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青 指導專家/張海梁
患者故事
“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5年前,52歲的陳先生,突然出現了劇烈的骨頭疼,走路也一瘸一拐。他嚇壞了,趕緊到醫院檢查,在做了肺部、腹部、關節等全身CT檢查后發現,右腎和右側髂骨分別有一個巨大的腫瘤。醫生進一步建議他做PETCT檢查,發現右腎腫瘤的直徑有7厘米,右髂骨腫瘤的直徑有10厘米,好在沒有其他部位的腫瘤。
經過患者與家屬的同意,張海梁醫生團隊為他進行了右腎切除手術,切除原發病灶,盡早控制腫瘤的發展;同時獲得準確的病理診斷,顯示透明細胞癌三級,這為接下來的抗腫瘤治療打下重要基礎。
手術結束后,陳先生積極接受了靶向藥物治療,但是腫瘤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2個月后復查,結果顯示原來的右髂骨腫瘤由10厘米變成12厘米。再過2個月,發現腫瘤已經增長到13厘米。
陳先生在接受3周1次的免疫藥物治療,6周后發現腫塊明顯縮小,從原來的13厘米縮小到7厘米,而腫瘤的形態也由圓形變成類似橢圓形的液化狀態。不過,患者右側髂骨的疼痛感依然很強烈,醫生為他進行了立體定向體部放療(SBRT)后,疼痛感明顯減輕。這讓患者及家屬終于看到了希望。腫瘤患者的治療,離不開家屬的陪伴與支持,為了給陳先生治病,家人不惜賣了上海的一套房子。
如今,5年過去了,陳先生定期會去醫院進行復查,腫瘤形態保持液化狀態,新生骨骼生長得也不錯,體能狀態良好。雖然免疫藥物治療遺留的內分泌系統副作用持續存在,但是,正如陳先生所說:“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專家解析
腎癌寡轉移治愈率高,“帶瘤生存”一樣能活得好
肺轉移占腎癌總體轉移的70%左右,是腎癌的高轉移部位。但是如果患者僅僅有肺轉移,那么其治愈效果是最好的。通過靶向治療聯合免疫藥物治療,將腫瘤縮小或消除。再將原發的腎臟腫瘤切除,獲得最準確的病理診斷,或進一步施行基因分析,便于患者做后續治療指導。
對于沒有消失的原病灶,采用其他方式,包括手術切除、冷凍或者射頻消融等方式將病灶清除,也可以將患者身上所有的腫瘤病灶消除。
這種最新的治療方式對于泌尿系統腫瘤,尤其是腎癌的肺轉移患者有良好的治愈效果。大量臨床數據顯示,50%以上的腎癌肺轉移患者有超過5年的生存率。
免疫聯合靶向治療腎癌肺轉移,能夠讓1/3以上腎癌肺轉移患者獲得臨床沒有腫瘤在身體殘留的狀態,即無瘤狀態(NED),讓患者獲得治愈或無限接近治愈的狀態,即長期維持良好的腫瘤狀態或無瘤生存,接近早期腫瘤患者的效果。

腫瘤不是絕癥,現代治療手段也越來越多。通過綜合治療手段可讓很多患者治愈,也可讓很多患者長期生存。
Tips:
寡轉移:遠處轉移少于3個
“寡轉移”是指患者的原發腫瘤發生了遠處轉移,但是局限在某個器官內,而且轉移灶的數量較少,通常是1~5個。目前,認可度比較高的寡轉移概念是指轉移灶數目≤3個。
寡轉移現象首先在腸癌患者身上發現。研究發現,若轉移只影響肝臟,而且手術能完全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可達30%~50%。隨后醫學界發現,局部腦、肺、骨、淋巴等轉移,若能將之切除或消融,患者也有可能長期存活。
我們可以將寡轉移理解為轉移性/復發進展的癌癥患者的一個階段,是一種處于局限期癌癥和廣泛性轉移癌癥之間的中間狀態,或者是一段腫瘤生物侵襲性較溫和的時期,在局限性原發灶與廣泛性轉移之間的過渡階段,又或者是廣泛性轉移的一種先兆。
延伸閱讀
癌患多進行戶外運動,保持好心情
一、經常曬太陽,進行戶外活動
患者應該多去曬太陽,多進行戶外活動,提高免疫細胞活性,讓免疫系統更健全。不過癌癥患者應該嚴格控制運動或鍛煉時間,每天30分鐘左右。另外,患者視自身的實際情況,運動或活動期間可以多次休息。此外,還要避免過于劇烈的身體鍛煉或戶外運動,最好不要參與器械性的鍛煉項目。
二、保持良好心情,避免不良情緒
保持好心情在癌癥的全程治療中至關重要。希望每一個腫瘤患者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情,家人也要積極配合,不要給患者帶來不良情緒,多鼓勵多支持。疾病的折磨是痛苦的,但是我們要勇于與疾病作斗爭,在心理上、精神上壓倒疾病。
三、注意飲食健康,合理膳食
通過飲食的攝取為身體提供足量的營養成分,有助于腦的活動和情緒的安定,除了最重要的均衡攝取六大營養素外,額外攝取幫助快樂的食物(如鮮奶、香蕉、黑巧克力等)也相當重要。另外,深海魚油也是鼓勵使用的營養補充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