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貞丹
(中國華融浙江分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1)
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造美好明天。于國于司,青年都是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中堅力量[1]。青年興則企業興,青年進步則企業進步。作為企業的新生力量,青年員工如旭日朝陽,孕育著企業的未來,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生力軍、后備隊。如何創新工作機制,加強青年員工全面發展,提升青年員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這是人才強企的必然要求,也是企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青年員工的生力軍、后備軍作用不言而喻,但也必須清醒地意識到,青年員工生力軍作用只是一種潛在的、或然的存在,離開一定的媒介、手段,不能轉化為現實的、必然的存在。因此,探索新時期青年員工隊伍建設的新方法、新途徑,最大限度地激發青年員工立足本職、愛崗敬業、擔當作為的熱情,轉化其內在的工作干勁與創新動力,使其盡快成為推動企業揚帆前行的生力軍,是新形勢下一個值得研究、富有意義的課題。
以研究型企業為例,35歲及以下青年員工占企業現有人員的63%且基本為“90后”或是“95后”,青年員工隊伍呈現年紀較輕、學歷較高、經驗較少的特征。從青年員工的占比可見,無論是基于企業發展的角度還是員工個人發展的角度,都對青年培養和發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工作與企業目標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青年工作與企業目標關系圖
一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目前,青年員工已然成為企業員工隊伍的主體,他們能否成長起來,在各自崗位獨立擔當起來,能否發揮骨干、中堅作用,關系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2]。員工隊伍必須呈現科學合理的年齡梯次結構,“老、中、青”有機結合,不能斷檔,形成合理梯隊,否則就難以提供充足、有效、可持續的人力資源保障。因此,多渠道、多方式地加強青年員工培養,全方位地促進青年員工成長,為企業提供契合業務發展所需的“通才”和“專才”,就成為必然的選擇。
二是青年員工成長的需要。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表明,每個社會中的個體在基本的生存需要滿足之后,自然而然地產生自我實現的心理需要[3]。青年員工對于個人成長成才、職業發展的訴求較為強烈。重視、關注青年培養工作,促進青年成長進步,使每個青年員工都有人生夢想的舞臺、人生出彩的機會、人生進步的階梯,讓青年員工感受到所在企業是其值得為之終生奮斗、付出的舞臺,極大地增強其自豪感、成就感,讓其自身蘊藏的能量充分地發揮出來,潛力充分地挖掘出來,亮點充分地展示出來。
2.1.1 自我意識較強
“90后、95后”作為新時代青年員工,在成長環境、思維方式、理念價值及物質和精神的追求上與“70后、80后”存在較大差異性。新時代青年員工個性特征更為明顯,具有更強的自我意識、主體意識。
2.1.2 團隊意識較弱
“90后、95后”在思想、個性和做事風格上的獨立特性導致他們的團隊協作意識相對薄弱,在接受和包容別人的缺點方面有所欠缺,較喜歡表現自己,傾聽別人的意見和建議方面有較大提升空間。
2.1.3 抗壓能力較差
“90后、95后”青年員工基本是在家庭呵護下長大,鮮少經歷社會和生活的歷練,受到的挫折較少,對生活和工作的壓力承受能力較為有限;當他們從學校的象牙塔進入相對復雜的職場,面臨前所未有的經濟和工作等壓力時,較容易產生挫敗感。
2.1.4 挑戰意識較強
“90后、95后”勇于突破,敢于創新,不一味盲從,往往不滿足于一脈相承的固有工作方式和固有行為方式,喜歡較具挑戰性、復雜性的工作,將挑戰成功看作自身價值的體現,但與此同時,對自身的實踐能力評估不足,容易眼高手低,不太愿意從底層基礎工作做起,較難接受繁雜枯燥、一成不變的工作。
2.2.1 理論與實踐的磨合
“90后、95后”青年員工大多為高等院校畢業,具有較高的學歷及較深厚的理論功底。但是,理論知識付諸工作實踐仍有較大的區別和出入,需要青年員工在工作歷練中更多的打磨和鍛煉,要用更多的工作實踐學以致用。
2.2.2 理想與現實的沖突
青年員工初入職場時,往往對個人職業發展有著美好的藍圖和規劃,多數人對未來的工作發展、工作環境有著較高的向往和期許。但在當前供相對大于需的就業市場里,現實工作與職業理想間往往存在較大的落差和沖突。
2.3.1 新環境融入訴求
青年員工從校園或其他單位加入新的企業中,對企業環境和企業文化認識較淺,需要盡快融入當前企業的大團隊,加強對所在團隊的情感歸屬,需要從企業中汲取精神力量,樹立正確的發展觀。
2.3.2 自身成長訴求
青年員工工作經驗少,社會閱歷淺,業務能力較弱,需要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青年員工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養的提升。青年員工也迫切希望提高自身的能力,能在企業的發展中發揮一己之長,實現自我價值。
2.3.3 職業發展空間訴求
青年員工對個人成長較為看重,期望在企業發展中找到個人的定位,對個人未來發展有明晰的方向,找到個人發展和企業發展的有機契合點。
本文將青年員工培養的主要工作途徑和著力點歸納為思想引導、能力培養、工作支持、生活關愛、組織建設5個方面,以期搭建較為完善的青年員工培養機制,具體如圖2所示。

圖2 青年員工培養方式圖
3.3.1 引導青年員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青年員工是企業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正逐步在職場中嶄露頭角,這是極富個性,也是注重自我價值實現的群體[4]。在青年培養工作中,應注重青年員工個人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加強青年員工的黨史教育,從黨史中汲取發展的正能量,幫助青年員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青年員工“只有企業好、個人才會好”的價值認同感,引導青年員工正確處理個人局部利益與集體整體利益、大我和小我的關系。
3.3.2 引導青年員工增強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度
要豐富企業文化的宣傳方式和渠道,加強對企業文化理念的學習,自覺知之、思之、行之,增強對企業價值觀的認知度,從而提高對企業的認可度、忠誠度、自豪感、責任感。一是寓教于“宣傳”。通過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包括企業內外網、工作簡報、宣傳品等加強青年員工對企業文化的沉浸式體驗,春風化雨、潛移默化地加強青年員工教育。二是寓教于“培訓”。從企業發展歷程中汲取企業文化重要元素,搭建企業文化培訓課程體系,通過有關企業文化、企業價值觀的培訓班、研討班,從理論上強化職工對企業價值觀的認知和認同;特別是在新員工入職培訓時,將企業文化培訓作為重要課程列入培訓計劃。三是寓教于“活動”。通過舉辦各種以企業價值觀為主題的文化活動,如知識競賽、主題演講、研討會等,進一步加強廣大青年員工對企業文化、企業價值觀的感知度和認知度。
3.2.1 培養青年員工的自我學習能力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作為職場新人,對于自我的知識結構、技能結構要有充分的自我認知,把所學所想運用于工作實踐,在工作實踐中認識個人能力的長短板,著力加強學習、思考、實踐,以思促學、以學促建,學中干、干中學,不斷加強自我學習,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主動抓住各種學習機會,提升自我修養,做到勤、讀、思、研、行的統一,才能在職場上更好地“舞刀弄劍”[5]。
3.2.2 培養青年員工的綜合業務能力
根據“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通過制定針對性較強的套餐式培訓,加強政治素質、綜合素質、業務素質等全方面培訓,進一步豐富青年員工培訓的方式和手段,以線上+線下、集中+自主、在崗+脫崗、課堂式+研討式等多形式、多維度提升青年員工的綜合業務能力,為企業發展提供有能力的“專才”和“通才”。
3.2.3 培養青年員工的職業發展能力
通過梳理企業青年員工人才供應端數據,建立人才供應庫,從學歷、考評、業績等維度為青年員工準確畫像,并明確企業用人標準和要求,強化企業用人需求端管理,讓青年員工在企業未來發展過程中找準個人定位,在明確企業用人導向的前提下提升自我,做好個人發展與企業發展的有機契合。加強供應端和需求端的有效對接,縱向、橫向打通青年員工職業發展通道。同時,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導航,引導青年員工提高職業規劃能力,幫助青年員工將個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企業發展目標有機統一起來。
雛鷹要飛翔,需要扎硬翅膀,也需要廣闊的天空。企業要結合實際,多渠道、多途徑為青年員工能力培訓創造機會、搭建舞臺、營造氛圍,讓青年員工感受到被關注、被關懷、被培元、被期待,是企業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一要加強青年員工培訓,做好“送出去”與“引進來”培訓。二要做好“傳、幫、帶”工作,青年員工虛心求教、老員工不吝賜教,形成教與學的和諧氛圍。三要為青年員工創造各種成長機會,給予他們參與項目的機會,做好“權、責、利”的匹配,讓他們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在實踐中思考,在實踐中鍛煉提高,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在實踐中成長。四要各級領導對青年員工在工作上給予支持,充分信任壓擔子,充分創造環境讓青年員工發揮所長,調動青年員工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快速成長。
3.4.1 在生活支持幫助上關懷
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在企業力所能及范圍內給予員工在物質生活上的基本保障,減輕青年員工的經濟生活壓力,盡可能地減少青年員工的后顧之憂。
3.4.2 在員工心理健康上關懷
“90后”青年人心理素質比較薄弱,抗壓能力較差,因此要加強與青年員工常態化的談心談話,了解青年員工的思想和行為動態,幫助青年員工及時排解工作壓力和思想情緒,同時可借助第三方獨立機構,對青年員工在工作中的困惑或疑問給予心理疏導。
3.4.3 在員工業余活動上關懷
根據青年員工需求,組建各類興趣小組,同時適時組織開展交流競技活動,提高運動水平,加強身心健康,并利用各方資源,積極開展各類交流聯誼活動,加強青年員工的交流,擴大交友范圍。
3.5.1 強化學習型組織創建
要綜合運用企業云課堂、專題講座、培訓班、網上資源等各種線上、線下學習平臺,豐富青年員工學習渠道,通過培訓積分獎勵、以考促學等加強青年員工業余學習的正向激勵,提升青年員工學習興趣,增強終身學習意識,持續營造學習氛圍。
3.5.2 強化溝通型組織創建
通過溝通型組織建設,暢通上下級、部門間的縱向和橫向溝通,建立層級少、面更寬的信息溝通和傳達機制,創建公司領導與青年員工面對面常態化溝通機制,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座談會和個別談心等方式,了解青年員工的真實想法,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讓企業與青年員工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關系。
3.5.3 強化高效能組織創建
團青組織是代表和維護青年員工利益、促進員工青年發展的最基本組織。通過團青組織這一青年組織平臺,以團委各項工作為抓手,圍繞企業發展需要和青年員工需要開展工作,以關愛青年員工為出發點,找準工作位置,開展有意義的青年活動,搭建青年員工之“家”,從而進一步聚“心”、提“能”、引“行”。
青年者,國家之魂;青年者,企業之光。青年員工對企業而言,最值得被愛護,也最值得被期待。企業在青年員工的發展培養上,要持續創新青年員工的培養機制,在思想引導、能力培養、工作支持、生活關愛、組織建設等方面持續動態調整舉措,多管齊下、多措并舉促進青年員工提高自身能力,不斷激發青年員工干事創業、擔當作為的干勁和熱情,讓青年員工在企業的發展進程中譜寫出絢爛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