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芳珍,王 晉
(隴南市第一人民醫院口腔科,甘肅 隴南 746000)
通過施力于牙齒、頜骨使其達到預期位置的治療方法即為口腔正畸,目前廣泛應用于全球范圍內[1-2]。在治療過程中,牙體矯正施加壓力時產生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反作用力,支持反作用力的基礎即為支抗[3-4]。支抗主要由牙槽、腭部及非矯治牙組成,直接關系到能否治療成功。研究證實,傳統支抗能夠將口腔生物力學水平明顯提高,但是其難以控制、舒適度差且不美觀,可對患者造成較多負面影響[5]。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作為新型口腔正畸技術,微型種植體支抗逐漸應用于臨床治療中。研究顯示,微型種植體支抗具有操作簡單、體積小及創傷小等優點,患者滿意度較高,但是由于植入點、植入方向、植入部位在不同治療中心存在差異,其療效仍具有爭議[5]。故本研究對青少年正畸患者實施微型種植體支抗,并探究其具體作用。
將隴南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98例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2018年10月—2021年2月)隨機分為參考組(49例)和微型組(49例)。其中參考組年齡12~17歲,平均(15.78±3.42)歲;男22例,女27例;開唇露齒18例,牙弓前突31例。微型組年齡12~17歲,平均年齡(15.86±3.47)歲;男25例,女24例;開唇露齒20例,牙弓前突29例。2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內容并自愿簽署同意書,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
參考組在治療前拍X線片、取牙模,矯治器采用三維圖像技術制成,給予牙齒矯正,并佩戴牙齒矯正器,一般約需矯正2年,每月進行1次復查。微型組采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漱口使用洗必泰(0.02%),局麻使用阿提卡因,并進行位置標記,并在此位置將微型種植體置入,以X線觀察牙根形態,且注意防止卷入軟組織,并給予抗生素等預防感染。種植體使用微鈦釘加壓,微鈦釘頭部使用動絲錐套住再逆時針旋轉,進而將微型種植體取出,治療療程約需2年。
(1)療效指標,于治療后檢測并比較患者上中切牙傾斜角、磨牙移位、上中切牙突距差。(2)牙齦指標,于治療后評估患者牙齦指數、菌斑指數、出血指數,其中①牙齦指數,根據病變程度分為4級,3分為牙齦有自動出血傾向、潰瘍、紅腫,炎癥明顯;2分為牙齦光亮、水腫、色紅,探診出血,中度炎癥;1分為輕度水腫,顏色出現輕度改變,探診不出血,牙齦輕度炎癥;0分為牙齦正常。②菌斑指數,分為4級,3分為有大量的軟性沉積物附著在游離齦區或齦袋區及臨近牙面。2分為中等量軟性沉積物附著于游離齦區、齦袋內或臨近牙面。1分為游離齦區及其鄰近區可用探針刮出淺薄菌斑。0分為齦緣區菌斑。③出血指數,分為4級,4分為牙齦有潰瘍或其他癥狀;3分為探齦溝時無腫脹、牙齦變紅、出血;2分為齦外觀正常,輕探齦溝時出血;1分為不出血。(3)咬合力、咀嚼率,以咬合力、咀嚼率評估患者口腔正畸治療后的咀嚼功能。(4)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記錄并對比2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的感染、浮腫、明顯不適感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用SPSS25.0分析處理研究數據,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為計數資料采用n(%)描述,行卡方(χ2)檢驗;療效指標、牙齦指標、咬合力、咀嚼率為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行t檢驗;以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參考組比較,微型組磨牙移位明顯縮短(P<0.05),上中切牙傾斜角、上中切牙突距差明顯升高(P<0.05),見表1。
表1 療效指標()

表1 療效指標()
與參考組比較,微型組牙齦指數、菌斑指數、出血指數等水平明顯降低(P<0.05),見表2。
表2 牙齦指標()

表2 牙齦指標()
與參考組比較,微型組咬合力、咀嚼率均明顯升高(P<0.05),見表3。
表3 咬合力、咀嚼率()

表3 咬合力、咀嚼率()
與參考組感染、浮腫、明顯不適感等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4.49%比較,微型組6.12%明顯降低(P<0.05),見表4。

表4 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例,%)
目前,牙周疾病為人類主要關注的一種口腔疾病,嚴重危害患者美觀及口腔健康[7]。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家庭開始看重面型改善及牙齒保健。其中正畸治療能有效調節牙列擁擠及其咬合關系,進而改善牙齒美觀及功能,故而目前全國范圍內廣泛推廣正畸治療[8-9]。治療過程中,矯正牙齒需固定佩戴矯正裝置,其中選擇和使用合適的支抗為治療關鍵,直接影響治療結局[10-11]。目前,多項研究顯示,支抗(傳統)需使用J鉤和口外弓等相關器械將切牙及磨牙壓低,不僅易導致牙周組織損傷,還可影響患者依從性,致使患者不配合治療[12]。另外,傳統支抗在舒適性、美觀性及穩定性等方面存在較多不足和明顯缺陷[13-14]。而新型支抗技術微型種植體支抗為小直徑種植體,由鈦金屬制作而成。微型種植體支抗穩定性較高、創傷較小,將其植入鄰牙牙根間時較為靈活,正畸力較高。微型種植體支抗可施壓于頜骨以避免牙齒移動,還可植入于頜骨任何部位卻不受施力方向及植入空間的影響。故與傳統支抗比較,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優勢顯著[15]。
本研究對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使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結果顯示,與參考組比較,微型組磨牙移位、牙齦指數、菌斑指數、出血指數等水平明顯降低,上中切牙傾斜角、上中切牙突距差、咬合力、咀嚼率明顯升高。提示,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青少年正畸患者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牙齦情況,這可能與微型種植體支抗抗負荷性、穩定性較高有關;牙齦情況的改善可能是因為微型種植體支抗進行正畸治療不需要將患者牙齦組織翻開,口外弓及手術操作更加簡單、便捷,可降低牙齦組織損傷;另一方面,牙齦情況維持良好也可利于支抗支撐,健康的牙齦組織可維持患者咀嚼功能。本研究還發現,與參考組感染、浮腫、明顯不適感等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4.49%比較,微型組6.12%明顯降低。可能是因為微型種植體支抗損傷小、體積小,能夠快速愈合,進而降低術后腫脹、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青少年口腔正畸使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可有效提高療效、咀嚼率及咬合力,調節牙齦指標,安全有效,推薦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