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艷萍,唐丹妮
(中南大學商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83)
問題導向式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方式。其通過在理論和應用之間,教育和專業實踐之間搭建橋梁來促進個人發展與學科進步。目前,問題導向式教學已在醫學領域得到了廣泛的實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然而,對于問題導向式學習的定義,目前還未形成統一的觀點。Howard Barrows 認為問題導向式學習是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問題進行學習,在小組中學生是中心。隨后,Wood 從流程角度定義了問題導向式學習,學生將使用案例或場景作為“觸發器”來定義其學習目標,隨后則以目標為導向進行獨立與自我指導式的學習;在完成相應的學習目標之后再回到小組中討論和提煉他們所獲得的知識。中國學者崔曉陽等人則認為問題導向式學習的基礎在于“問題”,“問題”不僅需要與課程內容相關聯,還需具備一定的吸引力來引發學生進行思考與探討。雖然不同學者對問題導向式學習的定義有所差異,但是一個基本共識是問題導向式學習的教學重點不在于解決問題本身,而在于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來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通用能力。在建構主義的指導下,大學生以現有知識為前提,以“問題”為基礎,通過自我指導與小組合作等方式來重構知識框架,豐富自身的知識與經驗。
在課堂中開展問題導向式學習有三大關鍵點,分別是“問題”“老師”與“小組合作”。“問題”是課堂教學開展的基礎。良好的問題能夠啟發學生的思考,引發學生的聯想,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長知識,提升專業技能。“老師”在問題導向式學習中充當促進者與指引者角色,其通過調整問題難易程度、引導與監測學生學習過程并給予及時反饋等行為來促進問題導向式學習的開展。“小組合作”是開展問題導向式學習的重要形式,當“問題”本身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依靠學生獨立解決非常困難時,就需要利用小組合作將問題進行拆分,讓每個學生負責一部分內容,隨后通過知識共享,讓學生能夠快速汲取到各部分的知識。除此之外,充足的學習時間、一定數量的課堂教學、豐富的課外學習資源等也是問題導向式學習成功開展的重要保障。
實施問題導向式學習有五個明確的目標,分別是幫助學生構建廣泛而靈活的知識庫、提升解決問題的技能、發展自我導向的終身學習技能、成為有效的合作者以及提升內在學習的動力。構建廣泛的知識庫是指通過問題導向式學習,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與本專業領域相關的知識,還能以此為契機促進其他領域信息的集成。在問題導向式學習的開展過程中,小組成員通過探討交流的方式可以激活相關的先驗知識從而促進自身對于新知識理解。提升解決問題的技能是指通過問題導向式學習提升學生的元認知技能和推理技能等。元認知技能主要包括計劃、監測和調整技能。推理技能則是根據已有的判斷來分析和推理出新判斷的能力。發展自我導向的終身學習技能是指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對自身進行復盤,了解自身的知識盲區,并通過設定目標,有針對性地制訂學習策略等方式來提升薄弱之處,再通過討論和自我評價來評測學習效果。成為有效的合作者是指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加強自身的溝通、協商與組織能力,明確作為團隊的一分子應該承擔哪些責任與義務。提升內在學習的動力是指學生自身有充足的內在動力進行自主學習。當學習者在自身興趣、挑戰或滿足感的激勵下完成一項任務時,內在動力就會產生。因此,設置具有一定復雜性同時又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能夠讓學生產生興趣和挑戰感,進而使得學生能夠更加重視其學習過程。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傳統的教學模式越來越難以培養出社會所需的人才,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首先,傳統教學模式忽視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以商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開設的計算機類課程為例,老師在課堂中講授的知識點雖然大部分學生能夠聽懂,學生在閉卷考試中也能取得較為優異的成績,但是一旦讓學生自身獨立編程時卻會出現較多的錯誤。這種普遍的情況與傳統教學在實踐操作上存在的明顯弊端密不可分,即重學習不重視運用;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
其次,傳統教學模式忽視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團隊合作模式越來越盛行,傳統的個人主義已不再適應社會的需求。傳統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與同學的探討交流。在傳統的教育框架下,以結果為導向的評價模式忽視了學生的情感發展,讓學生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念,與國家的人才培養觀念不符。因此,課堂教學亟待改革,為國家培養有合作意識與擔當精神的進步青年。
最后,傳統教學模式忽視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現代社會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個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緊社會發展的步伐,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過度重視老師在學習過程中的指導作用,學生自我導向式學習能力得不到加強。因此,如何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何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技能是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知識本位”為指導,將知識傳授與教育本身等同,教學環節主要采用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的五步教學法,容易忽視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因此,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的主體性,課堂教學改革應從以“老師”為主體轉向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學習。另一方面,傳統教學主要以老師講授的模式進行,所利用的教學資源較為稀少,學生對知識汲取的興趣不濃。隨著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老師應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去尋找一切可利用的資源,提升學生對知識學習的參與感,激發其對于知識學習的積極性。
起錨階段主要包括三個步驟,分別是設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情境、提出教學問題。首先,老師應該設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指通過開展問題導向式學習,學生應該達到的目標。其次是設計教學情境。教學情境是問題設置的背景,高質量的教學情境有助于問題導向式學習的順利開展,通過情境可以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學習領域,進而實現特定的學習目標。老師在平時瀏覽信息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收集有利于創設教學情境的相關內容,以豐富課程。最后是提出教學問題。“問題”是開展問題導向式學習的重要保障。具備足夠復雜性的“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靈活思維;與學生現有經驗保持一致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內驅力;多學科內容交叉的“問題”可以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由于管理學原理課程開設在大一上學期,學生對于商科方面的專業知識掌握較少,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管理現象。因此,本文以管理學原理第一章為例對問題導向式學習的教學目標、教學情境、教學問題進行闡釋。
支持階段主要包括三個步驟,分別是總體討論問題,成立合作小組,確定具體問題。首先,總體討論問題是在老師的指引下進行的,老師對相關案例情境進行簡要的介紹,然后將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初步的討論,討論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問題在設置方面是否合理;學生對哪些問題更感興趣;可以借助哪些工具來解決問題;學生對問題的初步解釋是什么。其次是成立合作小組。在成員數量方面,可以根據學科特點和問題的難易程度確定。在成員結構方面,每組均需選定組長和記錄員,同時配備一名指導老師。組長主要負責統籌全局,組織學生參與問題研討;記錄員主要負責記錄會議討論中的關鍵信息,并進行一定的總結與歸納,輔助小組完成目標;其他成員則需要按時參加問題研討會,積極進行發言;指導老師則需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支持來保證小組探究始終保持正確的方向。最后,確定具體問題階段則是學生以情境為背景,以問題為基礎,經過小組討論來確定本組具體要解決的問題。
隱退階段主要包括提出解決方案,展示小組成果,老師學生互評。首先,提出解決方案階段是學生針對具體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方案,這個階段學生主要通過討論→自我導向式學習→討論→自我導向式學習的循環模式進行,直到提出最終的問題解決方案為止。自我導向式學習則是各小組成員根據討論之后的結果進行有目標的自我學習。展示小組成果則是根據小組提出的解決方案進行相關展示,可以通過小組匯報、主題辯論會等方式進行。老師學生互評階段是指老師和學生雙向互評。學生和老師應該通過評價情況進行反思與總結,進而通過問題導向式學習的開展獲得個人能力的提升。
由于開展問題導向式學習耗時長,教學過程相較于傳統教學更為復雜,因此如何激勵老師積極開展問題導向式教學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主要提出以下三種方法來提升老師的教學積極性。首先,通過開展問題導向式學習的崗前培訓讓老師對該教學方法有一個總體的認識。其次,應用激勵機制來提升老師開展問題導向式學習的外在動力。最后,則是通過提高老師的職業成就感來提升老師開展問題導向式學習的內在動力。教師相比于其他的職業,本質的區別在于其面向對象是具有主觀意識的人,老師的工作職責是“傳道、授業與解惑”。所以,當老師通過開展問題導向式學習贏得了學生和學院的認可時,會從內心增加其自信心和動力,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老師出現職業倦怠期,提高其職業成就感。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傳統教育方式正在發生巨大的變革,遠程教育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以網絡為媒介,開展遠程問題導向式學習是推動問題導向式學習發展的重要手段。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實力不斷增強,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對高校的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鼓勵高校深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學習內容及方式方法改革。問題導向式學習就是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社會人才需求與學生個人發展的一種課堂教學方式。商學院作為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學院,更應該積極開展問題導向式學習的教學,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迎接未來挑戰,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