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中的“康養”一詞可釋義為,在景觀環境中以“養”為過程、以“康”為結果的可使人身心愉悅、恢復健康的過程。在國外,康養理念最早出現在“園藝療法”(Horticultural Therapy)中
。隨后Gesler(1992)提出了康復景觀(healing landscape),它從早期應用于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的特定活動領域,擴大到后來醫療機構的附屬綠地、城市公園綠地中的康復空間、其他設施附屬綠地的康復空間、風景旅游區的康復療養區域,最后逐漸演變為康復花園。
景觀設施(Urban Facilities 或Street Facilities)最早源于歐洲,主要體現在城市街道,隨著景觀設計的發展,Landscape Facilities 應運而生
。鄉村旅游景觀設施主要以自然環境為基礎,協同旅游環境為游客提供回歸自然、休閑度假、健康療養等活動,鄉村旅游景觀設施主要由游客興趣、旅游活動及旅游環境所決定。鄉村旅游景觀設施與游客、環境的聯系,如圖1 所示。鄉村旅游景觀設施與一般景觀設施的主要區別在于:一是鄉村自然資源為景觀設施提供就地取材的便利;二是景觀設施在實現功能的同時承載了獨具內涵的鄉村人文氛圍。

國內尚未形成完整的景觀設施分類體系,結合文獻根據鄉村景觀設施的功能性及康養理念的特殊性總結其分類為:康養行、康養游、康養居、康養景四大類。
表3方案側重于對現有各類設備的數量而不是可用生產時間進行拆分和最優分配,相較于表1和表2方案,避免了生產流程的頻繁切換,大大簡化了對設備的管理和調度.
康養行景觀設施主要由旅游區基礎交通系統和康養步道系統組成。基礎交通系統包含景區出入口、生態停車場、車行道路等;康養步道是游客使用率最高的景觀設施,依據康養步道的不同功能性質,康養步道系統可大致分為三個基本類別:其一,健身類步道,為游客提供活動健身場地的步行道、登山道、慢跑道、騎行道等;其二,觀景步道,以觀賞周邊自然與人文風景為主要目的步道;其三,科學療養步道,根據康復性景觀相關理論的療養步行空間,如園藝療法、芳香植物、中醫五行文化的融合科學療養步道。
行為心理學表明,色彩、文字、形狀等元素可以對人的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
。可利用設施的形態、顏色、標識元素暗示游客的具體心理行為。不同設施形態造型給游客帶來不一樣的感受效應,在鄉村旅游景觀設施設計中,以鄉村景觀環境特征為具體依據,游客的基本需求為根本要求,結合游客的心理行為,提升游客的康養效果。
植物療法顧名思義是通過景觀環境中的植物組合,并與人進行互動,使游客身心愉悅。植物療法又分為森林療法、芳香療法、草藥療法、花卉療法、食品療法等
。如芳香療法是利用芳香類植物中含有對身體有益的香氣。保健型植物還能起到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等作用。植物療法通過結合五感康養,根據游客活動類型從互動型與放松型兩個方面對植物選擇進行應用,具體如表1 所示:
綠化植物是構成景觀環境的主要元素,尤其在康養環境中,擔當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具有視覺直觀性、通感性、生態性等特點,不僅具有美學效益,而且對游客身心健康的保持與改善作用不可小覷。如園藝療法中的觸摸窗、立體花墻等,可有效刺激游客的視覺、觸覺與嗅覺
。
五感即視、聽、嗅、觸、味,五感療法通過植物色彩、氣味、質感與環境的融合對人體感官形成一定的刺激
(如圖2)。其中視覺上形成形色觀賞,通過植物色彩、季相、形體姿態的變化組合搭配成花壇、樹池、綠地等,注重生態,營造四季景象。聽覺上以音悅耳,利用自然元素中的水聲、風聲,營造疊水、涌泉、石壁,或是以人工和科技互動,制造風鈴景墻、音樂互動裝置等,使游客感受聽覺的刺激,促進游客冥想;在嗅覺中通過芳香治療,巧妙利用不同植物分泌的氣味配合休憩設施形成圍合空間,將植物香氣匯聚,使游客感受到嗅覺刺激,亦可愉悅身心或改善睡眠;在觸覺中以觸怡情,利用觸摸草地、觸摸水流、觸摸裝置,感受不同肌理給皮膚帶來的不同感覺;味覺上以氣養胃,主要依賴可食用性植物,如看到酸性植物會忍不住分泌唾液,通過酸甜苦辣刺激人的味覺。

作業療法指人們參與園藝操作活動來促進身心健康,游客可根據自身愛好需求參與不同運動強度的活動。園藝作業往往需要園藝實踐區域來完成,區域空間內可設置活動式的桌椅,為游客提供翻土、栽種、澆水、除草、插花、盆栽制作等一系列活動,如可升降調節高度的花箱、懸空種植床等。同時作業療法可結合音樂、繪畫、攝影等藝術形式,不僅能起到緩解游客身心壓力,還能促進游客之間的人際交流,增加游客的興趣與信心。
如最常見的鄉村旅游景觀休憩設施,如桌椅、坐具、亭、廊、棚、架等。基于康養理念根據康養活動的類型變化組合,使其具有靈活可變性。無障礙設計要求在合適距離范圍設置相應的休息點,如老年人的行走舒適距離大約在150 m。休憩設施中的桌椅坐具的區位應布置在既要陽光充足、通風良好,也要設置遮陰的亭廊、擋風綠籬等。利用可移動、升降的桌椅進行多種方式的布局,同時根據不同親密程度的距離進行合理擺放。在設計坐具形態時,扶手前緣應延伸至坐具前部,扶柄結實、圓滑,坐具靠背與坐平線仰角在105°~110°最為適宜。坐具高度可通過升降式座椅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尤其是“隱形座椅”,如臺階、花壇、水池邊等的休憩坐具考量時,應更加注意人體工學的要求。增加置物空間,方便老年群體和殘障人士就近放置隨身物品。桌椅組合擺放時,桌椅分開式設計,桌子腿隱藏設計,滿足輪椅使用者的需求。
一個舒適便捷的“居”所,離不開完善的服務配套設施,“康養居”主要包含環衛、照明、標識、旅游服務及管理等設施,因其具有康養性質,設施以無障礙設計為主,多方面考慮老人、兒童、病患及殘障人士等,應具備暢行性設計、無損傷設計及自助設計。在色彩、材質與形式的需求上較一般設施安全性能更高,一般采用識別性強的色彩及舒適無害的材質。

中醫五行養生是具有我國文化特色的康養景觀營造方法。中醫養生以陰陽平衡論與五行相生論為基礎
。養生論以五色對應人的器官,用不同色彩來調節五臟六腑,紅對應心臟,白為肺、黃為脾、綠為肝、黑為腎。同時,五行論中,金可潤肺養腎、木可明目護肝、水可溫腎補氣,火可補血益心、土可調節脾胃。在景觀設施的布局中,中醫養生講究陰陽平衡,動生陽,靜生陰,即設施在空間布局中的動靜相宜,且構景有序。除此之外,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古典園林中的康養要素亦不可小覷,如寄暢園的八音澗、網師園的風來亭、拙政園的竹幽居等等,都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人園居生活的康養方式。
(3)課題經費預算基本由科研人員編制,財務人員基本不參與編制與監督,經常僅由財務負責人簽章,未經經辦會計審核,故規范力度不夠。
提高鄉村旅游景觀設施的功能性重點在于無障礙設計的實現。無障礙設計不僅要求設施滿足全年齡段人群使用,也要滿足特殊人群的使用,如視聽障礙,需要設置盲文和語音提示等。
回顧本年度16位“會計先生”逐夢前行的故事,他們從不同的起點啟程,身處不同的環境,跨越不同的障礙,卻有著為夢想勇毅篤行、矢志不渝的相同情懷。先生們的故事里有每一位財會人拼搏奮斗的影子,正是這樣千千萬萬的追夢者,為我國財會事業的改革與發展貢獻綿綿不絕之力。致敬每一位將心中理想與國家發展緊密聯系的奮斗者,每一位過盡千帆依然初心不變的前行者,每一位勇于突破藩籬“會當凌絕頂”的攀登者!
同時,在標識系統上需要考慮老年人、兒童及殘障人士,要求標識圖形文字鮮明、內容通俗易理解,除了視覺語言,應增加語音提示和盲文標識。無障礙標識在位置選擇上,應布置在景點出入口、售票口、停車點、綜合服務設施等處,方便游客尋找,墻面標識不低于600 mm,立式標識高度為900 mm~1 500 mm 之間,地面標識應采用醒目的色彩和圖形,且耐磨耐臟;在材質選擇上,無障礙標識系統應避開具有反射效果的材質,以免眩光刺激游客的身心健康,可多采用自然材料為主的標牌;在文字選擇上,盡可能通過圖形化簡易文字來快速表達信息,且通俗易懂;在顏色選擇上,使用鮮明對比強烈的色彩,圖案與底色對比度不得低于70%。
著名的“西土八國”不僅是當年掌握了先進生產力、助周倒商的強大軍事勁旅,而且代表了春秋以前,神州大地大西南和華南的最高文明。
游客進行康養活動的場所中的景觀環境設施,主要包含康養活動設施、休憩設施、裝飾小品等。常見的康養娛樂設施包含健康運動器械、禪修茶室坐臺、戶外瑜伽、溫泉、垂釣臺、田園作業、芳香療法等;康養休憩設施以無障礙設計為主,在坐具擺放中考慮輪椅的空間,并選用舒適無害的材質;裝飾小品等多體現健康向上的生命主題,給游客以愉悅的享受,可以通過裝飾小品傳達健康與保健養生類的知識。
親生物設計是利用人身對自然的青睞,接觸自然環境或模擬自然環境來促使游客的身心健康
。親生物設計在鄉村旅游景觀設施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維持空間的秩序性,可引入分形幾何與母題規律來強調空間的層級劃分;二是形成圍合與半開放,合理布局景觀設施,形成迂回曲折、有跡可循,并利用地形與植物形成不同的私密與半開放空間,滿足多樣性需求,提高康養效果;三是誘惑性引導,如蜿蜒小徑、若隱若現的景象,引人入勝,亦可使游客起到緩解焦慮的作用
。
鄉村旅游除了令人身心愉悅的康養活動設施,在活動空間的必要節點也應設置相應的醫療救護設施配套。景區的基本配套有:醫療點、醫療救護設備、藥品、醫務人員、急救系統。醫療救護設施從廣義范圍來講,一切能在短時間內救命的設備都可充當救護設備,在醫學狹義范圍內,有通俗的八大件配套:心臟除顫器、氧氣瓶、心電監護儀、呼吸機、氧氣瓶、負壓吸引器、簡易呼吸器、洗胃機、氣管插管
。在康養景觀設計規劃中,景觀設施的布置需要考慮醫療設備的安放和存儲,尤其在山地森林環境中,醫療設施在合理布置區域的同時需要做好鮮明標識,報警器及急救知識的宣傳和提示。
鄉村旅游景觀設施在空間布局可遵循兩個原則:一是以人為本原則,鄉村康養旅游景觀設施空間布局需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在進行景觀設施空間布局時,首先應從游客的生理需求入手,滿足康養游客群體的差異性需求。分析游客的心理,設計無障礙康養旅游系統,利用鄉村環境的色彩搭配營造健康愉悅的氣氛,以及鄉村地域植被來豐富景觀植物配置,突出地域鄉土文化特色,營造和諧自然的鄉村精神文化康養園。二是本土化原則,鄉村旅游景觀設施設計應充分體現鄉村本土景觀、文化、生活方式、民俗風情等,根據對鄉村本土資源與地域文化資源的理解,通過文化符號轉譯等設計手法來傳播鄉村本土文化,構建鄉村康養景觀的場所精神,充分引發游客的思想共鳴。并以尊重自然,保護鄉村肌理為前提,進行生態景觀設施設計,同時加強生態景觀防護和游客環保意識。
目前,我國“康養旅游”在國家政策發展和鄉村振興背景下已得到了廣泛發展,針對景觀實踐、設施服務及其康養功能性體現相關研究,既是適應老齡化社會發展和緩解城市人口亞健康問題的突破口,亦有助于促進康養產業的進一步完善。國內目前基于康養理念的景觀設施設計形式單一,缺乏多樣化,未來的鄉村旅游景觀設施設計應更考慮其人文關懷及可持續性發展。在結合我國國情的基礎上,隨著科技進步發展,融合文化,在其功能、形式及表現上不斷推陳出新。同時,將康養理念落地實踐,遵循康養游客的行為規律、運動愛好、使用需求,在空間布局、功能區設置、交通流線、植物配置、鋪裝材質等方面滿足安全便捷、視線通透、無障礙等要求,確保場地功能及設施的實用性及安全性。
本文利用2011年浙江省對外直接投資和進出口貿易的截面數據進行引力模型的回歸測算.我們選取對外直接投資額、出口額和進口額均較高的20個國家或地區作為樣本,包括中國香港、德國、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韓國、日本、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加拿大、英國、泰國、南非、印度、意大利、法國、巴西等.樣本國遍布五大洲,涵蓋了各洲各地區的各種類型的經濟體,距離范圍較廣,從而具有一定代表性,有利于引力模型分析.浙江省與各樣本國家之間的數據來自浙江省商務廳或統計局網站;各樣本國家或地區的名義GDP來自World Bank網站公布數據.距離數據使用相關測距軟件依據經緯度計算出兩地的直線距離.
[1]荊亮亮.醫療康復景觀設計研究——以臨沂人民醫院景觀設計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
[2]張延龍,牛立新,張博通,等.康養景觀與園林植物[J].園林,2019(02):2-7.
[3]王澤林.康復花園植物景觀設計研究[J].大眾文藝:藝術版,2017(4):98-98.
[4]張金超.基于亞健康人群需求的居住區康復景觀設計策略研究[D].濟南:山東建筑大學,2021.
[5]王一惟.巴中市玉女村山地聚落康養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20.
[6]王昌波.中藥文化體驗園景觀設計研究——以衢州中藥文化體驗園為例[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8.
[7]WILSON,E.O.Biophilia: The Human Bond with Other Species[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4.
[8]張效丁.色彩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體現探討[J].流行色,2021(8):19-20.
[9]潘海波,張牧城,吳葉生.黃山山岳型景區院外醫療急救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3,8(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