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爾濱 陳 陽 高 娟
高智能化時代已經來臨,大數據、互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等應用技術的普及,導致會計行業更迭變化,推動財會向智能化、信息化發展,給傳統的財務人員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同時也進一步加快了財務人員從記賬核算到管理決策的角色轉變。為此,管理會計備受企業青睞,加快了企業財務會計轉型工作的腳步。但在會計轉型的過程中,會計人員的思想觀念和綜合能力以及企業的規章制度和體系建設等方面卻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會計的轉型不僅僅代表原有工作方法的改進,還要求管理理念的加深,制度體系的完善,通過結合智能化技術來全面提升企業工作效率,以實現企業經濟利潤最大化,降低經營風險。
2018年8月開展了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至今已連續舉辦了四屆博覽會。智博會的舉辦意味著中國智能產業發展的進步,推動了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促進了產業與經濟的結合。智能化時代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正逐漸應用于各個行業。對于財務領域來說,減輕了核算工作量,精確了財務數據,解放了過多從事基礎財會工作的人力資源。面對新的形勢,財務工作的重點變成了對財務數據的分析預測以及為企業決策提供意見。未來的發展必將與智能化結合,利用智能技術提高企業的工作質量和效率,給企業帶來長遠的影響。為此,企業急需通過應用管理會計來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實現會計的轉型勢在必行。
1.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聯系。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均隸屬于會計,兩者相輔相成,構成了完整的會計信息系統。所謂會計都是為企業提供服務、創造價值,為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而存在的。但管理會計還會受到財務會計的制約,其主要工作便是對財務信息的加工利用,而這些信息數據多來源于財務會計,為此二者又是相互補充的。
2.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存在服務對象不同、工作側重點不同和出發點不同等幾個方面的區別。財務會計主要是為企業外部提供服務的,會計人員根據實際運營情況核算數據、編制財務報表,提供給外部利益集團進行參考,以便更直觀地了解企業運營的真實情況,實現企業資金的合理把控。另外,財務會計主要記錄的是已經發生過的事,屬于事后申報會計。與之相反,管理會計重點應用于企業內部,其信息來源較財務會計來說更加廣泛,通過對過去、現在和未來數據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和考核,將其反饋給管理層,為內部決策工作、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方便企業及時調整發展戰略,與財務會計相比更為靈活。
1. 智能化時代財務會計無法滿足對財務工作的要求。傳統財務會計的主要職責是核算與監督,通過人工計算的方式對各項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其結果往往會受會計工作人員個人素質和專業能力的影響,準確性難以得到保證。人工智能的應用,可以對企業財務數據進行自動化掃描,整合與分析,使財務人員擺脫了繁雜的基礎數據,提高了獲取數據信息的效率和質量,同時讓會計工作更加簡單,核算更加精確。因此,智能化時代的發展背景下,傳統財務工作的內容也隨之發生了轉變,人工智能逐漸取代了財會人員的職責,企業對財務工作的要求從重實務轉變為重管理。然而,絕大多數企業的財務人員專業的綜合能力不足,仍然停留在對數據的記錄和整理中。總之,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財務會計已逐漸跟不上現代化企業的步伐,所以會計的轉型勢在必行。
2.智能化時代管理會計能滿足對會計工作的新要求。智能化時代背景下,原始數據處理的效率持續提升,企業需要分析處理的信息不斷增加,人們對會計工作的要求也顯著提高。基于財務會計提供信息的基礎上,獲取的數據更加及時、準確。管理會計著重于經營管理方面。通過對會計數據進行客觀、合理地研究,運用適當的財務分析方法,幫助管理層做出有效的決策,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實現利潤最大化。智能化技術的逐漸普及,導致企業所需的財務會計人員大幅減少,為此政府積極鼓勵會計的轉型。對現代化企業而言,財務人員必須兼具知識儲備和管理理念。因此,管理會計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會計的轉型已迫在眉睫。
1.轉型發展的管理意識不強烈。在企業實際工作中,上到企業管理層下到財務人員,思想觀念多數比較保守,對管理會計疏于關注。一方面,公司管理決策者多認為財務工作只停留在對日常核算和賬務記錄等基本內容上,未能考慮到財務數據對規劃企業未來發展戰略的影響,忽略了借助財務部門了解公司信息、參與公司預測和決策的機會。同時,企業管理者意識薄弱,沒有深刻理解到管理會計的重要性,未能及時有效地向員工傳達管理理念,間接阻礙了公司財務人員對管理會計價值的認知。另一方面,多數財務人員因公司管理者不重視管理工作而無所作為,只負責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參與核算、記賬、編制財務報表等基礎性的工作內容,缺少自覺提升業務能力的積極性,尤其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智能化時代,人工智能的出現替代了不少財務會計的基礎工作。企業對人工智能的應用不熟練,財務人員不能及時為企業決策提供數據信息,無法真正地參與到企業管理中,導致財務和業務脫軌,會計轉型滯后。
2.財務人員自身的能力儲備不充足。目前,我國的財務人員大多傾向于從事基礎性會計工作,高端的會計人才寥寥無幾,而大多數財務人員根本滿足不了智能化時代的發展需求,他們僅以完成企業日常業務核算即可,很少涉及到管理會計,這種現象在中小企業中表現的最為明顯。管理會計不同于以往的財務會計,對財務人員的數據敏感度以及知識儲備量都有很嚴格的要求,更加側重于根據財務信息為企業提供合理的分析報告,為企業今后的決策提出有價值的指導性意見。許多企業對員工進行了針對性的培訓,但是效果卻不盡人意。首先,企業為節約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導致培養計劃難以長久的實施下去;其次,因公司員工及其職責、崗位的差異導致培訓內容無法深入學習;再其次,也有許多企業因受到公司規模的影響無法深入開展培訓安排。為此,財務人員能力的匱乏不利于轉型的推動。
3.管理會計工作目標與職責不清晰。企業財務會計采用歷史成本原則,對已發生的數據進行整理,然而管理會計不僅是對已發生的業務,還對現在和未來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采用歷史成本原則、現值以及企業未來價值為要求的現代管理理論。現階段企業對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職責沒有提出清晰的區分,在傳統會計制度的影響下,企業以管理會計補充財務會計,導致管理會計人員對自身工作內容并不清晰,沒有真正地介入到企業的管理工作中,或者只停留在對企業日常財務工作的例行檢查上,失去了管理會計職能的優勢,無法為決策者提供企業未來發展的分析性報告。更有企業在財務部門設立出納、助理會計等崗位,卻唯獨管理會計這一職位缺失,無法真正體現管理會計的職能。傳統的財務會計職責根深蒂固,難以推動企業會計的轉型的步伐。
4.財務管理體系的構建不完善。在企業實際工作中,大多數企業的財務報表只以財務指標為依據進行編制的,忽略了非財務指標對編制會計報表的重要作用,使管理者無法全面控制企業的整體運營情況。另外,在進行數據核算過程中,各部門之間彼此交流較少,財務核算所產生的數據與其他各部門的實際數據不一致,使企業財務部門和經營業務無法做得真正的契合,導致企業在制定發展決策時產生誤差。財務管理體系的不完善限制了企業的發展效率,進而影響了會計的轉型。智能化時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使數據的獲取更加快速準確,同時也確保了企業財務信息的質量。然而,目前大多數企業信息化程度較低,限制了管理會計的發展進程。
1.提高企業對轉型重要性的認識。新形勢下,一個企業從上到下都應該提高轉型意識,深刻地認識到轉型對企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一方面,相關部門要向企業管理者灌輸管理會計的理念及其對提高企業未來經濟效益的重要性,讓企業決策者從思想上接受管理會計,提高對管理會計的關注度,促進會計的轉型。另一方面,企業應多與財務人員溝通,積極鼓勵員工摒棄原有的基層理念,向管理層理念進行轉變,從根本上認識到會計轉型是必然的選擇。企業管理者對管理會計的認同更有助于企業財務人員樹立管理理念,做好轉型規劃。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有關管理會計中人工智能的相關知識和實際應用要及時向財務人員進行普及,讓財會人員認識到人工智能對提升企業管理會計的重要性,掌握企業未來發展規劃,并積極主動地配合企業做好向管理會計轉型的重要工作。
2.提高財務人員專業綜合能力。首先,加大管理會計人員的培訓力度。一方面,可以將管理會計規定為高校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為會計專業學生奠定夯實的基礎,同時高校還可以聯合企業共同培養學生,用實踐來鍛煉和檢驗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踐行校內外聯合培養計劃,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綜合業務能力。另一方面,企業可以定期舉行培訓,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同時增設不定期的考核,利用獎懲制度,鼓勵員工積極參與業務的決策,拓寬財務人員的視野。其次,政府可以創建有關管理會計的資格認證考試,鞭策財務人員不斷豐富自身知識框架和理論基礎。再其次,加強實踐。在智能化時代下,人工智能可以完成企業基礎性的財務工作,使財務人員的地位正在逐漸被弱化,因此大多數企業缺少高端的財務人才。財務人員要想不被人工智能所代替,成功轉型為管理會計,就要通過不斷地實踐來提高自身的能力,幫助企業進行管理決策和風險管控。
3.明確企業管理會計制度。企業實現會計轉型并不代表完全取代財務會計,而是改變了重心。轉型前是以財務會計為主導模式的財務制度,無法兼顧企業的管理,轉型后則是把管理會計作為重點。企業在制定企業財務框架時,要清楚地表明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區別以及具體職責,改變原有的工作重點,將工作內容從事后的核算監督轉變為事前的預測分析,注重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在實際工作中展現出管理會計的優勢。為實現更好更快轉型的目的,完善會計制度建設必不可少,同時保證管理會計有章可循,避免違規情況出現,進而提高企業財務質量,降低企業風險。另外,還可以通過學習其他企業的經驗優勢,結合實際情況構建適合自身發展特點的管理制度和轉型模式。
4.建立健全財務管理體系。有效的財務管理體系,不單單是對各項財務指標的控制,還要整理分析其他部門中的非財務信息指標,協調各部門合作,實現企業內部信息共享。為配合轉型企業需要強化每一位員工的配合意識,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管理,提高企業的整體運營能力,增強企業的核心凝聚力,更好地實現各部門之間工作的交流與接洽。除此之外,財務人員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業每一項業務的運營情況,為企業管理者提供預測分析,降低企業運營風險。目前,企業普遍推廣人工智能技術,有助于信息共享平臺的構建,真正地實現財務業務一體化,推動企業的轉型工作。
5.利用好人工智能技術。當今社會,人工智能飛速發展,企業要想更快更好地實現會計轉型,就必須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解放剩余勞動力以便投入到企業的經營管理業務中,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目前,大多數企業還處在探索的過程中,對技術的應用不夠熟練,因此可以借鑒其他轉型成功公司的經驗優勢來完善自身,提高效率。但是,在使用智能技術的同時,還要做好安全防護工作,例如,對人工智能的應用可以增設訪問權限管理制度,防止他人隨意窺探企業內部信息。還可以對企業的財務數據信息進行備份保存,設置防火墻等病毒查殺軟件,避免出現會計數據的篡改、泄露或者丟失等重大問題,減少不必要的風險和損失,保證會計轉型工作的有效落實。
智能化時代的背景下,普通的財務人員不太符合現代化企業發展的需求,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可以讓從事基礎會計工作的勞動力得到解放。因此,會計轉型將是順應新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讓財務工作者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經營管理當中,為企業創造更好的未來。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在轉型改革的道路上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需要從思想意識、會計制度以及管理體系等各個方面進行完善。另外,企業員工在企業實際工作中,一定要提高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術應用能力,以保證人工智能技術得到充分地發揮。與此同時,在享受智能技術為企業工作帶來便捷服務的過程中,一定要杜絕對技術應用的依賴,只有在工作中保證人工智能與人相互補充和相互依存的關系,才能有效地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推動會計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