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辛垚
(內蒙古自治區新巴爾虎右旗氣象局,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300)
新巴爾虎右旗位于呼倫貝爾市西南部,屬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草原氣候。新巴爾虎右旗降水年際間波動起伏較大,時空分布不均勻,再加上全球氣候持續增暖的影響,水熱資源的變化會造成區域干旱的演變,致使原本脆弱的環境變得更為惡化。干旱使新巴爾虎右旗荒漠化現象越發嚴重,水資源供需矛盾凸顯,給新巴爾虎右旗牧業帶來極其嚴重的影響。基于此,筆者通過對新巴爾虎右旗干旱氣候變化特征以及影響展開分析,期望進一步掌握該地區干旱發生的規律,為科學合理地應對干旱災害,改善新巴爾虎右旗生態環境,推動當地牧業健康、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新巴爾虎右旗簡稱為新右旗,它是內蒙古自治區19個邊境旗之一,還是23個牧業旗之一,位于我國的東北邊陲。呼倫貝爾市西部中俄蒙三國的交界處,具有獨特的優勢地位,與其他國家接壤的面積較多,具有明顯的氣候特征。在春季,尤其是剛剛入春的時候新巴爾虎右旗特別容易受到蒙古高壓的影響,在這種高壓的影響下并且隨著光照的增強,此地的暖空氣開始逐漸的北移,在春季本地的氣溫回升較快,此季節最為明顯的特征就是降水量極小而蒸發量巨大,會產生嚴重的春旱,導致農牧業發展受阻。根據相關的數據顯示,歷年來此地的春季平均降水量為20mm,而蒸發量卻達到了551mm,蒸發量是降水量的28倍之多,所以在當地也常有一句俗語“十年九春旱”的情況產生,而降水最多的季節就是夏季,但是夏季的溫度較高,降水在落入地面之后便會很快地蒸發,不能夠滿足相關農牧業發展的需要。
干旱在新巴爾虎右旗的發生頻率較高,并且持續的時間較長,會對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產生十分嚴重的影響,尤其是近年來人們對環境的破壞增加,導致極端天氣,降水溫度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又由于新巴爾虎右旗特殊的地理位置,全年降水量較少,蒸發量較大,產生了嚴重的干旱情況,但是干旱的產生又具有明顯的特征,現根據本地氣象監測站多年的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對本地干旱的特征進行分析如下。
在不同的土壤類型中對于相關水分的蓄積能力也各不相同,為了能夠對不同類型中的土壤水分進行測定,將土壤重量的含水率占田間持水量的百分比作為干旱的指標進行劃分,將本研究區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對土壤的濕度進行規定,具體的指標為當Rd≤40%時為特旱的情況,當指標40%<Rd≤45%為重度干旱;當指標值45%<Rd≤55%為中度干旱;當指標值55%<Rd≤65%為輕度干旱;當指標值Rd>65%時表明此區域為無旱情。本文選擇特定的區域的10年干旱情況進行測定,將土壤每隔10cm作為一個層次,對0~1m的各個層次進行計算,作為土壤的含水量。

表1 各層次各標準土壤含水量
有上表的分析可以得出,0~1m的土壤含水量往往是小于或者等于57mm,也就是各個層次的干旱程度都達到了特旱的程度,土壤的含水量如果在57~58mm之間則屬于重度干旱的程度,如果含水量在58~71mm之間則屬于中度干旱的程度,0~1m的土壤含水量在71~84mm之間則屬于輕度干旱的程度。在84mm以上則屬于無干旱的情況。
通過對新巴爾虎右旗的近30年來的干旱情況進行分析,得出圖2的分析數據,可以看出新巴爾虎右旗,在春季和冬季兩個季節之間的降水距平百分率變得越來越大,呈現出上升的趨勢,變化的速率發生了驚人的變化,具體值由負數變為正數,但是根據圖2分析可知,夏季和秋季的降水距平百分率逐漸呈現出下降的趨勢,變化的速率并沒有較大的變化。在春季有10個年份都出現了春旱的情況,但是不同年份的春旱情況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在整個的序列中占比達到了33.3%,占比屬于一種較高的狀態,即每三個年份便會出現一個旱季,這對當地的牧業發展十分不利,根據以上干旱的程度分析得出,新巴爾虎右旗在10年的干旱中,出現了1年的輕度干旱,重度干旱的情況出現了1年,特旱的情況出現了1年,而中度干旱的年份最多,出現了6年,特種干旱的年份為2017年和1993年,這兩個年份屬于特旱的情況,在特旱的情況下,牧業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兩個春季的降水量極其稀少,降水量分別為4.2mm以及3.5mm,這些降水量與牧草生長的實際需水量差別十分巨大,嚴重影響到牧場的發展。

圖2 新巴爾虎右旗1990年到2019年四季降水距平百分率曲線圖
但是在30年的序列當中,在夏季出現干旱的年份有13個,通過計算得出,在夏季出現干旱的年份占到總序列的43.3%,夏季出現干旱的情況居多,在這13個年份之中,輕度干旱的年份有6個,中度干旱的年份有6個,重度干旱的年份有1個,并沒有出現所謂的特旱,主要是由于在夏季是新巴爾虎右旗降水較多的年份,相比于其他季節,在夏季的降水量往往較大,一個重度干旱的年份為2016年,在此年份的夏季降水量為41.6mm,具體的降水距平率達到了-74.77%,夏季嚴重干旱嚴重影響牧業的發展。而在秋季出現干旱的年份有8個,干旱的程度不一,占到總體序列的26.7%,在這8個干旱的年份當中有1年出現了特旱的情況,有3年出現了輕度干旱的情況,其余4年為中度干旱,在特旱的年份是200年,在此年份中秋季的降水量為5.4mm,降水量極其稀少,降水距平率也是非常的低,對于相關行業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在冬季出現干旱有14個年份,是整個30年序列當中出現干旱情況最多的季節,在這14個干旱的季節當中,輕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以及特旱的年份分別有1年、8年、2年以及3年,這些不同的干旱對當地的生產生活都產生了相應的影響。
因此,由以上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新巴爾虎右旗在一年當中,都會出現干旱的情況,但是在四個季節當中出現干旱的程度不一,在四個季節當中最容易出現干旱情況的季節就是冬季,其次就是夏季和春季,這些干旱情況的發生對于當地的生產生活都會產生影響,制約著當地的發展。
新巴爾虎右旗作為呼倫貝爾市的一個重要邊境旗,具有重要的發展地位,雖然在近年來,其發展成果明顯,但是由于干旱的情況,嚴重制約當地的發展,尤其是牧業的健康發展。通過對新巴爾虎右旗干旱的年度特征進行分析能夠更好地為應對干旱情況做出貢獻。通過對近30年新巴爾虎右旗年際降水距平百分率進行分析得出,此距平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在30年中有一半的年份處于負值的狀態,同時在30個年份中有14個年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干旱,這些占到總體序列的46.7%,通過分析得出,新巴爾虎右旗出現干旱的時間為兩年出現一次,干旱對于新巴爾虎右旗的牧業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在這30年中,出現輕度干旱的年份有2年,中度干旱的年份有8年,而重度干旱的年份為1年,特級干旱的年份有3年,干旱對當地的生產生活產生重要的影響,對年度的變化特征進行分析能夠更好地提升當地應對干旱的能力。
新巴爾虎右旗干旱情況對當地的生產生活產生重要影響,其中對于牧業的影響較大。通過對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新巴爾虎右旗的干旱對于牧業產生的影響程度不一,在干旱情況下對當地的生態環境產生重要的影響,同時也帶來不同程度的破壞。
任何生物的生長都需要水分,但是干旱天氣,牧草在生長的過程中缺少水分,影響牧草的正常生長。尤其是干旱天氣比較嚴重的地區,生態環境會變得更加惡劣,生態平衡會受到影響,風沙天氣逐漸增加,草場沙化的情況嚴重,對于牧場的生產生活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在發生干旱年份的季節,也會對天然牧草的返青期產生重要影響,最后影響到牧草的生長質量,同時對人工牧草的生長也產生重要影響,例如出苗期、播種期缺少水分,會影響出苗或延遲生長,長時間缺水會導致幼苗死亡。
長期干旱會對當地的牧場產生重要的影響,例如,嚴重缺水時,動物水分補充不足,動物在生長的過程中會發生疾病,不利動物的健康生長。嚴重缺水時,牧草的數量會逐漸減少,牧草的質量也會受到影響。而牧草又是牧業發展中重要的飼料資源,由于干旱的原因導致牧草數量和質量降低,沒有充足的牧草供應,無法滿足牧業的發展需求。因此,一旦出現干旱的天氣情況就會對牧場造成嚴重的損失。例如,在2017年新巴爾虎右旗出現了特級的干旱情況,在此情況下,全旗的養殖動物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這一年是平均氣溫最高的一年,也是降水量最少的一年,同時又是大風日數最多的一年,在這一年中干旱的情況最為嚴重,全旗的災情受到嚴重的影響,在干旱情況持續加劇的情況下,土壤中的水分嚴重缺少,根據相關的監測數據顯示,0~50cm的土壤中,土壤的含水量僅僅只有39.7%,而在0~20cm的土壤中并不存在有效的生長水分,對于牧草地生長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全旗的牧場受到干旱情況的影響達到了43.7%,受災的牲畜達到了220萬頭,其中有大量的水井出水量嚴重不足。
干旱造成長期缺水,對自然界物質以及能量循環有特別大的破壞。牲畜需要從牧草內汲取能量,因為缺水需要消耗能量尋找水源,以維持其機體的活動。所以,牲畜的能量轉化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水分的影響,主要體現為干旱天氣出現年份的畜產品品質和產量趕不上平常年份。特別是在新巴爾虎右旗,冬季漫長嚴寒,假如降雪較少,且多大風天氣,會出現冬春連旱、春夏連旱等現象,造成地表植被不同程度的破壞,致使土壤墑情銳減、河流斷流、湖泊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對新巴爾虎右旗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畜牧業養殖造成不良影響,牲畜因為缺水食欲減退,并且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威脅到牲畜的正常生存,影響畜牧業產品品質與產量。
由于生態環境特別脆弱,持續不斷的干旱現象會給新巴爾虎右旗生態環境平衡帶來不同程度的破壞,促使土壤、空氣中的水分逐漸減少,氣候變得十分干燥,同時會增加高溫、大風、沙塵等極端災害性天氣,尤其是沙塵天氣的增多,使得新巴爾虎右旗的生態環境惡化越發嚴重,農田、草場分化嚴重,進而影響到新巴爾虎右旗牧民的生產生活。
綜上所述,新巴爾虎右旗重要的災害性天氣就是干旱,經過對多年的干旱情況的分析得出,新巴爾虎右旗的干旱程度在每個年份或者季節中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但是在總體上,其干旱的危害性巨大,對于牧業的發展產生了破壞性的影響,干旱的出現導致牧場上的牧草在質量和數量上受到十分嚴重的影響,同時加重了牧民的經濟負擔,牧場的發展也被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