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鋒
(商丘技師學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汽車作為常見的代步工具,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及社會整體經濟水平的上升,我國汽車保有量持續增長。與此同時,汽車駕駛過程的舒適性、穩定性及安全性也成為駕駛員所關注的重點。汽車底盤是整車的基礎,其性能直接影響著整車的性能與可靠性,在汽車日常使用中,底盤故障原因呈復雜化特征,其故障的維修難度也相對較大。汽車底盤的維修應以汽車底盤基本結構為基礎,根據故障表象針對性地進行診斷分析提出維修策略,及時準確地排除安全隱患,為安全駕駛提供保障[1]。
汽車底盤的主要功能是將發動機輸出的動力傳遞給車輪等執行部件,保證汽車遵循駕駛員的意愿進行控制與行駛。汽車底盤的主要功能系統包括傳動系統、制動系統、轉向系統、行駛系統四大部分,四種系統在汽車的行駛過程中相互協作、相互依賴,能夠提高汽車的使用可靠性和駕駛舒適性。
傳動系統主要包括離合器、變速器、主減速器及差速器等功能部件,該系統作為汽車動力傳輸的核心,能夠與發動機配合并將發動機輸出的驅動力傳輸至汽車車輪等部件[2]。
制動系統主要分為行車制動裝置和駐車制動裝置兩大類。兩類制動裝置承擔著汽車使用過程不同制動需求,行車制動裝置主要保證汽車駕駛過程的減速、停車,或在下坡等特殊路段擁有穩定的車速和平穩的駕駛感;駐車制動裝置主要是保證停車后汽車剎止,不出現溜車等事故。
轉向系統主要包括轉向操縱機構、轉向傳動機構、轉向盤及轉向柱等功能部件,該系統能夠根據駕駛員的操作控制車輪轉角,進而驅動行駛中的汽車進行轉向[3]。
行駛系統主要包括車架、車輪及懸架、車橋等結構和功能部件,該系統是汽車底盤裝置中最復雜的一個系統,其主要作用是將傳動系統傳輸的動力轉化為車輪的轉矩,為汽車提供行駛的牽引力。行駛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的合理性直接影響到汽車的行駛性能,其功能與結構的布置也對汽車的外觀造型產生影響。
2.1.1 離合器故障
離合器是一種無限中繼裝置,能夠完成汽車驅動力的分離或接合控制。在汽車行駛過程中,離合器具有很高的使用頻率,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及行駛里程的累積,離合器磨損在所難免。對于離合器故障,為保證故障的檢查,通常在初步判斷為離合器故障后,還需進行以下診斷排出工作。首先應拆除變速箱,拆除過程注意保證飛輪按照逆時針方向旋轉;其次拆除固定離合器的螺栓;最后繼續拆除離合器內部的零件,通過對離合器內部零件的檢查確認故障位置[4]。
常見的離合器故障包括打滑、分離不徹底和抖動等,在確定了離合器故障原因后,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對汽車底盤離合器進行維修。離合器具體診斷及維修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汽車底盤離合器診斷及維修方法
2.1.2 變速器故障
變速器由操縱機構和變速傳動機構兩部分組成,常見故障為超溫行駛、底盤異響。變速器超溫運行通常是由于汽車行駛速度過快或因變速器潤滑不良導致的,因此應檢查變速器的潤滑油狀態,查看是否存在潤滑油缺失、變質等問題,并及時補充或更換優質潤滑油,并詢問駕駛員是否存在超速駕駛等行為,叮囑駕駛員規范駕駛。此外,還要根據保養要求定期對變速器進行檢修,以減輕磨損,并對輕微磨損或損壞的內部零件進行及時更換或維修。
2.1.3 萬向傳動裝置
萬向傳動裝置包含萬向節及轉動軸兩部分,該裝置實現了轉動軸線的自動調整,解決了汽車后排驅動傳動的難題。萬向傳動裝置故障常表現為汽車在行駛的過程中出現車體顫動或者異響,且隨著車速增高車體顫動或者異響會變得更加明顯。產生故障的主要原因包括鋼板彈簧螺釘脫落、轉動軸變形等,當萬向傳動裝置故障,駕駛員應以較低的車速將汽車行駛到維修機構,維修人員應將萬向傳動裝置拆解,檢查彈簧螺釘是否脫落,轉動軸、傳動軸是否產生變型,在確定故障原因后及時進行故障部件的更換或修復。
2.2.1 制動失效
制動失效故障表現為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已經踩下制動踏板,汽車依舊保持行駛狀態,并未減速或者緊急制停[5]。對于制動失效故障,首先要確認制動系統接口的牢固性,一旦發現接口松動,應當及時擰緊接口螺紋;其次,利用專用工具對制動系統的密封性進行檢查,若發現制動液泄漏,需查明損壞的密封件位置,并更換對應密封件。還要注意檢查制動液存量是否充足,通常情況下制動液高度應處于標準刻度范圍之內,若制動液缺失,應及時進行補充,并定期對制動液進行更換。此外,還要進行制動缸內的油液狀態排查,重點排查制動液當中是否有氣泡,若有氣泡則需進行排氣處理,并檢查制動缸是否出現磨損或密封不良,導致氣體進入,若發現密封不良應及時更換老化或損壞的密封件。
2.2.2 制動拖滯
制動拖滯表現為汽車在行駛過程中駕駛員松開制動踏板后,仍有制動作用未能完全解除制動,汽車在一定制動的狀態下行駛,導致行駛性能受到明顯影響[6]。對于制動拖滯故障的排查與維修,首先將汽車支起,松開制動踏板手動轉動車輪松開放氣螺栓,若此時制動液能夠迅速地流出,且車輪恢復靈活轉動狀態,則說明管路堵塞,需要進行管路清理;若車輪不能轉動,需進一步對制動器的摩擦片進行檢查,查看摩擦片是否存在破裂或鉚釘松動,及時更換破裂的摩擦片并妥善安裝鉚釘。
2.2.3 制動偏滑
制動偏滑主要表現為汽車在制動過程中出現無規律的雙向偏滑或者有規律的單向偏滑。無論是雙向偏滑或者單向偏滑,首先要對車輪的磨損情況進行檢查,查看各輪胎的磨損是否均勻,若磨損不均勻,可能是由于制動輪功能異常導致的,說明車輪存在制動異常,此時可根據剎車檢查車輪的拖印情況進行判斷,若某一車輪拖印較短或無拖印,則說明該側車輪制動能力降低或失效,應檢查制動管路是否通暢,及時排除管路堵塞,并對對應輪胎的摩擦片和制動鼓間隙進行調整[7]。
2.3.1 轉向沉重
轉向沉重表現為駕駛員轉動方向盤時出現明顯的費力問題,轉向沉重故障為轉向持續沉重和突發性轉向沉重,轉向沉重多是由于轉向助力功能異常或失效導致的。當汽車出現轉向沉重故障,首先,應檢查助力泵是否功能正常,若發現助力泵失效,需進行維修或更換。其次,檢查助力液面、轉向器潤滑油脂及輪胎氣壓,若助力液面過低,需要及時進行油液補充;若轉向器潤滑油脂不足,需按照加注標準進行潤滑油脂補充;若胎壓不穩,需及時對輪胎進行補氣。
2.3.2 轉向偏盤
轉向偏盤表現為汽車在直線行駛的過程中,駕駛員的雙手稍微離開方向盤,車輛便會出現偏離的現象。產生轉向偏盤故障的原因多是由于汽車前輪功能異常,導致轉向偏盤的原因包括輪胎氣壓不等、定位不當、平衡不良等。應對前輪進行檢查,對輪胎胎壓進行充放氣修正,并對車輪重新進行動平衡測試,對存在的動平衡偏置進行調整與矯正,必要時做好四輪定位及修正。此外,若某一側車輪制動出現拖滯也會導致轉向偏盤,此時應對前輪的制動系統進行檢修。
2.3.3 轉向系統間隙過大
轉向系統間隙過大故障表現為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即便轉動方向盤,但感覺到車輪的轉向角度或汽車的行駛方向未按照駕駛意圖執行,部分汽車還可能出現前輪自動偏轉等故障現象。在進行檢修的過程中,應使方向盤回正且轉向系統處于無助力狀態。首先,確認方向盤與轉動軸之間是否固定,若出現松脫現象,需及時擰緊固定螺栓。其次,確認轉向器的主動部分和從動部分軸承之間是否出現磨損,若出現嚴重磨損,需及時進行更換。此外,檢查轉向器齒輪及齒條之前的間隙,若發現間隙過大,應對其間隙進行重新調整。
2.4.1 前橋故障
前橋變形、斷裂是汽車行駛系統常見的故障,這類故障具有明顯的故障表征。若前橋出現故障后未及時進行維修,不僅會造成輪胎進一步磨損,導致其使用壽命降低,還會影響汽車正常行駛。前橋變形或斷裂主要是由于長時間受到沖擊載荷作用。前橋作為汽車使用中的一類易損零件,在汽車使用過程應重視其檢修,一旦發現前橋彎曲變形,應及時進行矯正。此外,前橋故障還可能是軸承或制動系統故障導致的,當前橋出現故障應檢查軸承的潤滑狀態,及時更換燒損的軸承,并做好軸承的定期潤滑,此外檢查制動氣室膜片是否出現偏移,檢查制動彈簧是否斷裂,發現故障及時修復。
2.4.2 后橋故障
后橋發生故障多在某些特殊的行駛狀態下體現,例如汽車在上下坡行駛時,底盤會產生異響。后橋故障的檢查需要將后橋頂起使車輪置于懸空狀態,人工驅動后輪旋轉并觀察后輪轉動狀態和轉速的變化情況[8]。若發現車輪轉動時曠量較大,說明齒輪之間的嚙合狀態不合格,應調整嚙合間隙,達到合理的嚙合狀態;后橋故障也可能是后輪輪胎狀態異常導致的,若車輪產生異響,首先要檢查車輪是否出現變形或者起包等故障,并結合胎花胎壓檢測明確輪胎狀態,及時更換損壞的輪胎。另外,在汽車行駛的過程中,后橋也很容易在變動載荷的影響下產生彎曲裂紋,一旦發現后橋裂紋,應及時進行焊接修復并矯形。
汽車底盤故障在汽車使用過程中較為常見,合理進行底盤故障的檢修意義重大。維修人員必須建立起清晰的診斷過程與底盤結構知識體系,嚴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檢查標準進行檢查,利用外觀觀察、聲音判斷及試驗檢查等多種手段,結合智能檢修設備完成故障的診斷分析。當明確故障原因及故障位置后,要注意故障維修的合理性,避免損壞零件拆裝過程造成其他零件的損壞,并保證修復和重新安裝、調試的質量,確保汽車底盤恢復良好的實用功能。此外,維修人員還應叮囑汽車駕駛員定期做好汽車保養與檢查,避免重大故障的發生,延長汽車使用壽命,保證駕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