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2022年上半年有色金屬行業運行情況,內容如下:
一、生產保持平穩。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半年,有色金屬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較工業平均水平高1.6個百分點。十種有色金屬產量3283萬噸,同比增長1%。其中,銅、鋁、鉛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5%、0.7%、3.1%,鋅產量同比下降1.7%。在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帶動下,原生鎳、鋰鹽產量分別同比增長6.9%、38%。據上海鋼聯數據,6月底,銅、鋁庫存分別為11.4萬噸、75.1萬噸,較年內高點下降49.1%、36.4%。
該功能記錄機械在出現反常事件前后的使用參數。這些數據記錄超出限值或例外的主要情況并用于協助故障診斷和排除。大部分事件狀況意味著一種故障模式或退化以達到使機械可靠性降低的開始。
記者還了解到,陜西部分地區肥料包裝標識登記證過期現象頻現。很多經銷商反映,一些小廠家采取直銷進村、低價銷售的策略吸引農民購買,肥料質量難以保障,存在生產安全隱患,且對正規廠家肥料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希望相關部門給予重視和管理。部分農民反映在選購肥料過程中,相關專業知識缺乏,肥料包裝和宣傳種類繁多,給購買適宜肥料造成困難。
二、價格先揚后抑。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數據,上半年,銅、鋁、鋅、鎳、鈷、鋰均價分別為71750元/噸、21435元/噸、26012元/噸、20.6萬元/噸、51.4萬元/噸、45.3萬元/噸,同比增長7.7%、23%、15.1%、57%、48.5%、454%。二季度,受全球流動性收緊、下游需求不振等因素影響,主要產品價格高位回落,6月30日,銅、鋁、鋅、鎳、鈷價格較今年高點分別下降15.2%、19.4%、15.9%、44.2%、32.5%。
《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間,產業結構與用能結構優化取得積極進展,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建成一批綠色工廠和綠色工業園區,研發、示范、推廣一批減排效果顯著的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工藝裝備產品,筑牢工業領域碳達峰基礎。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3.5%,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會下降幅度,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
《方案》明確了六大重點任務,具體來看:一是深度調整產業結構。構建有利于碳減排的產業布局,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優化重點行業產能規模,推動產業低碳協同示范。二是深入推進節能降碳。調整優化用能結構,推動工業用能電氣化,加快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加快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升級,提升重點用能設備能效,強化節能監督管理。三是積極推行綠色制造。建設綠色低碳工廠,構建綠色低碳供應鏈,打造綠色低碳工業園區,促進中小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全面提升清潔生產水平。四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低碳原料替代,加強再生資源循環利用,推進機電產品再制造,強化工業固廢綜合利用。五是加快工業綠色低碳技術變革。推動綠色低碳技術重大突破,加大綠色低碳技術推廣力度,開展重點行業升級改造示范。六是主動推進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建立數字化碳管理體系,推進“工業互聯網+綠色低碳”。
三、進出口量價齊增。據海關總署數據,出口方面,上半年我國未鍛軋鋁及鋁材出口350.9萬噸,同比增長34.1%,出口金額143.5億美元,同比增長72.4%。進口方面,上半年銅精礦進口1248.1萬噸,同比增長8.6%,進口金額313.5億美元,同比增長13.6%;未鍛軋銅及銅材進口294.2萬噸,同比增長5.3%,進口金額298億美元,同比增長17.1%。
《方案》部署了兩個重大行動,一方面,聚焦重點行業,制定鋼鐵、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研究消費品、裝備制造、電子等行業低碳發展路線圖,分業施策、持續推進,降低碳排放強度,控制碳排放量。另一方面,發揮綠色低碳產品裝備在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中的支撐作用,完善設計開發推廣機制,為能源生產、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等領域提供高質量產品裝備,打造綠色低碳產品供給體系,助力全社會達峰。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十五五”期間,產業結構布局進一步優化,工業能耗強度、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努力達峰削峰,在實現工業領域碳達峰的基礎上強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立以高效、綠色、循環、低碳為重要特征的現代工業體系。確保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
近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水利部四部門聯合印發《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任務、重點工程和保障措施。
《規劃》聚焦解決黃河流域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分別提出2030年、2035年和21世紀中葉的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到2030年,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黃河流域生態安全格局初步構建,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得到優化,環境和氣候治理能力系統提升,生態環境監管體系全面建設,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從根本上得到有效解決,實現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峰,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升,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基本形成,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在講一些比較簡單或非重點難點的章節時,讓學生當老師上講臺講課。要求學生先準備一下,然后上臺講課,其他學生注意聽,注意提問,注意有無錯誤,后教師予以補充。教師在補充前,首先要肯定講課中的優美,巧妙地補充不足。此外,還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題目,出試卷。再高一層次,就是關于重點難點的理解,讓程度好的同學上臺演講。這樣學生覺得新鮮,有躍躍欲試的感覺,既增強了學生的主動性,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理解分析的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在周末,我喝下了這瓶藥水。突然眼前一黑,我昏了過去,醒來后,發現周圍潔白寧靜,我應該是在醫院里。這時,門被推開了,一位打扮得像護士似的機器人走了過來,說:“你出門為什么不戴氧氣面罩?要不是急救車去得及時,你就死了!”“為什么出門要戴氧氣面罩?”我臉上寫滿了疑惑。它結巴地說:“什……什么?你……你是外星人!”它一邊說一邊準備按警鈴。我急忙阻止,說道:“我不是外星人,是從三千年前穿越而來的地球人?!彼@才松了一口氣。
《規劃》提出七方面重點任務:一是優化空間布局,加快產業綠色發展;二是推進三水統籌,治理修復水生態環境;三是加強區域協作,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四是加強管控修復,防治土壤地下水污染;五是堅持生態優先,實施系統保護修復;六是強化源頭管控,有效防范重大環境風險;七是構建治理體系,提升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