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壽上海銀保監局
【編者按】2022年9月15日,中國銀保監會召開“銀行業保險業這十年”系列主題第六場新聞發布會。上海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王俊壽出席發布會,介紹上海銀行業保險業十年改革發展成就,并回答記者提問。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銀保監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金融工作重要原則、金融監管精神和上海城市精神為遵循,推動和引領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邁向更高能級。

對金融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十六個字的重要原則,“回歸本源、優化結構、強化監管、市場導向”,我們認真執行,著力推動上海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發展。
回歸本源方面,我們傳承紅色金融基因,堅持和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決破除金融的特殊論和例外論,不忘初心、服務本源。十年來,上海銀行業資產和銀行貸款增長均超過140%,有力支持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堅持“保險姓保”,保險深度從4.08%上升到4.56%,保險密度從3421元每人上升到7917元每人。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對金融工作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優化結構方面,我們推動金融機構既要抓好數量和業績這個“面子”,還要抓好質量和風險這個“里子”。十年來,我們以銀行信貸數字為例,制造業貸款余額翻了將近一番,增長了96%;普惠型小微貸款余額年均增速超30%,融資成本大幅下降。在保險方面,非車險業務占財險業務比例從43%上升到60%,壽險業務中保障型產品的占比大幅提高,保險行業回歸本源得到了實質性的體現。
強化監管方面,按照銀保監會的要求,結合轄內實際,上海銀保監局初步形成了96件規范性文件和146項規章制度形式的監管制度體系,依托“一圖一表一要點”監管法治質效評估,提高監管法治水平。同時,建立了黨委與紀委的會商機制,以強監督推進強監管,實現“兩個責任”的貫通聯動。以內部巡察為切口,推動監督監管的同頻共振。
市場導向方面,我們堅持以市場化、法治化的手段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十年來,共處置不良貸款2600多億元。同時,上海是各類要素市場和專營機構云集的地方,我們引領各類專營機構,在圍繞利率走廊、完善國內各類資金價格形成機制方面發揮更加積極和重要的作用。
對金融監管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十六個字的監管要求,“恪盡職守、敢于監管、精于監管、嚴格問責”,我們積極貫徹,有力體現金融監管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恪盡職守方面,我們堅持政治機關建設和“監管姓監”,以“草搖葉響知鹿過,松風一起知虎來”的敏銳性,主動及時排查銀行業保險業面臨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
敢于監管方面,我們以監管的“長牙齒”,促進機構的“長記性”。有效運用紀、監、法“三位一體”貫通處置各類風險,精準打擊違法違規大股東,形成強力震懾。
精于監管方面,上海銀保監局是最早提出向科技要監管的派出機構之一,在銀保監會的指導下,不斷強化科技賦能推動監管數字化,構建完善EAST與大數據研究中心、智能PLUS工作中心和智能檢查實驗室為主體的智能監管體系,在實戰中已經取得實效。
嚴格問責方面,我們持續保持高壓態勢,通過查處一個達到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十年來,共處罰銀行保險機構556家次,處罰責任人員279人次,罰沒總金額超過4.2億元。特別是今年,我們結合上海銀保監局提出的“內修生態,外塑形象”的主題活動,已作出行政處罰62例,雙罰率大幅提高到80%以上。
我們秉承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十六字上海城市精神“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落實好中央決策在上海的落地落實。
海納百川。“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們不斷地鞏固推動改革成果的落實,堅定不移地推動更多優質中外資金融機構落戶上海,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和“一帶一路”建設。目前在上海共有外資銀行保險法人機構超過50家,外資省級分支機構超過100家,外資銀行保險代表處77家,形成了中外資百舸爭流的局面。
追求卓越。我們按照上海提出的“3+6”產業體系,通過保險賦能,積極支持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等“卡脖子”工程予以金融賦能,推動成立中國集成電路保險共同體,為12家集成電路重點客戶提供保額近7千億元。

開明睿智。我們支持金融機構按照合規可控、風險可擔、成本可算、商業可持續的真創新,積極探索各類分類監管和差別牌照管理的新路線,創設了自貿區創新監管互動機制,找準切口,為機構開展業務創新給予個案支持,累計支持金額超過了1100億元。
大氣謙和。積極發揮監管站崗放哨、站腳助威和搖旗吶喊的作用,秉承柔中帶剛、寬嚴相濟的監管理念,和鐵心監管、貼心服務并重,共同營造擁抱監管、支持監管的良好氛圍,合力推進清廉金融文化建設,共同營造清清爽爽、干干凈凈的金融生態。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下一步,上海銀保監局將繼續發揮監管引領作用,圍繞“紅色金融”立身、“綠色金融”立命、“藍色金融”走天下的“三色金融”,努力描繪上海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畫卷,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謝謝大家。
?問題1:
今年3月以來,上海經歷了常態化疫情防控以來最嚴峻的考驗,請問上海銀保監局如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為打贏“疫情阻擊戰”做出了哪些努力?成效如何?謝謝。
▼王俊壽:
今年3月上海本輪疫情發生以來,上海銀保監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統籌上海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做好疫情防控和金融服務工作,助力打贏“大上海保衛戰”。
在堅決防住疫情方面,上海銀保監局有一支40多人的疫情防控臨時小分隊進駐機關,確保大樓運行,堅守60多天,堅決筑牢“第一道防線”,并主動融入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大局,指導轄內銀行保險機構確保基礎金融服務保障不缺位、不斷檔。同時,封控期間,全上海銀行保險機構現場駐守人員共計約5000人,有力保障了上海乃至全國金融交易市場、重要經濟活動、基本民生金融需求穩定,彰顯了上海銀行業保險業的責任與擔當。
在堅定穩住經濟方面,我們主動靠前發力,提出十五條“惠民保企”舉措,要求銀行保險機構積極為上海疫情受災行業、企業以及人民群眾,尤其是新市民的生產自救、紓困發展和生活保障提供金融支持。我們聯合相關部門出臺了“紓困融資”工作機制,采取了放寬準入條件、限制融資成本、實施名單制和負面清單管理等措施,精準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截至7月末,累計投放紓困融資金額1741億元,間接為260多萬人提供就業支持。按照“零門檻申請、零費用辦理、零周期續貸”三零原則,推進無縫續貸“十百千億”工程。截至7月末,累計投放無縫續貸6000多億元。同時,我們積極推廣線上服務,在信貸融資、保險理賠、信用卡還款、還本付息方式調整、減費讓利等方面開辟綠色通道。截至7月末,銀行機構累計投放疫情防控貸款的綜合資金成本為3.72%,為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和個人減免息費6200多萬元。保險機構免費為25萬醫護人員提供“醫務人員感染法定傳染病保險”,賠付支出超1.4億元;在2700余款保險產品上擴展新冠肺炎保障責任,賠付金額4200多萬元。通過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補充保險“滬惠保”,為市民減少相關醫療費用超過11億元。
在堅持安全發展方面,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維護金融安全的相關指示要求,堅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截至8月末,上海銀行業不良率0.85%,資產質量處于全國最優行列。積極穩妥地推進部分非銀類高風險機構的風險化解和處置。建立異地城商行“三方會商機制”,督導加強總分兩級聯動,探索良性退出機制。穩步推進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在全國網貸機構集聚度較高的重點地區中,率先實現在營平臺清零。精準打擊“退保黑產”等違法違規行為,其中45人以職務侵占罪或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決,有力維護了金融市場秩序。同時,我們還積極關注輿情熱點,關注轄內相關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風險和聲譽風險,有力維護了上海轄區金融安全與穩定。謝謝!
?問題2: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上海推進實施增設上海自貿區新片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支持長三角一體化三大國家戰略。上海銀保監局在助力這三大戰略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謝謝。
▼王俊壽:
習近平主席在首屆進博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交給上海三大任務,就是剛才講到的這三個方面的工作。在銀保監會的堅強領導下,上海銀保監局主動作為,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實施,我們在工作當中主要做好“三個聚焦”,實現三個“新”。
第一,聚焦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在金融支持臨港新片區建設方面有新成果。我們量身定制了金融支持臨港新片區“大禮包”。推動擴大對外開放標志性項目落地,全國首家外資控股合資理財公司在臨港新片區設立。持續完善不同類型機構集聚,批準九家銀行在臨港新片區設立分行,支持三家銀行離岸或跨境金融服務中心和一家大型保險資管公司設立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入駐臨港。依托臨港新片區先行先試的制度優勢和產業優勢,推動建立臨港新片區科技保險創新引領區,這是銀保監會和上海市政府聯合發布的。我們成立了中國集成電路共保體創新實驗室,為集成電路產業提供高質量的風險解決方案。剛才也提到了,我們為集成電路企業提供了將近7千億的保險保障資金。此外,為更好發揮自貿區改革“試驗田”作用,我們在臨港新片區開展金融租賃等創新個案試點,精準對接產業和企業需求。我們還與臨港新片區共建金融風險監測系統,科技賦能,通過大數據、區塊鏈技術,助力臨港新片區健全金融風險監測體系。
第二,聚焦科創金融,在金融服務科技企業方面有新進展。銀行保險機構主要是推進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的有效對接與無縫銜接。我們引導銀行保險機構通過制定差異化的業務戰略、建立專營組織機構、培育專業人才、提升專業化能力、推進金融服務創新、加強與地方政府協同合作等,做好科技型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小巨人企業的金融服務工作。截至目前,上海轄內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已經超過了6500億元,上海銀行業保險業助力72家上海科技企業登陸科創板,實現了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成功對接。指導在滬保險機構持續扎實推進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科技貸”“微貸通”等貸款履約保證保險,累計服務科技型中小微企業3500家次,支持貸款金額超過了130億元。
第三,聚焦長三角一體化協同發展,在金融資源跨省域暢通流動方面有新突破。關于長三角一體化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總結了“三個在上海、三個在外面”,他還提出“1+2大于3”。我們聯合蘇、浙、皖、甬四局制定了協同授信業務指引,會同蘇、浙兩局與長三角綠色示范區先后就銀行機構的同城化建設,綠色保險共保等出臺相關政策。目前示范區內銀行異地開戶、跨省授信標準已經實現一致,示范區跨省域“信易貸”平臺、綠色保險風險管理平臺相繼落地。我們還會同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辦公室及相關單位,出臺金融支持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服務方案,不斷推出科技金融特色產品并在G60九個城市擴大運用。此外,我們跨前一步,主動組織、積極督促市場主體在金融支持長三角區域現代產業體系打造、重點項目建設、供應鏈暢通、公共服務共享等方面加大投入。鼓勵銀行機構采用跨省行內聯合貸款與銀團貸款,為長三角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新能源新基建重點項目建設加大融資支持力度,目前上海已向蘇浙皖三省投放貸款近千億元。總之,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銀保監會各部門的支持和長三角各兄弟局的協同努力。在這里,我代表上海銀保監局對我們的同仁表示由衷的感謝。“款款揮來捶作片,團團結就寶珠圓。”長三角一體化縱深推進還需要我們眾人拾柴火焰高,才能實現其利斷金鑄新篇。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