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青 指導專家/ 黃延焱
案例故事三
父親投資被騙后,
終日呆坐在椅子上……
講述人 娜娜(31歲)
如果我能早些發現父親的異樣,多給他一些關心和陪伴,他現在的狀態或許會好很多。
這事發現在父親退休后的第三年。當初,我特地回國慶祝父親光榮退休。他工作了大半輩子也該好好地享受生活了。但一切似乎并沒有那么理想,母親在視頻對話里總說父親情緒低落,不適應退下來的日子。現在的平淡與以往的呼風喚雨相比,差別太大。我無法在父親身邊照料陪伴,只能囑托母親多開導開導父親,讓他想開一點,好好過日子。
之后的兩年,母親斷斷續續說過父親的情況。他迷上了投資,小賺過一筆。雖然有輸有贏,但生活變得充實了起來。比起在家自怨自艾,我也希望父親能夠重振精神。
當母親告訴我父親的情緒和認知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讓我趕緊回國時,我才隱隱感覺不妙。原來父親的投資產品“爆雷”,幾乎賠上了家里所有的積蓄。維權無門之后,母親常常無法克制地對父親進行指責。
一直風光的父親在遭受了投資失敗的打擊后,一下子消沉了下來。他變得不愛出門、不愛說話,終日坐在椅子上呆呆地看著窗外。母親以為他只是一時沮喪,時間久了會走出來的。但沒想到這件事情的打擊甚至影響到父親的認知。當他開始出現猜疑、幻覺、夜間不睡到處游走時,我們才帶他去了醫院。醫生告訴我們,父親已經患上了AD。

專家解析
長期情緒低落可導致認知功能下降
娜娜父親退休以后,經歷了生活環境改變、投資失敗、家人不理解等一系列事件。當他發現自己力所不能及,判斷力下降時,會產生嚴重的失落感,家屬的指責也加重了其自責感。為避免再次錯誤,老年人會做出回避外出、回避與人交往的舉動,從而加重了認知功能的損害。我們希望通過科普宣教能夠讓家人正視這種疾病,多給老年人一些關愛。
在臨床上,我們根據認知障礙者的表現及主要癥狀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比如用藥物幫助其改善睡眠、調節情緒,還可以通過行為治療達到目的,當然這需要專業的心理治療師介入。在照護認知障礙患者的過程中,來自遠親近鄰的關懷、子女的陪伴照料也同樣重要,圍著一起聊聊天、喝個下午茶,生活中的點滴關心都會對穩定患者病情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