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法人》全媒體記者 惠寧寧 通訊員 張偉

金銀花采摘忙 資料圖片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婉轉的《沂蒙山小調》唱出了沂蒙山區的風土人情。山東平邑,這座沂蒙山下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如今彰顯著濃濃的現代城市的時尚和繁華。
位于山東省東南部、沂蒙山區腹地的平邑縣,被譽為“中國金銀花之鄉”,更有“中國水果罐頭之都”“中國石材之鄉”等城市名片。目前,平邑已形成以金銀花中藥、罐頭、石材、手套、木業、機械等為主的特色產業結構。
2021年,平邑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0億元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200億元。2022年,平邑縣全面加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步伐,致力打造市域新增長極,發掘優勢,建設“山清水秀·幸福和諧”市域副中心城市。
平邑種植金銀花歷史悠久。早年,農戶分散種植金銀花,田間管理不規范,品質和銷售都得不到保障。為使產業規模化,平邑縣集成構建了“農戶+基地+合作社+聯合社+協會”產業服務發展體系,新增省級鄉土產業名品村12個、市級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30家,帶動就業50多萬人。原來外出打工的村民,如今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工作、顧家兩不誤。
2018年12月,依托金銀花產業優勢,山東中平藥業有限公司落戶平邑縣,投資興建了現代化農業試驗區、金銀花博物館、科技研發中心、大健康飲品生產中心、醫養健康中心、倉儲物流中心、檢驗檢測中心、電子交易中心,形成“一區一館六中心”模式。2022年8月8日,在山東中平藥業有限公司展廳內,展柜里陳列著上百種金銀花中成藥和飲品,電子屏幕上緩緩滾動著“中國金銀花價格實時數據”,來自山東的金銀花成交額遙遙領先,占據了全國近半數的份額。“中國(平邑)金銀花健康產業園項目總體規劃面積1000畝,其中一期總投資5億元,占地166畝,規劃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形成集種植、加工、生產、檢測、倉儲、物流和追溯于一體的現代化金銀花健康產業園。”山東中平藥業有限公司總監張鵬告訴《法人》記者。
如今,平邑的金銀花不僅享譽全國,更是飛進了太空。2021年6月17日,平邑“中花一號”金銀花種子,搭乘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軌飛行3個月約8600萬公里。
據了解,截止到2021年,平邑金銀花優質產品基地品牌價值達到322億元,比2020年品牌估值增加了24億元,居山東省優質產品基地品牌價值十強第四位。
走進平邑華星科技公司4號車間,2.4萬平方米的空間里,幾乎見不到工人,一個個機器臂正有條不紊地轉動著。
“華星科技與上海大學、東北大學共同研發制造的國際首創新型淬火工藝裝備,也是國內第一條且唯一1100MPa以上超高強鋼自動化生產線,自動化控制系統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實現了7項國家專利的成果轉化,可達到年產10萬噸的產能,打破了國內1100MPa以上超高強鋼依賴進口的局面。”8月8日,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
而在中國勞保手套名鎮——平邑縣仲村鎮,已實現手套機升級至第五代。1979年,臨沂地區第一家社辦手套廠在仲村鎮成立。當時,廠里只有7臺手工手套機。歷時多年,平邑縣的手套機只能從浙江等地購進,供應鏈不暢通的現象時有發生。2020年,情況發生了轉變,投資11億元的浙江百翔科技智能裝備制造項目落戶仲村鎮。第二年,百翔科技新上智能手套機生產線,不僅實現無人看管,而且產品品質提升到一個嶄新高度。2021年3月,該項目被列為山東省重大項目,填補了江北地區手套機智能制造區域空白。目前,平邑縣年產銷勞保手套60億副,占全國市場份額60%,成為中國最大的勞保手套集散地。
此外,作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平邑縣目前有2000余家電商店鋪,零售額達21.5億元。京東看中了這里的優勢,選擇在平邑縣城南高鐵片區建設云倉。“云”是通過數字供應鏈體系賦能,對所有產品進行全產業鏈的追溯;“倉”是引進京東現代物流高科技設備,實現現代化倉儲。平邑縣目前已建成中國縣域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云倉,形成電商經濟的“成本洼地”。
“河道淤泥堆積,河邊雜草叢生,墨綠色的河水散發著腐敗的氣息。枯水季節,河水干涸,包裝袋、枯枝、雜物,仿佛鑲嵌在了河床上。暴雨天氣,雨水和著污水肆意流淌。”站在綠樹成蔭的河岸邊,很難想象多年前浚河的模樣。

今日平邑 資料圖片
浚河是平邑縣最大河流,屬沂河水系二級支流,在平邑境內全長57公里,是一條季節型河流。早些年,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河道行洪能力降低,洪澇災害不斷發生。近年來,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平邑縣注重生態環境建設,深入推進河湖林長制,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推動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構筑山清水秀自然屏障。
保護“綠水青山”的同時,平邑縣也一直探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有效途徑。
2019年,平邑縣提出“生態理念、文化元素、碧水因子”的城市規劃理念,做好提升中心老城、充實東城新區、北延新建旅游城,“三區”協同發展。
中心老城西靠長山群峰,氣勢磅礴,興水河穿城而過。根據其地理特征,平邑縣對中心城區的規劃,注重提升品質,精細管理。扎實開展治臟、治亂、治違、治堵專項行動,發揮數字化城管平臺作用,不斷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
新崛起的東城新區沿浚河東岸,相繼建成市民服務中心、市民文化廣場、平邑一中東城校區、中醫院東院、職業中專等文體科教工程,藍鉆莊園、安嘉花雨馨、中國院子、明德新城等社區先后建成,形成集居住、行政辦公、公共服務、商貿文化休閑于一體的城市核心區。
北城北依萬壽湖,東望蒙山,浚河、魯埠河、躍魚河三河在這里貫通,元郭攔河閘與萬壽湖攔河閘攔蓄達4800畝水面,在浚河與魯埠河之間形成了一個面積約2700畝的小島,為規劃建設的沂蒙國際旅游城打造了良好的水環境基礎。
山更青了,水更綠了,城區規劃井井有條,平邑的優雅氣質逐步顯現。8月8日,在金城社區建設現場,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劉林業告訴記者:“興水河片區改造項目涉及蒙陽、東苑、城中、金城和興水5個社區,拆遷7741戶,安置9244戶,建設安置住宅樓175棟,建筑面積175.7萬平方米,占地1001畝,現已基本完工,計劃9月份交付。”
8月9日,在順暢通達的蒙山觀光大道旁,縣交通運輸服務中心副主任華子龍正在“巡路”,雨靴上沾滿了泥巴。他介紹,今年,平邑縣計劃投資7.6億元,建設“四好(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路提質增效70.04公里,旅游路提質增效28.4公里,改造鄉村危橋13座。目前,所有項目均已開工建設,1月至6月完成投資4.6億元,占比60.5%。
道路的暢通和環境的變化,讓居住在這里的村民深切感受到了幸福。
今天的平邑,多個領域百花齊放,高質量發展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