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嘉銘
(茂名市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廣東 茂名 525000)
腦出血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其誘發原因包括高血壓、動靜脈畸形、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1]。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頭暈、惡心及不同程度的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等,其預后通常較差。此病患者多存在肢體功能障礙,其恢復的時間較長,從而可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2]。進行傳統上肢康復訓練往往缺少有效的信息反饋,導致訓練效果不夠理想[3]??祻蜋C器人可及時準確地記錄患者的鍛煉數據,以便于康復治療師觀察分析。有研究表明,應用上肢康復機器人對腦卒中患者進行治療可促進其肢體功能的恢復[4]。進行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訓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近年來此訓練方法越來越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5]。本文對我院接診的60 例腦出血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討上肢康復機器人聯合ADL 訓練在促進腦出血后上肢及手功能恢復中的應用效果。
選取我院2020 年1 月至2021 年7 月期間接診的60 例腦出血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機器人組和聯合組,每組30 例患者。機器人組患者中有男15 例,女15 例。聯合組患者中有男13 例,女17 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的比較
納入標準:經CT 檢查或MRI 檢查被確診患有腦出血;認知功能正常,能夠配合治療;初次進行腦出血相關治療;年齡<75 歲。排除標準:存在惡性腫瘤;存在精神異常、溝通障礙;存在嚴重的認知障礙或感知障礙;同時參與其他研究。
為兩組患者均應用上肢康復機器人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指導聯合組患者進行ADL 訓練。兩組患者均治療4 周。
1.3.1 進行上肢康復機器人治療的方法 采用廣州一康生產的上肢康復機器人(A2 上肢智能反饋訓練系統)對患者進行治療。該系統可實時反饋患者的訓練數據,并可建立患者訓練信息的數據庫。借助該系統可實現情景互動訓練,從而可激發患者肌肉的殘存力量,促進其關節功能和肌肉力量的恢復。八個角度的無接觸傳感器能夠詳細記錄患者的訓練數據,并可對其康復情況進行評估。治療時根據患者的康復情況借助機械手臂的兩個負重調節器可適當增加其上肢的負重,從而有助于增強其肌肉的殘存力量。治療時可將患者的患側上肢固定于執行器的支架上。在設置好治療模式后,該系統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自動生成訓練方法??祻椭委煄熤笇Щ颊呤褂迷撓到y進行治療,30min/ 次,1 次/d。每周治療5 d,共治療4 周。
1.3.2 進行ADL 訓練的方法 康復治療師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早期訓練,并協助其進行不同方向的移位、轉體及相應的肢體控制訓練。指導患者進行穿衣服、褲子、襪子、鞋及洗臉梳頭、進食等日常生活活動訓練。在訓練過程中指導患者適當進行下床活動。對于恢復良好的患者,可指導其進行一定的戶外運動,從由專人攙扶逐漸過渡至自行緩慢行走。對于活動有困難的患者,應指導其反復進行練習。
1.4.1 改良Barthel 指數評定量表(MBI)的評分采用MBI 評估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為100 分),評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強。不同MBI 評分分級的意義見表2。

表2 不同MBI 評分分級的意義
1.4.2 Fugl-Meyer 運動功能評分量表的評分 采用Fugl-Meyer 運動功能評分量表對兩組患者的上肢運動功能進行評價。該量表共33 個條目,分值范圍為0 ~66分(2 分/ 條目),評分越高表示運動功能越好。
1.4.3 Brunnstrom 運動恢復分期 采用Brunnstrom運動恢復分期法對兩組患者的上肢和手運動功能的恢復情況進行分期。具體的分期標準見表3。

表3 Brunnstrom 運動功能分期標準
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 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患者的MBI 評分、Fugl-Meyer 評分等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性別構成比等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MBI 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MBI 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患者的MBI 評分高于機器人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BI 評分的比較(分,± s )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BI 評分的比較(分,± s )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機器人組(n=30)41.12±21.34 65.24±18.45 4.683 <0.001聯合組(n=30) 42.23±19.88 78.44±20.29 6.982 <0.001 t 值 0.208 2.636 P 值 0.836 0.010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Fugl-Meyer 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ugl-Meyer 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患者的Fugl-Meyer 評分高于機器人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ugl-Meyer 評分的比較(分,± s )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ugl-Meyer 評分的比較(分,± s )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機器人組(n=30)32.12±10.79 45.24±5.41 3.862 <0.001聯合組(n=30) 31.23±9.46 56.43±5.11 9.40555 <0.001 t 值 0.283 11.580 P 值 0.757 <0.001
治療后,聯合組患者中Brunnstrom 分期為Ⅴ期、Ⅵ期患者的占比均高于機器人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治療后Brunnstrom 分期的比較[例(%)]
腦出血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此病的常見誘發因素包括情緒波動、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高鹽高脂飲食、過度疲勞)等。近年來,此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在西方國家,腦出血患者的人數約占所有腦卒中患者總人數的15%。在我國,腦出血患者的人數占所有腦卒中患者總人數的18.8% ~47.6%[6]。腦出血患者發病后通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軀體功能障礙,其上肢功能障礙的發生率高達80% 以上。有研究指出,腦出血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復較為困難,這可能是因為上肢主要負責一些精細動作。因此,對于出現上肢功能障礙的患者,若其生命體征平穩、病情不再進展,應盡早選擇適宜的康復療法對其進行治療,以促進其上肢功能的恢復,提高其生活質量[7]。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的MBI 評分、Fugl-Meyer 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患者的MBI 評分、Fugl-Meyer 評分均高于機器人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對腦出血患者進行上肢康復機器人聯合ADL 訓練治療可有效促進其上肢和手部功能的恢復。對于存在肢體功能障礙的腦出血患者,目前臨床上主要是通過對其進行物理治療、藥物治療、針灸治療等促進其肢體功能的恢復[8]。相關的研究顯示,指導腦出血患者使用上肢康復機器人反復進行上肢功能的強化訓練不但可以提高其Fugl-Meyer評分及MBI 評分,還可以有效促進其大腦神經元功能的恢復[9]。這與本研究的結果一致。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后,聯合組患者中Brunnstrom 分期為Ⅴ期、Ⅵ期患者的占比均高于機器人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對腦出血患者進行上肢康復機器人聯合ADL 訓練治療的效果較好,能夠有效提高其上肢的活動度,增加其上肢的肌力和協調能力。有研究指出,在腦出血患者發病的早期,指導其進行ADL 訓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機體的血液循環,提高其上肢的活動度,防止其發生關節僵直[10]。有研究顯示,在進行ADL 訓練后,腦出血患者的Brunnstrom 分期可顯著改善。這可能是因為,進行ADL 訓練能夠促進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及神經遞質的釋放,從而可促進其肢體功能及手部精細功能的恢復。相關的研究指出,對腦出血患者進行上肢康復機器人聯合ADL 訓練治療可有效縮短其病程,減少其后遺癥的發生,提高其生活質量[11]。
綜上所述,上肢康復機器人聯合ADL 訓練在促進腦出血后上肢及手功能恢復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對腦出血患者進行上肢康復機器人聯合ADL 訓練治療可顯著改善其上肢功能及手部精細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