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汝成 陸惠葉
(1.南寧職業技術學院 ;2.廣西金融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8)
西方學者在研究中小企業國際化過程中,發現小規模技術、企業家精神、信息技術、產業集群、區位等方面的優勢,能夠促進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拉奧(1983)認為發展中國家發明的小規模技術在小規模生產情況下具有更大的經濟效益,這種小規模技術與當地的勞動力資源、成本優勢和民族語言結合,能夠形成自身優勢。Gary Knight(2000)認為企業家精神對推動中小企業國際化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企業家精神強調產品的質量和創新,通過生產銷售差異化的產品而獲益。Hamill和Gregory(1997)研究發現,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有利于中小企業克服進入國際市場的障礙,降低進入國際市場的門檻。Porter(1998)認為產業集群形成的規模經濟使集群內部的成員獲益,在集群內部,每個成員都在信息、技術、物流、產業配套、管理等方面獲利,從而降低企業的成本,具備國際競爭力。Oviatt與McDougall(1993)提出“中小企業天生國際化”理論,在對中小企業國際化研究的過程中發現,許多中小企業從成立之初就開始活躍于國際市場,該理論很好地解釋了改革開放之初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擴張的過程。
國內學者對中小企業國際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發展模式和路徑。紀春禮(2010)基于國際化方向和國際化層次維度的戰略模型分析了中小企業國際化路徑選擇,認為中小企業首先發展內向國際化戰略,再逐步過渡到國際化的高級階段是最佳的國際化戰略路徑。第二,成長機制。黃位華(2012)依據中小企業國際化成長機制的易見性,分別從外顯層、中間層和內含層對中小企業國際化成長的機制進行了動態分析,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揭示了中小企業國際化成長機制。第三,問題與對策研究。周葉(2016)分析了新情況下中小企業國際化面臨的挑戰,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
國內外學者分別從影響中小企業國際化的不同方面進行研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因受政策、區位、科技、經濟、人力資本、要素稟賦、民族語言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試圖通過單一或其中幾個影響因素來解釋所有中小企業國際化的行為是不現實的。不同國家或地區應深入研究,找出制約本地區中小企業國際化的關鍵因素,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制定符合行業和產業特點的扶持政策,為促進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保駕護航。
1.良好的區位優勢。南寧具有“沿海、沿邊、沿江”的地緣優勢,是北部城市群核心城市和重要經濟中心,毗鄰粵港澳大灣區,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處于華南、西南和東南亞經濟圈的結合部,是新崛起的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樞紐城市、中國與東盟合作的前沿城市。
2.自治區、南寧市政府強力推進強首府戰略。2019年11月,廣西出臺《關于實施強首府戰略的若干意見》,指出南寧要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推進全方位對外開放,加快發展要素集聚,同時提出了加快推進強首府戰略的保障措施。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和提高核心競爭力,為中小企業國際化打下堅實基礎。借助強首府戰略,南寧的中小企業國際化將獲得長足的發展。
3.生產要素資源豐富。南寧具有豐富的土地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資源。南寧可供開發的土地充足,平地面積為1037.33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積57.78%;南寧人力資源充裕,勞動力成本低,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數據,全市常駐人口874萬,其中15-69歲人群占比高達68.8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1.產業結構層次低、規模小,缺乏核心競爭力。南寧市中小企業屬于中低端勞動密集型產品,企業規模小,技術含量和產品附加值低,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缺乏核心競爭力,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弱。
2.產業配套不健全。與東部地區相比,南寧市產業配套不夠健全,在科研平臺建設、技術孵化、人才引進及培養、融資渠道、中小企業服務等方面還存在短板。與此同時,南寧現代物流體系尚未建成,落后的物流水平增加了物流的周轉時間,提高了物流成本,降低了企業的競爭力。
3.缺乏國際化經營和管理人才。南寧市中小企業大多是家族企業或創業一代的企業,其自身的發展模式造成了國際經營和管理人才缺乏的問題,企業沒有能力開發國際化的人才資源。因擔心人才流失,中小企業也不太重視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導致企業缺乏國際營銷、國際貿易管理方面的高素質人才,嚴重制約了南寧市中小企業國際化的發展。
1.良好的國際化平臺。當前與南寧聯系緊密的大型國際合作平臺有3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一帶一路”、RCEP。截至2020年,中國與東盟十國總人口達16億,雙向貿易額為6846億美元,占世界總量的13%,是發展中國家間最大的自貿區,南寧成為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截至2020年11月,中國已經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南寧市成為“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城市。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正式生效,RCEP成為當前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南寧緊鄰RCEP內部6個東盟國家,為中小企業國際化提供了良好的區位優勢、優惠的貿易政策和稅收安排。
2.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支持。近年來,隨著經濟向縱深領域發展,國家也調整了發展戰略的方向,逐步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政策和資金扶持。中央支持廣西發展的重大發展戰略有:同意建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支持建成國家經濟重要的增長極,構建西部陸海國際新通道。這一系列的舉措將有力地支持南寧中小企業的國際化快速發展。
3.產業結構調整,東部產業轉移。隨著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一大批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加工貿易型企業向中西部地區大規模轉移的趨勢日益明顯。東部地區產業轉移不僅帶來了資金和技術,還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和高級的國際化人才,為南寧市中小企業國際化提供了難得的學習和借鑒的機會,帶動南寧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整體水平的提升。
1.疫情沖擊下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世界貨物貿易額下降。聯合國《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顯示,受疫情影響,2020年發達經濟體萎縮5.6%,發展中國家萎縮2.5%,全球經濟萎縮4.3%,疫情造成的影響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兩倍多。根據WTO發布的2020年度《全球貿易數據與展望》報告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貨物貿易量下滑5.3%。
2.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據國家發改委《2020年我國對外貿易回顧及2021年展望》顯示,2020年我國輸美產品平均關稅率高達19.3%。同年12月,美國商務部以所謂“違反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行動”為由,將我國77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根據WTO《貿易限制和促進措施報告》,2020年世貿組織成員一共實施了256項與新冠肺炎疫情明確相關的貿易措施,均是與疫情出口限制相關的出口禁令。
3.國內外產業競爭的壓力。南寧市面臨來自國內外產業競爭的巨大壓力,在高新技術領域有來自廣東等地區的技術企業競爭,在中低端領域面臨中西部地區城市的競爭,同時南寧的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水平與東盟國家相近,然而東盟國家的人力成本更低,在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更有優勢。
在SWOT分析的基礎上,建立層次分析模型,將南寧市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戰略為目標層,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作為準則層,準則層下各影響因素作為方案層,層次分析模型如圖1所示。
采用幾何平均法計算判斷矩陣的相對權重,并進行一致性檢驗,步驟如下:
1.計算判斷矩陣每一層元素的乘積Mi,對每一層元素的乘積Mi開n次方,即。公式如下:
2.判斷矩陣一致性檢驗。通過以下公式計算出隨機一致性比率CI:
其中,λmax為最大特征值,RI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將λmax帶入公式(1),算得CI,再將CI值和RI帶入公式(2),可算得出CR,若隨機一致性比率CR小于0.1,說明通過一致性檢驗。
在探索出影響南寧市中小企業國際化戰略因素后,運用定量分析,結合來自發改委、政府部門、行業、企業、高校等專家的意見,采用層次分析方法(AHP)中的1-9標度法,在同一判斷層對判斷因素的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依據重要性的大小進行打分。
根據表1-表5的判斷矩陣,運用MATLAB軟件分別計算出判斷矩陣的λmax、CI和CR值,并進行一致性檢驗。通過計算,各判斷矩陣的CR值均小于0.1,通過一致性檢驗,分析結果如表6所示。

表1 目標層判斷矩陣

表2 優勢層判斷矩陣

表3 劣勢層判斷矩陣

表4 機遇層判斷矩陣

表5 威脅層判斷矩陣

表6 判斷矩陣特征值及一致性檢驗
根據最大特征根原理,對方案層各組進行層次單排序,再對4個準則層進行層次總排序,計算各測度變量的權重(見表7)。

表7 南寧市中小微企業國際化戰略層次總排序
從層序總排序結果可以看出,準則層四組因素中,優勢的權重最大,為0.5318;機遇的權重次之,為0.2702;再次是劣勢,為0.1221;威脅的權重最小,為0.076。各組重要性順序為優勢(S)>機遇(O)>劣勢(W)>威脅(T)。在方案層中,優勢組內區位優勢的重要度較高,權重為0.6267;劣勢組內產業結構層次低、規模小、缺乏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度明顯高于其他,為0.6738;機遇組內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支持的影響度較其他測度變量高,為0.6370;威脅組內國內外產業競爭的壓力的權重為0.6370。
根據目標層因素變量權重的大小,分別計算總優勢、總劣勢、總機會和總威脅,計算公式如下:
將目標層因素變量權重數據代入以上公式得:S=0.1772,W=0.0407,O=0.09007,T=0.0253。
以南寧市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戰略的總優勢、總劣勢、總機會和總威脅為四個坐標軸半軸,建立四象限坐標,總劣勢和總威脅用負數表示,在坐標軸中分別標出四個坐標點,即S(0.1772,0)、W(-0.0407,0)、O(0.09007,0)、T(-0.0253,0),將四個點依次連接,得到南寧市中小微企業國際化發展戰略四邊形分析圖,如圖2所示。計算出發展戰略四邊形的重心坐標點P的值,戰略方位角度及戰略的正強度、負強度和強度系數,計算過程如下:
其中ρ∈[0,1]。當ρ>0.5時,采取開拓型戰略;當ρ<0.5時,采取保守型戰略。由于ρ=0.94,因此南寧市中小微企業國際化發展采取開拓型戰略。
由表8可知,戰略四邊形的重心坐標P點坐落于第一象限[0,π/4),屬于開拓型戰略區的實力型。

表8 戰略類型方位角與戰略類型對應關系
根據上述計算結果,構建南寧市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戰略類型及戰略強度圖(見圖2)。戰略向量D點坐標為(θ,ρ),其中θ=25°,ρ=0.94,即D點的坐標為(25°,0.94)。將原點和D點用線條連接,得到一個戰略向量。結合表8及圖3可知,位于開拓型戰略區的實力型,又因ρ>0.5,故采取積極的開拓型戰略區。
通過定量分析發現,南寧市中小微企業國際化發展有明顯的優勢和機遇,其開發戰略定位于第一象限的[0,π/4),屬于開拓型戰略區,在“強首府”大政策的支持下,南寧市應采取積極的開拓型發展戰略,充分抓住一切的外部機遇,全力挖掘內部優勢,同時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減輕自身劣勢和外部威脅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此外,受到經濟和社會變化的影響,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戰略的構建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南寧市要根據自身的實際和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和優化新發展戰略。
第一,充分挖掘、拓寬和利用南寧市獨特的優勢,精準施策,促進南寧市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南寧市應該充分利用獨特的區位優勢,完善公路、鐵路、航空和內河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本地區國際貨物運輸能力和運行效率,構建便捷、高效的國際物流交通網,為中小企業國際化鋪路護航。制定更加積極靈活的政策,吸引接收東部地區產業轉移,不斷壯大南寧市中小企業的數量、規模和實力,從而提高本土中小企業國際化的經驗和水平,帶動南寧市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
第二,培養和發展產業集群,提升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產業集群核心企業能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的企業的發展,形成規模經濟,降低中下游中小企業的成本,同時,中下游中小企業為了能跟核心企業形成合作關系,會與集群內部企業開展競爭,增加研發投入,提高管理的科學效率,增強樹立品牌和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從而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應著力發展若干個大型產業集群,利用集群優勢,帶動南寧市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
第三,健全產業配套體系,為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提供優質的服務。南寧市應該在科研平臺建設、技術孵化、融資渠道、中小企業服務等方面加大投資力度,強弱項、補短板,為中小企業國際化解決后顧之憂。與此同時,加快建設現代物流體系,提高國際物流服務水平,縮短物流的周轉環節,減少流通時間,降低物流成本,不斷提高中小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第四,加大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和管理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企業的國際化離不開國際化的人才,南寧市要加快中小企業國際化的步伐,必須加快培養與引進國際化人才,尤其是加大國際化、綜合型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力度,著力引進和培養精通外語、管理能力和技能強、水平高、熟悉法律的人才,為南寧市中小企業全面參與國際競爭打造良好的軟環境。要采取多種方式,全方位深層次開展跨國綜合型人才的培訓,為南寧市中小企業國際化戰略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