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質量控制和進度管理一直以來都是項目的重點控制因素,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許多單位往往因為管理經驗不足、設計經驗不足、施工準備不充分等問題無法最終達到既定的目標,但是,質量控制和進度管理作為項目的核心控制點,直接關系到整個項目目標實現的基礎,以及各個參建方的自身經濟效益。因此,本研究旨在采用理論結合實踐的方法、理論指導實踐的質量控制法,分析在建筑工程中如何充分利用質量控制和進度控制進行有效的管理。
建筑工程質量(Construction quality)是需要建造工程滿足某一構件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從建筑工程質量控制(Quality control)的基本屬性來看,建筑工程應:一、具有基本的本質特征;二、符合基本的設計圖紙要求;三、符合國家和行業規范;四、滿足客戶的基本需求。
建筑工程質量的控制過程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是需要參與人員根據工程的進度隨時做出調整的。如圖1所示,質量控制全過程需要參與人員從工程項目立項開始到設計階段、施工階段、竣工驗收階段、后期的運營與圍護階段的全壽命周期做出具體的反應。在質量管理的全周期執行期間,在實施完整的質量管理循環時,質量控制要求質量管理人員為每道工序制定質量標準,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嚴格按照規范進行設計或施工,確保每道工序符合要求,如果上一道工序不符合要求,則禁止進入下一道工序,這樣通過過程中的管理,使得質量控制形成一個封閉的管理循環,從而有效地降低質量事故。

圖1 建筑工程質量的形成過程
質量控制最重要的階段仍然是決策、規劃和招標、施工以及運營和維護。下面我們分析每個階段的質量形成的具體過程。
質量管理活動需要嚴格遵循質量管理程序,主要依據是在計劃、執行、檢查、實施循環的原理上建立的PDCA循環,就是在項目全周期內不斷地對項目進行預判、糾正和提高,它是能具體確保項目符合技術標準要求,滿足產品的質量要求,最終能被客戶認可和接受的一種管理手段。
因此,本文在項目全壽命周期范圍內,基于PDCA循環原理,提出具體的項目控制手段,主要包括項目的動態控制、項目的全方位控制和全過程控制措施。
1.2.1 動態控制措施
工程質量動態控制主要是指項目整個作業活動中一直保持動態化的過程。要想達到最終的質量控制目標,工程質量動態控制措施主要是從項目實施過程中通過收集現場的數據、衡量質量任務的達標與否、信息的反饋與糾偏等手段周而復始的循環來確定。
項目質量工程師在質量動態控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項目質量工程師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才能控制好整個項目的質量:
一是,在項目初始階段,通過具體制定一個可控的質量目標,并在項目參與中隨時進行調整,并對目標展開一系列的細分;二是,隨時收集并整理好現場的質量數據工作,并初步分析產生的原因;三是,將收集到的質量數據和目標數據進行分析,確定質量偏差具體的原因;四是,通過質量偏差產生的原因,進行歸納,看是否有共同性和不同性,以進行分類;五是,及時做好糾偏工作,保證項目質量目標能夠順利完成。
1.2.2 全方位控制措施
在建筑工程作業活動中,工程質量的全方位控制主要是針對項目中會對質量產生重要影響的原因做全面控制,做到全面響應,才能真正使得工程朝著正向發展。在這過程中,不僅需要做好每一道工序、分部分項工程的質量控制工作,而且還要立足于項目的整體,站在項目的全局考量,才能做到全方位的質量控制。
因此,對于項目質量控制人員來講,對每一道工序都需注意人的因素、機械的因素、材料因素、方法的因素和環境因素。這些因素又相輔相成,相互影響。通常人的因素主要包括項目所有者的積極參與、資質、質量控制意識以及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機械因素包括機械性能達到工程標準;可操作性是否強,是否沒有缺陷;機械保養工作有沒有做到位等。材料因素主要包括材料、成品及半成品、構配件的好壞是否和設計一致;材料的適合與否、資料的完善與否等;方法的因素主要在于施工方案是否切實可行,工藝是否合理有效;技術交底工作是否徹底、到位;現場的操作性有沒有按照規章制度執行等。環境因素主要包括工程技術環境、工程管理環境、勞動作業環境等。
1.2.3 全過程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質量的全過程控制措施主要是在項目的參與過程中針對每一具體的項目做好每一個階段的過程,只有做好每一階段的質量控制,才能最終保證全局的質量控制,如圖2所示。

圖2 全過程質量控制措施
通過具體的現場調查分析得知,項目實施方案的質量控制尤為重要,具體包含材料及設備的質量控制、工藝質量控制和施工工序的質量控制。因此,站在整個項目角度來講,項目參建單位應該將設計階段的質量控制作為本項目全過程質量控制的重中之重。是因為,只有強化設計階段的質量控制,才能控制好后期的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
在項目進度控制過程中,管理人員往往通過總工期作為控制目標,在控制總工期的基礎上,可以將分項工程作為一控制目標,以實現達到最優化的控制目的。并且,進度控制是一個動態的全過程控制。具體地,進度控制在施工前可以對項目進行提前預測,過程中通過對比目標進度進行糾偏,施工結束進行項目總結的這樣一個動態化管理流程。
項目計劃管理是項目管理過程中的一個關鍵環節,構成了最終實現項目目標的基礎和依據。從本質上講,它反映了整個項目目標、計劃和不同計劃任務的邏輯一致性。如圖3所示,項目實施經常需要進行審查、比較、分析和調整,以確保項目計劃按預期實施。如果項目實施偏離了計劃,管理者必須分析偏離的原因,調整行動,最終修訂目標計劃,以實現計劃的施工期。

圖3 進度計劃控制流程
2.2.1 動態控制
項目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與項目計劃相銜接,要求項目管理人員能夠隨時調整進度。此外,管理人員需要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及時做出調整。然而,目前的施工過程中往往項目進度計劃的調整并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這就需要項目管理人員使用動態控制原理,定期對現場的實際施工進度與目標進度進行對比,分析原因,然后采取糾偏措施。
2.2.2 封閉循環原理
項目進度管理始于項目實施前的進度計劃的準備。在實施階段(計劃期),各種影響因素阻礙了既定目標的實現,因此必須對計劃進行持續監控,與目標計劃進行比較,找出偏差的原因,提出具體的管理方法,并根據偏差程度調整計劃。在計劃的實施過程中,采用了閉環的方式。項目進度控制包括計劃的制定、執行、校對、糾偏和具體的調控措施的選擇。
2.2.3信息反饋原理
進度計劃的信息反饋機制是最基本原理,隨著項目的推進,項目管理人員根據現場施工的實際進度進行跟蹤并記錄全過程,將得到的基本參數進行匯總,通過處理,將這些信息按層級從上到下傳遞給項目參建人員進行反饋,以使得項目進度計劃的最終目標得以實現。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前期,就需要項目建立信息系統,以便后期在施工過程中通過信息系統時時進行信息的傳遞和反饋。而項目信息的傳遞過程也是一個信息信息反饋的過程。
①橫道圖檢查法。它具有直觀、易懂、簡單的特點,能夠充分反映出圖中不同任務之間的主次關系和協作關系。繪制橫道圖時,應同時包含施工順序和施工過程,實質上是圖和表的結合。在使用橫道圖作為現場施工進度控制時,能夠以統計學的手段統計實際施工進度和目標進度的偏差,對照具體的問題,現場管理人員能夠以圖表的形式提供支持,從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糾偏。但是,對于比較復雜的工程以及工期比較長的工程,橫道圖并不適用,在表達時工作之間的邏輯關系不夠明確或者關鍵線路比較繁雜,不利于判斷進度偏差和進度控制。
②網絡計劃技術方法。網絡計劃能夠充分地利用自身的優勢實現工期目標,不僅可以優化工期、成本,還能夠對資源進行優化,以實現既定的工期進度目標、費用目標和資源目標。
③前鋒線進度計劃方法。前鋒線進度計劃方法是在網絡計劃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工期,可以利用工序之間的機動時間和總時差的關系,這有利于調整施工進度和成本,同時進一步優化和調整資源。因此利用進度前鋒線分析目標進度和實際進度,以反映每道工序對總工期的影響。
④香蕉曲線方法。香蕉曲線是將實際進度確定的計劃累計完成百分比工作量與實際進度累計完成百分比工作量進行對比,它用于確定偏差(早期或晚期)。香蕉曲線法和網絡比較法根據每個任務的進度確定最早開始時間(ES曲線)和最晚開始時間(LS曲線),這兩條曲線在開始時重合,在結束時閉環,所以被稱為香蕉曲線。如圖4所示。香蕉曲線在實際施工進度控制中,可同時用于施工進度控制和成本控制,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實際進度曲線一致都要在ES曲線和LS曲線之間,才能保持進度按照既定進度進行下去。如果實際進度曲線偏離,則需要管理人員對各個環節的進度工作進行綜合分析,采取及時且有效的措施控制進度損失。

圖4 香蕉進度曲線表示方法
⑤S型進度曲線方法。S型進度曲線是按照時間-累計完成百分比而描述出的一條S型曲線,然后和實際進度相比較過程的完成量。利用S型曲線可以清楚明晰地反映計劃工程量和實際工程量的偏差情況。通常,對于一個工程來說,前期投入的資源比較少,而中后期投入的資源比較多,這是符合S型曲線的。如圖5所示,通過比較計劃進度和實際進度可以得出結論:1)比較實際進度和計劃進度;2)執行分配的任務;3)分析進度的差距;4)預測未來可能的項目發展。如果實際進度點在計劃進度的S曲線左側,則實際進度超前;如果實際進度點在計劃進度的S曲線右側,則實際進度落后于計劃。

圖5 S 型進度曲線
事實上,無論是建筑工程還是市政工程,施工質量控制和進度管理都極為重要,這是因為施工質量控制和進度的管控不僅關系到公司的正常發展,而且能提高企業在建筑的核心競爭力。進一步講,施工質量控制是施工項目控制的核心任務,工程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目標得以實現的基礎。因此,建筑企業必須重視施工質量的過程控制。而進度控制是一個企業能快速將工程實體轉化為產品的重要控制措施,只有參建人員嚴格重視進度控制,才能按期保質保量完成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