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我家 編輯:布衣

講到日本主婦,大家的反應無外乎兩種:第一種:她們詮釋了收納的極致;她們的家太令人羨慕了;她們治愈了我的強迫癥;第二種:她們好厲害啊但我學不來;她們的時間是真的很多啊;她們的家沒有一點煙火氣。而現在出現了第三種!她們的收納法,很多是無效收納啊,而且是過度收納。
首先,先來簡單說一下日本主婦。很多人覺得她們就是因為將家務活當成了一種職業,所以就每天宅家捯飭各種家務,譬如:將文件和經書分類各自用密封袋裝好貼上標簽收在抽屜里;讓所有的物品都有一個屬于它們各自的家;小麥粉、砂糖、雜糧這類食品為了防潮,也被裝進了密封的玻璃瓶中;到這,有的人覺得看她們的生活得到了治愈,可有的人卻覺得她們是過度收納,吃飽了沒事干。畢竟為了追求統一整齊收納,她們有時也會有將牙簽、棒子外包裝全丟棄的神操作。
但撇開這個,我想說的是,很多日本主婦她們并非是因為不上班就在家各種收納各種清潔。她們反而是為了偷懶,為了減少每天的家務活,所以才會對家進行整理收納,好讓自己和家人用得舒服,以及后期也只需稍加打掃就能讓家始終維持在一個舒適的狀態。另外,這難道不也是體現了她們對于生活的態度和對于生活的負責嗎?
如果你對日本稍有了解,或是去過日本,那應該深有體會,在路上從20歲的花季少女到七八十歲的耄耋,她們臉上都帶有妝容,她們對待生活是極致的,不光體現在收納整理上。
之前去日本旅游時,住的民宿旁住了位大概80歲的老人,我連著兩天在早上8點看到她時,穿著和服,梳著干凈利落的發型,畫著精致的妝容,然后在家門口進行著垃圾分類。
再看看自己,穿著拖鞋,睡衣還沒換,用帽子蓋住雞窩頭,正準備去500米開外的便利店買早飯。
在日本開民宿的朋友告訴我,雖說在日本那么些年了,卻依舊辦不到他們對生活的那般熱愛,那般認真的態度。
朋友家里兩小孩,隔壁鄰居也是,每天早上朋友七點半的時候,鄰居已經畫好了全妝,吃好了早飯,給孩子做好了充滿愛意的便當,甚至都已經將家打掃完畢。而她則是用10分鐘的光速妝容,以及直接去便利店買個飯團當早飯,和她們相形見絀。所以到這你可以發現,那些日本主婦她們對于生活的態度是怎么樣的——是時刻保持優雅和維持生活從里到外的“面子”。
大家會不自覺地將“收納”這個詞往日本主婦頭上扣,覺得就是被她們捏出來的,但不知道的是收納分類儲藏從原始社會就有了。
因為那時候果農商販也會將水果分類銷售,好的不好的,大的小的,蘋果梨香蕉分開售賣;海鮮商販也會將魚螃蟹分類售賣。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慢慢有了制造業,相比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也就有了越來越多的東西,吃的喝的玩的用的,所以那些東西自然需要更進一步的收納和儲藏了。
那那么多東西要怎么收納才能有效呢?以及看起來還有些好看呢?于是收納的概念也就越來越明顯了——行動上好拿取、視覺上很整潔。還有這個時候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收納的各種工具和各種技巧,同時還出現了那些日本主婦們。
之前你怎么都收拾不好餐具,甚至開始埋怨家里廚房小,直到某天看到日本主婦的收納技巧才恍悟:原來垂直收納可以減少空間且找起來還方便;原來買統一顏色用具可讓視覺看起來更清爽;原來用些分割工具就可讓餐具不混雜在一起;原來多物收納真的離不開各種收納工具神器;……
所以這一刻,才發現自己做不好收納是因為沒有用對收納工具,沒有將它們歸類,才令物品不僅看起來亂,而且取用還非常不方便。
然后我有一朋友廚房的東西也非常多,于是她也開始跟著日本主婦們學收納學整理。
但她只會抄作業,所以到后來就越收拾越沒頭緒,以及不知道剩下的這樣東西要安置在哪個位置,最后索性就看到哪還有空位置就把東西往里塞,造成的結果自然就是之后想要用時依舊找不到。
是的,很多人都不會去思考日本主婦她們為什么會買那么多收納盒,為什么要將那樣東西放在那兒,為什么要將這樣的收納方式呈現給我們看?因為國情不同,語言不通,還有從稿子從雜志上看到的那些日本主婦們的收納技巧,通常都不會告訴你她們為什么這么收納的理由。
之后我對那朋友說,先將廚房里東西先分成三類。譬如可先分為餐具、烹飪器具,食材這三類,然后對它們進行中分類、最后再進行小分類。而自從朋友領悟到這一點后再配合收納工具簡直豁然開朗,現在整個廚房整潔有序,拿取方便清晰。
是的,我們在做收納整理的時候,可以思考下別人為什么這么做,然后從中再去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就譬如物品分類好比我們所在的地址:你直接告訴一個人你家的“街道”“門牌號”,那別人找起來是很費力的,但如果你告訴他具體的“省”“縣”“區”,再告訴他你家的街道和門牌號,那對方找起來就會方便許多,而那些個收納盒就是你家的省區縣。
當然,肯定也會有人覺得買那么多收納盒多此一舉,以及覺得日本主婦用統一的收納盒根本沒必要,我就喜歡一字排開,我就喜歡東西全裸露著,又不難看而且還拿取方便……所以在上面我說了,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哪能抄試卷連名字都抄。
如果你家東西不多很簡潔,甚至在執行斷舍離,廚房就幾只碗、幾雙筷,那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的收納工具,一字排開即可,并且這時你再用些收納工具就是多此一舉,也就是所謂的過度收納。因為收納工具是輔助我們將物品進行一個好的分類,好拿取而已。
與此同時,有一些物品也是不需要多余的收納盒來進行收納的,譬如紙巾、洗衣液、瓶裝水等。我曾經看過一位粉絲的收納,他用一個大的收納箱來囤買來的紙巾,每次換新的時候要:打開蓋子——取出——蓋回去。對收納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拿取方便,所以對于這種不需要用多余的收納盒再來收納的物品,也是過度收納。
那什么是無效收納呢?有些人家里東西不多,就是有些看起來凌亂,所以會跟風買很多收納用具,最后發現好像沒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同時這些收納用具好像還搞得東西更多更亂了,這就是無效收納;還有有時的過度收納也是無效收納。
舉個例子:我姐之前看日本主婦被種草了藥盒收納,于是她也將家里的藥那么收納。的確,這么收納確實挺干凈清爽的。但一段時間后跟我吐槽說,都不知道什么藥是什么藥了,因為包裝殼都丟了……這就是無效收納。
對于藥,我建議要么就放藥箱,要不就找個空間簡簡單單將它們安置就好,因為對于一般家庭來說,藥不會多到哪里去。至于某些時候你們看到一些日本主婦曬貼貼畫畫的藥品收納,也不要過于驚訝或是覺得她們在過度無效收納。這是因為日本醫生給開的處方藥是沒有外包裝的,用小袋子裝;甚至有些藥還是用皮筋和打印說明綁在一起的,這時候也不要誤會她們是吃飽了沒事干畫的,那是因為她們從藥店配的,醫生給的就是那樣……而且據我所知,處方藥在日本都是按頓開的,吃完了再去看醫生,每次看病都開新藥,所以處方藥拿回來不分放好每次吃拿才是麻煩。
另外,包文婧對袁姍姍的衣柜整理也很好的詮釋了,什么是無效收納。我就不信當袁姍姍想要抽取中間一件衣服穿時,這“山”它不會塌……
對于隔板,正確的使用方法是一層最多放四五件,并且衣服和衣服之間要相隔一定距離才行。而對于衣服拿取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掛。能掛的都掛起來,不能掛的那么可以買個落地衣架。再不濟近藤麻理惠式的垂直疊衣法用起來。
現在,我再來問下大家:第一眼你覺得這個冰箱是過度收納還是合理收納?我想80%以上的人應該都會覺得是過度收納吧?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你覺得它可能是過度收納,但在對方那兒它卻是個最合理的收納。所以這個合理有時也是非常私人的,私人到只要自己覺得好用就可。
以及我個人認為,這個冰箱收納從一定程度上講也有它的合理性。首先:它區別于用塑料袋直接塞的臟亂收納習慣,打開冰箱的霎那是給人整潔感的;其次:食物的擺放位置也有講究,兩側放的是調味料,但左側是使用頻率略低于右側的大醬類,而右側幾乎是可即食的,牛奶、色拉醬、巧克力醬,并且還用收納盒單獨收納了些開封后需盡快吃完的,從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收納的便利性。
再來:它也有次序感,就像上數下第二層也用了收納盒,這是因為這些袋裝的食物,若隨便放在冰箱一側,那到時取的時候會影響周邊的食物,但單獨的收納盒那么在用時就直接拿取就可。對于家里冰箱東西很多的人來說,固定分類收納能避免亂塞的習慣,以及找尋時也能便捷萬分。
歸根結底,如何做好收納這個也在于“適合”。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大家的習慣、喜好都不同。就像你不能強迫極簡主義者去買些東西填滿他的家,同時也不能讓一個喜歡收藏和展示的人去斷舍離掉那些他視為寶貝的物件。
收納到最后是很私人的事,需要“量身定做”。所以當你在執行收納時也要考量別人的收納法是不是適合自己;同時在開始收納時也要先將那些沒用的,不喜歡的都處理掉,只留下有用的,只有這樣你才能避免過度收納和無效收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