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馳
(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工程結構安全重點實驗室,上海 200032)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于居住環境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近年來,小區住宅樓外墻往往都會用各種材料進行裝飾,既起到美觀效果又能保溫節能。但隨著時間推移,住宅樓外墻損傷及滲漏現象頻繁發生,給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困擾。外墻飾面層的空鼓、墜落風險給居民社區安全管理帶來了重大挑戰。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的財產損失[1-5]。
本文結合某小區住宅樓外墻損傷、滲漏現場檢測,對外墻的損傷與滲漏成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處理建議,可為同類工程提供借鑒參考。
某小區住宅樓為6層,建造于2012年,房屋外墻面采用面磚和涂料裝飾,面磚為米黃色輕質面磚,構造做法由內至外依次為基層墻體、40 mm厚鋼絲網架阻燃型聚苯板(板面噴界面處理劑)、12 mm厚1∶3水泥砂漿打底(蓋住鋼絲網)、8 mm厚1∶3水泥砂漿找平、4 mm厚聚合物抗裂砂漿(壓入耐堿玻纖網格布一層)、專用柔性黏結劑、面磚。涂料主要為米黃色和深灰色,構造做法由內至外依次為基層墻體、粘貼膠漿、40 mm厚阻燃型聚苯板、6 mm厚聚合物抗裂砂漿(壓入耐堿玻纖網格布一層)、外墻彈性防水涂料。
各幢房屋均采用鋼筋混凝土異型柱框架結構,樓屋面為鋼筋混凝土現澆板,基礎采用柱下條形基礎,各層混凝土柱、梁和板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均為C30。±0.000 m以上填充墻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塊砌筑,塊體強度等級為MU7.5,砌筑砂漿強度等級為RM5。填充墻與鋼筋混凝土柱交接處內外兩側于粉刷前設置20號鋼絲網加強整體性,網片寬400 mm,沿界面縫兩側各延伸200 mm;填充墻與鋼筋混凝土梁交接處未見抗裂措施要求。
房屋使用過程中,外墻面出現損傷、滲漏情況,給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對小區內各幢住宅樓外墻的損傷及滲漏情況進行檢測,并對其成因進行分析。
現場對外墻的構造做法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抽樣范圍內,房屋外墻分層做法與設計基本相符,抗裂砂漿層厚度小于設計值,典型外墻構造做法調查結果見表1,圖1,圖2。

表1 典型外墻構造做法調查結果

為確定飾面磚外墻面層的黏結缺陷部位,采用FLIR T440紅外熱像儀對房屋的飾面磚外墻面進行檢測。外墻面空鼓檢測結果表明,房屋外墻面面磚飾面層存在部分溫度異常部位。結合現場檢測條件,采用敲擊法對可開啟的門窗洞口周邊外墻面、走道外墻面及低樓層區域外墻面進行敲擊驗證,紅外檢測顯示溫度異常部位多存在空鼓現象。外墻面空鼓檢測情況如圖3所示。

現場重點調查各幢房屋外立面損傷,主要調查結果為:1)外墻面水漬現象普遍,尤其是陽臺、走廊欄板下方墻面更明顯;2)局部外墻面開裂,多為梁墻和柱墻接縫,也有檐口粉刷開裂等;3)部分外墻面面磚開裂,個別面磚空鼓、脫落;4)伸縮縫處蓋板普遍局部脫落;5)陽臺扶手欄桿局部銹蝕,陽臺和走廊個別玻璃開裂。
抽樣調查部分住戶室內損傷狀況,調查結果表明:1)室內墻面(外墻內側)局部有滲水痕跡,多發生在梁墻接縫、柱墻接縫處,局部發生在窗下墻面和陽臺欄板下方墻面;2)陽臺頂板板底局部有水漬,后加鋼雨棚與墻體交接處滲水;3)北側走廊伸縮縫處頂板板底蓋板普遍脫落。另有屋面防水卷材局部老化、破損、起鼓,屋面地坪局部面層空鼓、鋼絲網銹蝕現象。
對外墻滲水處進行抽樣鑿開檢測,結果表明,填充墻與混凝土梁交接處存在間隙,未充分填實,梁墻接縫和柱墻接縫處未見抗裂網格布或鋼絲網片。典型室內外墻面滲水情況見圖4~圖7。


3.1.1 涂料外墻開裂、水漬
涂料外墻面水漬現象普遍,局部墻面開裂,多為梁墻和柱墻接縫。現場檢測結果表明,房屋涂料外墻面抗裂砂漿層厚度不足,在外界溫差作用下易引起墻面開裂,雨水進入導致有水漬現象;混凝土空心砌塊的收縮性較強,在干縮作用下易在與混凝土交界處產生拉應力,而接縫處未見抗裂網格布或鋼絲網片等抗裂措施,導致接縫處出現開裂。
3.1.2 飾面磚外墻開裂、空鼓及脫落
飾面磚外墻面局部面磚開裂,個別面磚空鼓、脫落,主要由溫度作用引起。由于保溫層熱阻作用,面磚飾面層溫差變化大,溫度變形在不同材料界面處產生剪應力,與外界雨水侵入、風吸力等因素綜合作用引起黏結強度退化,進而引起空鼓脫落。
3.2.1 外墻面滲漏
外墻面滲漏多發生在梁墻交接處,現場檢測結果表明:外墻梁墻交接處局部鑿開發現交接處采用碎磚或砂漿填充,填充物不密實,且梁墻接縫處未見抗裂網格布或鋼絲網片,梁底有明顯水跡。
混凝土空心砌塊的收縮性較強,在干縮變形作用下易在與混凝土交界處產生拉應力,而梁墻接縫處未見抗裂網格布或鋼絲網片等抗裂措施,填充墻頂部未采用配磚斜砌頂緊,且梁墻交接處填充物不密實或有空隙,接縫處抗裂能力不足出現裂縫。外界雨水在風壓作用下沿接縫滲入墻體和室內,導致室內墻面有水漬或污面,滲漏路徑示意圖見圖8。

3.2.2 陽臺滲漏
2層陽臺平面尺寸相比3層~6層陽臺凸出0.8 m,原設計各層陽臺均未封閉。3層和6層陽臺封頭梁為L型,梁外側砌筑磚墻。現場檢測結果表明,各層陽臺后期裝修采用鋼雨棚或鋁合金窗封閉,接縫處密封不嚴導致陽臺有滲漏情況。
各層陽臺后期裝修封閉,密封膠老化導致鋼雨棚及鋁合金窗與主體結構間密封不嚴,雨水通過縫隙滲入陽臺,導致陽臺出現滲漏情況,滲漏路徑示意圖見圖9。

3.2.3 其他位置滲漏
房屋有個別柱墻接縫處、門窗周邊墻面以及伸縮縫兩側墻面滲漏,現場檢測結果表明:1)個別鑿開位置柱墻接縫處未設置抗裂網格布或鋼絲網片,雨水經接縫處滲入室內,導致室內墻面滲水;2)門窗與墻體交接處發泡劑填充不足、密封膠老化,雨水經接縫滲入室內,導致室內墻面有污面;3)個別房屋L型梁頂砂漿面層與L型梁外側磚墻界面開裂,雨水通過縫隙流入室內,導致陽臺欄板下方墻面有污面;4)屋面及樓面伸縮縫處蓋板普遍脫落,雨水進入伸縮縫內,沿梁墻接縫滲入室內,導致室內墻面滲水。
1)房屋墻面多處有梁墻接縫,接縫填充不密實,建議采用配磚斜砌頂緊或采取其他可靠措施封閉接縫,并將縫隙填充密實,且應在柱墻接縫和梁墻接縫處設置抗裂網格片或鋼絲網片,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加強界面的抗裂性能。
2)房屋南側陽臺多處滲漏,應采取適當措施加強鋼雨棚和鋁合金窗的密封性能;個別房屋陽臺L型梁頂砂漿面層與L型梁外側磚墻界面處開裂,應進行維修整改。
3)屋面、外立面及樓面伸縮縫處應鋪設蓋板,提高房屋整體防水性能。
4)房屋部分外墻面面磚開裂,個別面磚空鼓,多處墻面起殼,存在脫落傷人的安全隱患,應盡快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其余位置應加強巡查,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
5)對外墻面磚開裂脫落、墻面水漬、欄桿銹蝕以及屋面卷材老化、破損等損傷應采取適當措施進行維修處理。
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給人民帶來了優越的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多種多樣的材料和施工技術應用于外墻裝飾、保溫和防水工程中。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外墻飾面層空鼓、墜落及外墻滲漏等情況仍屢見不鮮,不僅影響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時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通過對某小區住宅樓外墻損傷檢測及滲漏原因分析,指出外墻常見的損傷和滲漏發生部位,并分析了損傷和滲漏成因。通過有針對性的處理方法,避免房屋外墻損傷和滲漏情況的發生,能夠提升房屋的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