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曉 賴 娟
學習品質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穩定的心理品質。《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其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備的寶貴品質,教師要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堅持性學習品質主要是指幼兒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持續地克服各種困難,堅持完成既定任務的能力。本文從共生理論視角出發,分析了教師與家長在培養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時面對的困境,探討了教師與家長培養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的方法,以期增強家園共育的效果,幫助幼兒形成堅持性學習品質,從而為幼兒未來的成長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家長和教師是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培養過程中的共生單元,也被稱為共生主體,他們對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的形成與發展具有直接的作用與影響。
共生是指由兩個或多個生物在生理上相互依存達到平衡的狀態,共生的本質是協商與合作。形成共生關系需要三個基本要素,即共生單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環境,它們之間通過相互作用構成共生系統。共生單元是共生關系的基礎,也是共生主體;共生模式是共生關系形成的關鍵,它是共生單元之間互相作用的方式或聯結形式;共生環境是共生關系形成的空間條件,所有的共生活動都存在于一定的共生環境之中。在整個共生系統中,共生單元之間依照內在聯結的方式形成共生體,按照共同的目標形成共生模式,并在合作關系的作用下,最終實現共同進化與發展。
從上述共生的概念及共生關系的形成要素可知,家長與教師之間存在著難以割裂的共生需求。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家長的影響和教育,也離不開教師的科學指導與輔助。教師能為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的形成與發展提供必要的專業引領和技能指導,是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形成與發展道路上的“引路人”。家長與教師的共生需求,決定了他們在培養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這一共生系統中的關系,即共生共存、和諧發展。同時,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存在著明顯的資源互補關系,這也決定了家長與教師之間是互惠互利的共生模式。
部分家長對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的認知及培養方式與教師存在一定的偏差,沒有達成一致,家園之間難以形成合力,從而無法充分發揮家園共育的作用,導致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的培養效果不佳。筆者基于共生關系的三要素,分析了教師和家長在培養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方面的具體情況,發現其在共生單元、共生模式與共生環境方面均存在一些問題。
在培養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這一共生系統中,專業水平是體現其共生單元質量的關鍵指標,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核心素養。但部分教師的專業水平不高,經驗不足,在培養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的過程中難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導致培養效果不佳。同時,部分家長的教育觀念落后,沒有深入了解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的內涵,也不知道該采用何種方法培養幼兒的堅持性學習品質。此外,部分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較少,或沒有得到家長的認可,導致雙方的教育理念難以有機整合,在培養幼兒的堅持性學習品質時,難以達成統一意見,從而影響了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的形成與發展。
有效的溝通與交流是家園形成合力、共同培養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的前提和基礎。但部分家長對自身的教育責任不明確,沒有意識到自身在教育幼兒方面的重要作用。家園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共生模式單一,從而難以充分發揮家園共育的作用,導致培養效果不佳。
這里的共生環境是指影響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培養效果的各種外部環境因素,大體可分為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宏觀環境主要包括幼兒園環境、家庭環境、社會人文環境等;微觀環境則主要包括幼兒園內部的教學、教師的管理、家庭氛圍、家長的教育方式等。造成共生環境動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整體來說微觀環境的問題更為嚴峻。
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教師與家長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異,這就需要教師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努力爭取家長的認可與支持,與家長在教育幼兒方面達成一致,協同合作,共同培養幼兒的堅持性學習品質。但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及時與家長聯系,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沒有與家長達成一致,家園之間缺少合作,從而導致培養效果不佳。
例如,在幼兒搭建積木時,教師通常會鼓勵幼兒堅持搭建一個完整的作品。在搭建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教師也會鼓勵和引導幼兒,讓幼兒努力嘗試自主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幼兒的堅持性學習品質。而在家中,部分家長可能會讓幼兒隨意發揮。在幼兒半途而廢、沒有搭建出一個完整的作品時,家長也不會引導或鼓勵幼兒繼續搭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不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就難以達到良好的培養效果,進而阻礙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的形成與發展。
共生單元影響著共生系統整體功能的發揮,也決定著共生關系的質量,提高共生單元的質量是優化共生系統的重要途徑。而教師與家長是培養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這一共生系統中的重要共生單元。因此,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為家長提供教育指導,讓家長意識到自身的教育責任,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并鼓勵家長充分發揮自身的榜樣示范作用,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堅持性學習品質。
共生單元間的良性對話是保持整個共生系統生命力的重要紐帶。因此,教師與家長之間應形成良性對話,以共同的育人目標為核心,互相尊重,并通過調整自身狀態達到雙方的互惠共生,彼此配合,以更好地培養幼兒的堅持性學習品質。此外,教師和家長應選擇合適的內容,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和教育幼兒,以增強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的培養效果。
共生環境是共生系統存在的物質基礎,教師和家長作為培養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這一共生系統中的重要單元,時刻影響著共生系統內部整體功能的發揮。基于此,構建家園一體化的共生環境是優化當前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培養過程中共生系統的首要工作和重要途徑。
就培養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這一共生系統的內部構成來看,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的形成與發展不僅受社會人文環境的影響,還受幼兒園環境、家庭環境和家長教育方式等因素的制約。因此,在培養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的過程中,教師與家長要優化其共生環境,互相尊重,重視彼此在培養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方面的特殊價值,積極開展家園合作,并努力整合家庭和幼兒園的教育資源,構建家園一體化的共生環境,優化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培養過程中的共生系統,以充分發揮各自的教育作用,共同培養幼兒的堅持性學習品質,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在共生理論視角下,教師應正視幼兒堅持性學習品質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并加強對家長的教育指導,讓家長明確自身的教育責任,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以增強家長的教育能力。教師還應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努力構建家園一體化的教育環境,積極開展家園合作,并與家長共同教育和引導幼兒,以更好地培養幼兒的堅持性學習品質,為幼兒將來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