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妍,孫曉輝,楊 潔,侯寶真,張向平,徐 梅
(甘肅省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甘肅 蘭州 730030)
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對促進地區創新創業具有強有力的支撐和推動作用。甘肅省在經濟發展、政策支持及示范帶動方面不斷推進創新創業環境建設。
蘭州市、張掖市、金昌市和慶陽市是甘肅省主要的幾個工業城市,其中,蘭州市作為省會城市,擁有比較齊全完整、服務水平較高的基礎設施,2019年—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均占全省32%左右,經濟基礎相對較強,總體經濟運行保持平穩態勢;張掖市作為河西走廊上的工業和科技重點城市,經濟增長較快,2021 年較2020 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67%;金昌市作為甘肅省重要的工業城市,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達19.52%,為幾個城市中增長最快的城市;慶陽市作為甘肅省東部重要城市,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以石油化工為主的工業體系,2019年—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1-2],見表1。

表1 2019—2021年甘肅省幾個主要城市生產總值情況
2015年至今,甘肅省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決策部署,先后制定出臺了多個實施方案、措施等文件。
(1)甘肅省人民政府印發了《甘肅省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方案》,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從強化政策供給入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
(2)省級層面出臺了《甘肅省深入推進“互聯網+”行動實施方案》《甘肅省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實施方案》《甘肅省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措施》《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修訂出臺《甘肅省促進科學成果轉化條例》《甘肅省技術市場條例》,完善了科技成果市場支撐政策,強化了扶持措施,多角度、全方位支持甘肅省開展科技創新。
(3)甘肅省科技廳制定了《甘肅省科技企業孵化器認定和管理辦法》,修訂了《甘肅省眾創空間管理辦法》《甘肅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辦法》,印發了《甘肅省科技創新型企業認定和管理辦法》《甘肅省促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指導辦法(試行)》,努力支持甘肅省創新孵化,為全省開展雙創奠定了基礎。
甘肅省基于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及甘肅省針對創新創業政策的多重利好疊加效應,使雙創發展從科技成果轉化到企業孵化均逐步有了制度規范和政策支持,支持雙創的政策環境已較完備。
為發揮金融在雙創中的積極推動作用,2015年—2017年,甘肅省設立了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技術創新驅動基金、甘肅省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甘肅現代農業產業創業投資基金、甘肅省現代服務業創業投資基金、甘肅省高技術服務業創業投資基金等多項政府基金,引導帶動社會資本投向甘肅省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領域,加大力度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充分發揮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杠桿作用。
2016年7月,蘭州科技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和蘭州科技創新創業風險投資基金總規模達20億元,由蘭州市政府出資5億元、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科技創新驅動引導基金出資5億元、社會資本出資9.8億元、金城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出資0.2億元共同組建。基金的投入將極大地推動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更好地服務蘭州市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更強有力地支持大眾創新萬眾創業。
2017年1月,甘肅省科技發展投資有限公司與上海久有基金管理公司共同設立總規模6億元“蘭白試驗區張江創新創業投資基金”,采用“基地+基金”的模式將資本和創新創業結合在一起,是探索東西區域合作、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的一種新模式。
2018年7月,絲綢之路國際知識產權港設立了總規模1億元的“蘭州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促進了高價值專利和優秀版權產業化發展。用于知識產權轉化過程中的股權投資,目前已投資“智慧停車”等3個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項目。
2020年10月,蘭州高新區創業中心成立10.1億元蘭州高新久有基金、1億元的中農創瑞專項基金兩只風險投資基金。與金城資本合作設立4.5億元蘭州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基金,與興隴基金共同發起設立2 000萬元的天使投資基金,積極協助甘肅省十大產業基金全部注冊在蘭州高新區,現已有數據信息、清潔能源、中醫藥等9只基金在蘭州高新區注冊。
2022年3月,蘭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設立科技成果轉化風險投資基金。該科技成果轉化風險投資基金首期規模5 000萬元,將重點支持蘭州大學具有一定創新基礎和良好產業前景的科技成果。
2015年—2021年甘肅省共舉辦11期“甘肅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從業人員培訓班”,1 200余人獲得科技企業孵化器從業人員資格證書,聯合成都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舉辦5期創業孵化中高級管理人員培訓班,20余人參加培訓。全省共認定省級創業導師242名,推薦國家級創業導師10名,開展了全省首期創新創業導師能力提升培訓班,70余名創業企業家、管理人員參加了培訓。全省還累計培養創新工程師300余人。各類培訓為甘肅省創新創業提供了人才保障。但甘肅省創新培訓師培養仍處于空白,培訓主要依賴于省外師資團隊。
(1)創新創業平臺。“大型儀器協作共享平臺”面向社會開放科研儀器設備和設施共計3 118臺(套),創新創業者可以通過云服務平臺找信息、找資源、找資金、找設備、找服務,享受“一站式”的“指尖服務”。目前,“科聚網”作為甘肅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已整合了包括各類文獻信息8.2億條,交易創新券7 975.13萬元,科技成果19 488項,咨詢專家5 490人,累計訪問量為858 535人次[3]。
(2)創業孵化載體。截至2021年底,甘肅省認定省級眾創空間145家,其中專業化的17家,國家備案的32家,國家專業化的1家;認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7家,國家級12家。全省各級各類孵化器數量77個;在孵企業數量2 749個;帶動就業人數30 531人(其中應屆大學生3 015人);專兼職創業導師836人;舉辦創新創業活動991次、各類培訓623次。擁有各級各類眾創空間數量256個,當年服務的創業團隊數量4 111個,服務初創企業數量2 625個;帶動就業人數36 968人(其中應屆大學生5 854人);專兼職創業導師3 740人;舉辦創新創業活動3 169次、各類培訓2 540次[4]。
(3)創新資源交易平臺。2020年12月,蘭州科技大市場開發建設了科技創新券管理平臺和應用平臺。征集大型科研儀器1 054臺(套),在網絡平臺實現了12大類622小類檢驗檢測服務,匯集科技服務機構的服務內容、科研儀器信息、科研條件資源等信息,實現了網上預約服務、線上結算科技創新券的功能。近兩年,為充分發揮甘肅省科技創新券服務管理機構職能,累計引導和幫助2 749家中小微企業和創新團隊精準對接服務機構,完成科技服務19 114項,補助科技創新活動研發投入6 468.37萬元,累計促成492項科技成果在甘肅轉移轉化,促成技術交易20.87億元,幫助高校、院所、中小企業享受減免稅5 935.86萬元,其中催生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等科技成果231項,申請專利6 962件,有效降低了科研成本,激發了創新主體的活力,為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直通機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通過科技服務機構直接兌現科技創新券,為中小微企業和創新創業團隊開展科技創新活動,補助研發投入6 468.37萬元[5],有效引導和促進創新主體與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務機構產學研用合作,為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張掖市、金昌市、慶陽市分別獲批省級創新型試點城市,經過幾年的運行,啟動建設了多個創業創新示范基地,搭建了創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
張掖市資源稟賦、產業特征、區位優勢、發展水平等基礎條件優越,該市明確以建設生態經濟功能區為主攻方向,以創新帶轉型,以轉型促跨越,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充分發揮科技的支撐引領作用。
金昌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體制機制,培育創新主體,搭建創新平臺,優化配置區域創新資源,強化政策落實,大力營造創新氛圍。
慶陽市立足現有基礎,突出慶陽特色,通過全面推進“六大工程(創新體系建設、科技孵化器建設、人才提質增量、合作與交流、知識產權保護、科普入企進戶工程)和五大行動(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行動)”,全市創新環境持續優化,創新資源日益豐富,創新主體充滿活力,創新服務更加高效,財政科技支出和研發投入強度持續提升。
甘肅省創新創業宣傳力度較弱,社會對創新創業認知度和參與熱情不高,“崇尚創業、支持創業、寬容失敗”的創新創業文化還未完全形成。從創業要素方面來說,資源較分散,產業雖有一定聚集,但還不夠深入。甘肅省創新創業發展主要靠政府引導、政府推進,呈現出明顯的“官推民進”的特點,社會層面創新創業活躍度還不高。
甘肅省創業孵化載體運營模式單一,盈利手段不多,部分創業孵化中心只能靠政府補助、房租、餐飲、會員費等收入勉強維持經營,有的因缺乏好的投資項目面臨虧損的困境。創業孵化機構也缺乏行之有效的運營組織模式,發展專業化程度不高,項目缺少特色亮點,品牌影響力和集聚力比較有限。
人才匱乏始終是制約甘肅省創新創業發展的最大桎梏,近幾年甘肅省人才隊伍數量雖不斷增加,但專業化服務隊伍還難以滿足全省創新創業事業發展需求。由于甘肅省財政收入較低,工資福利待遇與其他省市差距較大,且缺乏激勵機制,加劇了人才緊缺的問題;同時創新型人才流動壁壘過高,也對人才培養與產業結構升級產生負面影響,進一步制約了全省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資金是創業者面臨的最大難題,甘肅省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投資主體單一,融資渠道不暢,大部分企業依靠場地租金和政府補貼來維持生存,與投融資機構的合作關系還不夠緊密,有相當一部分孵化機構與專業投資機構沒有建立合作關系。同時,大多數初創企業主要依靠天使投資和種子資金獲得融資,并且大量初創型企業因難以從銀行融到資金,不得不轉向小額貸款、民間借貸和網絡貸款平臺,使融資成本居高難下。因此,欠缺資金已成為制約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成果轉化的主要瓶頸。
甘肅省各產業都得到了一定發展,但仍然與發達地區差距較大。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較快,但與發達地區還存在較大差距。2019年—2021年,甘肅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分別達到了1052家、1229家、1354家[6-7]。對比四川省,2021年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 247家,高新技術企業步入“萬家時代”[8]。廣東省培育了一批以科技領軍企業為代表的科技型企業集群,2021年,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6萬家,數量為全國之最[9]。
2019年—2021年,甘肅省通過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并獲得入庫編號的企業數量分別達到了678家、1 194家和1 846家。甘肅省產業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光機電一體化和新材料技術領域,產業整體發展寬度和廣度不足,重點發展新興及特色產業是今后的趨勢。
甘肅省可通過持續組織“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甘肅分會場活動,與全國同步舉辦成果展示、現場互動、主題論壇、項目路演、電視晚會、大型招聘等各類活動來提高社會活躍度,同時為廣大創客提供思想和經驗交流的平臺;還通過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甘肅賽區)賽事等各類賽事的舉辦,吸引更多地創業者和投資者參與其中。此外,持續開展的創業導師隴原行系列活動,不僅進一步營造了創新創業的社會氛圍,還推動了創新創業項目快速發展[10]。
甘肅省需大力優化孵化環境,強化孵育能力。進一步規范省級眾創空間認定和管理,推進運營模式向專業化、全鏈條化轉變,強化產業扶持和資源整合,突出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價值導向。大力推進孵化器管理的高質量轉變,提升孵化器服務水平、孵化績效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提高省級孵化器質量要求,降低認定標準和條件,引導孵化器向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方向發展。
依托甘肅省創業孵化協會,整合全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資源,搭建包含金融、法律等多種資源的共享服務平臺,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同時,組建科技金融和科技成果轉化專家委員會,更好地對接政府、創投基金、產學研等優勢資源,推動創新創業項目落地孵化。聯合各孵化載體平臺,實現資源共享、互通有無,從資金、管理、技術、服務等多方面為在孵企業提供“組合拳”式服務。積極推動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孵化機構建設,發揮集群效應,培育一批優秀孵化機構。
甘肅省通過多種形式培育創新創業專業化隊伍。可持續開辦孵化器從業人員、孵化企業管理人員培訓項目,形成高水平、高素質、專業化、職業化的服務隊伍;持續開展“創業導師隴原行”活動和省級創業導師認定工作,組織培訓,完善創業導師任職標準和準入機制,提高導師團隊的素質和質量;建立完善的導師績效考核制度,對優秀的給予獎勵。完善創新型人才流動機制,破除流動壁壘,推動創新性人才可持續性流動,為產業結構升級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投融資平臺的建設是科技金融發展的重點,可吸引社會力量與政府共同創立投融資服務機構,為科技項目提供金融服務。鼓勵各類孵化載體與銀行建立政策性融資擔保合作,為小微企業和創業者提供融資渠道。鼓勵銀行創新和推出適合眾創需要的金融產品和運行模式。在政府資金管理中引入競爭機制,提高資金使用率。探索靈活多樣的投融資途徑,形成多元化的融資方式,為創新創業企業提供可靠金融支撐。
構建創新聯合體,將分散的資源和要素進行有效組織,形成目標一致、相互協同、內生動力強、創新效率高、創新成果迸發的創新創業機制。發揮領軍企業的牽頭地位,利用其自身市場、研發等優勢,對接高校、科研院所,協調各主體在創新聯合體中的行為,進而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