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元佳 胡昔云 孟思佩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宜賓 644000
職業教育要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發展需求,廣泛應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建設智慧課堂,是教育部2019年對“雙高”建設職業院校發展提出的明確方向。“雙高”院校的建設離不開專業、課程的支撐,《工程項目管理》課程作為建環學院工程造價專業的專業核心課,在學院“雙高”院校建設的政策推動下,迎來了課程建設的大好時機[1]。教學團隊對課程進行了信息化教學模式改革,運用智慧職教云平臺建立了基于SPOC的線上線下“三階段”混合式教學模式。
作為工程造價專業的核心課程,《工程項目管理》課程培養重點是讓學生具備編制施工項目管理規劃、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實施目標控制、可行性研究論證、項目管理軟件應用等能力。本課程作為一門交叉學科,涵蓋了經濟、技術、法規、管理等多學科內容,因此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需求較高,學生理解、掌握起來相對困難。在“雙高”院校建設的政策推動下,以及學院對課程建設的大力支持下,《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經過一年的建設,已在課程資源及教學團隊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1.1 在課程資源建設上,完成了將“崗課賽證”相融通的課程重構,制定了課程標準、授課計劃等,編撰了一本校本活頁式教材,建成了一個以職教云MOOC學院為平臺的院級精品課程(教學視頻63個、總時長626分鐘,PPT24個,題目108道),同時對BIM仿真實訓室進行了斑馬·夢龍網絡計劃軟件、廣聯達BIM施工現場布置軟件以及廣聯達BIM5D軟件的引進安裝;
1.1.2 在教學團隊建設上,團隊教師通過參加線上線下的教學能力培訓,如“金課”打造、BIM軟件運用、教學能力提升等;參加課程相關的各賽項,如:教學能力大賽、全國大學生智能建造與管理創新競賽等;以及考取專業證書,如:建造師、造價師等方式,讓教學團隊的教學能力得到了質的提升。
課程資源的儲備及教學團隊能力的提升,為開展實施SPOC混合式教學的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工程項目管理》課程開設在大二下期,學生即將面臨頂崗實習和就業,因此迫切要求與就業崗位相關的知識、技能儲備,絕大多數學生能主動學習,但是學生中有52.46%來自于單招考試,學習方法欠缺、學習能力較弱,自主學習能力差,對老師依賴性強[2]。為了更好掌握學生的學習習慣及喜好以此進行教學設計,從而達到實質性提升教學效果的目標,教學團隊運用Felder學習風格測試法,隨機對工程造價專業二年級的156名學生進行了學習風格的問卷調查。
在對問卷調查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后,團隊得出如下結論:①學生更喜歡通過活動進行探索性學習,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強;②熱衷實事型學習,即帶著實際崗位能力目標在實體項目中學習;③青睞于視覺型學習,如演示完整的過程;④實踐動手能力強,希望在按照程序步驟解決問題中學習知識,并由簡單到復雜,在反復訓練中掌握技能。
為了建成SPOC教學平臺,實施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教學團隊選取了擁有較多教學共享資源的智慧職教平臺作為建立云班課的教學平臺,主要內容包括[3]:①建設“課程設計”板塊,對每一個教學項目進行任務細分,并對應填充教學資源,如教學PPT、教學視頻、圖片、實體工程案例、SWF教學動畫等,共計420個教學資源;②題庫資源建設,教學團隊對每一個教學項目精心設計了以客觀題為主的單選及多選題,并將題目根據難易程度分為簡單、一般、困難三檔,共計180題;③對每一個教學大項目設計了課程大作業,共計8題。課程資源在選用教學團隊自主開發的PPT、視頻及題庫資源外,還導入了職教云平臺資源庫中德州職院、河北工院、重慶工程學院相關課程的部分教學視頻、動畫及題庫等,以充實教學資源,使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信息化教學能高效開展。
教學團隊在分析學生學習動機、能力基礎、知識技能基礎及學習風格喜好等方面的學情基礎上,以“學生為本,生生出彩”進行教學設計。課程實施主要以“真實項目為載體,任務驅動為基礎”,充分運用線上線下的教學資源,如:活頁式教材、MOOC資源、信息化平臺、信息化管理軟件等,實施基于SPOC的“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混合式教學。同時深挖課程思政元素,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于全過程教育教學中。在教學任務一步步由簡到難的進階訓練中,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自主學習—樂于學習”轉變,從而掌握技能重點,消化技能難點,提升教學效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課程教學采用智慧職教云班課作為主要信息化教學平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真實項目為載體,精準把控“課前探學、課中訓練、課后拓展”三個教學階段,實施混合式教學(見圖1)。“課前探學”以新知識的認知作為導學任務;“課中訓練”主要以小組合作技能訓練、學生展示、教師點評、修改檢驗學習效果等方式開展互動式教學,以增加學生的參與度;“課后拓展”以提升為主,利用教學資源啟發學生探究創新思維,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精益求精大國工匠精神。
圖1 “三階段”混合式教學實施流程
2.3.1 課前探學。課前,學校教師在職教云班課平臺推送課程探學任務,如教學視頻,活頁式教材課前任務、課前討論話題、問卷調查等,企業教師推送工程實體案例等資料,引導學生在線自主學習,職教云平臺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監控。如:“雙代號網絡計劃圖繪制”項目中的任務一“繪制準備”中:企業教師發布“鄉村振興”實體案例項目的橫道圖;學校教師發布課前討論任務“分小組討論,找出橫道圖繪制進度計劃的缺點”,觀看推送的“雙代號網絡計劃圖”認知的課程學習視頻,完成活頁式教材中學生工作頁關于節點的課前任務。通過課前的任務安排,引導學生查閱資料,探索新知識,自主學習課程基礎內容,為課中的學習訓練打下基礎,同時通過課前的任務檢測結果,老師可以相對全面的掌握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情況,有利于課堂教學實施的安排。
2.3.2 課中訓練。課中實施主要以“教師點評、指導、講解、總結,學生匯報、展示、討論、練習”的方式展開。首先,教師通過職教云班課平臺組織學生線上簽到。其次,教師運用實體案例、回顧知識、展示課前任務等方式進行課程引入,然后以學生“匯報、展示、討論、訓練”為主,運用“講解、練習、點評、總結、強化訓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組織,并在教學過程中適時穿插討論、頭腦風暴、投票、小組PK等互動,充分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與參與度,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2.3.3 課后拓展。課后階段的學習,主要目標為鞏固提升、拓展視野。學校教師運用職教云班課平臺發布針對課程內容進行復習的課后練習及拓展任務;企業教師主要負責線上互動及答疑。練習主要以在線完成客觀題的方式進行,平臺可以自動評判,給出成績,方便教師查看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給平時成績提供了依據;同時結合活頁式教材、廣聯達闖關練習平臺等方式加強鞏固提升。拓展任務主要是推送教學相關的視頻、項目實例以及學習強國等App上的典型案例等,以豐富、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職業素養。
《工程項目管理》課程通過基于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施,取得了如下成效:
一是課程建設上得到了學校專家的認可,在2022年春季被納入了“金課”打造的行列,并獲得了校級思政課程建設立項。
二是在教育教學上取得了突破。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高度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切實從“被動學習—自主學習—樂于學習”轉變;在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任務設計中,有意識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顯著提升;在小組配合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自我表達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通過教學平臺對學生在“課件學習、課堂活動、作業、考試”四大板塊的成績評定,結合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學校教師評價、企業教師評價的“三元多維”的評價方式,彌補了傳統考核評價的不足,給學生一個更為全面、立體、客觀的評價。
三是獲得了多個獎項。教學團隊帶領學生獲得了“第二屆全國大學生智能建造與管理創新競賽”團隊三等獎,“第一屆全國建設類院校BIM數字工程技能創新大賽(省賽)”二等獎的榮譽;教學團隊參與校級教學能力大賽,以《雙代號網絡計劃圖的繪制》為參賽選段,獲得了專業三等獎。
四是課堂反饋評價好。通過職教云班課在線投票及問卷調查,我們可以看出,學生普遍反饋表示非常青睞這種教學模式。課程改革在真正意義上做到了以“學生為本,生生出彩”,使人才培養從“基礎知識儲備”,到“技術能力提升”,最后達到“職業素養形成”的目標。
《工程項目管理》課程在“雙高”建設的驅動下,經過了一年多的信息化課程改革與建設,教學團隊創建并形成了課程教學的信息化資源,開發并實施了基于SPOC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三階段”混合式教學模式,提升及推動了高質量高水平智慧課堂在職業院校中的發展。從課堂教學實踐效果來看,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度以及學習成效都得到了顯著提升,課程的信息化改革為高職院校大力發展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實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