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峰
(中鐵二十二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41)
在公路工程建設項目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拌合站選址具有重要意義,合理的選址可以使施工成本進一步降低,與此同時,拌合站的位置,不但會對混凝土質量產生影響,還會影響施工進度。因此,施工單位應以實際施工情況為基礎,合理設計拌合站的地址和布局。下面以國道G205津冀界至黃驊繞城起點段改建工程項目為例,對如何進行水泥混凝土拌合站選址方案的比選進行研究。
國道G205津冀界黃驊繞城公路改建項目是河北與天津、山東等地貫通的交通要道,對構建京津冀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具有重要意義。起訖里程為K357+000~K380+300,全長23.3 km,采用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80 km,路基寬度25.5 m。全線設置特大橋1座,大橋2座,中橋5座,橋涵設計汽車荷載采用公路-Ⅰ級,路面面層采用瀝青混凝土結構,結構層厚度通過計算確定。項目需要生產橋梁混凝土15萬m3,涵洞混凝土0.6萬m3,路基附屬、路面工程混凝土1.7萬m3,全線混凝土合計18.3萬m3。其中特大橋及大橋混凝土約14.5萬m3,占混凝土總方量的80%。
根據項目混凝土生產數量,結合當地市場資源和供求情況,為保證能及時向項目供應混凝土以滿足項目關鍵工序要求,實現項目整體施工生產進度和工程質量達到預期目標,經過項目管理團隊分析研究,制定了在施工現場建設水泥混凝土拌合站、項目部自行供應混凝土的方案[1]。混凝土攪拌站建設施工布局原則如下:
1)少占耕地原則。嚴格控制用地指標,合理統籌臨時用地,降低混凝土攪拌站臨時用地規模,盡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保持國家耕地面積。
2)交通便利原則。在既有道路、鐵路附近,遠離鄉村,交通便利,有利于機械設備和工程材料運輸,減少施工對當地居民的干擾,盡量就近利用附近既有道路和公路。
3)合理利用現有資源原則。便于施工管理,充分利用當地勞動力和企業現有設備,建設文明工地、智能工地。
4)車間、營地安全原則。臨時攪拌站建設要盡量遠離危險源,避開落石、滑坡、泥石流、洪災等易發自然災害的地址以及車輛密集危險性大的區域,盡量選擇設施完善的場地。
5)以基建成本最低為原則。通過市場調研與現場調查,對混凝土攪拌站各地址建設方案的建設成本進行測算,選擇投入成本最低的建設方案。
6)以運距最短為原則。以方便混凝土運輸到施工現場,對項目總體混凝土供應的平均運距最短為選址的依據。
根據現場調查,初步選定了三個擬建地址:治超站攪拌站、北排河攪拌站、北堤橋攪拌站。從交通暢通情況、占用耕地面積、運輸距離、選址處地質、距離村莊遠近等幾個方面進行比較[2]。
1)方案一:治超站混凝土拌合站。位于線路K368+466.5處,距離子牙河特大橋8 km及預制梁場9 km,線路采用全線封閉式斷交施工,修建保通道路保證社會車輛通行,據現場調查了解國道G205是天津至黃驊的主要干線,大型重載汽車車流量較大,經常性交通堵塞并且持續時間較長。
計劃征用耕地1.67萬m2,土地性質屬于集體土地,該位置比較偏僻,距離村莊較遠不涉及施工擾民,附近設有高速公路連接線,距離高速公路5.6 km。租金為每年8.25元/m2。
該區域土質松軟,坑洼淤泥面積較大,考慮到場內車輛均為重載車輛,經檢測既有地面不能滿足車輛正常行駛,需對場內道路和砂石料倉位置地基進行加固處理,擬定采取挖除地表0.8 m換填片石,路面硬化厚度為0.25 m,以滿足道路通行要求。
據現場調查了解該區域曾為石油開采區,地下比較空曠,因此水泥及粉煤灰儲料罐基礎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管樁+二級鋼筋混凝土承臺,管樁長度15 m,樁徑40 cm,需進行基礎地基承載力檢算。
2)方案二:北排河混凝土拌合站。位于線路K361+300左側30 m,位于國道G205旁,距離子牙河特大橋0.5 km,預制梁場0.3 km,全線80%混凝土在此1 km范圍內。
占地面積1.4萬m2,交通比較便利。遠離城鎮,對周邊污染少,施工現場用電由既有10 kV高壓線作為提供點由架空線統一接入,通過施工區域時接入已設置好的變壓器(500 kV),然后接入施工現場。現場施工用水采用打井取水;每年11.25元/m2,包括地上附作物補償,租賃期滿后恢復至原貌。
該區域地勢平坦、土質堅硬,路面硬化厚度0.18 m。
3)方案三:北堤橋混凝土拌合站。位于線路K358+375右側,距離主線路1 km,距離子牙河特大橋2.5 km,預制梁場3 km。
占地面積15 000 m2,距離村莊較近,周邊設有兩家石油工廠,水質污染嚴重,土地所有人涉及多家,容易產生糾紛,每年9.450元/m2。
該區域地質與北排河附近地質情況接近,地形平坦土質堅硬。
各選址方案SWOT分析見表1。

表1 各選址方案SWOT分析
對三個擬選址方案的直接費(租地、硬化、地基處理等)和運費分別進行測算,然后匯總成建設總費用,治超站攪拌站建設費用502.18萬元;北排河攪拌站建設費用198.48萬元;北堤橋攪拌站建設費用226.80萬元。經過計算,在北排河設攪拌站建設費用最低。各擬選方案費用見表2[3]。

表2 各擬建攪拌站建設費用比較表
經過查閱地質報告表明,北排河選址處持力層地基承載力為138 kPa,回填土重度取15 kN/m3;根據基礎假設確定為4.5 m×3 m×18 m,水泥罐獨立狀態的最大起吊高度H0=21 m,計算高度H=21 m,水泥罐身桁架結構為圓鋼管,桁架結構寬度B=2.121 m,基礎扇形布置,見圖1。按照基礎尺寸檢算地基承載力。

3.5.1 基礎荷載值
1)豎向荷載計算(外力)。
作用在基礎頂面的荷載有豎向力、水平剪力、彎矩,統一按照中心受壓基礎檢算。罐體荷載計算:
豎向荷載設計值:
1.35FK′=1.35×(G罐+G水泥)=
1.35×(1 500×2+2 000×2+160×4)=10 314 kN。
混凝土基礎荷載設計值:
G=1.35GK=1.35×[(18×4.5×1.5)+
(18×3.5×1.5)]×2.5×10=7 290 kN。
2)基礎軸心荷載作用應力。
Pk=(10 314+7 290)/(18×4.5)=217 kPa。
3.5.2 基礎底面壓力驗算
修正后地基承載力:fa=fak+ηbγ(b-3)+ηdγm(d-0.5)=fak+0.3×19×1.5+1.6×19×(3-0.5)=fak+84.55 kPa。
軸心作用時地基承載力驗算:Pk=217.7 kPa≤fa=fak+84.55 kPa,即fak≥133.15 kPa。
北排河選址處持力層地基承載力為138 kPa>fak,能夠滿足攪拌站基礎荷載要求。
3.5.3 基礎抗傾覆計算
當水泥都是空罐,在最大風力時,基礎的抗傾覆能力最小,根據力學公式:
W=K1K2K3K4W0=K1K2K3K4V2/1.6。
其中,K1,K2,K3,K4均為風荷載系數,取0.8,1.1,1.0,1.0。
基本風壓:W0=γ×v2/(2g)=12.255×28.4×28.4/2/9.8=0.504 kPa。
其中,γ為空氣容重,取12.255 N/m3;g為重力加速度,取值9.8 m/s2。
風荷載強度W=K1K2K3K4W0=0.8×1.1×1.0×1.0×0.504=0.443 kPa。
4個罐體有效受風面積A=12.5×4.12×4=206 m2。
所受的風力:F=W×A=0.443×206=91.3 kN。
空罐體和基礎總重:G=(10×4+18×4.5×1.5+18×3.5×1.5)×10=2 560 kN。
風力作用高度:H=5.7+12.5/2=11.95 m。
風力產生的力矩:M風=F×H=91.3×11.95=1 091 kN·m。
重力作用下的力矩:按照最不利因素考慮,重力作用在水泥儲存罐支腿的一個面上,則D=2.12 m。
重力產生的力矩:M重=G×D=2 560×2.12=5 427 kN·m。
M風 通過對基礎的地面應力和抗傾覆穩定性檢算,北排河攪拌站處地基能滿足承載要求,能夠防止十級大風的風力,技術上滿足建站要求。 通過對擬選址方案的SWOT分析:在北排河建站臨近預制梁場及特大橋,混凝土運輸干擾因素少,能夠確保混凝土運輸過程中的質量;混凝土運輸距離短,沿途車流量小,因此混凝土運輸干擾因素少,能夠保證現場施工進度;此區域地勢地質條件好,在設置鋼筋混凝土基礎后,地基承載力能夠滿足拌合站的最大荷載,不會產生安全事故。 北排河建站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抗顛覆能力強、穩定性好、技術上可行;另外北排河建站建設費用最低(僅198萬元),是北堤橋建站成本的87.5%,是治超站建站成本的39.52%。 通過對三種方案進行優劣勢及經濟、技術等綜合因素比較后得出:在北排河建站造價低、混凝土運輸車輛及廠區生產受外界影響最低,不會影響混凝土生產進度,安全可靠性高,對項目的控制有利,可作為建設拌合站的首選方案。 其他方案投入大、安全危害大、影響混凝土質量及施工工期因素較多,不適合作為拌合站建設方案實施。 為保障混凝土拌合站正常運轉,管理人員應從宏觀角度出發,做好綜合分析,結合實際狀態做好選址方案細節控制以及管理,保障混凝土拌合站建設位置合理。與此同時,在選址過程中,要從混凝土安全質量控制角度著手,保障拌合站能夠發揮出自身價值,提升工程施工效率。4 方案選定
5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