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煜恒 劉文影 王 杰 侯立麗
(河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反向炊火體驗”主要是由近期網絡中流行的“反向操作”所得出,反向操作的理論依據于股市鐘擺原理,其意思就是不按照常規的方式反向行事。在日常的餐飲空間運行中消費者往往是以客體的形式呈現,若改變傳統思維使消費者成為主體,可達成一種“反客為主”的餐飲新體驗。當前的青少年更多生長在城市的搖籃里,對于農業教育的接觸非常稀少,將餐飲的整體過程交給青少年“自給自足”才能真正使其融入鄉村,接受農事教育。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且明確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目前我國正處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時期,此時的鄉村農事教育也是重中之重,眾多的鄉村農事教育基地在各地鄉村中逐漸興起。由于當前的青少年對于鄉村農事知識了解甚少,要取得效果更佳的教育成果,需要通過不斷的創新形式、有序的合理規劃和前沿的設計思路,因此將反向炊火體驗運用于鄉村農事教育基地餐飲空間中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當前在農事教育基地的設計規劃中,往往采用傳統的規劃形式,缺少創新以及與青少年之間互動的體驗區域。應該在保護傳統的規劃形式中加入新的空間劃分區域來進行創新設計,使原本區域規劃中融入新的自主體驗區域,增強整體餐飲空間的可塑性,創造出屬于青少年的餐飲空間。
在實行鄉村農事教育的過程中,大部分方式局限于簡單的開展勞動教育,在整體的教育體驗中無法達到深入人心。單一的刻板形式帶來表層教育體驗往往不能使青少年真正地了解農事教育的真正意義。通過改變農事教育形式,加強對青少年自主動手能力的培養,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如今的鄉村餐飲空間中更多的追求菜品有味,而裝飾無味。而在優秀的餐飲空間設計中應該做到二者兼得,缺一不可。在餐廳中菜品做到食之有味需要通過蔬菜的選擇、烹飪的方式和裝盤的藝術,但是要在空間中做到裝飾有味則需要設計師對裝飾材料、色彩搭配和空間關系的理解程度。在鄉村餐飲空間中,常因為裝飾設計的格調的庸俗、色彩的沖突及材料的應用不當等因素導致就餐體驗不佳。
在現代的設計中,“以人為本”的理念已經成為在設計中必不可少的條件,充分考慮人在空間中的感受也是在設計師設計空間時貫穿始終的概念。將反向炊火概念運用在鄉村農事教育餐飲空間中,使青少年掌握主動權的過程中也要重視以人為本的概念,例如在實施過程中的安全問題、空間規劃中的便捷問題和光環境布置的合理問題等。堅持“以人為本”的概念是空間設計的重要關鍵點,也是將設計融入人心的根本性原則。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大環境中,在“量”的保證下更加強調“質”的提升,在普遍流行的做法中找出別具一格創新點是設計師主要完成的任務之一,只有通過不斷的嘗試、反向思維的運用和推陳出新的勇氣才能做到別具匠心,創造出對于社會獨特的價值。在往常餐飲空間的炊火勞作活動中變化客體來突破創新,使青少年人群成為炊火主體,形成別具匠心的炊火活動,帶給青少年不同以往的農事體驗。
因地制宜設計原則主要是指根據環境的客觀性,采取適宜自然的設計方式。在鄉村中實現農事教育主要是根據當地植物品種、耕作工具和就餐方式等來模仿真實情景下的勞作活動。堅持因地制宜的設計原則,不僅能夠還原當地勞動的真實場景還能有效地保護當地的自然環境,減少因為片面地追求景觀設計而導致的環境破壞,實現鄉土記憶保護的再利用,使青少年在完成炊火活動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鄉間淳樸的氣息。
實現“反向炊火體驗”的概念融入空間設計之初應該從功能區域的劃分開始做起,鄉村不同于城市,擁有更大面積的單體戶型和小型庭院,這也是在鄉村開展農事教育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改造傳統的鄉村餐飲建筑格局,融入創新型餐飲空間的加入,在鄉村傳統餐飲空間劃分中應該實現互動體驗的區域、炊火體驗的區域和景觀觀賞的區域,其中區域之間應該形成相互聯系的依托關系,要追求方便、安全、流暢和有序的空間關系。
1.自主采摘
在鄉村教育餐飲空間中,自主性是反向炊火概念的關鍵。在鄉村農事教育中,提高青少年的自主能力也是本文倡導的教育宗旨。在餐飲空間中設立互動體驗的項目,不僅僅是通過傳統方式來獲取農事知識。將采摘蔬菜水果和餐飲空間相結合,使青少年根據自身的炊火需求,自行選擇餐飲蔬菜,有效地培養自主動手的能力,利用自己的采摘勞動成果來進行自主烹飪。
2.自主烹飪
整體餐飲空間采用反向炊火的自主形式,使青少年內心的需求隨著形式的改變而改變,青少年本是最初空間的外來者最終成為空間的參與者,空間中也在強調青少年和空間之間的體驗關系,讓青少年直接參與到烹飪空間設計中來,此時的空間設計就要充分考慮到青少年作為參與者的所有設計細節。傳統的餐飲空間對于后廚的設計往往采用封閉或者為了親近消費者并消除食品安全帶來的顧慮采用半開放的形式,在青少年實行采摘蔬菜后自主烹飪的環節則需要更加注重烹飪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也要充分考慮到烹飪器具的使用、光環境的布置和材質的把控等問題。
1.色彩的呈現
在鄉村農事教育基地餐飲空間中的色彩表達上應該重視因地制宜的設計原則,在色彩裝飾上應該保證不破壞鄉村整體淳樸的格調上加入少量跳色以及亮色且更具活力的色彩,以吸引青少年前來體驗。
2.材質的運用
在餐飲空間的材料選擇中,運用多樣化的材料品種會反映出不同的質感和空間風格,空間的整體風格也是通過不同的材料表現出來的質感和特性來定義的,例如天然木材和石材的紋理表達出悠閑的田園生活情趣,鋼材和素混凝土則具有強烈的質樸性格。在鄉村教育餐飲空間中也應該尋找符合該環境的材質,例如在烹飪的空間中出于安全的考慮應多采用通透且可視性強的材料,在采摘的過程中使用吸水性較強的鋪地形式以便于防止泥水的堆積等。然而在鄉村中進行農事教育的材質選擇更應該遵守因地制宜的設計理念,不應追求高級奢華的材料,而應尋找當地盛產且能夠呈現出鄉村天然、淳樸、自由氣息的材料去裝飾空間。
3.主題的融入
增強人在空間中的沉浸體驗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給空間融入新的主題,失去主題概念的空間設計所呈現給消費者的視覺體驗和吸引力度會相對減弱。充滿趣味的空間能夠讓空間的體驗感得到增強,一個好的趣味主題可以提高人與空間的參與度,吸引消費者前來體驗。適當的融入主題能使整個空間的體驗感得到增強并且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在其中的參與度,吸引青少年前來體驗。融入一個杰出的主題,可以使青少年留下更加深刻的體驗印象,利用空間的主題性來鞏固對人的教育意義。在空間主題的進行設定時盡量避免庸俗的、怪異的和夸張的主題,過度的主題裝飾可能會引起人在接受教育時感到不適,最好是融入能夠契合鄉村韻律的主題并貫穿整個餐飲空間,以保持空間設計的整體性。
定興縣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中部,歷史悠久,地理環境優越,近年來定興縣作為鄉村振興的重點縣,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在實現鄉村振興道路上也不斷在探索鄉村農事教育基地、農事勞作工坊、餐飲民宿等產業。
在進行鄉村教育農事教育基地的規劃時,首先要進行對傳統的餐飲空間的區域重新劃分,根據空間特色需要依照因地制宜的原則設置空間分區,將接待塊、種植塊、炊火塊、用餐塊、景觀塊作為該餐廳的基本劃分,五個塊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托,空間中也需要將塊與塊之間做好動靜劃分,此劃分有助于設計對于整體空間規律的把握和對后期的線路規劃提供方便。在空間劃分的設計中需要將每個空間都能在保證在整體格調一致的情況下體現出不同區域的功能、裝飾以及特色,將“反向炊火體驗”的概念盡量融入每個空間中。

圖1 區塊分析(來自作者自繪)

圖2 動靜區塊分析(來自作者自繪)
接待塊,是進入空間前給人第一印象的地方,也是整體空間設計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該空間主要承載的功能是接待、展示、指引。鄉村教育餐飲空間的接待應該更多地以青少年為主,成人為輔。該空間作為起始空間,在裝飾上就要確立整個餐飲空間的色彩方向和主題基調,色彩上應該保證不破壞鄉村整體淳樸的格調再加入跳色及亮色及吸引青少年更具活力的色彩。在主題的選擇上也應和生態自然相契合,可以給空間加入動物元素,給青少年進入空間后享有沉浸式的情景化體驗。
種植塊和炊火塊的設計是最重要的兩個自主區域,也是強調“反向炊火體驗”概念在空間中應用區域。首先在種植塊設立采摘、垂釣等互動項目,在細節方面也要注重智能化的應用,例如將蔬菜的種類牌通過智能設計,能夠顯示出蔬菜的品種、生長周期和種植方式等信息,可以讓青少年在采摘的過程中更加深入地通過智能化設計了解到農事知識。
在炊火塊,青少年反客為主作為整個烹飪空間的主人,原先的主人更重要的任務是起到協助作用,所以在墻體材料的選擇上更應該注重通透性和可視性,可以選擇玻璃、玻璃磚、樹脂板和亞克力等材料以便于隨時可以注意到空間內的人員安全。對炊火空間也要注重光環境的布置,應多采用自然光的引入,保證在白天時營造光照清晰的環境,在人造光的布置上也需要注重在菜板上方和油煙機下方等關鍵部位做好照明,整體上要迎合空間的氛圍布置燈光的亮度和色溫。
就餐塊和景觀塊可以相互呼應,在就餐的區域設置蔬菜微景觀,可以在就餐的過程中體驗到自然帶給人的愉悅感和親和感。在青少年就餐的過程將餐桌模塊化,將輕便的餐桌分散擺放,加強青少年完成自己作品后的分享過程,互相交流采摘知識,學習烹飪技巧。
在城市建設規模不斷延伸中,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重新思考農村和城市之間的生活關系。互聯網的興起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在便利人們生活的同時也會使一些控制力較差的青少年染上“網癮”。在現代青少年的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培養青少年的興趣和提高自主動手能力來抵制現代網絡帶來的危害。當代青少年缺乏對鄉村農事的興趣,主要在于城市生活很少接觸到農事教育,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反向炊火體驗”增強青少年對鄉村生活的理解,親近自然,融入自然。想收到效果更佳的教育成果,需要通過不斷的創新形式、有序的合理規劃和前沿的設計思路,因此將反向炊火體驗運用的鄉村農事教育基地餐飲空間中是合理且有重要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