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哲 , 李佰東* ,宋 雙 , 李麗君 ,單平義 ,丁海彬 ,王 娟 ,張靜峰 ,耿文良 ,金福強 , 谷振濤
(1 通遼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內蒙古 通遼 028000;2 扎賚特旗佰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北方稻區早粳晚熟品種選育課題組,內蒙古 興安盟 137600;3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呼和浩特010010;4 內蒙古恒正集團保安沼農工貿有限公司,內蒙古 興安盟 137400)
水稻是我國主要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其產量占我國糧食總產量40%,稻米是世界60%以上人口的主食[1]。因此培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對確保糧食安全意義重大??茖W的移栽密度能有效利用光能,充分利用地力,促進水稻高產群體的構成,實現高產。為明確新育成的水稻品種烏蘭1 號在內蒙古自治區水稻生產的最佳移栽密度,更好地發揮新品種的增產作用,2019~2021 年,在內蒙古自治區科左后旗金寶屯鎮水稻試驗基地生產田對烏蘭1 號水稻新品種不同的移栽密度進行試驗研究。為廣大農戶種植烏蘭1 號品種提供參考。
試驗品種為烏蘭1 號水稻新品種。
內蒙古自治區金寶屯水稻試驗基地,輕鈣土偏堿性,肥力中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本田整地秋翻春耙,細耙拖平,田面高低差不超過2 cm,質量達到“地平如鏡,泥爛如羹”。
采用大棚規范化床旱育苗,手插秧,試驗設3個處理,處理1:移栽密度30 cm×16 cm;處理2:移栽密度30 cm×17 cm;處理3:移栽密度30 cm×18 cm,隨機排列,2 次重復,試驗區行長6 m,寬50 m,試驗面積300 m2。
1.4.1 栽培前種子處理 曬種:選擇晴天將種子曬2~3 d,利用太陽紫外線殺死種子所帶的病菌,增強種子活力,提高發芽勢和發芽率。
精選浸種催芽:篩選后的種子清水選種,之后用藥劑氯稀菌酯可濕性粉劑浸種,浸種液占浸種容器三分之二即可,既便于浸泡又利于上下攪動。浸種5~7 d,藥劑消毒后,在約25 ℃的溫水中催芽。種子胚露白95%以上時可播種。
適時精準播種:在內蒙古自治區中晚熟區域外界溫度穩定不低于10 ℃,4 月上中旬播種,大棚規范化旱床育苗。播芽種子200~250 g/m2、盤育苗100~150 g/盤,缽盤育苗3~4 粒/缽孔。播種后用丁草胺或馬歇特兌水噴霧,封閉滅草,在床面上覆蓋塑料薄膜保濕保溫,利于出苗。
苗期管理:播種后要嚴各控制好溫度與水份。出苗1 葉1 心撤去床膜,2 葉至2.5 葉期棚內溫度控制在30 ℃以下,2.5 葉后,棚內溫度控制在25℃以內,3.5~4.5 葉期,棚內溫度控制在22 ℃以下。棚內溫度的控制均用揭開棚膜通風來控制棚內溫度。移栽前煉苗,隨著氣溫上升,采取棚內大通風,尤其移栽前5~6 d,要大揭棚布進行通風,以保證苗壯,適應外界的氣象條件。對于水分技術管理,不干不澆,嚴重缺水必澆,澆則澆透。減少澆水次數,利于苗根系發育,秧苗健壯。
病蟲害防治:苗期主要易發生立枯病、青枯病及稻瘟病,秧苗1.5 葉期可用20%多菌靈水劑稀釋1 000 倍液噴施苗床或用敵克松兌水1 800 倍液,噴施2~3 kg/m2,防病效果均較好。
苗期施肥技術:需平衡施肥,施用鋅錳等微量元素,可使秧苗健壯,增強抗逆性。要依據苗情施肥,施用移栽靈,可保苗壯根,也可施用硫酸銨兌水200 倍液澆施,最好結合澆水施肥。移栽前4~5 d,追一次“送嫁肥”硫酸銨30 g/m2,利于水稻移栽后返青快[2]。
烏蘭1 號品種秧苗移栽標準:秧齡33~35 d,葉齡4~4.5 片葉,苗株高15~20 cm,根粗壯白根多,且苗株有很好的物理彈性、韌性,抗逆性強,適宜移栽期在5 月15 至20 日。
1.4.2 本田栽培技術措施 秧齡35 d,葉齡4~4.5 片葉,5 月20 日移栽,移栽前1 d 下午用藥劑800 倍樂果液噴施秧苗床,使其秧苗帶藥移栽到本田,防治潛葉蠅危害[3]。施底肥硅(Si)357 kg/hm2,施純氮(N)180 kg/hm2,按底肥:蘗肥:穗肥5:3:2比例施入,施純磷(P2O5)100.5 kg/hm2,全部施入底肥。施純鉀(K2O)80 kg/hm2,70%用于施底肥,30%用于水稻拔節幼穗分化期追肥。
灌溉技術:根據水稻新品種生育特性,采用淺- 深- 淺灌溉技術。淺(插秧緩苗返青分蘗期采用3 cm 淺水層管理,利于根系活力增強,促進植株健壯,提高有效分蘗率,增加有效穗數)深(孕穗期5~6 cm 深水層,防御冷害)淺(灌漿期灌溉水層2~3 cm,以提高水溫土溫,根系活力強[4],促進植株健壯,籽粒灌漿快、飽滿,提高結實率,增加千粒重)。生育后期干濕結合,以濕為主的灌溉技術,收獲前15~20 d 停水。
在水稻生育期間,對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及二化螟蟲等病蟲害進行了有效預防。
水稻新品種烏蘭1 號移栽密度不同,構成產量性狀因素及產量結果均有不同[4]。由表1 可知,移栽密度30 cm×17 cm,24 穴/m2,平均有效穗17.6 穗/穴,有效穗數422.4 穗/m2,平均穗粒數138.2 粒,平均穗實粒數126.3 粒,結實率91.3%,平均實收產量最高達9 799.5 kg/hm2。移栽密度30 cm×16 cm,25 穴/m2,平均有效穗數16.1 穗/穴,有效穗數402.5 株/m2,平均穗粒數116.3 粒,平均實粒數105.3 粒,結實率90.5%,平均實收產量9 502.5 kg/hm2。移栽密度30 cm×18 cm,22穴/m2,平均有效穗數15.5 穗/穴,有效穗數341穗/m2,平均穗粒數113.7 粒/ 穗,平均實粒數102.2 粒,結實率89.9%,平均實收產量9 199.5 kg/hm2。3 個處理之間有效穗數、結實率、千粒重三者之間差異并不顯著,更科學、準確地構成產量的因子關系需進一步試驗研究。

表1 不同移栽方式對產量構成因素及產量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水稻新品種烏蘭1 號結實率高,產量理想,株型緊湊,源庫協調,在內蒙古自治區屬中晚熟品種,目前規?;笈锎埠涤?,手插秧,移栽密度30 cm×17 cm,平均產量9 799.5 kg/hm2,結實率91.3%。移栽密度30 cm×16 cm,平均產量9 502.5 kg/hm2、結實率90.5%,試驗結果說明,產量構成因素與移栽方式是否科學合理,有效穗數、穗實粒數、結實率、千粒重對產量起著決定性因素[5]。如果繼續加大烏蘭1 號插秧密度,是否實現高產、優質,尚需進一步試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