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博
(甘肅紫光智能交通與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10)
機電設備是建筑工程施工期間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合理安裝機電設備,能夠為整個工程的施工建設營造出有利條件,不斷擴充建筑服務內容,促使建筑更加智能化,對于切實滿足建筑用戶的需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夠促使工程施工質量不斷提升。保證建筑工程智能化機電設備的規范安裝,能夠充分發揮出機電設備的價值,凸顯建筑工程的智能化屬性,滿足用戶的實際需要,提升建筑工程的耐久性,為后續發展奠定基礎。智能化機電設備存在很多精密配件,安裝復雜性較高,在安裝時需要遵照業主的實際需求,通過應用多媒體技術、信息技術等,提升智能化機電設備的服務屬性[1],為人們提供更好的環境體驗。另外,智能化建筑演進過程中融入了安保、環境控制等多項功能,因此,要保證能夠有效傳輸無線數據,通過調度總控系統,保證各個子系統的正常運行,最終實現智能化的綜合管理目標,展現建筑智能化屬性,提升人們的居住舒適感。雖然我國建筑智能化的發展相對比較滯后,但隨著國內經濟不斷發展,為該方面不斷給予足夠的支持,目前,智能化建筑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在建筑工程中引進智能化技術并與相關的硬件設施結合,能夠實現監控自動化,生成相關信息,繼而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提供有效的管理與控制策略。通信技術與建筑工程的不斷發展融合推動了智能機電設備的涌現,科學安裝智能機電設備,能夠促使建設資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增強建筑用戶的體驗感。
對于建筑工程來說,其內部的智能化機電設備種類較多并且規模龐大,為了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需要在機房特定區域設置可重構處理單元(RPU)。安裝RPU時,不但要滿足目前正在運行的機電設備各方面需求,同時也要留設必要的位置,以便后續的升級優化以及擴展需要。
對于輸入設備來說,不但要滿足目前運行的實際需要,同時也要為后續的維護做好準備,所以位置的選擇是非常關鍵的。傳感器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輸入設備,建筑工程機電設備中的傳感器類型較多,例如水管型溫度傳感器、蒸汽壓力傳感器等等,進行選擇以及安裝傳感器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具體的應用環境以及建筑工程實際功能方面的需要,例如為了確保蒸汽壓力傳感器的正常運行,要避免將其設置在管道焊縫位置。為了確保最終的安裝效果,在正式安裝之前可以通過相應軟件對其進行模擬仿真[2],明確是否存在位置干涉等問題,及時進行改進,從而提升輸入設備的安裝效果。
(1)遠程處理機電設備
遠程控制是當前智能化技術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征,在安裝機電設備期間也是一樣。所以,需要應用RPU這樣的整體的控制系統,從而使建筑工程控制系統能夠有效利用通信技術,促使其管理的過程更加透明。
(2)輸入機電設備
安裝輸入設備之前往往需要開展相應的調試工作,制定安裝期間與安裝之后的有關維護標準,并與設備不同的位置相結合開展安裝作業,從而實現其具體的使用功能。然而,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通風口的位置上嚴禁安裝室內溫度、風汽壓力及空氣質量等傳感器設備,有條件的還需要避免在焊接的位置進行安裝,以此確保安裝與使用的安全可靠性。例如在設計水流開關的時候,需要在安裝水管道期間對調節閥裝置進行配置,從而使用戶基于智能化的要求得到切實的滿足。
從目前建筑工程智能化機電設備安裝的實際情況來看,某些施工企業對于智能化設備的關鍵性、重要性認識不足,從而導致設計理念及方法不合理,無法有效協調智能化系統和建筑內其他系統。另外,在制定智能化機電設備安裝方案之后不能嚴格遵照標準規范進行審核,具體落實時可行性不足,不利于機電設備的順利安裝。
安裝時各工序缺少有效的協調,從而造成各工序處于獨立狀態,無法保證施工的流暢性,導致安裝效率較低。另外,在設備安裝時沒有進行合理規劃,最終造成安裝效果差,無法充分發揮機電設備的智能化屬性,例如,配電箱是智能化機電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安裝時容易出現如下三方面問題:
第一,箱體存在焊孔尺寸偏差的情況,箱板厚度過厚,造成箱內部空間有限,線材很難順利設置在配電箱內,同時也存在配電箱內缺少零配件的情況。
第二,一般情況下配電箱都會設置在墻壁上,但如果沒有對安裝的墻壁進行有效的清理,會導致安裝處存在大量雜物,從而影響安裝的進程。另外,設置的導線布局不夠清晰明了,也會造成導線運行混亂,增加了后續運維的難度。
第三,沒有科學設置配電線的安裝位置,容易造成安裝之后存在箱體傾斜的問題。另外,沒有對安裝過程相應數據進行準確、完整記錄,容易出現內容不夠完整、記錄不夠及時的情況,從而無法為后續的質量分析和維護提供準確、可靠的依據。
在智能機電設備安裝期間,有關工作人員應當做好現場的各項協調工作,促使各個安裝作業的開展更加井然有序。但是,實際上,很多管理人員并未與實際相結合制定相關的協調方案,各工序相互獨立,對整體施工效率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安裝智能機電設備的時候會受到一系列問題的制約,假如管理工作開展不到位,勢必會對安裝的效果產生直接影響,使其智能化作用受到制約。
第一,管道的埋設。信息技術在飛速發展,智能化機電設備的升級改造速度越來越快,為了確保其后續升級改造的順利進行,在機電設備安裝前要對預埋線管、洞口等進行科學的設置,便于后續的優化升級。例如在進戶總線設置時要預留多個管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管道的寬度,保證豎井穿過梁板位置有充足的空間。在智能系統安裝時往往會和給排水管道、暖通管道等的施工存在交叉情況,為了減小相互之間的施工影響,提升施工質量,縮短施工周期,需要設置必要的屏蔽措施。在智能化機電設備管道安裝時要嚴格控制管道之間的安全距離[3],完成管道預埋后要進行嚴格密封、防腐等措施。對于距離相對較長的管道來說,其彎曲區域以及拉線施工相對困難,此時可用線盒控制管道的施工質量,嚴格控制管道的彎曲半徑(控制在6D~10D范圍內),以便高質量的施工。
第二,線槽的安裝。智能化機電設備安裝時需要在線槽中安設弱電線,要確保線槽線纜與電氣暖通管道線槽有30 cm以上的距離。若是實際施工時存在多條線纜交叉的情況,為了保證施工質量,需要在電氣、暖通管道線槽之上設置弱電線槽,保證線槽和梁底的間距在50 cm之上。若是在安裝時線槽需要通過某些障礙物(例如樓板、墻體等),一定要在其周邊設置有效的防火設施,防止后期出現火災等安全問題,見圖1。

圖1 典型規范的線槽安裝圖
第三,線纜的布設。在正式進行線纜布設之前需要對智能化機電設備的安裝進行詳細的分析,明確所需線纜的具體規格型號,確保所用線纜符合設計方案要求。線纜布設時要盡量遵照平直的原則進行,避免出現過度繞圈或者扭絞的情況。要盡可能采用整根線纜進行鋪設,減少中間接頭,以此來保證電纜信號的強度。若是電纜布設長度過長,那么就一定要采用轉接配件進行連接,并且要對所連接的電纜準確地進行編號,確保所用線纜規格型號的一致性,嚴格記錄施工過程。除此之外,需要根據后續的發展情況預留好線纜長度,控制線纜彎曲半徑在合理范圍內。
對于輸入系統來說,安裝時一定要預留好后續的發展空間,為后續維修順利實施打好基礎。機電設備在經過一定時間的運行后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很多問題,同時設備運行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這些都決定了安裝時要留有相應的位置,方便后續的維修調試。在實際安裝時要嚴格遵照事先制定的設計方案進行,特別是對傳感器的安裝,更是要保證其位置的準確性,不能將其設置在蒸汽口等位置。另外,在輸入系統安裝時若設計方案標注位置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或者存在焊縫異常等問題,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位置的調整。安裝之前可以利用BIM等相應技術進行仿真模擬,利用碰撞試驗,明確施工方案的準確性、合理性,減少安裝中存在的問題,確保機電設備安裝的順利實施。
在進行建筑工程機電設備路線的安裝時往往需要應用到輔助線路,在設備安裝過程中需要配置流量計、溫濕度傳感器等輔助性設備。為了防止外部因素影響到這些設備的信號,要采用具有屏蔽性能的導線,通過分管的方式增強電源線以及電纜線的管控,同時,在進行弱電內容(例如電腦、網絡控制器等)安裝時要進行單獨接線[4]。對于建筑工程智能化機電設備來說,電子設備是其中最為關鍵的內容,但是不同的電子設備在實際工作時應用的頻率不同,這就容易造成接地路徑具有較大的區別。現階段,智能化機電設備主要采取的是弱電電纜,因此在相應管道(包括水管道、暖通管道等)安裝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控制其和電器管道之間的距離,確保其滿足標準規范。正常情況下要控制施工距離在30 cm左右,若是存在相交埋設的情況,一定要控制地梁和上端距離在5 cm以上。另外,也要控制其水平偏差以及垂直偏差在標準范圍內(分別為:0.2 cm、0.3 cm),要確保固定距離在80 cm以上,同時要安裝有效的防火裝置。
智能化機電設備的遠程終端處理系統是非常關鍵的,其中,主機、子管理系統是最為重要的兩部分,可以監控整個建筑內部的電氣設備。為了確保其能夠有效運行,要保證關鍵部件(包括內存、主板、CPU等)的質量滿足標準要求,同時要加強散熱的處理,要將遠程終端處理系統安裝在具有良好通風性的區域,盡量降低其運行溫度。另外,遠程終端會直接關聯到建筑電氣以及設備監管等,其安全性非常關鍵,遠程終端所在主機房要進行安全控制[5],采取只使用一個出口的方式,防止其受到篡改或被偷竊。同時,要對進入機房的人員進行必要的權限限制,采取嚴格的安保措施。完成主機和管理系統安裝之后要進行開機檢查,確定系統各方面監管能夠正常運行,預防軟硬件漏洞的產生,確保一切正常后才可以進行導線連接。
對于現代建筑工程來說,智能化已經成為其顯著的發展方向,而智能化機電設備是其中最為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的部分,對于智能化機電設備的有效安裝是確保其正常運行的基礎,也是保證建筑工程體現智能化價值的根本。所以,要分析目前智能化機電設備安裝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積極探尋優化措施,提升安裝技術,確保機電設備的安裝質量,進一步推動建筑工程向著智能化方向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