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念珠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張金齊多年來經營著一家飲料加工廠。幾年前,他成立了一個合作社,從當地一些農戶的手里收購水果梨,然后放到自己的工廠中生產飲料。梨一年只收一季,張金齊又找到了一個與農戶合作的方式:讓農戶種植包尖白菜,他收購過來售賣出去。
包尖白菜在玉田縣已有上百年的種植歷史,在當地,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著一個可以存放白菜的菜窖。包尖白菜和普通白菜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外形不是長長圓圓的,而是長長尖尖的。另外,包尖白菜的菜心非常甜,口感很好,所以價格一直都比普通白菜的要高出一些。不過,近些年來,當地種植戶卻都不愿意再種包尖白菜了。原來,在種植過程中,需要給包尖白菜的外圍系上一根帶子,這樣一是為了保證白菜的尖部可以聚攏,二是為了抵御嚴冬的寒氣,保證白菜不會被凍壞。可這樣一來,需要耗費更多時間,人工成本大大增加了。所以,農戶們基本都只種價格更低但更省事的普通白菜。
張金齊覺得,包尖白菜好吃,就是缺少知名度,如果自己能將它賣出較高的價格,那么農戶一定會跟著種起來。于是,他流轉來200多畝土地,雇了一些工人,自己先種起包尖白菜來。有趣的是,張金齊的種植方式讓工人著實嚇了一跳。
原來,在種植包尖白菜時,張金齊給每個工人發了一根長度約為80厘米的木棍,然后定下種菜第一準則:參照木棍的間隔種植白菜,白菜的種植密度不能過于集中。工人感到很不理解:包尖白菜的產量本就比普通白菜的低,現在再種得這么稀疏,產量不是只會更低嗎?張金齊卻說:“保持低密度種植,才能讓每一棵白菜充分生長。”果然,到了收獲季大家發現,張金齊種植出的包尖白菜個個都飽滿圓潤,個頭比普通的包尖白菜要大上很多。
第一批包尖白菜收獲之后,又一件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張金齊并不著急售賣,而是叫工人將所有的白菜都拉到他的家里,放進一口巨大的菜窖里。這一波操作,讓更多人看不懂了。張金齊笑著揭秘:“此前我經過測試發現,包尖白菜剛剛收獲的口感和放置21天以后的口感截然不同。包尖白菜最大的特點是甜度高,如果在菜窖中經過充分的二次熟化,它的甜度還會上升兩倍之多,口感將變得更佳。”
21天之后,工人們拿出窖藏的白菜一嘗,發現真的更好吃了。這個時候,張金齊終于要賣白菜了。可是,他并沒有將包尖白菜賣進菜市場,而是將它們的一部分做成禮盒,免費送到了與自己的果汁加工廠有穩定合作關系的餐飲企業中。這些禮包雖虧了本,但他的包尖白菜因為口感獨特受到許多人的青睞,知名度一下子就打開了。隨后,張金齊趁熱打鐵,將自己的包尖白菜推銷到了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區,不少客戶甚至慕名而來,主動上門向張金齊收購包尖白菜。此時,他售出的包尖白菜達到了驚人的兩棵55元,高出普通大白菜的許多倍。農戶們看到這樣的情形,便也紛紛加入到張金齊的合作社,都種起了包尖白菜。
看起來,張金齊的包尖白菜并不難種。可是,有幾個人能同張金齊一樣,從一開始就認準“好品質才能打開好銷路”這個理,然后認真地踐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