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 真
(丹東農業科學院,遼寧 丹東 118100)
水稻(Oryza sativa)是我國播種面積最大、總產最多、單產最高的糧食作物, 在我國糧食生產和消費中一直處于主導地位[1]。遼寧沿黃海稻區是我國重要的粳稻生產基地,常年降雨量偏大且陰雨寡照,生育期達160 d,種植戶對肥料品種認知度較低,普遍購買價格較低、施用量大的普通肥料。隨著肥料用量的加大,水稻的產量和品質并不見提高,土壤污染現象日益嚴重。2015 年我國發布了《到2020 年化肥使用零增長行動方案》,提出化肥“零增長”下養分高效利用的發展目標,提倡推廣新型肥料。新型肥料一般是指利用新方法、新工藝生產的具有復合高效、緩釋控釋(長效)和環境友好等特征的肥料,區別于傳統化肥工業生產的化學單質肥料和復合肥料以及未經深加工的有機肥料。它是針對傳統肥料的利用率低、易污染環境、施用不便等缺點,對其進行的物理、化學或生物化學改性后生產出的一類新產品[2]。本研究通過連續2 d 田間試驗,選用5 種不同類型新型肥料,研究對水稻生育性狀、病害因素、經濟性狀、產量的影響,篩選出適宜黃海稻區氣候、土壤條件的新型肥料,為該地區水稻種植戶提供參考依據。
試驗于2019 年~2020 年在遼寧省鳳城市丹東農業科學院稻作所試驗田(124°07′E,40°27′N)進行,該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性氣候,全年平均氣溫7.9 ℃,多年平均降雨量1 044 mm,平均無霜期156 d。供試土壤為沙壤土,肥力中等,地勢平坦,前茬為水稻,0~20 cm 土壤理化性狀為:有機質含量2.09%,堿解氮180 mg/kg,有效磷33.9 mg/kg,速效鉀79 mg/kg,耕層土壤pH 值為6.01。
供試品種為水稻品種丹粳17。供試肥料為5種不同的新型肥料,FL1 為高塔復合肥,FL2 為佳裕脲甲醛工藝含銨態氮脲醛緩釋肥料,FL3 為鋅碳雙絡控包膜類緩釋肥料,FL4 為亞美特碳酸核芯含植本生命素碳基肥料,FL5 為CK, 嘉年水稻專用復合肥。
同一水稻品種,采用壩梗設計15 塊小區,隨機排列。FL1~FL5 均采用一基二追三次施肥,施肥時間是耙地前施用基肥,緩苗后施用蘗肥,7 月中下旬施用穗粒肥,用量為基肥30 kg/667 m2,蘗肥15 kg/667 m2,穗粒肥5 kg/667 m2,其中CK 每次施肥增加6 kg/667 m2尿素。
緩苗后選取調查點,每個區組10 穴,分別在7 月6 日、7 月22 日和10 月9 日調查記錄基本苗、分蘗數、株高、穗數,收獲后測產,室內考種,包括成粒數、秕粒數、結實率、千粒重、糙米率等農藝性狀。
土壤pH 值采用pH 劑法,有機質采用重鉻酸鉀容量法,堿解氮采用堿解擴散法,有效磷采用0.5 mol/L NaHCO3浸提- 鉬銻抗比色法測定,速效鉀采用1.0 mol/L NH4OAc 浸提- 火焰光度法測定。
由表1 可見,FL4 分蘗最高,為25 個,比對照多5 個,分蘗數對照高25%;FL3 分蘗24 個,比對照多4 個,分蘗數比對照高20%,FL1、FL2 分蘗22 個,比對照多2 個,分蘗數比對照高10%。

表1 不同新型肥料施用對水稻生育性狀和病害因素的影響
FL4 株高115.5 cm,比對照高2.7 cm;FL3 株高113.5 cm,比對照高0.7 cm;FL1 株高111.7 cm,比對照低1.1 cm;FL2 株高111.8 cm,比對照低1.0 cm。
葉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總體發病率很低,和對照相比無明顯差異。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減產,在適宜溫度和高濕條件下,水稻產區造成的產量損失在30%~50%[3],嚴重時甚至顆粒無收。2019 年~2020 年,連續2 a,由于特殊的氣候原因,陰雨寡照天氣時間過長,遼寧黃海稻區稻瘟病發病率普遍較高。由表2 可見,稻瘟病發病率由低到高為FL3<FL4<FL5<FL2<FL1,FL3 發病率最低,為8.5%,比對照低36%;FL4 發病率是9.1%,比對照低31.6%;FL1、FL2 分別比對照高3.8%、3.0%。

表2 不同新型肥料施用對水稻稻瘟病發病率的影響
由表3 可見,FL4 穗長為17.6 cm, 比對照長3.5%;FL3 穗長17.5 cm, 比對照長2.9%;FL2 與對照無大差別;FL1 穗長16.8 cm, 比對照短1.2%。每穴穗數和對照相比無明顯差異。

表3 不同新型肥料施用對水稻經濟性狀的影響
FL4 千粒重最高,為25.29 g,比對照高4.9%;FL3 千粒重24.88 g, 比對照高3.2%;FL1 千粒重24.58 g,比對照高2.0%;FL2 千粒重23.73 g,比對照低1.5%。
FL4 結實率最高,為84.0%,比對照高7.1%;FL3 結實率81.1%,比對照高3.4%;FL1 結實率78.1%,比對照低0.4%;FL2 結實率76.6%,比對照低2.3%。糙米率和對照相比無明顯差異。
由表4 可見,FL4 產量最高,為464.7 kg/667 m2, 比對照高6.1%;FL3 產量462.5 kg/667 m2,比對照高5.6%;FL2 產量453.6 kg/667 m2, 比對照高3.6%;FL1 產量444.7 kg/667 m2, 比對照高1.5%。

表4 不同新型肥料施用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本試驗結果表明,在水稻分蘗期,FL3 分蘗數比對照高20%,FL4 分蘗數比對照高25%;在水稻灌漿期,FL3 和FL4 的稻瘟病發病率分別比對照降低36%和31.6%,明顯降低;在水稻成熟期FL3株高113.5 cm,比對照高0.7 cm,FL4 株高115.5 cm,比對照高2.7 cm。
收獲后室內考種數據表明:FL3 和FL4 數據表現突出,千粒重比對照分別提高3.2%和4.9%,結實率比對照分別提高3.4%和7.1%,產量比對照分別提高5.6%和6.1%,也就是在本區域同等肥料施入量的情況下,使用含植本生命素碳基肥料- 亞美特碳酸核芯(26-11-11)和包膜類緩釋肥料- 鋅碳雙絡控摻混肥料(26-10-12)綜合效果更明顯。
2019 年~2020 年遼寧黃海稻區氣候異常,對水稻生長影響主要表現為:前期氣候適宜,水稻生長正常。抽穗期光照減少,溫度偏低,導致抽穗期延遲。灌漿期雨水比常年明顯偏多,光照嚴重不足,導致稻瘟病發病率提高,降低了千粒重和結實率,從而影響了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