙。除了魚蝦,還有野鴨和蓮藕菱角,更有滿船金燦燦的稻谷……一派和平寧靜的景象。天堂再美,哪比得上我洪湖魚米鄉?一種自豪感在歌聲中漫溢,歌聲飛到哪里,哪里就彌散出洪湖魚米鄉之美!
婚宴結束后,朋友夫婦租一條快艇,帶我們來到洪湖深處的楊柴湖。據說,楊柴湖就是當年洪湖赤衛隊的根據地。那里蘆葦蕩連著蘆葦蕩,一眼望不到盡頭,若不熟悉地形,一條小船鉆進蘆葦蕩,怕是永遠也鉆不出來。
朋友的大姐就住在楊柴湖,在大姐家,我們有幸品嘗到正宗的洪湖野鴨;吃到從湖里捕撈的野生黃骨魚;大姐家養了湖蟹,他們用大鋁鍋蒸了一大鍋,那種金黃顏色的湖蟹,是真正的綠色環保食品。
“洪湖赤衛隊”是真實的革命斗爭故事。1927年,洪湖地區的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掀起洶涌澎湃的革命浪潮,推翻了當地的反動統治,建立了革命政權。此后,赤衛隊和反動派不斷地展開拉鋸戰,赤衛隊大隊長劉闖和黨委書記韓英學習毛澤東同志在江西中央蘇區對敵斗爭的經驗,運用“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戰術,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其間,赤衛隊配合賀龍同志率領的紅二軍團消滅了敵人。后來,隨著戰事的推進,許多赤衛隊員參加紅軍,跟隨大部隊去開辟新戰場,而韓英選擇留下來,同鄉親們一起,為保衛洪湖革命根據地繼續斗爭。而今,洪湖瞿家灣還建有洪湖赤衛隊紀念館,湖中的楊柴湖,也開發成紅色旅游景區。
歌劇《洪湖赤衛隊》的故事就發生在洪湖市。洪湖與我的故鄉公安是近鄰,同屬于荊州市管轄,無論是看影片,還是聽歌曲,我都有一種無比的親切感,我自己唱起《洪湖水浪打浪》時,更是激情澎湃。
《洪湖赤衛隊》歌頌了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對反動派和剝削階級的艱苦卓絕的斗爭,讓人奮發向上;它更歌頌了人性之美:韓英和母親的生離死別,韓英和鄉親以及赤衛隊隊員之間的關心、關愛和互助,給生活在黑暗中的勞苦人民以希望;它更是上世紀30年代中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一面旗幟,一個小小的湖區革命根據地,能夠掀起向反動派斗爭的驚天巨浪,不但激勵和鞭策了那個時代的人民,也為普天下所有鬧翻身求解放的人民樹立了光輝榜樣……這就無怪乎今年5月,中國藝術研究院在舉辦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學術研討會時,會把《洪湖赤衛隊》選為《講話》精神照耀下的百部文藝作品之一,它是當之無愧的。這一部紅色經典歌劇,雖經半個多世紀傳唱,其美妙旋律依然歷久不衰,可以肯定的是,它必將影響更多熱血青年全力以赴,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去!
(作者系本刊特約撰稿人)責編:何建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