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步
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中國越來越離不開世界,世界也越來越離不開中國。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被正式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表明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堅定意志和決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息息相通,同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密不可分。
習近平主席指出,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高瞻遠矚地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時代之問和人類命題,彰顯了習近平主席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偉大領袖風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反映了全人類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聲,日益產生廣泛而強烈的國際共鳴。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多次在重要場合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重要演講,首次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之后,習近平主席在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印度尼西亞國會、紀念聯合國成立70周年聯大、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等場合就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發表重要講話。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其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引領人類進步的偉大理論創新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智慧。中國哲學文化十分崇尚“天下為公”“天人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觀念,主張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個人與社會的和諧。“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出自中國古代典籍《禮記》。這里面有兩個詞非常重要:一個是“大道”,指的是普遍接受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或真理;另一個是“天下為公”,這個“公”與共同的“共”含義基本相通,對應的是“私”,指的是不把國家或者權力當作一己之私。“大遙之行也,天下為公”承載了中華民族對以人為本十以民為根、天下大同的根本試識和精神追求,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中華文化源泉。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了交流互鑒的文明觀念。《論語》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經典著作,集中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觀念及教育主張。“和而不同”出自《論語》,這其中的“和”在中國文化中最初的本義是指各種音調相互應和,強調既承認事物的多樣性與差異性,又追求整體的和諧性與統一性。“和”在中國文化中內涵豐富,體現的是經過復雜的平衡、協調后達到的一種完美的境界。《說文解字》曰:“和,相應也。”以古代編鐘為例,不同的聲音相互激蕩,才會組合產生美妙的樂曲。《左傳》中說,“九合諸侯,如樂之和,無所不諧”。中國古人將音樂的和諧作為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各種關系的模型。《尚書》中的“協和萬邦”、《周禮》中的“以和邦國”等都體現了中華民族追求外部世界和諧的文化傳統。“和”與“不同”雖然是兩個概念,但重點強調的是事物之間的相互適應性,而非相互差異性。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創新發展,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70多年前就提出了“自由人聯合體”和“真正的共同體”。《德意志意識形態》《哲學的貧困》《共產黨宣言》《資汞論》等著作中,均出現了“自由人聯合體”和“真正的共同體”思想。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重視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強調個人只有在集體中才能獲得全面的發展和真正的自由。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自由人聯合體”思想,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為遵循,以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指標,以實現全人類發展、繁榮和幸福為宗旨,蘊含著對人類文明形態的前瞻性思考和對人類進步發展大勢的準確把握。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把一國的利益與他國的利益結合起來,把個人的發展與他人的發展結合起來。既強調自身發展對世界發展的貢獻,又強調世界共同發展對自身發展的促進,充分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共產黨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必然要求。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從對歷史、現實、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結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從苦難中走過來,深知和平的珍貴、發展的價值。消除戰爭,實現和平,建設獨立富強、民生幸福的國家,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大力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全面發展同各國的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表明中國將始終不渝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任何人、任何勢力、任何國家如果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中國入民都堅決不答應。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精髓是,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和平發展追求的目標,同時也是中國和平發展的有力保障。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建設新型國際關系,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習近平主席強調,各國人民命運與共、唇齒相依。當今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實現脫離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沒有建立在其他國家不安全基礎上的安全。只有堅持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原則,世界才能變得更加美好;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基礎。長期以來,西方國家把近代西方資產階級倡導的“自由”“民主”“人權”等價值觀美化成“普世價值”,以此粉飾他們打著“人權高于主權”“人道主義干預”等幌子干涉發展中國家內部事務的行為。西方的價值觀絕不是“普世價值”,其宣揚的只是西方信奉的宗教、文化及政治制度,具有突出的擴張性、排他性和利己性,實質上已淪為西方對外謀求強權利益的口號與工具。謀求把西方價值觀強加給廣大發展中國家,違背了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不符合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切身利益,也不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進步潮流。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時代要求歷史必然
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政黨,也是為世界謀大同、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主旋律,但各種全球性問題和挑戰層出不窮。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無減,公共衛生、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人類s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各國雖然歷史、文化、制度各異,,但都應該彼此和諧相處、平等相待,都應該互尊互鑒、相互學習,摒棄一切傲慢與偏見。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希望,也充滿挑戰。我們不能因現實復雜而放棄夢想,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要國際社會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多邊主義、走團結合作之路,世界各國人民就一定能夠攜手應對各種全球性問題,共建美好地球家園。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中國共產黨正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與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息息相通,這要求我們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擴張、不稱霸、不謀求勢力范圍,同一切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作堅決斗爭,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強大正能量。中國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堅持走團結合作、互聯互通、共同發展之路,同各方一道建設更加緊密的“一帶一路”伙伴關系。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動建設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中國在歷史性解決自身絕對貧困問題的同時,努力開創共同發展新境界,引領全球可持續發展合作,為加速全球減貧進程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中國將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逐,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攜手世界一切進步力量,推動歷史車輪向著光明目標前進!▲(作者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書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
環球時報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