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肖肖,劉曉雯,趙俊敏,付 友,孫一平,蓋樹鵬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2021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強調,“‘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1]。以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畜牧機械課程中螺紋和螺紋連接件為例,對課程思政的融入進行探索和創新,培養具有良好文化素質和職業素養,適應中國制造2025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當今時代,手機、移動網絡和新媒體為大眾帶來便利,同時也影響大學生的發展。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可能對大學生產生負面影響,要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就需要進行必要的引導。
對于大學生而言,課堂是獲得知識和提升素養的主要渠道,課程思政成為重要載體。思政任務教學不僅僅是輔導員、班主任的工作,更加潤物細無聲的對象在于授課教師,思政課教育尤為重要。
隨著產業結構調整,中國畜牧業從傳統型產業逐漸向智能化產業升級轉型[2],畜牧機械應運而生。畜牧機械課程是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開設的專業課,與最先進的行業技術接軌,系統介紹了畜牧業使用的各類畜牧機械設備,課程思政融入主要是培養學生大國工匠精神。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面向生產服務一線,致力于培養高素質技術型人才。以畜牧機械課程中螺紋和螺紋連接件教學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深挖思政元素,進行正確價值引領,思政教育貫穿始終,真正實現課程思政的全覆蓋。
畜牧機械作為一門工科專業課,案例主要來自于西方歐美發達國家。教學中的課程思政系統尚未完備、思政元素的挖掘存在局限性、融入過于生硬等因素導致實施過程緩慢。
3.1.1 課程思政系統尚未完備
隨著“1+X”證書、“雙師型”教師、課程思政的提出,課程思政逐漸成為專業課教師的全新機遇和挑戰。由于專業化取向,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還未形成系統的理解。在轉變教師觀念的同時,如何將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專業課教學過程中,是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3.1.2 思政元素的挖掘存在局限性
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切入因專業而異、因課程而異、因學生而異。以機電一體化專業畜牧機械課程中螺紋與螺紋連接件為例,可以將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傳統文化、科學改革作為思政元素。高職院校的學生擅長動手操作,而非理論理解,尤其是思想政治方面。所以在學生思想政治觀念比較薄弱的情況下,如何融入課程思政又是一個問題。
3.1.3 融入過于生硬
思政教育一般是在課堂中以講授或口述的方式進行,專業課在宣揚大國工匠的同時,是否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案例和方式進行教學,需要進一步探索。有時會出現雷同案例,不同專業課教師給同一個班級上課,常出現課程思政運用的是同一個案例,導致學生出現抵觸心理;或者專業課和思政教育不能融合,生硬銜接,效果適得其反。
以機電一體化專業畜牧機械課程中螺紋和螺紋連接件為例,針對課程思政實施中的問題,要想真正實現德育的潤物細無聲,可以從教師先受教育、挖掘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堂三方面入手。
3.2.1 教師先受教育
由于專業課教師本身對課程思政了解有限,容易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教書與育人相分離。以畜牧機械課程中螺紋和螺紋連接件為例,教師需先受教育。
1)積極進行意識轉換。教師參加思政講座培訓,從內心深處樹立教書與育人相結合的牢固意識,明確專業課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也要有意識地將思想價值貫穿其中。
2)積極學習畜牧機械課程思政案例。緊跟課程畜牧機械,深挖課本,聯接行業,對接企業,進一步探索機械與畜牧的結合。同時教師通過網絡或者現場臨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探索、揣摩和運用,使教學內容與思想政治相互協同,教學體系和思政體系完美融合。
3)積極搭建學習平臺。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線上通過課程網絡教學平臺,開展課堂預習、簽到、搶答、討論、作業等活動,教師可以實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查看自己學習情況;線下通過教學課件、虛擬動畫、教學錄像、實地參觀、實訓大廳等方式,學生可以直觀感受機械加工的先進性。
3.2.2 挖掘思政元素
根據專業和學生的特點,合理挖掘思政元素,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政治教育、價值引領融為一體。以畜牧機械課程中螺紋和螺紋連接件為例,挖掘思政元素。
1)教學目標。螺紋和螺紋連接件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知識目標包括深入學習螺紋的五個要素、螺紋旋合條件、正確標注螺紋、正確繪制螺紋連接件;能力目標包括正確識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螺紋類型、準確查閱標準件國家標準、發現并更正圖紙錯誤;情感目標包括樹立設備安全意識、培養堅守崗位的職業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根據目標進行分解,深挖思政元素。
2)思政元素。螺紋和螺紋連接件教學內容中,結合中國古代建筑的輝煌,設置“堅定民族自信與文化自信”的思政教學元素;結合生活實例,設置“提高工程能力,提升創新意識”的思政教學元素;結合事故案例,設置“遵守操作流程,樹立設備安全意識”的思政教學元素;結合“螺絲釘精神”,設置“培養堅守崗位的職業精神”的思政教學元素;結合時事政治,設置“大國重器、超級工程”的思政教學元素。
3.2.3 有機融入課堂教學
1)情景導入。課前在課程網絡教學平臺預先上傳大量螺紋和螺紋連接件的課外拓展資源,使學生了解中國制造業和智能制造的發展趨勢,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樹立遠大理想,勇敢地肩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實現中國的強國之夢打下堅實基礎。
同時,在課程網絡教學平臺上傳螺紋和螺紋連接件的學習課件,以典型的內外螺紋旋合條件為考察點,布置課前預習任務:“如果一個內螺紋和一個外螺紋,它們牙型、直徑、螺距、線數都相同,但一個是左旋紋,另一個是右旋螺紋,是否可以旋合在一起?”課程網絡教學平臺自行統計學生答案,記錄學習難點。課上根據平臺數據統計展開討論,檢驗學生自主學習情況,之后進行有針對性講解。借助預習可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獨立自主的學習精神。
通過提問和討論的方式,回顧螺紋和螺紋連接件的先行知識點:標準件和常用件。先請學生回答,再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講解和舉例說明。即標準件是指在結構、尺寸、畫法、標記及成品質量均已進行標準化的零件,如螺釘、螺母、墊圈、鍵、銷、滾動軸承、彈簧等;常用件是指僅將部分結構和參數進行標準化、系列化,如齒輪等。借助復習可以培養學生溫故知新的主觀能動性。
通過圖片、視頻和VR等方式,以我國古代經典的榫卯結構為例,向學生展示我國典型的榫卯結構建筑——故宮、天壇等,使學生身臨其境,了解古人的智慧,增強文化自信。借助案例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新課講授。新課講授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螺紋和螺紋連接件教學內容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圖示的規范性,包含了一些在各視圖之間有投影關系的示意畫法和一些有規定格式的標注和標志代號。所以需要做好充分準備,提前在黑板上畫好課上需講解的視圖。圖示的規范畫法可以對學生起到正向引導,調動學生積極性,調節課堂氣氛。
螺紋和螺紋連接件采用線上線下相混合、講授實訓相結合的模式,課上通過參觀校內實訓中心和實驗室的機械設備,培養學生的專業認知,了解機械發展歷史。介紹機械設備都是由許許多多的零件構成,很多零件是通過螺紋和螺紋連接件進行連接和固定,從而形成一個整體進行工作運轉。同時引導學生觀察并指出身邊的螺紋和螺紋連接件,使學生觀察和思考螺紋連接件在日常生活乃至現代工業體系中的用途和不可或缺的地位。引入“一顆小螺絲松動,氣象衛星損毀,經濟損失上億” 的事故案例,讓學生知道即使是一顆小螺絲,也需要按規范及時檢查,避免松動,否則會導致不可挽回的局面。
通過動畫演示內外螺紋的形成過程和在各種場合的應用,如螺旋千斤頂、臺虎鉗,使學生了解螺紋的形成和類型,即:在圓柱或圓錐表面上,沿著螺旋線所形成的具有相同剖面的連續凸起和溝槽,稱為螺紋。螺紋包括外螺紋和內螺紋。外螺紋指加工在零件外表面上的螺紋,內螺紋指加工在零件內表面上的螺紋。利用動畫演示在真實場景中螺釘的加工及安裝過程,再結合實訓讓學生親手操作實物拆卸,引導學生對螺栓的立體結構產生直觀感受。
螺紋和螺紋連接件的重點內容是螺紋連接的畫法,在對螺栓有了直觀感受后,借助黑板上的規范畫法進行講解,進一步強化學生認識。課上通過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合理分工。由小組代表上臺繪制,針對表達方式暢所欲言,其他小組進行畫法糾錯、繪圖展示,最后組內互評、組外互評和教師點評。結合生活實例,提高學生工程能力,提升創新意識;教導學生要準確繪圖,樹立標準和精準的觀念;引導學生實踐遵守國家制圖規范標準,腳踏實地,團隊協作,成為一名大國工匠。
3)課堂小結。引導學生一起總結螺紋的五要素和螺紋的旋合條件,即:螺紋的五要素是牙型、公稱直徑、線數、螺距和旋向;只有當螺紋的五要素均相同時,內外螺紋才可以旋合。播放電視劇《雷鋒》的精彩片段,結合雷鋒同志“螺絲釘精神”,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個螺絲釘,螺絲釘雖小但作用不小,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發揚“螺絲釘精神”,提高職業技能,發揮在國家畜牧機械行業的主人翁精神。同時結合時事政治:中國抗疫的偉大勝利,PPT呈現抗“疫”護士的圖片,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4)課后作業。結合日常生活中常見案例,探索思考固定汽車輪胎的螺紋旋向和自行車是否一樣,并且通過查閱資料,舉例說明螺紋和螺紋連接件在畜牧機械中的應用。
課堂教學是思政課的主渠道[3],職業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畜牧機械課程中螺紋和螺紋連接件融入思政理念,結合實際教學過程中問題,提出改進方案,更好地實現課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