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金霞 丁昱棟
(1.河北開放大學教學支持部,河北 石家莊 050080;2.河北經貿大學金融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62)
農業是立國之本、安民之基,農業現代化是一個國家農業發展的必然過程。面臨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逐漸增加的復雜局面,我國在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的同時立足農業發展階段的國情作出重要戰略布局。《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的出臺,明確指出了要全力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在“十三五”期間,我國現代化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96%,農業科技貢獻率超60%,糧食總產量持續多年達到1.3萬億斤,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逐步增強。但是農業作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薄弱環節,仍存在諸多問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農村生產成本偏高,供需不平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質量偏低等。
農業保險是農村金融體系的重要部分,是推動農業現代化政策支持的重要組成,因其具有分散風險、穩定生產和補償損失等機制,有助于優化農業的生產結構,促進農業技術革新,推動傳統農業向農業現代化的轉變。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是農業保險的政策目標之一,目前我國農業保險已經具備了助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堅實基礎[1]。因此,研究農業保險在農業現代化生產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對推動農業生產現代化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國外對農業保險和農業現代化生產的研究時間較早,研究成果被國內學者廣泛借鑒。國內關于農業保險的研究具有多個方面。劉瑋研究了農業保險對農民收入的影響[2];程文明通過農業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兩方面研究對農村機械化綜合水平的影響[3];張偉等研究了政策性農業保險對糧食產出的激勵效應[4]。除此之外,還有在鄉村振興中農業保險發揮的作用[5]和對農戶生產行為的影響[6]等一系列研究。關于農業保險和農業現代化方面,國內現有研究大多以不同的機制定性研究兩者之間的關系,阮文彪從經驗證據、突出矛盾與路徑選擇三個方面闡述了農業保險和農業現代化的銜接[7];孫東升等通過調研提出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的經驗、啟示與建議[8]。大多研究表明,農業現代化生產和農業保險之間存在一種互動的作用機制。
農業保險作為保障農業生產的金融政策,促進農業現代化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生產端。本文借鑒了辛嶺、蔣和平構建的農業現代化綜合評價體系[12],將農業現代化生產分為規?;洜I、機械化水平、綠色化生產三個維度衡量。
①規?;洜I:農戶擴大生產規模增加了自然災害的影響,加劇農產品價格波動。通過農業保險分散風險能提高農產品預期收益,激勵農戶擴大生產規模。②機械化水平:農戶為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而放棄使用機械設備,通過農業保險分散風險可以提高農戶生產意愿,增加農業生產投資,從而更加積極地增加生產機械的使用。③綠色化生產:農戶自身規避風險的心理往往會造成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不利于農業的持續發展。而農業保險平滑生產風險可以有效降低農藥化肥的使用。綜上,農業保險會促進農戶擴大經營規模、增加機械投入并且提高綠色化生產水平。因此提出本文假設1:農業保險有助于農業現代化生產。
農業現代化進程需要金融支持,直接且充足的資金來源能更直觀地使農戶擴大生產規模、增加機械投入以及采用先進技術減少化肥農藥使用,促進農業綠色可持續轉型。
通過農業保險促進農村信貸業務發展的具體促進機制:①解決信貸抵押物缺乏問題:農業保險提升了農戶信用水平和抵押品價值。②農業保險有利于解決農村信貸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保險公司與信貸公司可以實現信息互通、共享。③健全農村信貸風險分擔機制,有助于農業信貸風險在更大范圍內分散。④優化農村信貸外部環境,農業保險使農戶風險防范意識有所提高,并且提升農戶信用意識,為信貸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13]。因此提出本文假設2:農村信貸在農業保險對農業現代化生產影響中存在中介效應。
為研究農業保險對農業現代化生產的影響,本文選取全國31個省份、直轄市(不包括港澳臺)2010-2019年數據作為樣本,樣本觀測值為310個。農村基本情況數據來源各省農村統計年鑒,涉農貸款來自wind數據庫,農業保險相關數據來源保險年鑒以及相關數據庫,對部分變量取對數處理。
1.被解釋變量
變量含義如下:①規?;剑⊿L):本文使用人均主要農作物耕種面積來衡量生產規模,即SL=各省主要農作物耕種面積/農村人口。②機械化水平(ML):使用農村人均農業機械總動力衡量農村機械化水平,即ML=各省農村機械總動力/農村人口。③綠色化生產(GL):本文使用農村耕地單位面積農藥施用量衡量農戶的綠色生產情況,農藥施用量越高,代表綠色化程度越低。
2.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
解釋變量含義如下:農業保險發展水平(insur_L),本文使用人均農業保險保費收入作為衡量農業保險發展水平的指標,其值越大表示農業保險發展水平越高。由于保費收取和保險功能發揮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差,本文在模型估計時對人均保費收入進行滯后一期處理。
控制變量含義如下:①農村居民角度:教育水平ln(EL)為農村人均受教育年限;收入水平ln(income)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②農業發展視角:農業發展水平ln(ADL)為該省份農業生產總值;人力投入ln(MI)為各省份第一產業就業人員總數;政府投資ln(GI)為各省份財政支出的涉農部分。③省級宏觀指標:經濟水平ln(GDP)為各省份生產總值。
3.中介變量
本文選取人均涉農貸款作(RCL)為代理變量來測度農業信貸發展水平。
本文借鑒溫忠麟、葉寶娟的中介效應檢驗流程[14],采用逐步法驗證農村信貸對于農業保險和農業現代化生產的中介作用,同時為了保證結果的有效性,使用固定效應模型。

方程(1)為農業保險對農業現代化生產的總效應,方程(3)為在控制農業信貸水平后農業保險對農業現代化生產的中介效應。被解釋變量農業現代化生產AMP(j=1,2,3)分別是規?;健C械化水平、綠色化生產;insur_L為解釋變量農業保險水平,使用滯后一期; RCL為中介變量涉農貸款;ε分別為各方程的隨機擾動項。
方程(1)的回歸結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農業保險對規?;?、機械化分別為0.485、0.194的顯著正向影響,表明農業保險可以顯著促進農業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加大農戶機械投入使用。雖然農業保險會減少農藥的使用,但是結果并不顯著,可能由于農業保險的保障程度不高并且農戶的生態意識偏低,對農藥使用的抑制程度有限。整體上農業保險有助于農業現代化生產,因此驗證了本文假設1。同時規模化和機械化結果顯著滿足中介檢驗逐步分析法的第一步條件,綠色生產總效應系數的不顯著表明不存在中介效應,需要進一步檢驗。

表1 基準回歸
將模型(2)、(3)結合,檢驗農村信貸是否農業保險對農業現代化生產的影響渠道?;貧w結果如表2所示,第(1)列可以看出農業保險的發展能夠顯著促進農業信貸水平的發展,系數為0.12在1%水平上顯著,滿足逐步分析法第二步的條件。由第(2)列加入中介變量涉農貸款后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中介變量系數0.682在1%水平上顯著,農業保險對擴大生產規模的影響依然顯著,且系數0.403小于0.485,表明存在中介效應。但是第(3)列中介變量不顯著,對是否存在中介效應需要進一步判斷。綜上結果,農業保險可以促進農村信貸業務的發展,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金融支持促進農業規?;洜I。但是在提高機械化水平和綠色化生產水平上路徑并不顯著,因為逐步分析的檢驗力較低,需要進行進一步檢驗。

表2 中介效應回歸結果
由于逐步分析法檢驗結果中存在不顯著的情況,本文采用Sobel法進行進一步檢驗。研究結果如表3所示,農村信貸業務在農業保險和農業規?;a、機械化程度之間存在中介效應,但是在綠色生產路徑上不存在中介效應。綜上,農村信貸在農業保險和農業現代化生產之間存在中介效應,驗證了本文假設2。

表3 Sobel檢驗結果
為了保證結果的穩健性,從全國樣本中刪除了部分農業發展水平偏低的省份?;貧w結果如表4所示,農業保險對農業現代化的影響以及中介效應與前文研究結果相符合,證明了結論的穩健性。

表4 更換樣本區間穩健性分析
依據以上研究結論,本文得到如下啟示:第一,通過提高農業保險發展水平,促進農業現代化生產是可行的,并且體現在不同的維度上,因此農業保險政策實施要有明確目標和方向;第二,加強農業保險與農村信貸有效聯動,利用農業保險風險保障等功能解決涉農金融高風險、低收益、管理成本高的問題,建立農業保險和農業信貸良性互助機制,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滿足農戶資金需求,推動農業向現代化生產轉型。第三,不僅要提高農業保險保障水平,擴大保障范圍,還要提升農戶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認識,比如提高農戶生態意識,發揮農業保險在農業綠色化生產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