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明
(十堰市鄖陽區(qū)人民醫(yī)院,湖北 十堰 442500)
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是由竇房結病變導致的心律失常[1]。病情較輕的患者一般無臨床癥狀,無需進行治療,但病情加重后,患者可出現頭暈、心悸、乏力等癥狀,可用藥物進行治療,若病情難以控制,則需要安裝心臟起搏器[2-3]。極化液在治療心臟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有研究指出,用中藥療法治療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可取得較好的效果[4]。本文主要是分析聯(lián)用洋金花和極化液治療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的效果及對患者心電圖指標和竇房結功能指標的影響。
從2019 年7 月至2021 年12 月十堰市鄖陽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患者中抽選78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1)被確診患有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2)認知功能正常。3)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1)存在腫瘤。2)存在肝腎功能的明顯異常。3)存在精神疾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9 例患者中有男24 例(占61.54%),女15 例(占38.46%);其中年齡最小的40 歲,最大的70 歲,平均年齡(55.72±3.55)歲;其中有竇性心動過緩患者23 例(占58.97%),竇房傳導阻滯患者3 例(占7.69%),竇性停搏患者3 例(占7.69%),雙結病變患者4 例(占10.26%),全傳導系統(tǒng)病變患者2 例(占5.13%),慢快綜合征患者4例(占10.26%)。觀察組39 例患者中有男23 例(占58.97%),女16 例(占41.03%);其中年齡最小的42 歲,最大的70 歲,平均年齡(55.68±3.59)歲;其中有竇性心動過緩患者24 例(占61.54%),竇房傳導阻滯患者3 例(占7.69%),竇性停搏患者3 例(占7.69%),雙結病變患者3 例(占7.69%),全傳導系統(tǒng)病變患者2 例(占5.13%),慢快綜合征患者4 例(占10.26%)。兩組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
為對照組患者采用極化液進行治療,方法是:為患者靜脈滴注極化液(即胰島素10U+10% 氯化鉀10mL+10% 葡萄糖溶液500mL),每天1 次,治療時間為14d。為觀察組患者聯(lián)用洋金花散劑和極化液(用法同上)進行治療。洋金花散劑的用法是:口服,每次0.3g,每天1 次。
1)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對兩組患者進行24h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記錄其平均心率、24h 總心率、最長P-R 間期。2)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對兩組患者進行食道電生理檢查,記錄其竇房結恢復時間(SNRT)、矯正后竇房結恢復時間(CSNRT)、竇房傳導時間(SACT)。3)于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判定,將其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治療后患者的眩暈、乏力、記憶力減退、胸悶、心悸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治療后患者的眩暈、乏力、記憶力減退、胸悶、心悸等臨床癥狀得到明顯的改善。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眩暈、乏力、記憶力減退、胸悶、心悸等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總例數-無效例數)/ 總例數×100%=總有效率。
用SPSS25.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平均心率、24h 總心率、最長P-R 間期相比,P>0.05。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24h 總心率更高,其最長P-R 間期更短,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的平均心率相比,P>0.05。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平均心率和24h 總心率均更高,其最長P-R 間期更短,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平均心率和24h 總心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其最長P-R 間期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心電圖檢查結果的比較(± 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心電圖檢查結果的比較(± s)
組別 對照組(n=39) 觀察組(n=39) t 值 P 值平均心率(次/min)治療前 40.59±4.05 40.57±4.11 0.022 0.983治療后 42.37±4.17 59.17±4.73 -16.638 <0.001 t 值 -1.912 -18.537 P 值 0.06 <0.001 24 h 總心率(次)治療前 50237.23±4031.25 50251.19±4026.37 -0.015 0.918治療后 64551.29±4057.35 87400.31±4151.12 -24.582 <0.001 t 值 -15.629 -40.117 P 值 <0.001 <0.001最長P-R 間期(s)治療前 3.70±1.03 3.71±1.00 -0.044 0.965治療后 3.15±0.95 1.57±0.62 8.698 <0.001 t 值 2.451 11.358 P 值 0.017 <0.001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SNRT、CSNRT、SACT 相比,P>0.05。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CSNRT、SACT 均更短,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的SNRT 相比,P>0.05。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SNRT、CSNRT、SACT 均更短,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SNRT、CSNRT、SACT 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竇房結功能的比較(ms,± 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竇房結功能的比較(ms,± s)
組別 對照組(n=39) 觀察組(n=39) t 值 P 值SNRT治療前 2283.11±579.31 2280.72±580.29 0.018 0.986治療后 2057.33±556.27 1183.57±219.31 9.126 <0.001 t 值 1.756 11.045 P 值 0.083 <0.001 CSNRT治療前 1077.25±125.28 1071.29±123.41 0.212 0.833治療后 976.25±93.51 567.19±71.29 21.725 <0.001 t 值 4.035 22.089 P 值 <0.001 <0.001 SACT治療前 255.77±41.21 255.16±41.51 0.065 0.948治療后 237.27±37.31 129.67±22.25 15.468 <0.001 t 值 2.077 16.64 P 值 0.014 <0.001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例(%)]
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是指由竇房結病變導致起搏功能和沖動傳導功能障礙引發(fā)的多種心律失常的綜合表現[5]。此病患者發(fā)生的心律失常可有多種類型,其通常合并有心房自律性異常及房室傳導功能障礙[6]。與其他年齡段的人群相比,中老年人更容易患有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7]。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根據心電特點可分為以下類型:竇性心動過緩、竇房傳導阻滯、竇性停搏、雙結病變、全傳導系統(tǒng)病變和慢快綜合征[8]。有研究指出,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患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可發(fā)生房顫、心力衰竭、心臟血栓形成、腦卒中、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心臟驟停等并發(fā)癥[9]。臨床上在治療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時,需要注意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的情況,提高P 細胞功能,糾正離子電位及心肌超微結構的異常,以控制患者病情的進展[10]。臨床上治療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時常用的藥物包括山莨菪堿、阿托品、麻黃堿及異丙腎上腺素等[11]。極化液的主要成分為葡萄糖、胰島素及氯化鉀。在使用極化液治療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時,胰島素能促進心肌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從而可改善心肌能量供給,修復心肌功能。同時,胰島素還能刺激三磷酸腺苷酶,促進心肌細胞攝取鉀離子,減慢竇房結細胞自發(fā)性除極時鉀離子外流的速度,降低靜息膜電位,提高竇房結的自律性[12]。血液中的游離脂肪酸會抑制心肌收縮力和糖酵解,提高環(huán)磷酸腺苷的水平,造成脂肪酸毒性衍生物及氧自由基的蓄積,進而可引發(fā)心肌細胞膜損傷、心律失常。極化液中的胰島素能抑制脂肪分解,并能增加α 磷酸甘油的供應,促進細胞內脂肪酸的酯化,減少血液循環(huán)中的游離脂肪酸、脂肪酸的毒性代謝產物和氧自由基,進而可降低心肌耗氧量,糾正細胞內鈣離子的失調,保護心肌細胞,抑制心律失常[13]。洋金花是茄科植物白曼陀羅及毛曼陀羅的花。洋金花中含有很多種類的生物堿,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東莨菪堿。此外,洋金花中還含有阿托品等有效成分。有研究指出,洋金花味辛、性溫,有毒,歸肺、肝經,可平喘止咳、解痙止搐,主治哮喘咳嗽、脘腹冷痛、風濕痹痛、癲癇、驚風。現代藥理學研究發(fā)現,洋金花具有抗炎、抗瘙癢、細胞保護、抗菌、抗氧化等藥理作用,其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均具有一定的影響。有研究指出,在將洋金花用于治療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時,其所含有的東莨菪堿能與多巴胺形成協(xié)同作用,阻斷M 膽堿受體,從而可對竇房結優(yōu)勢起搏P 細胞及傳導系統(tǒng)起到正向調節(jié)的作用[14]。相關的研究表明,洋金花中含有的東莨菪堿能抑制兒茶酚胺所致的血管收縮,從而可起到強心、解除微血管痙攣的作用。此外,東莨菪堿可對浦肯野纖維復極后的振蕩電位起到抑制作用,并能提高心肌細胞的室顫閾,穩(wěn)定心肌細胞的膜電位,從而可對心肌細胞起到保護作用。徐嘉智等[15]在研究中指出,東莨菪堿具有以下作用:1)可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起到鎮(zhèn)靜作用,進而可減少心肌對氧的消耗,增強心肌的抗氧化能力,減輕心肌超微結構的損傷。2)可增加紅細胞表面的電荷密度,降低血液黏稠度,進而可改善心肌微循環(huán),增加心肌灌注。3)可降低迷走神經的興奮性,使竇房結細胞4 期自發(fā)性除極時鉀離子外流的速度減慢,增加竇房結的自律性。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平均心率和24h 總心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其最長P-R 間期、SNRT、CSNRT、SACT 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聯(lián)用洋金花和極化液治療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電圖指標和竇房結功能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