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 艷
藝術活動對幼兒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可以提升幼兒的審美水平,增強幼兒的藝術表現力,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藝術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而攝影作為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了幼兒的探究興趣。于是,筆者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關注點,從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出發,帶領幼兒開展了一系列的攝影活動,滿足了幼兒的發展需要,豐富了幼兒對藝術表現的認知和經驗,也拓寬了藝術活動的實施途徑。下面,筆者就以部分攝影活動為例,談談幼兒藝術活動的多元實施途徑。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師應給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名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讓他們體驗創造的樂趣。基于此,筆者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生成了一次攝影活動,通過思維的碰撞、與同伴的分享和交流,豐富了幼兒的攝影體驗,讓幼兒進一步體驗了藝術的魅力。該活動的生成過程與活動內容具體如下。
某次雨后,筆者和幼兒在園內散步。在走走看看的過程中,幼兒被身邊的樹葉吸引了,他們圍繞葉子展開了以下對話。“雨后的樹葉真好看,上面有水珠。”“你們看,有的水珠掛在葉尖上,有的水珠在葉子中間。”有名幼兒輕輕地碰了碰葉子,驚喜地說:“你們快看,一碰葉子,水珠就會滾來滾去。”筆者及時用相機捕捉到了這一畫面,還拍攝了一些“雨葉”的照片。在發現筆者拍照后,幼兒紛紛圍在筆者身邊要求翻看照片,他們一邊看一邊說:“哇!照片太好看了。”這時,有名幼兒疑惑地說:“我們能不能也用相機拍照呢?”筆者主動與幼兒進行交流,教授幼兒簡單的拍攝知識,并引導幼兒用相機拍攝照片。就這樣,攝影活動生成了。
自主生成的攝影活動開始了。在第一次拍攝結束后,幼兒對自己拍攝的照片并不滿意,其中一名幼兒看著自己拍攝的照片,疑惑地問:“怎么沒有老師拍攝的照片好看呢?”于是,筆者抓住契機,組織幼兒進行討論與交流,引導幼兒發現并解決問題,并給幼兒講解拍攝的技巧,讓幼兒掌握了基礎的拍攝方法。接下來,筆者組織幼兒開展了一次攝影作品欣賞活動,為幼兒講解攝影作品的構圖、立意,引導幼兒感受攝影作品的美,讓幼兒了解了更多的拍攝技巧,鼓勵幼兒遷移自己的觀察和繪畫經驗,嘗試構圖并通過攝影表現出來。
在以上活動中,筆者引導幼兒自主探究攝影設備的使用方法,帶領幼兒欣賞攝影作品,讓幼兒對攝影有了直觀的了解和體驗,感受到了攝影作品的藝術美,很好地激發了幼兒的攝影興趣,為后續攝影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豐富幼兒教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讓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相關經驗和情感體驗,以增強幼兒教育活動的效果,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教師應經常帶領幼兒參觀園林、名勝古跡等人文景觀,講講有關的歷史故事、傳說,與幼兒一起交流、討論對美的感受。基于此,筆者充分挖掘幼兒園周圍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開展了許多實踐活動,并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嘗試用鏡頭去捕捉美好的景色。
例如,在“沙溪古鎮探秘”秋游活動中,筆者首先為幼兒講解了古鎮的特色和建筑風格,帶領幼兒欣賞了關于古鎮的經典攝影作品,讓幼兒對古鎮有了初步的認知和感受。接著,筆者帶領幼兒現場參觀古鎮,讓幼兒欣賞了古色古香的古鎮街道,見識了鏤空的雕花窗和拱橋回廊,還引導幼兒拍攝了許多精美的照片,讓幼兒獲得了豐富的審美體驗。在后續的游覽途中,幼兒發現了一個質樸的小院,里面住著一對老夫妻,筆者引導幼兒向他們禮貌問好,并與他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幼兒了解到那位老爺爺是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兵,幼兒甚是震撼,他們用相機拍攝了老兵爺爺講述的畫面,記錄下了這一令人感動的瞬間。從小院出來后,幼兒看到了一家竹子編織店,店里有許多精美的竹編工藝品。幼兒認真觀察這些作品,一邊不停地贊嘆“真好看”,一邊拿起相機,拍攝了許多照片。在活動結束準備離開時,筆者發現陽光下的古鎮充滿了怡然自得的氣息,令人神往,便引導幼兒用相機記錄下了這一幽靜的光景,讓幼兒獲得了美的享受。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背著相機到處走、到處看、到處問,用攝影的方式記錄著自己的發現,感受到了攝影這一藝術表現形式的價值和意義。
區角游戲活動是幼兒園主要的活動形式,符合幼兒的興趣特點,可以給予幼兒自我展示的空間與時間,能夠為幼兒的攝影創作提供幫助。在秋游活動結束后,有幼兒問筆者,“我們不出去玩的時候可以拍些什么呢?”由此可見,幼兒是善于思考的,在初步嘗試攝影后,他們渴望繼續探尋攝影的奧秘。于是,筆者根據幼兒的需求,組織幼兒進行討論與交流,并根據討論的結果,在班級中創設了“攝影棚”,給幼兒提供了道具、服裝、繪畫工具、背景布、紙板、三腳架等,鼓勵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和操作材料,嘗試拍攝自己想要的畫面,讓幼兒充分體驗攝影的樂趣。
例如,在大班“離園倒計時”主題游戲中,幼兒對畢業照產生了興趣,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田田說:“我看以前哥哥姐姐畢業時,他們在紙上寫了自己的名字,然后舉著紙條拍照,我也想和自己的名字拍照。”小花說:“我想在自己喜歡的地方拍照紀念。”作作說:“我想和好朋友一起拍。”接著,幼兒進入“攝影棚”,利用筆者提供的各種材料,開始和同伴商量自己想要拍攝的內容,并制定了拍攝計劃。在此過程中,幼兒還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主分配角色,分別扮演攝影師、客人、老板等,玩起了“照相館”的游戲,既豐富了攝影活動的內容,充分體驗了攝影的樂趣,也有效增強了自身的藝術表現力,提升了自身的審美水平。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教師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因此,除了借助游戲,教師還可以利用生活元素開展攝影活動,以激發幼兒的攝影興趣,豐富幼兒的攝影經驗,讓幼兒掌握更多的攝影技巧。比如,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節日慶祝、游園會等活動,為幼兒提供展示攝影作品的機會,以滿足幼兒藝術表現的需要,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獲得成就感。
例如,在幼兒園畢業季,大班幼兒都想拍攝畢業照,那怎么樣才能拍攝出具有紀念意義的畢業照呢?對此,筆者與幼兒進行了溝通和交流,以期了解幼兒內心的真實想法。在交流過程中,有幼兒說:“我們會拍,我們自己拍。”于是,本著尊重幼兒主體地位的原則,筆者主動與其他班級的幼兒、教師商量,最終決定先由教師為幼兒拍攝幾張合照,其他的則由幼兒自主決定。于是,小小攝影師上線了。在拍攝前,筆者組織幼兒開展了一次討論活動,引導幼兒圍繞“拍攝穿什么”“拿什么道具”“去哪兒拍”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和交流,并在討論結束后鼓勵幼兒與爸爸媽媽一起準備道具和服裝。
在正式拍攝開始后,“攝影師”帶著“顧客”走到幼兒園的各個角落,幫他們拍攝想要的照片。有的“攝影師”還會根據現有的條件,給“顧客”提出合理的建議,如“可以和小羊模型合個影”“可以在幼兒園大門口拍一張”“石榴樹下來一張”“和自己的作品一起拍一張”等。最終,“攝影師”的作品得到了每一位“顧客”的認可,幼兒也獲得了成就感和良好的活動體驗。在活動結束后,筆者為幼兒提供了展示攝影作品的平臺,邀請家長欣賞并評價幼兒的攝影作品,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感受到家長的重視和認可,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攝影活動,增強自身的藝術表現力和審美能力。
綜上所述,攝影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是美學的一種,也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具有深厚的藝術內涵和較高的教育價值,對幼兒的成長與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基于幼兒的興趣、經驗、年齡特點等,選擇多元的活動方式,充分激發幼兒的攝影興趣,促使幼兒主動參與攝影,以增強幼兒的審美能力和藝術表現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同時,教師要充分重視幼兒的感受與體驗,積極探索藝術教育的實施途徑,以更好地提升幼兒的藝術素養,增強幼兒的藝術感知力,為幼兒后續開展藝術領域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