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影,施玉平,陳國寶
(1.江蘇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航空飛行學院,江蘇 鎮江 212142;2.鎮江金山物流中心,江蘇 鎮江 212100)
面對復雜嚴峻的世界經濟形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沖擊以及國內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我國出臺了多項規劃、政策和指導意見,推動物流業向數智化發展。其中,“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了深入推進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培育智慧物流、新零售等新增長點。物流企業紛紛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施“上云用數賦智”行動,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推動物流業高質量發展[1]。
自《201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寫入數字經濟以來[2],國內企業積極實踐和探索數字化轉型,相關研究不斷發展,研究主要聚焦在具體企業和產業的數字化轉型的機制、路徑和對策。在具體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方面,趙宸宇等提出數字化轉型可以顯著提升制造企業全要素生產率[3]。張夏恒提出通過政府部門引導和政策扶持、構建數字化平臺和網絡等方式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4]。李輝和梁丹丹分析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機制,設計了數字化轉型的路徑,提出了數字化轉型的政策體系[5]。劉飛從直接機制、間接機制和互補機制等方面分析數字化轉型對制造企業的影響[6]。林琳和呂文棟以具體制造企業——酷特智能和青島海爾為分析對象,發現數字化轉型重構了企業的組織方式、生產方式、商業模式和組織邊界,對企業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環節的活動產生重大影響[7]。周恕從物流企業的角度,分析其數字化轉型的本質、面臨的挑戰及數字化轉型對物流企業的重要性,得出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可能路徑有:實現靜態資源的數字化、實現業務流程的數字化、實現動態資源的數字化、實現服務產品的數字化和實施智能化配送[8]。陳玉杰和劉學軍分析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從技術維度、環境維度和組織維度等方面研究物流企業業務流程數字化轉型的機理[9]。黃濱給出了物流供應鏈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具體路徑,即作為數字化部署的供應方,向行業提供物流數字化公共平臺云服務;企業內部自建物流數字化系統并作為數字化部署的接收方接受物流公共平臺服務[10]。在產業的數字化轉型研究中,祝合良等通過剖析我國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機遇和挑戰,提出推進我國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機制和措施[11]。肖旭和戚聿東提出了產業數字化轉型的4個價值維度,即驅動產業效率提升、推動產業跨界融合、重構產業組織的競爭模式以及賦能產業升級[12]。吳靜等聚焦當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下,我國政府、產業、企業、社會的數字化轉型機遇,分析了疫情中數字化轉型存在的問題與挑戰,提出了加快我國經濟社會全面數字化轉型的政策建議[13]。王強等采用多案例調研的方式,得出推進數字化轉型是一項艱巨的、系統性的宏大工程,涉及的供應鏈環節很多,全面實現數字化轉型的路很長[14]。
總之,已有的研究是對企業數字化轉型機制、路徑的初探,對進一步研究企業數字化轉型有很好的啟發,但是對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研究還處在初級階段。目前,通過數字化轉型,中外運、京東物流、順豐等國內領先的物流企業已經在服務效率提升、業務模式創新和組織業態轉變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盡管我國的物流企業都已經認識到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但由于技術能力有限和資源的不足,很難突破數字化轉型的“冷啟動”困境。對大多數物流企業而言,行業管理思維根深蒂固、業務模式經年不變,加之技術能力有限、轉型領導人才匱乏,推進數字化轉型之路常常是有心無力。
本文以京東物流為例,在分析總結其數字化轉型具體做法的基礎上,結合價值效益參考模型,旨在揭示我國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三步走”戰略,以幫助我國更多物流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
隨著我國商業環境的變化以及京東零售業務的迅速發展,京東物流依托以倉儲為核心的高效協同物流網絡,通過科技賦能,用數據和算法驅動,實現運營自動化、管理數字化和決策智能化,致力于為客戶提供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實現了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高效協同[15]。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聯動解決了客戶庫存周轉慢、履約效率低、運作成本高等問題[16]。本文根據京東物流招股說明書,整理歸納出京東物流供應鏈變革框架。變革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京東物流供應鏈變革框架圖
京東物流供應鏈變革分為戰略、運營和運行3個層面。
在戰略層面,從內部的物流服務部門變革為全球供應鏈物流基礎設施服務商。京東物流因服務京東零售業務發展需要而產生。伴隨著京東零售業務的快速發展,京東物流在快速成長的同時,不斷建立并積累自己的物流基礎設施,在全國建立高效協同的六大網絡,并向全球拓展。通過建設全國覆蓋和全球互通的物流基礎設施,京東物流在物理世界建立了有效的競爭優勢和行業進入壁壘[16]。
在運營層面,從物流執行到供應鏈運營。京東物流成立之初主要是服務京東零售業務,關注服務環節(比如商品運輸、配送等)的物流成本與效率,是物流服務的執行者[17]。京東物流早期的服務模式如圖2所示。

圖2 京東物流早期的服務模式
隨著需求碎片化和消費場景多元化,依靠分散的物流企業承接單一環節的物流服務顯然無法滿足客戶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傳統物流企業參與供應鏈服務的環節如圖3所示。市場需要響應速度更快、服務更精準、行動更靈活的物流企業。因此,京東物流將在行業積累的服務經驗及服務能力進行產品化,從業務接入、業務整合到運營支撐,建立全鏈條一體化服務,解決全供應鏈痛點,實現從物流執行者到供應鏈運營者的轉變[17]。京東物流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模式如圖4所示。

圖3 傳統物流企業參與供應鏈服務的環節

圖4 京東物流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模式
在運作層面,進行科技賦能。京東物流圍繞軟件、硬件及系統集成的三位一體能力,將技術創新用于園區、倉儲、分揀、運輸、配送等供應鏈服務的各個關鍵環節,實現服務自動化、運營可視化和數字化以及決策智能化,全面提升服務能力[16]。科技賦能京東物流數字化轉型的方式如圖5所示。

圖5 科技賦能京東物流數字化轉型
總之,京東物流在持續建設自有基礎設施的同時,對已有的服務進行優化,將技術創新用于供應鏈服務的各個關鍵環節,在幫助客戶增強供應鏈柔性的同時,也增強了客戶黏性,從而實現主營業務增長和服務模式創新。2021年,京東物流總收入為1 047億元,同比增長42.7%;服務的客戶企業超過30萬家,同比增長57%[16-17]。
價值效益參考模型提出了數字化轉型可實現的價值效益參考分類,從生產運營優化、產品/服務模式創新及業態轉變3個方面,明確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不斷躍升的價值效益,旨在幫助我國各行業以價值效益為導向,建立將價值效益要求貫穿數字化轉型全過程的方法機制,以獲得轉型成效,實現創新發展[18]。
基于價值效益參考模型,本文提出了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路徑的“三步走”戰略,即存量業務優化、服務模式創新和業態轉變。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徑如圖6所示。

圖6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徑
(1)存量業務優化。物流企業依托存量業務,通過在關鍵業務活動中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數字場景,在主營業務范圍內進行關鍵業務數據的獲取、開發和利用,提升關鍵業務活動數字化、場景化和柔性化水平,以此獲取增效、降本、提質等價值效益。以京東物流服務的客戶中電港億安倉為例,改造前,中電港億安倉原有操作方式主要為人到貨的揀選方式,面臨著人力成本攀升、揀貨效率和準確率亟待提升的問題。京東物流幫助億安倉進行數字化改造后,實現揀選人效提升230%,揀貨準確率提升99.99%,有效提高了運營效率。
(2)服務模式創新。業務經過數字化改造后,物流企業具備了一定的數字化基礎,在此基礎上,可以依托支撐主營業務領域的關鍵業務集成融合、動態協同和一體化運行,進行跨部門、跨業務環節的數據獲取、開發和利用,以實現整體增效、降本、服務延伸與增值、主營業務增長等價值效益。例如京東物流在快消品行業,為客戶提供全渠道、多場景的倉配一體化服務;針對家電家具行業,提供干支裝一體、多渠道一盤貨和正逆向一體化的服務;在服飾領域,則是智能補調和正逆向倉配一體相結合的服務模式,比如為歐洲著名成衣品牌Hunkemller提供覆蓋B端和C端全場景的一體化履約服務;在生鮮領域,提供產地一體化供應鏈服務,比如在陜西武功的智能供應鏈中心,可實現全流程自動化,每小時可分選10噸獼猴桃,并對重量、大小、糖度、瑕疵等指標進行檢測和篩選分裝,除了存儲、檢測、分揀打包外,還進行運輸和配送,有效提高當地農產品的銷售額。此外,京東物流結合供應鏈服務和數字化解決方案能力,與金融機構合作,通過標準化的產品和系統,為客戶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比如倉單融資、保理等。通過創新服務模式,京東物流2021年主營業務收入中有711億元來自一體化供應鏈業務,同比增長27.8%。
(3)業態轉變。物流企業在突破業務集成融合后,重點建設物流平臺,打造物流生態,依托支持企業和企業間網絡化協同和社會化協作的平臺級能力,開展全組織、全價值鏈、全產品生命周期的數據獲取、開發和利用,逐步構建平臺組織,發展延伸業務,實現業務創新。同時培育數字業務,依托價值開放共創的生態級能力,創建物流服務的生態圈,開展覆蓋企業全局以及合作伙伴的生態圈級數據的獲取、開發和利用,培育和發展以數據為核心的新模式、新業態,提升生態合作伙伴間業務智能化、集群化、生態化的共建共創共享水平,以此提高生態資源按需精準配置效率,獲取生態合作伙伴連接與賦能、數字新業務、綠色可持續發展等價值效益。例如京東物流采用協同共生的方式,構建和完善共生的物流生態。在和云倉生態平臺上與業主及經營者的合作中,京東物流運營著超過1 700個云倉,拓展了倉儲網絡的管理面積。同時,京東物流在供應鏈的上下游與合作伙伴一起推行“青流計劃”,比如在倉儲、運輸、配送等服務環節進行綠色環保的探索和實踐,實現低碳環保、節能降耗。
隨著數字經濟的到來,物流企業要正確擁抱數字化轉型。本文以國內領先的物流企業京東物流為例,分析其在供應鏈變革中數字化轉型的具體做法,并基于物流行業的特點,在運用價值效益參考模型的基礎上,提出我國物流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的路徑,即存量業務優化、服務模式創新和業態轉變。具體來看,物流企業在轉型初期,需要結合存量業務,在關鍵業務活動中建設數字場景,以獲取、開發和利用數據,實現降本、增效和提質的價值效益。在轉型過程中,基于前期建設的數字化基礎,建設數字化物流企業,采用業務集成融合的方式,開展跨部門、跨業務環節的數據獲取、開發和利用,以實現服務模式創新,主營業務增長等價值效益。在轉型的成熟期,物流企業重點建設物流平臺,獲取生態客戶的連接與賦能、數字新業務和綠色可持續等價值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