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星

“國家需要的話,拆就拆嘛,沒所謂。”9月2日下午,在陳天德家中,他向南風窗表達了這樣的觀點。此前一天,他還出去捕魚,“好的話,一天能掙五六十塊錢”。
拆遷話題是從平陸運河建設可能需要沿岸居民配合說起。陳天德家位于廣西橫州市西津庫區的平塘村江口街。
“街”的稱號提醒人們:這里曾有過輝煌。但如今的江口和內地很多自然村落一樣閉塞。
“江口原本不是這樣!”在平塘村委辦公室,村委副書記商日才掰著手指頭向南風窗羅列這里曾有的榮光,“6家飯店,2家旅社,1家電影院,還有鐘表修理店,各種雜貨店,每晚人聲鼎沸,夜如白晝……更早前,這里還有鹽官駐扎,也有戲臺”。
回到現實,他有些失落。“上世紀90年代,隨著公路、鐵路的建設和發展,水路沒落了。”商日才說,“平陸運河開工建設后,我們村可能會變好。”
聞此,正在整理文件的平塘村委書記、主任侯信海突然停下手中的活,用不容置疑的口氣打斷了商日才的話兒:“不是‘ 可能,是‘ 一定會更好!”
信心從廣西正在動工建設的平陸運河說起。
平陸運河始于南寧橫州市西津庫區平塘江口,經欽州市靈山縣陸屋鎮沿欽江進入北部灣,全長約135公里,其中分水嶺越嶺段開挖約6.5公里。
今年8月28日,平陸運河建設動員大會在欽州市靈山縣舊州鎮馬道樞紐現場舉行。動員大會傳遞的信息是,建設平陸運河是廣西各族人民的百年夢想,事關廣西乃至西南地區通江達海、向海圖強,事關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地方長遠發展。
一直關注和呼吁平陸運河動工建設的唐中克有幸參加這次動員大會。唐中克是廣西區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他告訴南風窗:“這些年提出要修平陸運河的時候,廣西一些人認為不可能,因為工程量大、投入多,且過去廣西官場也呼吁好多年都沒能成功,所以有些失望。但現在真的落地建設了,大家的精氣神和信心一下子就被提振起來了。”
目前唐中克正在廣西區委黨校學習,他說:“學員對此討論很熱烈,平陸運河是中央給廣西和西南的大禮包,鯰魚效應一下子就起來了。”
平陸運河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的第一條江海聯通大運河,平陸運河同時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其建設包括航道工程、航運樞紐工程、沿線跨河設施工程及配套工程。
平陸運河的航道等級為內河I級,可通航5000噸級船舶,項目估算總投入727.3億元,建設工期為54個月。
投入大,效益也很明顯。平陸運河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簡稱平陸辦)提供給南風窗的資料顯示,平陸運河的建設有利于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能力和效率,西南地區貨物經平陸運河出海,較經珠江出海縮短入海航程560公里以上,預計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地區運輸費用節約52億元/年以上。
平陸辦前述工作人員向南風窗回憶,2018年2月,陳鴻起剛到廣西交通廳擔任廳長時,一次內部會議上,陳鴻起表示,平陸運河爭取在“十四五”開工建設,與會者都被震住了,“大家都感覺不可能”。
這名工作人員表示,早前廣西一直在推,特別是2009年全國水運建設氛圍很濃厚,廣西也努力推平陸運河建設,但“推不動,感覺挺難”。
難在哪?據介紹,除了資金,還有運河的走線、運河梯級的布置,以及水資源的調度和利用,這需要水利等相關部門許可。
平陸運河的航道等級為內河I級,可通航5000噸級船舶,項目估算總投入727.3億元,建設工期為54個月。
但2018年后,平陸運河的建設得到交通部、發改委等部門有力支持,并被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其中提到要“研究建設平陸運河等跨水系運河連通工程”。
據廣西水利電力廳高級工程師韋民翰早前的論文披露,早在1915年,珠江水利總局的前身就組織過對平陸運河的勘察工作,建國后也曾多次組織力量進行勘測規劃工作并提出“平陸運河規劃報告”,但由于工程規模浩大,牽涉面廣,投資多等原因,長期停在一般的規劃階段。
如今這個“大禮包”終于落地,引發歡騰一片。
隨著平陸運河建設動員大會舉行,廣西各族人民的百年夢想照進現實,廣西也由此迎來被網友形容為“改命”的新機遇。
有組數據曾長期刺痛廣西人的心—
1978年,廣西GDP是75.85億元。當時,福建GDP為66.37億元,云南GDP為69.05億元,廣東GDP為185.85億元。這意味著廣西當時GDP曾超過福建、云南,是廣東的40.8%。
到了2021年,廣西、云南、福建和廣東的GDP分別是:24740.86億元、27146.76億元、48810.36億元、124369.67億元。
很顯然,福建、云南的GDP都超過廣西,且福建GDP是廣西的1.97倍。廣西和廣東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占比由1978年的40.8%減少到2021年的19.9%。
改革開放后,比如廣東、福建等擁有海洋資源的省份在快速崛起,足見發展經濟向海的重要性。
“一條運河修建就能為廣西改命嗎?”不少人提出疑惑:“如果這樣,過去直接靠海的欽州、北海、防城為什么沒能起來?同樣道理,即便在發達地區,同樣擁有深港碼頭資源的靠海城市中,也有不少城市沒能發展起來。”
唐中克注意到這些聲音,“縱觀世界經濟,所有發達國家都和海洋有關,都和其擁有大灣區的港口資源有密切關系”。唐中克告訴南風窗,“但面向大海、擁有深港碼頭資源未必就能發展起來,這也和其他因素有關。”
結合廣西的歷史和現實情況,唐中克分析說,福建靠近臺灣,廣東靠近香港,但廣西靠近的是越南,這樣,在改革開放中,經濟先行區的輻射力和帶動力完全不一樣。此外,當時全國正搞經濟的時候,廣西則是戰爭前沿陣地,以自己的犧牲為國家發展贏得了時間和空間。

但平陸運河動工建設后,唐中克對廣西乃至西南未來充滿信心。“一條運河改變了一個城市的命運是有先例的,如伊利運河的開通一定程度上使得紐約成為美國經濟和金融中心,也創造了一個美國國家的歷史。”唐中克說,1817年伊利運河動工建設,伊利運河動工前紐約的港口規模和人口還比不上費城,但伊利運河修建后,就使密西西比河上游和北美五大湖(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船只可以通過伊利運河進入哈德遜河并在紐約入海。
正是伊利運河的修建,紐約港成為了美國最大海港,也是世界最大海港之一。
廣西盡管有欽州、北海、防城港等港口城市,但缺乏強大的內河支撐。通過公路、鐵路和海洋聯運的模式,成本較高,隨著平陸運河建設,江海聯通,在原有公路和鐵路的基礎上,多了水運這一更經濟和環保的向海渠道作為支撐。
“海運是國際貨運主渠道,我國外貿進出口貨運量90%以上是通過海運完成的。”欽州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北部灣大學教授傅遠佳接受南風窗采訪時表示,平陸運河的修建相當于將港口資源延伸到沿線城市,為我國西南開辟最短的出海通道,也將緩解長江、珠江通航能力緊張的局面。
重慶到上海有2000公里,到深圳1800公里,到北部灣只有1200公里,還不算海上節約的里程,其距離縮短顯而易見。
廣西的水資源總量排在全國前五。唐中克說,廣西水資源總量盡管不是最豐沛的,但水系最為發達,且縱橫交錯,一旦疏通建設將有力地支撐起江海聯運,為廣西發展注入新動力。
平陸運河建設不僅和廣西有關,也和西南地區的云南、貴州、重慶和四川等有密切關系。
“以前重慶通過江海聯運到東南亞,要繞很大一個圈子。”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渝培公開表示,“首先得到上海或深圳,然后再沿著海上航道到達東南亞,如今直接由鐵路到廣西再出海便能直接到達東南亞。”
王渝培算了一下,重慶到上海有2000公里,到深圳1800公里,到北部灣只有1200公里,還不算海上節約的里程,其距離縮短顯而易見。
平陸運河的建成無疑將進一步縮短運營成本。當然,這也不意味著平陸運河一旦建成,廣西和西南一下子就自然而然發展起來。地方經濟發展受很多因素影響。
“除了硬件,廣西的通關服務和效率也要進一步提升。”傅遠佳說。
唐中克說,平陸運河經濟帶規劃和建設也要及時跟進,盯緊和引進優質的產業和項目落地。
“比如可以發展軍民兩用的造船業,過去梧州、柳州和欽州的造船廠非常厲害,廣西的西江造船廠在全國更是響當當的,積累了豐富的運營經驗。”唐中克說,此外還要研究和結合國際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新動態,及時推動適合平陸運河兩岸發展的新產業落地。
在唐中克看來,東盟和中國關系持續升溫,特別是靠近廣西的越南也迎來了新的發展,“一帶一路”的前景廣闊,這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也是廣西乃至西南發展的新機會,廣西不能再錯過。
對于平塘江口的村民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陳天德17歲給人家擺渡,擺了26年,后來沒人坐船后就打漁為生。他說:“平陸運河的建設,這是一個可以重現江口繁榮的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