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毅
(浙江省溫州中學,浙江 溫州 325014)
1.項目化學習的內涵
項目化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BL)是指“圍繞學科內容和目標,以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問題設計項目,并以項目為主線,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教師的幫助下借助多種資源平臺進行探究式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1]。
2.社會調查——地理實踐力的常態化培育途徑
地理實踐力是指人們在考察、實驗和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2]地理實踐力作為高中地理學科的四大核心素養之一,有必要在日常的地理教學過程中滲透。地理實踐力包括:收集和處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與他人合作設計地理實踐活動方案的能力、實施地理實踐活動的能力以及克服困難的勇氣。[3]
地理實踐活動通常包括野外考察、模擬實驗和社會調查。野外地理實踐在中學層面開展的難度很大,因此中學地理教師需要尋求便于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開展的地理實踐力培育途徑。自然地理方面,學生可以基于校內資源,設計地理模擬實驗;人文地理方面,則可以通過開展社會調查讓學生參與相關主題的地理實踐。
3.項目化學習與地理實踐力培育的結合
項目化學習“提出問題—設計方案—實踐探究—成果匯報”的模式與地理實踐力培育的要求完美契合。扎根于課標要求和教材文本,教師可以自主挖掘探究主題,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基于真實的情境,探究真實的問題,得出真實的結論,在習得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地理實踐能力。啟發學生關注身邊真實世界中的問題,形成地理的觀察視角。
1.確定主題
社會調查的選題應服務于知識內容,同時盡量符合中學生的認知與能力。依據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確定合適的主題。例如課標“2.5結合實例,說明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的區位因素”,對應湘教版教科書必修《地理二》第三單元的三節內容。其中農業和工業生產活動與中學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距離,生活在城市中的高中生鮮有機會接觸農田與工廠,開展調查的難度較高,不適宜作為社會調查的主題。而服務業中的生活性服務業則貼近中學生的日常生活,比較適合作為開展社會調查的選題,且在服務業的相關章節中就設有相關的實踐活動,可操作性較高。
例如溫州市咖啡館、小吃店或電影院等的區位選擇問題均可以作為學生社會調查的主題。項目化學習可以通過小組分工和組內合作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溝通和交流能力。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由3~4人構成,并推舉一人作為小組負責人,確定好各組員負責的內容。小組負責人與組員商議后從教師提供的選題池中選擇探究主題(也鼓勵學生創造性地提出新的問題),例如“溫州市區星巴克咖啡門店的區位選擇”。
2.制定目標
首先筆者主張區分“社會調查目標”與“項目化學習目標”。社會調查目標是學生在調查過程中需要達成的結果,由學生依據選題制定。而項目化學習目標是教師開展社會調查活動期望學生達成的效果,并可用于對學生的評價。
項目化學習指向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其目標應緊扣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水平等級,體現學業質量的劃分標準。例如,服務業區位選擇的調查主要涉及地理實踐力與綜合思維兩項素養,擬定目標水平劃分如表1、表2所示。

表1 服務業區位調查中地理實踐力的水平劃分

表2 服務業區位調查中綜合思維的水平劃分
3.設計方案
各小組選定主題后,可在教師的指導下或自主完成調查方案的設計。建議采取任務書模式設計調查方案,并記錄調查過程。任務書作為貫穿社會調查全過程的文本材料,可以起到一個抓手的作用,任務書通常應包括以下內容:“調查主題”“調查目標”“調查方法”“調查過程記錄”和“結論與啟示”等。任務書設計格式如表3所示。

表3 社會調查任務書模板

(續上表)
小組根據任務書內要求的環節完成指定步驟,也可在此基礎上自由發揮體現學生的自主思考。該環節的重點是小組擬定調查目標,調查目標應盡量體現出調查工具的選擇。如表3中列出,學生在調查溫州市星巴克門店分布特點的時候運用了網頁GIS工具。任務書交給指導老師審核,教師對其計劃中的不合理處提出修改意見,類似于開題答辯,以確保該組調查活動后續的順利進行。
4.實施探究
探究過程是項目化學習和社會調查的主體部分。調查由核心問題所驅動,過程中應側重研究策略的制定、調查工具的選擇、組員間的交流、結果的呈現等若干方面,如表4所示。

表4 調查影響星巴克區位選擇的因素時的核心問題鏈條與研究策略
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可能遭遇挫折,一些設計好的問題可能無法得到回答。例如學生在調查某星巴克門店的客流量時,咖啡店員以該問題涉及商業機密而拒絕回答。針對這種情況,在遭到拒絕后可以采取其他機動的辦法獲取信息。在上述案例中學生的請求被店員駁回,學生可以采取在門店蹲點計時數數的方式粗略統計某一時段里的客流量,以此估計該門店一天或一個月的營業額。與社會人員的接觸也是實踐過程中學生需要克服的挑戰,這要求學生具有敢于提問和與對方交流的勇氣。學生調查過程中獲取的信息摘錄如表5所示。

表5 探究信息記錄表
根據上述調查內容可以得出結論:星巴克門店布局在市中心老牌商圈五馬街的區位優勢有以下幾點。
(1)位于城市核心,地理位置優越;
(2)靠近城市主干道,且公交系統覆蓋廣,交通便利;
(3)人口密集,流量大,擁有廣闊的消費市場;
(4)依托于商圈,形成集聚。周圍商鋪可以為咖啡店導流;
(5)歷史文化方面,五馬街自古以來是溫州繁華的商業區;
(6)政策方面,溫州市政府不斷對五馬街附近進行翻修,完善相關的配套設施。
5.呈現成果
小組研究報告是項目化學習最常見的成果形式。各小組對調查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并將全部過程結合任務書,撰寫成一份完整的社會調查書面報告(以課題或論文的形式)。同時也鼓勵發展性的多元成果:鼓勵有興趣和能力的學生將成果制作成網頁、手抄報、黑板報、模型等各種形式,也可以進行相關的藝術創作。
在各組調查完成后,教師安排一到兩個課時,請各組匯報調查成果。在匯報課上,匯報小組在講臺前分享他們的調查方案和成果,并且可以就調查中碰到的困惑和未能有效解決的問題向大家提問。其他學生傾聽匯報并且參與課堂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
6.交流評價
項目化學習的評價方式主要以過程性評價為主。針對學生在包括知識和決策、交流、合作、表達等能力維度開展表現性評價。評價環節在項目化學習中一以貫之,由組內評價、組間評價與教師評價三位一體如圖4所示。

圖4 三位一體的過程性評價模式
結合上文中項目化學習制定的學習目標,擬定評價量表。在小組內,成員之間對調查過程中的表現作組內評價;在匯報結束后各小組對其他組作組間互評;最后教師根據各組任務書(體現過程)和各組的匯報成果質量(體現結果)對各組進行評價。最終形成每個學生的評價結果。設計四維評價量表如表6所示。

表6 服務業的區位選擇社會調查四維評價量表

(續上表)
1.實踐的安全性
社會調查雖然不像野外實踐那樣需要跋山涉水,但也要注意實踐過程的安全,盡量避免單獨行動。同時也要考慮到調查的倫理問題,不要與調查對象發生沖突,不要做違法的事情。
2.鼓勵與正向反饋
社會調查本質上是嘗試以小課題探究的形式學習知識,這對于沒有經過學術訓練的高中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教師在調查過程中一定要給予學生充足的幫助和支持,通過鼓勵與正面反饋提高學生參與實踐調查的積極性。
3.結果的開放性
某種程度上來說社會調查的過程比結論更加重要。開展社會調查對提高學生的實踐、團隊合作、表達等能力均有正面引導的作用。學生通過探究最終得出怎樣的成果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應對此報以開放的態度,不可將學生的結果強行引導到教師先前預設的軌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