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香萍 張帥紅
早產兒的機體綜合狀態相對較差,而呼吸狀態是重點監測與干預方面,對于早產兒進行胎肺成熟的促進是重點研究方面。孕周<34 周的早產兒的成熟度相對較差,進行干預的需求更高[1-2]。本類早產兒的多方面狀態亟待改善,其中血氣分析、氧合指數(OI)、腦氧飽和度(ScO2)及肺換氣狀態均是本類早產兒表現相對異常的方面,也是治療干預過程中,亟待改善的方面,同時也是療效評估的重要參考方面。近年來臨床中采用牛肺表面活性劑及合nCPAP 用于本類早產兒的研究不斷增多,但是其效果研究差異較大[3-5],且對肺換氣狀態的影響研究更為不足。因此本研究現探究小劑量牛肺表面活性劑聯合nCPAP 在孕周<34 周早產兒中的應用效果及對肺換氣狀態的影響,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2 月-2022 年1 月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的80 例孕周<34 周早產兒。納入標準:孕周<34 周;于本院進行診治。排除標準:合并先天性呼吸道疾病;先天性心臟?。惶ゼS吸入綜合征;肺部出血;顱腦損傷及感染;出生時出現重度窒息。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0 例和觀察組40 例。本次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學委員會批準。早產兒家長知情同意本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nCPAP 進行治療,給予患兒進行干預治療,壓力設定為4~6 cmH2O,氧濃度則設定為25%~60%,流量為4~11 L/min,根據早產兒情況進行適當調整。觀察組則采用小劑量牛肺表面活性劑(生產廠家: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2128,規格:70 mg/支)聯合nCPAP 進行治療,其中nCPAP 治療方式與對照組相同,在此基礎上以小劑量牛肺表面活性劑進行治療,以70 mg/kg 的劑量與2.0 mL 氯化鈉溶液進行混合并加熱,至37 ℃后,采用注射器由氣管插管進行緩慢注入,用藥后4~5 h 不宜進行拍背及吸痰等處理。兩組的其他治療干預措施均相同,包括保暖、感染防控、氧供及營養供給方面均基本相同。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統計及比較兩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并發癥發生率、治療前后的血氣分析指標、氧合指數(OI)、腦氧飽和度(ScO2)及肺換氣指標。(1)治療效果:治療72 h 后進行治療效果的評估,以早產兒生命體征正常,呼吸平穩,且實驗室各項指標均正常為顯效;以早產兒生命體征、呼吸狀態及實驗室指標均有所改善,但未達到正常為有效;以早產兒生命體征、呼吸狀態及實驗室指標均未見明顯改善為無效[6]。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并發癥發生情況:對兩組早產兒住院期間的肺部感染、發紺及氣胸等發生率進行統計。(3)血氣分析指標:于治療前及治療2、12 及24 h 后分別采用血氣分析儀進行檢測,檢測指標為PaO2及PaCO2。(4)于治療前及治療2、12 及24 h 后分別進行氧合指數(OI)及腦氧飽和度(ScO2)的檢測,前者采用血氣分析結果進行檢測,后者則采用近紅外光譜法進行檢測。(5)肺換氣指標:于治療前及治療2、12 及24 h 后采用肺功能檢測系統進行肺換氣指標的檢測,檢測指標為[最大吸氣壓(Pimax)、最大呼氣壓(Pemax)及肺泡-動脈氧分壓差(PA-aDO2)]。上述方面均由經驗豐富者進行檢測。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檢驗軟件為SPSS 23.0,計量資料用()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中男25 例,女15 例,胎齡30~34 周,平均(32.32±1.11)周,出生體重1.5~2.2 kg,平均(1.91±0.19)kg,日齡1~3 d,平均(1.53±0.31)d。觀察組中男23 例,女17 例,胎齡30~34 周,平均(32.35±1.08)周,出生體重1.5~2.3 kg,平均(1.93±0.20)kg,日齡1~3 d,平均(1.55±0.30)d。兩組早產兒的上述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治療72 h 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00,P=0.02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例(%)]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333,P=0.020),見表2。

表2 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2.4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血氣分析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12 及24 h 后觀察組的血氣分析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氣分析指標比較[mmHg,()]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氣分析指標比較[mmHg,()]
2.5 兩組治療前后的OI 及ScO2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OI 及ScO2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12 及24 h 后觀察組的OI 及ScO2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的OI及ScO2比較[%,()]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的OI及ScO2比較[%,()]
2.6 兩組治療前后的肺換氣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肺換氣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12 及24 h 后觀察組的肺換氣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的肺換氣指標比較()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的肺換氣指標比較()

表5(續)
早產兒因未足月,其體重較輕,器官功能及適應能力均相對差于足月兒,而孕周<34 周的早產兒其相對于34 周以后的晚孕期早產兒,其上述方面的狀態多相對更差[7-8],因此也是臨床重點監測、評估與干預的早產兒。臨床中針對孕周<34 周早產兒的研究顯示,其呼吸功能狀態相對較差,因此對呼吸方面的監測與干預需求與意義較高[9-10]。而臨床中采用牛肺表面活性劑與nCPAP 等對早產兒呼吸及氧供等進行干預的研究雖可見,多集中于對呼吸窘迫的診治與防控方面,且存在研究結果差異突出的情況,同時兩者聯合應用的全面細致研究少見,且有研究認為,對于早產兒僅應用nCPAP 即可達到較好的效果,而有研究認為加用牛肺表面活性劑可達到更為積極的作用與效果[11-12]。肺換氣狀態指標中的Pimax、Pemax及PA-aDO2等對于早產兒的呼吸氧供狀態,在肺部氧攝取方面具有積極的反應意義,因此對其在早產兒中的針對性全面研究意義較高[13-15]。
本研究探究小劑量牛肺表面活性劑聯合nCPAP在孕周<34 周早產兒中的應用效果及對肺換氣狀態的影響,對結果進行細致分析顯示,小劑量牛肺表面活性劑聯合nCPAP 在孕周<34 周早產兒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優于僅應用nCPAP 進行治療的早產兒,其優勢體現在治療總有效率相對更高,并發癥發生率相對更低(P<0.05),同時治療后的血氣分析指標、OI、ScO2及肺換氣指標均相對更好(P<0.05),說明小劑量牛肺表面活性劑聯合nCPAP 的綜合應用價值更為突出。分析原因,在應用合nCPAP 的基礎上,給予早產兒小劑量牛肺表面活性劑可有效促進肺部分泌物的排出[16-17],同時其有助于肺泡張力的穩定,對于改善肺部順應性有積極的作用,同時其可以快速有效地改善患兒的肺換氣功能狀態,在肺順應性改善方面具有積極的效果[18-19],因此更為適用于孕周<34 周早產兒。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小劑量牛肺表面活性劑聯合nCPAP 在孕周<34 周早產兒中的應用效果較好,且可顯著改善早產兒的肺換氣狀態,在孕周<34 周早產兒中的應用價值較高。