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殿新,吳毅華,陳勝,蒙建安,招友
(廣西河池市人民醫院脊柱關節骨病外科,廣西河池 547000)
肩鎖關節脫位是常見的肩關節外傷類型,以肩部疼痛、關節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對于RockwoodⅢ型肩鎖關節脫位患者而言,由于其喙鎖韌帶、肩鎖韌帶均斷裂,肩鎖關節穩定性喪失,需行手術治療,但目前尚缺乏統一的手術治療方案。鎖骨鉤鋼板已被廣泛應用于肩鎖關節脫位治療,但手術切口較長,且較易出現肩關節活動受限(疼痛、僵硬)、肩峰撞擊綜合征、肩鎖關節炎、內植物周圍骨折、肩峰及鎖骨骨吸收等多種并發癥。關節鏡輔助下Tightrope袢鋼板治療具有創傷小、出血少、無需二次手術等優勢,更有利于肩關節功能恢復。本研究通過分析RockwoodⅢ型肩鎖關節脫位患者臨床資料,對比關節鏡輔助下Tightrope袢鋼板與鎖骨鉤鋼板治療的臨床療效,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
選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69例RockwoodⅢ型肩鎖關節脫位患者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年齡18~75歲;②經X線或CT證實為RockwoodⅢ型肩鎖關節脫位;③受傷至就診時間≤3周。排除標準:①開放性損傷;②先天性肩關節發育畸形;③肩鎖關節脫位史或肩部手術史;④合并喙突、鎖骨骨折。按固定方式不同分為袢鋼板組、鎖骨鉤組。袢鋼板組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齡(48.25±12.63)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7例,摔傷10例,砸傷4例,運動傷2例;Myerson分型:B1型17例,B2型16例。鎖骨鉤組36例,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齡(46.71±11.98)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9例,摔傷12例,砸傷1例,運動傷4例;Myerson分型:B1型20例,B2型1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
袢鋼板組:患者全身麻醉,取仰臥位,于肩關節后外側入路行橫行切口(約0.8 cm),置入關節鏡探查,開通肩關節內側入路,刨刀清理以擴大術野。開通外側入路,充分暴露喙突基底部,于肩鎖間隙內移1.5 cm處做2 cm斜形切口,顯露鎖骨前后骨性邊緣,于鎖骨遠端內側3 cm處自背側向喙突基底部置入導針,鏡下確認位置。4.0 mm鉆頭擴大骨道,選取適宜的Tightrope,在袢鋼板的內、外側穿入5號愛惜邦線,袢上穿入縫線作為牽引。將袢鋼板、縫線置于喙突下,縫線袢拉出鎖骨表面,手法復位,關節鏡下確認關節復位滿意后,收緊袢線,打結固定,逐層關閉傷口。
鎖骨鉤組:麻醉及體位同袢鋼板組,沿鎖骨中外1/3表面作橫切口,暴露鎖骨表面及肩鎖關節,將鎖骨鉤鋼板彎鉤處置入肩峰端下方,復位鎖骨,位置滿意后螺釘固定,沖洗創腔,逐層關閉傷口。
術后第1天即鼓勵患者開展握拳鍛煉及肘關節運動,術后1個月于康復師指導下開展肩關節被動活動,術后2個月視恢復情況逐步進行爬墻鍛煉、肩關節主動活動,術后3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術后定期X線復查。
統計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
美國肩肘關節外科醫師評分(ASES)包括疼痛和生活功能兩部分,得分越高說明肩關節功能越好;Constant-Murley評分包括4個維度,即疼痛、肩關節活動范圍、肩關節肌力及日常活動,分數越高則肩關節功能越好;VAS評分采用0~10分代表不同疼痛程度,0為無痛,10為劇痛。
統計患者神經損傷、肩鎖關節疼痛、內固定物斷裂等并發癥發生率。

相較于鎖骨鉤組,袢鋼板組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均明顯減少(<0.05),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袢鋼板組手術前后典型病例X線片對比見圖1。

表1 兩組術中指標比較

A.術前;B.術后圖1 袢鋼板組手術前后典型病例X線片對比
術前,兩組ASES評分、Constant-Murley評分及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術后6個月,袢鋼板組ASES評分、Constant-Murley評分較鎖骨鉤組顯著增高,VAS評分較鎖骨鉤組顯著降低(<0.05)。見表2。

表2 兩組ASES評分、Constant-Murley評分及VAS評分比較(分,
袢鋼板組發生1例神經損傷癥狀、2例肩鎖關節疼痛,并發癥發生率為9.1%;鎖骨鉤組12例肩鎖關節疼痛、4例肩峰下骨溶解,并發癥發生率為44.4%。袢鋼板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鎖骨鉤組(χ=10.785,=0.001)。
RockwoodⅢ型肩鎖關節脫位導致喙突至鎖骨距離增大25%~100%,肩關節活動受限,嚴重影響患肢上舉或外展。早期手術治療有利于肩鎖關節解剖復位、保持穩定,其術式大致分為剛性固定及彈性固定。既往,鎖骨鉤鋼板被認為是治療肩鎖關節脫位的首選術式,其利用杠桿原理復位肩鎖關節,使肩鎖韌帶、喙鎖韌帶瘢痕愈合。但由于鉤鋼板屬于剛性固定,對肩峰激惹明顯,需行二次手術取出內固定,且取出內固定后易發生肩鎖關節再脫位。探尋更安全、高效的手術方式是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研究顯示,袢鋼板組切口長度及手術時間均較鎖骨鉤組明顯減少,與陳兵等人結論一致;術后6個月,袢鋼板組ASES評分、Constant-Murley評分較鎖骨鉤組顯著增高,VAS評分較鎖骨鉤組顯著降低。關節鏡輔助下Tightrope袢鋼板固定術可于直視下完成肩鎖關節的復位固定,同時還可準確清理增生滑膜及肩峰下減壓,減少術后肩痛風險;該術式允許小切口甚至經皮穿針固定,軟組織激惹少,進而降低醫源性損傷。相較于切開復位鎖骨鉤鋼板內固定,關節鏡輔助下Tightrope袢鋼板固定術更微創,術后疼痛明顯減輕,有利于早期康復,更符合加速康復外科(ERAS)理念。本研究中,鎖骨鉤組發生12例肩鎖關節疼痛、4例肩峰下骨溶解。肩鎖關節在生理狀態下有5°~7°的活動范圍,而鋼板鉤端在關節活動時易與肩峰相互摩擦,產生疼痛;此外,不匹配的鎖骨鉤鋼板易產生過度復位,使得應力集中于肩峰下,持續刺激可引起感覺異常和骨質侵蝕。而Tightrope袢鋼板近似于解剖重建喙鎖韌帶,可使肩鎖關節獲得穩定的彈性固定,更符合肩鎖關節生物力學特點,并發癥更少。但值得注意的是,Tightrope袢鋼板內固定對于患者骨質要求較高,而嚴重骨質疏松者若采用Tightrope袢鋼板內固定難以獲得滿意的固定效果,故該類患者不建議行該術式。
綜上所述,關節鏡輔助下Tightrope袢鋼板治療RockwoodⅢ型肩鎖關節脫位,可減少術中出血和手術切口長度,有利于肩關節功能恢復,降低術后疼痛和并發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