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軍營
皇帝是古代王朝國家政治機構日常運轉的核心,而禁衛軍隊以其安全為職責,自然非常重要。宋代皇帝“凡軍國庶務,一聽裁決”①《宋大詔令集》卷7《內禪·宣和傳位詔》,北京:中華書局,1962 年,第29 頁。,其安全無疑是宋廷的關鍵重心。兩宋皇宮宿衛禁軍即是確?;实廴粘I钆c處理行政事務,以及維護中央政府機構正常運轉的基本武裝力量。但在兩宋軍事力量建構中,皇宮宿衛禁軍究竟怎樣一種狀況?由哪些軍人或軍隊組成?目前學界雖有部分成果稍加涉及,然已有專題探討尚不多見。②王曾瑜《宋朝軍制初探(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11 年)對宋代軍制基本面貌進行過深入考究,其中涉及屬于皇宮宿衛的禁軍編制與番號等;小巖井弘光《宋代兵制史の研究》(東京:汲古書院,1998 年)也稍有聯系,然所論較淺;范學輝《宋代三衙管軍制度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5 年)部分內容對兩宋禁軍編制兵力、領導體制、發展演變等均有頗多精當論斷;粟品孝《南宋軍事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何忠禮《南宋全史·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賈連港《南宋中央宿衛體系的再建與布防格局的形成》(《文史》2018 年第2 輯)等,就南宋中央禁軍恢復重建與大體狀況等也有相關論說。
隋唐以至五代,禁軍不再局限皇宮或京城一隅,而單獨承擔皇帝的安全警衛任務,儼然已成全國范圍內中央直屬軍隊的通稱。單從字面上看,兩宋時期,不論“禁軍”還是“宿衛”,都已不能專指以禁衛皇宮為職責的國家正規軍隊了?!端问贰け尽份d:“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衛兵,以守京師,備征戍,曰禁軍……”③《宋史》卷187《兵志一》,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第4569 頁。,“禁兵者,天子之衛兵也,殿前、侍衛二司總之。”④《宋史》卷187《兵志一》,第4570 頁。雖有“天子衛兵”說法,但在現實中其職責明顯擴大很多,不僅承擔“守京師”重任,且有赴外征戰“備征戍”的責任,即所謂“其在外者,非屯駐、屯泊,則就糧軍也”①《宋史》卷187《兵志一》,第4570 頁。。如南宋李心傳說:“祖宗以來者,內外諸軍,惟廂、禁二色而已。禁軍皆隸三衙,而更戍于外。”②[宋]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卷18《御前諸軍》,北京:中華書局,2000 年,第403 頁。
或以為“宿衛”是在宮中值宿,擔任警衛。③何本方、岳慶平:《中國宮廷知識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0 年,第12 頁然此詞宋人多有言及,涵義不限于此。首先,宋人以“宿衛”指皇帝禁衛,比較平常。如太祖征伐北漢,圍太原久攻不下,“宿衛之士皆自奮告”④[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1,北京:中華書局,1989 年,第13 頁。而請戰。南宋陳均曰:“(裴)度之為樞副也,嘗言周世宗募驍健,有朝出群盜、夕備宿衛者?!雹荩鬯危蓐惥骸毒懦幠陚湟肪?3,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第328 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 年,第339 頁。其次,“宿衛”也泛指中央禁軍或禁軍防守都城。如北宋范純仁知襄邑時,“縣有牧地,衛士牧馬以踐民稼,公捕一人杖之”,引起駐兵將領不滿,怒曰:“天子宿衛,令敢爾耶?”⑥[宋]范純仁:《范忠宣集》補編《宋觀文殿大學士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上柱國高平郡公贈太師許國公謚忠宣堯夫公傳》,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第1104 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 年,820 頁。仁宗朝西北戰事緊張,曾抽調京城禁軍加強邊防,“東兵從宿衛來,不習勞苦,(韓)琦奏增土兵以代戍”⑦《宋史》卷312《韓琦傳》,第10223 頁。。再者,也有少量宦官任責皇帝“宿衛”。如真宗封禪前商定儀仗,“內侍諸司官除掌事宿衛外,從升者才二十四人”⑧[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以下簡稱《長編》)卷69,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六月壬辰,北京:中華書局,1979 年,第1547 頁。按:“中央宿衛”應包括宮廷宦官武力在內,一些宋代軍事研究論作以其定義宋代皇宮宿衛禁軍,顯然不夠精確。。因此,排除宦官武力,結合以上兩種稱呼進行補充,用“皇宮宿衛禁軍”界定兩宋時代以禁衛皇宮與扈從皇帝為中心任務的特殊正規禁軍,目前看來比較合適。
理論上宋代禁軍皆為皇帝禁衛。一般情況下,殿前、侍衛兩司所領禁軍,皆為皇帝禁衛親兵軍隊,承擔扈從皇帝與拱衛皇宮職責?!端问贰け尽吩唬骸敖撸熳又l兵也,殿前、侍衛二司總之。”⑨《宋史》卷187《兵志一》,第4570 頁。同書《職官志》分別記載殿前、侍衛兩司三衙的主要職掌,所謂殿前司“入則侍衛殿陛,出則扈從乘輿,大禮則提點編排,整肅禁衛鹵簿儀仗,掌宿衛之事”⑩《宋史》卷166《職官志六》,第3927 頁。。侍衛親軍馬軍司“侍衛扈從,及大禮宿衛,所掌如殿前司官”?《宋史》卷166《職官志六》,第3930 頁。。侍衛親軍步軍司“侍衛扈從,及大禮宿衛,如殿前司”?《宋史》卷166《職官志六》,第4530 頁。??梢?,宋代軍制規定的三衙基本職責即禁衛皇帝、侍衛扈從。北宋胡宿說:“臣竊以為殿前、馬步軍等帥臣統陛下爪牙之兵,為陛下心腹之佐,宿衛宮省,拱扈宸極。”?[宋]胡宿:《文恭集》卷8《論除授宿衛帥臣》,叢書集成初編本,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 年,第93 頁。南宋陳傅良亦曰:“(太祖)則躬定軍制,紀律詳盡。其軍,制親衛殿禁之名;其營,立龍虎日月之號?!?[宋]陳傅良:《歷代兵制》卷8,錢熙祚輯《守山閣叢書》,上海博古齋影印,1922 年。因此,禁軍由殿前、侍衛二司總領,所有禁軍都有衛扈天子的職責,皆為皇帝的禁衛軍隊。
然而,兩宋名為“禁軍”的兵員數量眾多,并非全是皇帝親近的扈從軍兵。如北宋禁軍數量異常龐大,一直保持數十萬的規模,仁宗朝甚至達80 余萬。?《宋史》卷187《兵志一》載:“(宋仁宗皇祐七年)樞密院奏:開寶之籍總三十七萬八千,而禁軍馬步十九萬三千;至道之籍總六十六萬六千,而禁軍馬步三十五萬八千;天禧之籍總九十一萬二千,而禁軍馬步四十三萬二千;慶歷之籍總一百二十五萬九千,而禁軍馬步八十二萬六千?!钡?576 頁。以后英、神、哲、徽、欽宗朝廷,中央禁軍數量各有增減,雖未超越宋仁宗朝,但一直保持數十萬人規模。南宋恢復和重建后的中央禁衛軍事組織,其人數也相對較多。①在南宋軍制中,宋廷中央三衙明顯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孝宗乾道年間(1165—1173),確定新兵額:“殿前司七萬三千人,馬軍司三萬人,步軍司二萬一千人。”參見[宋]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卷18《乾道內外大軍數》,北京:中華書局,2000 年,第405 頁?!端问贰け尽份d:“其最親近扈從者,號諸班直;其次總于御前忠佐軍頭司、皇城司、騏驥院。余皆以守京師、備征伐?!雹凇端问贰肪?87《兵志一》,第4570 頁。可見,宋代禁軍按扈從皇帝距離親疏遠近,大致可分三種類型:諸班直為一類,御前忠佐軍頭司、皇城司、騏驥院為一類,其他名號禁軍為一類。其中,宿衛皇宮、警衛皇帝的軍人,只是禁軍之一部。所以,兩宋禁軍必定存在遠近親疏之分,而承擔宿衛重任者理應是最受皇帝信任和倚重的武裝力量。
究竟哪些禁軍隊伍最為兩宋皇帝所親近,具體承擔宿衛扈從皇帝職責?以下就此專作考析。
北宋中后期,皇宮宿衛禁軍部署已形成固定規制,時人有“禁衛五重”的記載。龔延明先生之《宋代官制辭典》依據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所載指出:“宋代條令,規定天子禁衛軍分五重:第一重為皇城司親從官把守,第二重為殿前司天武左右廂寬衣天武官,第三重為殿前司御龍弓箭直、弩直衛士,第四重為殿前司御龍骨朵子直衛士,第五重為殿前司御龍直衛士?!雹埤徰用鳎骸端未僦妻o典》“五重禁衛軍”條,北京:中華書局,2017 年,第445 頁。考諸宋代文獻,有以下幾則關于天子“禁衛五重”的記述。
北宋中期范鎮所著時事見聞筆記《東齋記事》載:
禁衛凡五重,以親從官為一重,寬衣天武官為一重,御龍弓箭直、弩直為一重,御龍骨朵子直為一重,御龍直為一重。凡入禁衛一重,徒一年至三年止,誤者減二等。傅卞嘗誤入禁衛,定私罪,永叔再為論奏為公罪,得應制舉。④[宋]范鎮:《東齋記事》卷2,北京:中華書局,1980 年,第20 頁。
范鎮是仁宗寶元元年(1038)進士,歷仕仁、英、神、哲四朝,任過知諫院、翰林侍讀等官職,“有文名,知音樂,與修唐書”⑤汝沛:《東齋記事》之《〈東齋記事〉點校說明》,第1 頁。,有充分出入宮禁和接近皇帝的時機,因而其記述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南宋前期,著名史學家李燾曾任史職,歷高、孝兩朝,也具備出入宮廷的機會,兼有個人實錄涵養與理智判斷,其所著《續資治通鑒長編》載:
審刑院、大理寺言:“奉詔詳定沖入禁衛條。按禁衛凡五重:親從官為一重,寬衣天武官為一重,御龍弓箭直、弩直為一重,御龍骨朵子直為一重,御龍直為一重,今比附律令,請以沖入從外第一重徒一年,每重加一等,罪止徒二年,誤者減二等?!睆闹?。⑥《長編》卷116,仁宗景祐二年四月辛巳,第2729 頁。
李燾的記載,亦可佐證范鎮所記“禁衛五重”史事的真實性。
其后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卷33《典故沿革之禁衛五重》中另有略記,但基本是對范說的抄錄。因此,綜合范、李二說,可對北宋皇宮宿衛禁軍的基本組成進行分析探究。
從上文所引北宋“禁衛五重”文獻,可見當時一些禁軍番號名稱,如親從官,寬衣天武官,御龍弓箭直、弩直,御龍骨朵子直,御龍直等,在宋代文獻中皆有據可考,各能找到歸屬。
親從官,屬于皇城司管轄。史載,皇城司“掌宮城出入之禁令,凡周廬宿衛之事、宮門啟閉之節皆隸焉。每門給銅符二、鐵牌一,左符留門,右符請鑰,鐵牌則請鑰者自隨,以時參驗而啟閉之。總親從、親事官名籍,辨其宿衛之地,以均其番直”①《宋史》卷166《職官志六·皇城司》,第3933 頁。。皇城司雖有軍隊,但不隸屬三衙,由皇帝直接掌控,其主要職名有親從官、親事官與入內院子等。元馬端臨《文獻通考》認為:“漢北軍即今之皇城司也?!雹冢墼蓠R端臨:《文獻通考》卷58《職官十二·干辦皇城司》,北京:中華書局,2011 年,第1743 頁?!端问贰け疽弧坊食撬緱l“親從官”引注曰:“太平興國四年,分親事官之有材勇者為之,給諸殿灑掃及契勘巡查之事。指揮三?!雹邸端问贰肪?87《兵志一》,第4601 頁。隨著北宋王朝的發展,皇城司禁軍規模也逐漸呈擴大趨勢。同書《兵志二》皇城司條“親從官”引注曰:“指揮四。政和五年,創置第五指揮,以七百人為額。”其“親事官”引注曰:“指揮三。元豐五年增置一,守奉景陵宮。政和五年,西京大內官一,以五百五十人為額;又增置內園司一,以五百一十人為額?!雹堋端问贰肪?88《兵志二》,第4626 頁。其“入內院子”注曰“五百人”??梢姡食撬窘y轄禁軍的規模至北宋晚期愈加龐大了。
寬衣天武官,隸屬殿前司,是北宋時期精銳禁軍“上四軍”(捧日、天武、龍衛、神衛)中天武軍的一支。⑤有關寬衣天武禁軍的研究,參見王軍營:《北宋寬衣天武禁軍考論》,姜錫東:《宋史研究論叢》(第16 輯),石家莊:河北大學出版社,2015 年。哲宗紹圣元年(1094)十一月,引進副使宋球言:“自立殿前司以來,有寬衣天武一指揮充駕出禁衛圍子,常守把在內諸門,熙寧中廢并,禁圍只差天武,皇城諸門更不差人。乞復置寬衣一指揮;或不欲添置,乞將天武本軍內以一指揮為寬衣天武。詔:禁圍子合用天武人兵,令殿前司今后并選定四十已上、有行止無過犯、不系新招揀到人充,遇闕選填。”⑥《宋史》卷188《兵志二·禁軍下》天武條下注,第4613 頁?!皩捯绿煳洹币彩潜彼位实邸靶行覂x衛”的重要組成部分,“寬衣天武指揮二百一十六人”⑦《宋史》卷144《儀衛二》,第3386 頁。,是與諸班直并列的皇帝“行幸儀衛”人員。在北宋很長一段時間,寬衣天武也承擔皇宮宿衛任務。
御龍弓箭直、弩直與御龍骨朵子直以及御龍直,為殿前司所屬特殊軍種諸班直禁軍的武裝力量。⑧有關諸班直禁軍的研究,參見楊倩描:《兩宋諸班直番號及沿革考》,《浙江學刊》2002 年第4 期;王軍營:《見微而知著:宋代禁軍“班直”的名稱》,《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17 年第6 期;王軍營:《兩宋班直禁軍組織形式與管理體制考論》,《中華文史論叢》2022 年第3 期。殿前司屬下有“諸班”與“諸直”,諸班包括“殿前指揮使、內殿直、散員、散指揮、散都頭、散祗候、金槍、東西、招箭、散直、鈞容直”,諸直有“御龍、御龍骨?、御龍弓箭、御龍弩直”⑨《宋史》卷187《兵志一》,第4577 頁。。
從上文所考北宋皇帝“禁衛五重”部署可見,北宋皇帝禁衛軍如按各自隸屬官司機構劃分,有三類:第一類是隸屬皇城司管理的親從官;第二類是殿前司所統的、屬于天武禁軍的寬衣天武官;第三類是殿前司所屬班直禁軍內的諸直衛士,即包括殿前司御龍弓箭直、弩直、御龍骨朵子直、御龍直衛士。諸班直禁軍乃北宋最親近皇帝的禁衛軍隊,“禁兵者,天子之衛兵也,殿前、侍衛二司總之。其最親近扈從者,號諸班直”⑩《宋史》卷187《兵志一》,第4569 頁。。
北宋禁衛部署以皇帝為中心,按軍種資次,由低至高,從外向內,分五重結構排列:第一重親從官,第二重寬衣天武官,第三重御龍弓箭直、弩直,第四重御龍骨朵子直,第五重御龍直。神宗熙寧七年(1074)正月,頒詔規定“諸班直資次相壓”,高低順序是“殿前指揮使、御龍直、御龍骨朵子直、內殿直、散員、散指揮使、散都頭、散祗候、金槍、東西班、御龍弓箭直、御龍弩直、招箭班、散直、鈞容直”①《宋史》卷187《兵志一》,第4578 頁。。所以,禁軍諸軍資次排序,最前是御龍直,其次為御龍骨朵子直、御龍弓箭直、御龍弩直。親從官資次比諸班直要低,因為班直禁軍有時也從皇城司親從官、親事官中選拔補充。如,治平元年(1064),英宗“閱親從官武技,得百二十人以補諸班直”;神宗元豐元年(1078)詔“諸班直槍弩手闕,選親從、親事官,余并選捧日、龍衛弓箭手”。②《宋史》卷194《兵志八》,第4830、4836 頁。親從、親事官經過一定考察和選拔過程,轉換身份,升格為班直禁軍而擔任皇宮宿衛。
北宋皇宮宿衛禁軍規模比較龐大,但依據現存史料,具體數額不能詳究。據宋太祖本人所說:“雖京師有警,皇城之內已有精兵數萬,況天下乎?”③[宋]趙汝愚:《宋朝諸臣奏議》卷45《王襄〈上欽宗論彗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年,第479 頁。這數萬精兵,基本分別統屬于宋廷中央的殿前司與皇城司等機構。仁宗慶歷八年(1048),皇宮發生禁衛變亂,事態平息后,張方平即上奏指出:“國初循周制,置諸班直備爪牙士,屬殿前司,又置親從官,屬皇城司。其宿衛之法,殿外則相間設廬,更為防制,殿內則專用親從,最為親兵也?!雹堋堕L編》卷163,仁宗慶歷八年二月甲寅,第3927 頁。南宋林回顧禁衛建制沿革,品評優劣,總結經驗,對北宋皇宮禁衛制度頗為滿意:“國朝有皇城司,有殿前司……是故皇城一司于內廷宿衛無不預者,而獨宿直諸班禁衛無所統攝,至親從之官復命武臣同主其事,又非專出于宦者之手,殿前一司雖統攝諸班禁衛,而皇城之司亦判然不相關。亦漢南北軍相統之意也?!雹荩鬯危萘郑骸豆沤裨戳髦琳摗だm集》卷1《衛兵下》,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 年,第942 冊,第340 頁?;镜莱霰彼瘟詠砘蕦m宿衛禁軍大致的管理機構與組成模式,即主要由殿前司與皇城司兩種平行管理機構統屬,各自向上直接聽命于皇帝,互不干涉?;食撬静粌H承擔重要的皇宮禁衛任務,而且在建制上也有與殿前司統率禁軍相互制約,維持彼此均勢的用意。
綜上所論,北宋皇宮宿衛禁軍總體由殿前司與皇城司等機構統率,包括有諸班直、寬衣天武官、皇城司親從官等禁軍組成。殿前司所屬諸班直、寬衣天武官與皇城司親從官等,應是北宋皇宮宿衛禁軍的基本軍事力量。因此而言,殿前司諸班直與皇城司所屬禁軍,應是北宋皇宮宿衛的主要武裝力量。
南宋初期,政治軍事環境特殊,宿衛禁軍構成狀況具有明顯不穩定性,新舊雜用,組成多元。隨著形勢的變遷,南宋軍政規制逐漸確定下來。重建后的南宋皇宮宿衛禁軍,基本模仿了北宋舊制,大體也由殿前司統率的諸班直與皇城司管理的禁軍組成。然而,具體情況又與北宋稍有不同,其總體規模變小,實力相對較弱。
南宋初期,高宗親從禁衛因時局動蕩和軍政環境變化,曾有過數次更革,來源比較復雜。⑥學界有關南宋前期皇帝中央禁衛力量變動已有充分研究,參見賈連港:《南宋前期中央宿衛體系的再建與布防格局的形成》,《文史》2018 年第2 輯。時天下擾攘,戰事頻繁,宋廷尚處于風雨飄搖之中,皇帝禁衛直屬兵力非常有限?!熬缚的?,衛士僅三萬人,及城破,所存無幾。至是,殿前司以左言權領,而侍衛二司猶在東京,禁衛寡弱。諸將楊惟忠、王淵、韓世忠以河北兵,劉光世以陜西兵,張俊、苗傅等以帥府及降盜兵,皆在行朝,不相統一。于是始置御營司,以總齊軍中之政令。”①[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卷155《兵考七》,第4637 頁。直屬高宗的親兵數量尤少,皇帝禁衛相當不穩定。御營司設置后,“以(王)淵為都統制,扈從累月不釋甲”②《宋史》卷369《王淵傳》,中華書局,2004 年,第11486 頁。。建炎三年(1129)二月“壬子,金人攻陷天長軍”。高宗之前對軍情竟不甚知悉,急遣親近宦官鄺詢前往天長軍打探,獲知金人將至,形勢已危急萬分,“即介胄走馬出門,惟御營都統制王淵、內侍省押班康履五六騎隨之過市”③[宋]李心傳撰,辛更儒點校:《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以下簡稱《要錄》)卷20,建炎三年二月壬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年,第402 頁。。倉促奔命之際,高宗直接可調度指揮的扈從禁衛異常之少。直屬中央的御營司中軍被安排長期宿衛高宗行宮,卻于同年三月五日發生“苗劉兵變”。把守行宮北門的御營使司中軍統制官吳湛與苗傅、劉正彥私下勾結,乘機發動變亂,直接沖擊高宗的統治地位。④《要錄》卷21,建炎三年三月壬午,第428 ~434 頁。雖不久亂平,但足以說明高宗行宮宿衛存在嚴重問題。為了加強宮內禁衛力量,四年(1130)八月癸酉,高宗下令在神武中軍內專選親兵,“通舊作六百人,更三番入直禁中,不隸禁衛所,命統制官辛永宗提舉之”⑤《要錄》卷36,建炎四年八月癸酉,第707 頁。。
南宋政權逐步鞏固后,皇宮宿衛基本組成模式大體沿襲了北宋舊制,除寬衣天武不見重設外,殿前司諸班直與皇城司禁軍相互制約配合,繼續承擔宿衛職責?!暗钋八舅`諸班直禁旅,自祖宗以來,專充扈衛,事體非輕”⑥[清]徐松輯,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職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第3818 頁。,因此諸班直禁軍短暫被廢后,又得以恢復重建,但其隊伍經過重新募選,和北宋諸班直沒有直接因襲關系。⑦《文獻通考》《西湖老人繁勝錄》與《隨隱漫錄》等文獻,皆不同程度記載南宋二十四班禁軍番號名稱。有關南宋諸班直禁軍具體組織管理情況,參見王軍營:《兩宋班直禁軍組織形式與管理體制考論》,《中華文史論叢》2022 年第3 期。南宋皇城司禁軍也經歷了恢復重建過程,但實力素質變弱,“今隸籍于中者,類多市井烏合,訓齊不素,全藉統攝得人”⑧[清]徐松輯,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職官》,第3872 頁。。南宋初期,高宗朝廷流寓不定,為加強身邊扈從禁衛的管理和監督,曾設行宮禁衛所,“差主管官,掌出入皇城宮殿門等敕號,察其假冒,車駕行幸則糾察導從”⑨《宋史》卷166《職官六》,第3934 ~3935 頁。,后改行在皇城司;紹興三年(1133),“詔皇城司系專掌禁庭出入,依祖宗法,不隸臺察”⑩《文獻通考》卷58《職官考十二·干辦皇城司》,第1744 頁。。孝宗淳熙時(1174—1189),閣門上奏:“其御后殿日分,令太史局選日,主管禁衛所照日常后殿窠差班直、親從共三百人排立祗應?!?[清]徐松輯,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禮》,第1526 頁??梢娫谀纤位蕦m內日常擔負宿衛任務的,一如北宋,有班直、親從禁軍武裝。如寧宗嘉定二年(1209)十一月,有臣僚言:“皇城一司,總率親從,嚴護周廬,參錯禁旅,權亞殿巖(即殿前司)?!?[清]徐松輯,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職官》,第3872 頁。行在皇城司管理禁衛軍隊,也基本沿襲了北宋皇城司模式,下屬親從、親事官等禁軍,其親從官“任大內諸門諸殿宿衛之事”,親事官“任皇城內巡鋪守把及景靈宮等處宿衛”;?[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14《禁衛兵》,《宋元方志叢刊》影印本第4 冊,北京:中華書局,1990 年,第3493 頁上。“皇城司親從官:上一指揮、上二指揮、上三指揮、上四指揮、上五指揮;親事官:下一指揮、下二指揮、下三指揮、下四指揮、下五指揮?!?[宋]佚名:《西湖老人繁勝錄》史部第247 冊,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本,濟南:齊魯書社,1996 年,第647 頁下~648頁上。
因軍政形勢與國力差異,南宋宿衛禁軍較之北宋,總體規模變小,實力較弱。雖然招募揀選程序與北宋相差不大,但諸班直受選拔來源限制、皇帝倚重程度等因素影響,兵員素質明顯不高,員額缺口較大。紹興七年(1137)七月五日,樞密院奏稱:“殿前司所隸諸班直禁旅,……元額三千六百余人,比年以來,……其所有止五百余人,比照元額,闕及九分。”①[清]徐松輯,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職官》,第3818 頁。經過不斷加強補充,至慶元二年(1196),“今諸班直見管一千七百五十九人,并新揀中人共二千二百五十二人”②《文獻通考》卷155《兵考七》,第4640 頁。。盡管如此,與北宋相比仍有相當差距。再者,受財力限制,衛士待遇不如北宋優厚。紹興二年(1132)九月,面對增置禁衛的請求,高宗明確拒絕:“此論與朕意不同。彼但見承平儀衛之盛,今殿陛侍衛人亦不少。然一衛士請給,可(瞻)〔贍〕三、四兵。朕命楊沂中治神武中軍,此皆宿衛兵也。”③[清]徐松輯,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職官》,第3817 頁?;食撬窘妬碓匆膊蝗绫彼螄栏駨V泛,且規模較小。建炎四年(1130)五月二十八日,詔:“御前中軍差赴禁衛所充親兵祗應,共三百四十八人,并特令改刺充皇城司親從五指揮收管。如內有不及等三路人,亦令改刺。”④[清]徐松輯,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職官》,第3867 頁?;食撬窘姷牧⒍▎T額“紹興間不過三千七百三十余人,至嘉泰、開禧,增至四千八百三十余人,續又增招一千余人”⑤[清]徐松輯,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職官》,第3872 頁。,此時已是寧宗嘉定三年(1210),較之北宋數量少得多了。⑥北宋神宗朝曾“命皇城司卒七千余人巡察京城,謗議時政者收罪之”,可見當時皇城司軍力盛況,見《長編》卷229,神宗熙寧五年正月后附,第5583 頁?!端问贰け径酚H從官注:“指揮四。政和五年,創置第五指揮,以七百人為額。”親事官注:“指揮三。元豐五年增置一,守奉景靈宮。政和五年,西京大內官一,以五百五十人為額;又增置內園司一,以五百一十人為額?!惫识兆跁r皇城司親從官總有五指揮,親事官六指揮。
兩宋帝王對身邊宿衛禁軍的建設和統率特別重視,這主要體現在對禁軍人員的訓練、拔擢、律法約束和禁衛將領防制等方面。
宋太祖依靠后周部分禁軍支持成功發動兵變,建立宋王朝,故而對禁衛武裝比前代更加重視。自其當政伊始,即設法控制禁衛軍權,且極為重視提高身邊宿衛人員素養。他個人武技頗高,⑦馬明達:《武術史上的宋太祖》,《文史知識》2000 年第7 期。并親自對衛士進行訓練,曾對群臣說:“晉漢以來,衛士不下數十萬,然可用者極寡。朕頃案籍閱之,去其冗弱,又親校其擊刺騎射之藝,今悉為精銳,故順時令而講武焉?!雹唷堕L編》卷3,太祖建隆三年十一月甲子,第74 頁。在其身邊更聚集一批忠誠勇敢、武技超群的侍衛人員?!疤嫔朴澜?,得人之死力,……左右內侍數十人,皆善武藝,伉健,人敵數夫,騎上下山如飛,其慰撫養育,無所不至,然未嘗假其威權。”⑨[宋]楊億:《楊文公談苑·太祖善御豪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年,第43 頁。宋太宗亦極為重視對禁衛軍的掌控,曾對群臣說:“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惟奸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帝王用心,常須謹此?!雹狻堕L編》卷32,太宗淳化二年八月丁亥,第719 頁。他對禁衛人員選拔頗加用心,在其身邊也聚集了一批勇武衛士。至道(995—997)初,“李繼遷遣其大校張浦入貢。上御便殿,召衛士數百輩,習射御前,所挽弓皆一石五斗以上。先是,賜繼遷一弓,皆一石六斗?!潦?,衛士皆引滿平射,有余力。”?[宋]楊億:《楊文公談苑·太宗以強弓示威》,第54 頁。此中有太宗夸示武力的用意,但也可見其扈從衛士武技之非常。太祖、太宗以后,嗣位諸帝“謹遵其成”,一般都引用親隨心腹作為禁衛親從。即使北宋末年的徽宗,也依然如此。南宋初蔡絛說:“太上以政和六七年間,始講漢武帝期門故事?!?[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1,北京:中華書局,1983 年,第3 頁。南宋諸帝承繼傳統,身邊衛士也不乏勇武忠心之輩。如高宗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金軍攻陷越州,“敵引兵入城,以巴哩巴為守”,皇城司“親事官唐琦袖石擊巴哩巴不中。詰之,答曰:‘欲碎爾首,死為趙氏鬼耳。’……聲色俱厲,不少屈。巴哩巴殺之,后為立祠,名旌忠”①《要錄》卷30,建炎三年十二月戊戌,第612 頁。。
宋代皇帝親自過問宿衛禁軍選拔升擢,屢見史載。《宋史·兵志》曰:“太祖鑒前代之失,萃精銳于京師,雖曰增損舊制,而規模宏遠矣。”②《宋史》卷187《兵志一》,第4571 頁。太祖時期的軍事改革,為以后各朝奠定了基本軍制模式,而皇宮宿衛禁軍選拔程序也大體如此。在基層軍隊中挑選精銳,向上層層選拔,且皇帝親自過問或參與其過程。太祖“建隆初,令諸州召募軍士部送闕下,至則軍頭司覆驗等第,引對便坐,而分隸諸軍焉。其自廂軍而升禁兵,禁兵而升上軍,上軍而升班直者,皆臨軒親閱,非材勇絕倫不以應募,余皆自下選補”③《宋史》卷194《兵志八》,第4825 頁。?;蕦m宿衛兵員的補充,亦已基本形成制度。仁宗天圣(1023—1031)間,“嘗詔樞密院次禁軍選補法……凡班直經上親閱隸籍者,有司勿復按試。其升軍額者,或取少壯拳勇,或旌邊有勞”④《宋史》卷194《兵志八》,第4827 ~4828 頁。?;实蹖iT頒布詔書強調,在他親自審閱后確定招入禁衛系統的班直禁軍,主管機構不能再私自挑選,或未經允許隨便更換。英宗以后,對于近身班直侍衛來源補充稍有變化。治平元年(1064),英宗“閱親從官武技,得百二十人以補諸班直。乃詔:自今親從官,限年三十五以下者充”⑤《宋史》卷194《兵志八》,第4830 頁。。神宗元豐元年(1078),詔“以馬軍選上軍,上軍選諸班者,并馬射弓一石力。諸班直槍弩手闕,選親從、親事官,余并選捧日、龍衛弓箭手”⑥《宋史》卷194《兵志八》,第4836 頁。??梢?,增加班直禁衛人員在皇帝親從官中選拔、填補的途徑,一定程度上也說明皇帝私人親從武力對國家正規禁衛軍——班直力量的滲透趨勢。南宋諸帝對殿前司班直與皇城司禁軍也特殊關照,多次頒布建設、補充政策,足見皇帝對宿衛禁軍力量的重視程度。
再者,從宋代繼續沿襲唐朝關于皇宮禁衛人員森嚴的律法約束與管理措施上,也可見其對皇宮宿衛的特殊關注。皇宮宿衛禁軍受皇帝嚴格控制,當時一些律法條文對此有充分維護與保障?!端涡探y》繼承唐代法令律文,對皇宮禁衛瀆職、越禁等行為制定了嚴厲的懲處措施,如:“諸于宮殿門無籍及冒承人名而入者,以闌入論。守衛不知冒名情,宮門杖八十,殿門以內遞加一等?!雹撸鬯危莞]儀等:《宋刑統》卷7《衛禁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年,第132 頁?!爸T宿衛者,以非應宿衛人冒名自代及代之者,入宮內,流三千里;殿內,絞。若以應宿衛人自代及代之者,各以闌入論。主司不覺,減二等;知而聽行,與同罪。”⑧[宋]竇儀等:《宋刑統》卷7《衛禁律》,第133 頁?!爸T于宮城門外若皇城門守衛,以非應守衛人冒名自代及代之者,各徒一年。以應守衛人代者,各杖一百?!雹帷端涡探y》卷8《衛禁律》,第149 頁。進而詳細闡述:“以非應宿衛人自代,重于‘闌入’之罪。若未至執掌之處事發,在宮、殿內止依‘闌入宮、殿’而科。如未入宮門事發,律無正條,宜依‘不應為重’,杖八十?!雹狻端涡探y》卷8《衛禁律》,第150 頁。“諸宿衛者,兵杖不得遠身,違者杖六十。若輒離執掌,加一等;別處宿者,又加一等。主帥以上,各加二等?!?《宋刑統》卷8《衛禁律》,第147、148 頁。因此可見,宋代皇帝無論對未經允許擅自進入皇宮人員,還是主管禁衛門戶官兵未認真執勤而違反宮禁制度,相應懲處的措施都非常嚴厲,顯示出對維護皇宮肅穆、威嚴及自身安全的充分重視。
兩宋諸帝對統率禁衛的將領防制也非常嚴密。真宗景德(1004—1007)初,知天雄軍府王顯言:“祖宗以來,多命近臣統領軍旅?!?《宋史》卷268《王顯傳》,第9232 頁。后來司馬光亦曰:“國初草創,天步尚艱。故祖宗即位之始,必拔擢左右之人以為腹心羽翼?!雹伲鬯危葳w汝愚:《宋朝諸臣奏議》卷69《百官門·司馬光〈上神宗論郭昭選除職〉》,第766 頁。宋太祖嚴格禁止軍中高級將領私自召募親兵衛隊,乾德四年(966)九月“詔殿前、侍衛諸軍及邊防監護使臣,不得選中軍驍勇者自為牙隊”②《長編》卷7,太祖乾德四年閏八月己丑,第178 頁。。其兩位高級將領張瓊、韓重赟,后來一人被逼自盡,一人差點被殺,即因有人“譖瓊養部曲百余人”③《長編》卷4,太祖乾德元年八月壬午,第101 頁。,“譖重赟私取親兵為腹心者”④《長編》卷8,太祖乾德五年二月癸酉,第190 頁。。太祖素以馭將寬厚著稱,卻因此對二人不惜痛下殺手,可見其對將領私自募兵的忌諱之重。這一做法基本被后世諸帝承襲下來,大致成為兩宋皇帝對待高級禁衛將領的一貫態度。
兩宋時期,皇宮宿衛禁軍是確保皇帝日常生活與處理行政事務,以及維持中央朝廷正常運轉的基本武裝力量?!敖l寡弱,人心易搖?!雹荨兑洝肪?6,建炎四年八月己丑,第715 頁?;蕦m宿衛屬特殊的中央武裝力量,與當時政治歷史發展關系密切,值得深入研究。理論上,宋代禁軍皆為皇帝禁衛,但實際承擔皇宮宿衛職責且為皇帝最親近的軍隊數量卻相對有限。從傳世文獻中“禁衛五重”的記載,可以分析出北宋皇宮宿衛禁軍的大致范圍,即北宋皇宮宿衛禁軍總體由殿前司與皇城司統率,包括有殿前司諸班直、寬衣天武官與皇城司親從官等基本組成。南宋重建后的皇宮宿衛,大體沿襲了北宋舊制,也基本由殿前司統率的諸班直與皇城司管理的親從官組成,而具體情況稍與北宋不同。南宋初期的宿衛禁軍構成狀況不太穩定;因軍政形勢與國力差異,較之北宋,南宋班直與皇城司禁軍總體規模較小,實力較弱。兩宋帝王普遍對身邊禁衛非常重視,主要體現在扈從人員的訓練、選拔升擢、律法約束以及禁衛將領防制等方面。兩宋皇宮宿衛禁軍的演進變遷,必定與當時的軍事、政治與歷史社會發展,存在復雜且密切的聯系,這些皆需進一步細致考究,才能獲得更深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