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若飛
長葛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河南 許昌 461500
神經外科急性腦出血開顱術后并發癥顱內感染在臨床上較常見。顱內感染不僅起病急且常伴顱內高壓癥狀、意識障礙和腦膜炎的并發癥,如不能及時治療會導致癡呆、癲癇等后遺癥,甚至死亡。細菌性腦膜炎(PNBM)是腦出血開顱手術后嚴重并發癥之一[1],臨床癥狀表現為發熱、頭疼和頸部強直。據文獻報道[2],PNBM發生率為0.35%~1.50%,會直接影響患者神經功能和手術療效,病情嚴重者甚至會死亡。因此,及時有效診斷PNBM有利于臨床盡早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提升預后。降鈣素原(PCT)是診斷感染疾病的重要指標之一[3],對全身和局部感染都有較好提示作用。腦脊液乳酸(CSF-LA)是目前診斷無細菌性腦膜炎(PAM)的有效標志物,機體發生感染時CSF-LA水平也會隨之上升[4]。本研究分析腦脊液降鈣素原(CSF-PCT)聯合CSF-LA診斷PNBM價值,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長葛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開顱術后PNBM患者、60例PAM患者,分別納入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31~67歲,平均年齡(53.98±3.07)歲;疾病來源:自發性腦出血41例、顱腦外傷12例和其他腦出血7例。對照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31~68歲,平均年齡(53.91±3.09)歲;疾病來源:自發性腦出血43例、顱腦外傷10例和其他腦出血7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和疾病來源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納入標準:成年患者;未合并其他感染;接受開顱手術治療;符合2008年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國家健康照護安全網絡(CDC/NHSN)PNBM或PAM診斷標準。排除標準:開顱手術前已經存在PNBM;膿毒癥;神經功能障礙;癡呆;深靜脈血栓;顱內腫瘤。
兩組患者在疑似腦內感染的當天就診,在獲得患者和家屬知情同意后,測量體溫,獲取腦脊液和血液標本,體溫選擇當天最高體溫,每4 h檢測1次,采用腋下檢測,測量時間在5 min以上。腦脊液樣本獲取途徑包括腰椎穿刺、腰大池引流、腦室外引流和腦室鏡檢查。腦脊液要保證在無菌下操作,保留6 m L,分為3組,每組2 m L。第一組檢測腦脊液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使用改良版牛鮑氏計數板計數10個大方格內腦脊液細胞數、白細胞計數。第二組檢查腦脊液蛋白濃度、葡萄糖濃度。使用終點法檢測腦脊液蛋白含量,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葡萄糖濃度。第三組檢測CSF-PCT和CSF-LA。使用免疫熒光雙抗體夾心法檢測CSF-PCT含量,使用酶顯色法檢測CSF-LA含量。患病閾值:白細胞計數>8×106/L;腦脊液蛋白濃度>0.15×g/L;葡萄糖濃度>4.5 mmol/L或<2.8 mmol/L;CSF-PCT>0.05 ng/m L;CSF-LA>2.8 mmol/L或<1 mmol/L。
分析兩組患者一般情況,對開顱術后PNBM進行多因素回歸分析,建立模型評估CSF-PCT、CSF-LA預測PNBM價值。
采用SPSS 23.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中位數(M)和上、下四分位數間距(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logistic進行回歸因素分析,分析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ROC)分析腦脊液CSF-PCT、CSF-LA與PNBM的關系。評估敏感度、特異度。從曲線上找最大敏感度和特異度點為最佳截斷點。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腦脊液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腦脊液蛋白濃度、CSF-PCT、CSF-LA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葡萄糖濃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將表1中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進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CSF-PCT、CSF-LA是PNBM獨立危險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M(P25,P75)]

表2 開顱術后PNBM患者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
如表3和圖1所示,聯合診斷價值最大,靈敏度、特異度最高。

圖1 ROC曲線

表3 CSF-PCT、CSF-LA診斷神經外科術后PNBM價值分析結果
人腦結構較復雜,導致手術后并發癥較高。顱內感染是神經外科開率手術后常見、嚴重并發癥,其中以細胞性感染為主。故而腦出血開顱術后易發生PNBM[5-7]。引起PNBM常見病原菌主要有腦膜炎奈瑟菌、肺炎鏈球菌和B組流感嗜血桿菌[8]。雖然神經外科開顱技術不斷改進和無菌技術要求不斷提高,但PNBM仍時有發生[9-11]。開顱手術時間較長、留置各種引流管和人工材料置入等都會增加PNBM發生風險[12]。開顱手術后患者血腦屏障遭到破壞,中樞神經免疫功能長期受到抑制,機體抗感染能力下降,導致PNBM風險進一步增加[13-14]。
細菌感染會引起顱內高壓,破壞血腦屏障,導致不良反應,并且急性腦出血患者具有發病急、發展快的特點,故而以急診手術為主,強化預防和術后顱內感染對患者預后尤為重要。神經外科術后腦膜炎分為PNBM、PAM,腦脊液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腦脊液蛋白濃度、CSF-PCT、CSF-LA,是診斷PNBM、PAM的重要生物學標志物。其中單項生物學標志物在檢查PNBM、PAM時特異性較低,且時間較長,檢測結果易受抗菌藥物影響,導致單項檢測應用受限。PCT在20世紀90年代首次被報道可作為細菌感染的早期標志物。最近幾年PCT在內科領域用于評估疾病嚴重程度、臨床治療效果及預測疾病發展等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CSF-PCT最近幾年受到廣泛關注,被認為是一個具有較好創新意義的診斷PNBM指標[15-16]。PCT是降鈣素前體物質,在體內外有較好穩定性。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產生量極少,細菌感染時人體會產生大量CSF-PCT,嚴重感染時,2 h后就會產生。術后第1 d PCT升高可能與手術炎性刺激有關,術后第3 d可以作為預測顱內感染的指標[17]。LA是葡萄糖無氧酵解的產物,因為血清LA不能穿透腦血屏障,但CSF-LA不受影響。因此,CSF-LA可以很好地反映中樞神經系統葡萄糖無氧酵解的情況[18]。LA主要在皮膚、大腦和紅細胞中產生。組織灌注減少和缺氧時,糖氧代謝受限,無氧酵解產生代謝途徑激活,輔助酶作用下轉換為CSF-LA[1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腦脊液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腦脊液蛋白濃度、CSF-PCT、CSF-LA水平較對照組明顯升高,葡萄糖濃度較對照組降低,說明PNBM和PAM患者的腦脊液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腦脊液蛋白濃度、CSF-PCT、CSF-LA、葡萄糖濃度存在明顯不同,其中PNBM腦脊液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腦脊液蛋白濃度、CSF-PCT、CSF-LA水平高,但葡萄糖濃度低。分析其原因是:PNBM患者血腦屏障遭到破壞,全體細菌感染嚴重,在這樣生理狀態下白細胞大量增殖,腦脊液細胞顯著增加,機體釋放出更多的CSF-PCT、CSF-LA。PNBM患者CSF-LA濃度顯著升高,其機制不明確,可能與腦組織缺氧及腦血管灌注減小有關。LA檢測快速、便捷及價廉,在大多數醫院中僅需15 min就可完成,甚至便攜式LA檢測儀可以實現在床邊操作[20]。CSF-LA作為監測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指標之一,在診斷PNBM建議中存在爭議。美國感染性疾病協會考慮到CSF-LA特異性有限,建議將其用于診斷神經外科術后PNBM而不能用于診斷社區獲得性細菌腦膜炎。建議臨床在術后積極檢測患者腦脊液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腦脊液蛋白濃度、CSF-PCT、CSF-LA水平,以評估術后PNBM發生風險,盡早進行治療。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發現,CSF-PCT、CSF-LA是PNBM獨立危險因素,且CSF-PCT聯合CSF-LA診斷PNBM價值最高。分析其原因是:CSF-LA能擬補CSF-PCT診斷不足,在PNBM發生2 h后CSF-LA會明顯上升,并被檢測出來,能及時診斷PNBM,促使患者盡快得到治療。本研究存在較明顯的缺陷,一是雖然神經外科開顱手術后的化驗診斷是確定顱內感染重要手術,國內以術后腰部穿刺及滴取腦脊液樣本檢驗為主,當腦脊液白細胞在100×106/L以上時被認為存在顱內感染,但是術后CSF結果多數異常,導致數據結果存疑。二是在抗炎癥治療上缺少細菌培養支持,抗炎藥物升級也越來越多,在這樣背景下PCT、LA作為評價細菌感染是否發生也存在一定疑慮。
綜上所述,CSF-PCT聯合CSF-LA診斷PNBM價值較好,靈敏度和特異度高于單項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